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將對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極大影響。據統計,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0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預計2009年年底將有150萬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背負沉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術培訓。
IT行業依然是就業熱點
IT就業的“火”,無論是從各地舉辦的IT招聘會火爆的情況可以看出些端倪,體驗到莘莘學子對IT的熱情與向往,還是隨便翻開各種聘廣告,IT工程師等職位總是出現在搶眼的位置,再注上“高薪誠聘”的字眼,讓人對“科技新貴”又羨慕又欽佩的心情也足見一斑。
而IT就業的“冰”,則主要體現在目前IT產業人才供需矛盾相當突出,人才結構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狀況。軟件人才嚴重缺乏,尤其是一些高層次、復合型的技術帶頭人和熟練的軟件藍領人才都相當短缺,滿足不了IT產業發展的需要。IT行業作為我國一大產業,其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業形勢利好,人才缺口較大的情況下,要想成為一個IT人,每一個求職者就只有憑自身的學識和能力了。
來自前程無憂的數據顯示,2009年5月國內IT行業提供的有效職位數為103465個,比4月增加了1324個,上海、北京、深圳仍然占據IT崗位需求的前三位。超過一半的職位需求來自民營、私營企業、非上市公司,而外商獨資也提供了17%的崗位。IT行業的就業機會和前景仍然十分可觀。
技術是競爭的根本
良好的行業前景使職場人將目光投向“以就業為導向”的IT職業培訓,有針對性地為自己“充電”,以求增強競爭力。在收入情況調查中,來自北大青鳥武漢魯廣校區等主要培訓機構的學員首份工作月薪達到2000~3000元的比例超過45%,收入水平明顯高于大眾求職者。從實現首次漲薪的時間來看,受訪者的漲薪經歷大多都發生在一年之內,但參加過IT培訓的職場人獲得的漲薪機會更早一些。在晉升經歷調查中,參加過IT職業培訓、但沒有晉升經歷的占66.4%,沒有參加過職業培訓的則多出10多個百分點。具有職業培訓背景的職場人更容易適應業務要求,在就業、漲薪、晉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職業教育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青睞。以IT行業為例,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IT職業人才的缺口越來越大。據保守估計,目前中國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過20萬人,但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僅為5萬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更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高校比較注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與實踐方面的教育脫節,導致許多大學生畢業后不能立即勝任工作。而職業培訓學校的專業設置由于緊貼市場,實行“知識、能力、素質”并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畢業生頗受IT企業的歡迎。如北大青鳥等IT培訓機構,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