本科讀書時,曾聽過離散數學老師一句很精彩的論斷:“只要能夠形式化的東西,就可以自動化”。可是今天我不談離散數學,倒想說說其他不相關的東西。
你一定聽到過“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三流的企業賣產品”。
什么是形式化?為什么形式化的東西就可以自動化呢?撇開數學符號不談,對企業來說,形式化的東西可以是一些規章及做事的方法,生產產品的方法等等。為什么人民幣稍一升值,中國的中小制造型企業就要痛苦不堪?因為我們每既沒有品牌,更沒有標準,拿生產DVD機為例,最初的90年代生產DVD機賣到歐美很賺,可是現在據說不賠錢就不錯了,因為要繳納一大筆的專利費。中國的大多數企業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最下端,所得的利潤的大多數被其他企業剝奪了,因為我們用的是別人的品牌,別人的標準。我們的公司在全球經濟中處于“民工”的境地。
回到我們的問題中來,一流企業所做的標準,是生產一種產品的方式和規約,這一層面是抽象世界的最高層次,無法對這層抽象的產生進行形式化,所以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二流企業所賣的品牌是對一種產品具體生產方法的規約,通過“模板方法模式”的應用,這一層次的抽象的模板可以從上一個層次的形式化中自動化,然后只需形式化具體的操作細節,對于生產細節的形式化,也需要一定的創造性的勞動;三流的企業是一部機器,因為到此為止一切的東西都已經形式化了,只需要有時間和精力的機器去自動完成而已。
讓我們好好想想在一個知識經濟的社會里,什么事物是創造性的,是只能被形式化而不能被自動化的。因為只有人類的創造性思想不能被機器所取代,這也是為什么機器人無法取代人類的原因。
8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記得歷史教科書中的論述,工業革命時,一些工人去砸毀機器,覺得這些機器剝奪了他們的工作。如果有一天,老板突然來告訴您:你可以離開了,請不要沮喪和懊悔,因為您早該意識到您其實就是一部機器。當然為了防止上面悲劇的發生,早點去從事有創造性的工作吧,停止對于各種軟件自動化輔助工具的抱怨和擔憂,勇敢地迎接明天。
還記得小時候常看的電影《神鞭》吧!
@2008 楊一. 版權所有.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