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者按:】雖然不是技術文章,相信對我們很多人都有教育意義,所以發到了首頁)
=========
剛在天涯看見一個HR的文章,總結他的經歷,以一個面試官的角度看求職者的種種。
不能不說寫的很好,總結得相當全面,而且非常體現細節決定成敗的觀點。
但是,一如一個網友所說的,這些東西對剛畢業的學生比較有用,對于打滾過幾年的人,就幫助不大甚至相反了。
當你的能力處于同一水平線的時候,一家公司要你不要你,開多少價錢,你選擇去哪家公司,都是很隨機的事情。只要沒有嚴重出格的行為,那么幾乎就是運氣主導一切。
就像《太傻十日談》中所說的那樣,各種各樣的面經都是成功者歸納的,也許他們注重了某一方面,在某個地方做得比別人好,所以他們就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哪一方面。
而實際上呢?可能和他們總結的原因南轅北轍。
同樣,經驗都是失敗者總結的,心有郁郁者對自以為的某一失策耿耿于懷,于是將自己應聘失敗的帳算在這頭上,實際上也可能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運氣,真的是運氣而已,一切都是命運的隨機。
唯一提高自己應聘成功可能的只有能力而已。
當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員的時候,你可以穿任何一件衣服應聘,甚至可以以任何態度來對待面試官,無他,硬營銷而已。
當你的水準超過其他應聘人員,足矣讓對方眼前一亮的時候,一些細節可以忽略。
當你水準和別人差不多的時候,你必須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才有十足的力氣去拼。
當你遠遠不適應這個職位的時候,再熟讀面經也是無用,就算是對方一時眼花招了你,且不說對他,光是干一份自己不適合的工作就夠痛苦了。
那天和朋友聊起她最近的一次面試,很平淡地談著,雖然也積極展現自己,但是不再扭曲,懶得偽裝,也不會激動甚至忘形。而她看見一個小男生面試,激動地面紅耳赤,一如我們當年。
呵呵,我第一次應聘失敗,把原因歸結于我要回學校寫論文和答辯;
第一份實習工作面試,我連自創營銷學派的狂言都說得出口;
第一次辭職,差點掉眼淚;
對于一個有著試用期女郎名聲和作為職業跳蚤的我來說,面試過無數公司,拿到過無數個OFFER,也被無數個公司拒絕過,回想起來,其實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選擇與放棄,都是相當隨機的事情,并沒有什么很確定的理由。
而對于公司,選擇我還是選擇別人,為什么拒絕我,大多數時候只怕也是很隨機的事情吧。
而我在哪家做,做得如何,同樣也是這個詞語可以概括了。
成功的經驗也是那么多,名人們寫著出,飛來飛去地演講。比起來,我更喜歡他們的人生態度而不是具體到某個公司的工作經歷,或者自己總結的一些職場勵志類東西。
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成功的方式怎么可能復制?
病癥不同,難道亂吃藥?只怕就是好了,也是撞大運罷了。
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混得不夠好的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不夠堅持,不會忍耐,求成心切。當然,這也的確是我的毛病,但是并不能就將失敗歸結于此。
曾經想過要改,但是看看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人混得還不如我的時候,又迷茫了,到底該如何?
如今,我只做我自己,除了努力提高自己外,個性上的東西,不再做什么強求了。
也許這錯了,但是誰又能確定地說什么是對呢?
當你的能力有所局限的時候,你所能達到的高度也有了瓶頸,這是所有的技巧都不能彌補的。無論你如何在面試中偽裝,在工作中積極,能力缺陷始終會是你的天花板,即使偶爾沖破這層玻璃,但是碎玻璃一樣會劃傷自己,一旦跌落,體無完膚。
的確,一個好的平臺會給你很多,甚至有可能從此在職場上一帆風順,但是這真的只是運氣而已。我們敢用自己的一輩子去賭運氣嗎?
這個輪盤上唯一能增添獲勝幾率的,還是能力。至少,有能力的時候,你可以多一些選擇機會,這家不合適,換一家,還可以選擇自己做老板。相反,則是你必須去適應公司。
扭曲自己是很痛苦的,也會影響發揮。當然,很多成功人士說適應環境的重要性,但是同樣我們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說明扭曲自己不但沒有獲得成功反而弄得自己痛苦不堪。
然而時間是單程的,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如果選擇了另外一家公司,換了另一種做法,會是什么樣的結果?更好,更差?
想多了那個問題,只會給你帶來現實的困擾。
都是不確定的未來,為什么非要扭曲自己呢?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就足夠了。
也許,只是因為我老了,累了,懶了,開始給自己找一個玄乎乎的借口罷了。
但是真的不愿在為什么而扭曲自己,不想再去拼命考慮自己該如何做如何說,除非這不會違背我的本性,并且我知道這么做有一個很確定的好結果。
其實十多年前我就明白一件事情,為什么這么多年我卻忘記了?
當你知道該說什么的時候,就說;當你不知道該說什么的時候,就說實話。
回憶起來每當這么做的時候,事情也許沒有變得更好,但是的確沒有變得更糟。
祝我們好運!
=================================
轉自非著名作家--白水加冰的博客,更多精彩文章請移步:
http://blog.sina.com.cn/gyy1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