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期人們靠結繩紀事,據說美洲的瑪雅文明在覆滅之前都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而采用這種古老的方法。
后來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文字,在竹簡上,布帛上書寫文字,竹簡和布帛就是信息的載體,這樣的載體造價不菲,所以我們的文言和白話就有這么大的差距,留下的論語也要微言大義。再后來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紙張,嚴重地降低了承載信息的開銷,于是人類的文明得以更好地記錄和更快地發展。今天,我們的信息載體又有了新的變化,一張光盤,一個硬盤都可以承載無數的學問。
信息有了載體,隨之產生了信息管理的問題:
如何對信息進行增刪改查的操作?如何處理附加在信息上的工作流?如何管理權限?
在IT系統出現之前,人們通過圖書館管理圖書,通過搬運工進行信息流動,通過鑰匙和鎖頭管理權限。
在IT系統出現之后,人類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完成這些操作。這其中數據庫系統,工作流系統幫了我們大忙。
IT系統處理信息的過程是:
多樣式的文檔(抽象為XML)-> 內存數據 -> 持久化(文件數據庫)->內存數據 -> 多樣式的文檔(抽象為XML)
我們讓用戶在我們設定的UI窗口進行輸入,然后通過報表的形式產生各種各樣的輸出。中間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走下去。
這其中,我們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在,如何讓用戶舒服的輸入,和產生用戶所需要的輸出上。
于是人們就要思考,難道不可以直接編輯一種全世界認可的文檔形式(大家現在正在和MS爭吵的東西)通過網絡流轉,然后獲得結果嗎?為什么要從程序員的角度加給用戶數據庫,工作流,錄入界面這些繁雜的東西?
從這點意義上說,我推崇Sharepoint或者Google sites。
就拿google docs來說吧,在線編輯word,每個環節通過分享的形式進行編輯,授權這部分可以通過歷史記錄來找到,隨時恢復到歷史版本,因此也不怕誤操作和無權限操作,真正的所見即所得,支持50人同時在線編輯。這難道不是OA的殺手級應用嗎?
@2008 楊一. 版權所有.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