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看到
英勇救人的溫州林老板捐獻見義勇為獎金的新聞,甚至在搜狐等媒體都有首頁鏈接,影響不可謂不大,我也對這位有仁有德的林先生很敬佩,但同時卻又相當遺憾!
竊以為林老板救人是對,但捐金是無意間犯下的大錯,而且是非常大錯,由于網絡的廣泛傳播,惡劣影響是救了100個人都抵消不了!
為什么呢?
新聞一入眼,我就不由想起兩個成語:“
子貢贖奴,子路援溺”,歷史是和其相似啊,
以下是成語的出處:
? ?? ? 魯國之法,魯人為臣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已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子貢贖魯人讓金》
? ?? ?孔子之為圣,確實有其超越常人的深邃思想。
? ??
?春秋魯國有項非常先進的政策:把流落在外為奴的魯國人贖回本國可以獲得國家的獎金,以此鼓勵贖奴行為,這是常州的見義勇為獎是一個道理。孔子的一個弟子
子貢是個大富豪,很有錢,他贖奴回去卻不接受政府的獎金,嗯,太有錢了,不在乎這點,行為高尚吧?拿到現代來說就是做好事不求回報,雷鋒啊。可孔子卻發火
了,要把子貢逐出門墻。
? ??
?他的理由在文中也說得很清楚,“政策的目的是引導百姓,而不是讓你一個人爽,這世道是窮人多富人少,拿獎金才是正當的行為,你開了這個先例,提高了道德
的門檻,以后就沒人敢再接受獎金了”,事實果然是和孔子的分析一致,魯國的這項仁政慢慢地沒人響應,逐漸荒廢了。林老板與子貢和其相似!
? ?? ?子路也是孔子的弟子,是大賢,他下水救人,別人送他一頭牛,一頭牛的價值在農耕社會相當于現代的10萬人民幣吧,他不矯情,收下了,孔子很高興,說:“以后魯國人救落水的一定會越來越多”
? ?? ?孔子顯然是懂得人性的,利之所趨,義之所致,
利與義的完美結合才是長遠之道,福利彩票就是這類典范。
林老板不懂這個道理,可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怎么也不懂這個道理?今人還不如古人嗎?我建議今后見義勇為獎的頒發要確立一個原則,不鼓勵受獎人捐贈或拒收獎金,工作人員應該向每個人解釋政策的目的,制止盲目的善行,得行百年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