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極端抗爭(2009扣籃大賽逐輪評點)
(2009-02-15 12:55:24)
J.R.史密斯的爆發力很完美,費爾南德斯的協調性很完美,但爆發力和協調性似乎都已不再是扣籃大賽推崇的主流,在克服地心引力方面對于高度的極端抗爭,已經成為這幾年扣籃大賽的真正主題,也就誕生了內特·羅賓遜和霍華德這兩個典型樣板。
?
把扣籃大賽往前推十幾年,人們對扣籃大賽的滿足度只限于球星的爆發力和協調性,這兩個方面完美結合產生的美感,把喬丹推向扣籃大賽的巔峰,也留下了一段段對抗佳話。雖然過去也有“土豆”韋伯(1米70)的極端例子,但直到內特·羅賓遜出現(1米75),人們才把對小個子扣籃的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
而霍華德是羅賓遜的反面。身高超過2米11的霍華德原本在扣籃大賽上不應該受到待見,但他通過娛樂手段進入主流,最終展示的是大個子克服地心引力的超人能力。大個子和小個子都不易在扣籃賽上成功,過去的主流扣將都是2米左右的全能王,但正因為羅賓遜和霍華德克服了身高的兩種極端弱勢,受到大眾歡迎。
?
這一次小羅賓遜的三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扣籃,有兩次其實借助了“工具”,一個是隊友錢德勒的脊梁,一個是好朋友霍華德的肩膀,但他在決賽中的第一扣是最完美的。
?
霍華德預賽中提前公布了他娛樂內容的秘密,讓他的決賽顯得是一次“倒高潮”(anticlimax),人們似乎并沒有指望他在罰球線上有什么新的內容,更何況他的起跳腳跨過了罰球線。
?
從羅賓遜到霍華德再到羅賓遜,往后兩年的扣籃賽可能還會在這兩人之間展開爭奪,今年讓羅賓遜奪魁,也是為明年“超人歸來”做一個鋪墊。但他們終究會老去,后來的人還有什么新的花樣?
預賽點評
?
J.R.史密斯(85分)
?
?
第一扣:將球拋起在地板上彈兩下,史密斯從左路45度助跑接球起跳,雙臂風車。(43分)
點評:這是史密斯兩扣之中最完美的一次扣籃,起跳高度完美,風車幅度夠大,如果放在十幾年前,絕對是奪冠之作。
?
?
第二扣:隊友從觀眾席將球拋進球場,史密斯空中接到彈起的籃球,雙手扣籃。(42分)
點評:由于拋球距離過遠,史密斯接球高度不夠,扣得勉強。隊友原本在籃下對筐拋球,兩次失敗后改到觀眾席,顯然是一個備用的動作,這個創意過于考驗隊友的拋球技術,喧賓奪主,打分合理。
-------------------------------------------------------------------------------------------
費爾南德斯(84分)
?
?
第一扣:從右路45度助跑,背后傳球砸板,右手空中接球,單臂戰斧扣籃。(42分)
點評:這是全場最完美的個人扣籃之一,但是被評委嚴重壓低分數,尤其是后三個前扣籃冠軍各只打了8分。這個動作之難在于背后傳球砸板,力度、角度和起跳接球的高度,必須完美合一,絲毫不差,費爾南德斯一次完成,沒有缺陷,至少應該打48分,打50分也不為過。可能是評委對后面兩個人的期待過高,故意壓低費爾南德斯的這個動作分數。
?
?
第二扣:加索爾從籃筐下底線外打板傳球,費爾南德斯沿底線助跑,空中轉身接球轉體90度,單手反扣。(42分)
點評:此球難度大,本應也給高分,但是由于第二扣的2分鐘時限已到,屬于“安慰加賽”,而且此前失敗6次,降低了傳球難度,42分也合情合理。
-------------------------------------------------------------------------------------------
內特·羅賓遜(87分)
?
第一扣:右路45度拋球在地板上彈一下,羅賓遜助跑起跳空中接球,右臂風車。(46分)
點評:動作難度不小,尤其對1米75的小個子,力量和高度也都不錯,但沒有新意,此分打得過高,也是有意將他送入決賽。
?
?
?
第二扣:正對籃筐助跑,起跳后踩在隊友錢德勒的背上二度升空,單臂戰斧。(41分)
點評:雖然創意獨特,但是他二度升空借助了錢德勒的身體,在扣籃比賽中屬于違例,與踩著蹦床差不多。可能由于這個原因,評委給了整個比賽的最低分。
-------------------------------------------------------------------------------------------
霍華德(100分)
?
第一扣:底線外拋球過籃板,助跑后轉體180度空中接球,單手扣籃。(50分)
點評:
在前兩次拋球過板失敗后,霍華德調整了角度,實際上沒有真正從籃板上方拋過,而是從側面拋過。這個動作有足夠的創意,但比前兩年他的動作難度下降,給50分過高,也是為了將他送進決賽。
?
?
第二扣:用鏟車推出一個新的籃架,籃筐高度目測應該在3米40以上(事后得到數據,實際為11英尺高,即3米35,比實際籃筐高度多出30厘米)。霍華德先到“電話亭”里換上超人披風,然后由小尼爾森將球拋向籃筐,霍華德接球雙手扣進。(50分)
點評:這個動作沒有新的創意,無論是紅披風還是新籃架,都是前兩屆扣籃賽他想表達的兩個主題——高度和幽默——的延伸。以前他曾用貼紙粘過籃板,還要求升高籃架被拒絕,這次索性自己做了一個新籃架,但道理還是一樣的。盡管高度增加,但扣籃動作本身沒有新意,給50分過高。
-------------------------------------------------------------------------------------------
決賽點評
?
內特·羅賓遜
?
第一扣:從左路底線將球拋出,在地板彈一下,羅賓遜沿底線助跑起跳,空中轉體90度接球,雙手拉桿背扣。
點評:即使多數球迷因為“飛越超人”那一扣才投了羅賓遜的票,我寧愿認為是這個動作才是最完美的,可以得50分。羅賓遜從起跳到接球拉桿,展示了一個1米75的人不可能完成的動作,爆發力和協調性堪稱完美結合。
?
?
第二扣:霍華德身穿超人披風站在籃筐前,羅賓遜助跑后起跳,飛越霍華德的頭頂,單臂戰斧。
點評:這個動作創意突出,起跳高度也十分驚人,但他在飛越霍華德的一剎那,左手有一個隱敝的撐住霍華德肩膀的動作,雖然是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但客觀上借助了外力,也屬違規。這個動作給人印象良好,主要是兩個對手相互幫助,展現了霍華德的可愛一面,可惜最終球迷沒有給他加分。
-------------------------------------------------------------------------------------------
霍華德
?
第一扣:在籃板右側底線外將球拋向籃板,砸到板沿后,霍華德起跳接球,單臂戰斧。
點評:這個動作可以和羅賓遜的決賽第一扣媲美,兩個動作難度都相當大,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一次完成。如果放在預賽,絕對可以得50分。
?
第二扣:霍華德挑戰前輩的“罰球線起跳”,從后場帶球助跑,左腳跨進罰球線一步后起飛,單手一次扣進。
點評:與當年喬丹、布倫特·巴里和卡特相比,霍華德這個動作沒有絲毫創新,完全是為了展示驚人的滯空能力,而且他跨進罰球線的距離,也超過了前面幾個。不過,對一個2米11的大個子來說,這種能力又獨一無二。可惜從畫面上,觀眾感受不到霍華德的這種可貴之處,讓羅賓遜摘走冠軍。
-------------------------------------------------------------------------------------------
更多扣籃大賽和全明星周末精彩內容,請看周一《籃球先鋒報》特派記者鄭鵬、王憶瓊、高嵩從菲尼克斯發回的火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