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atic修飾一個屬性字段,那么這個屬性字段將成為類本身的資源,public修飾為共有的,可以在類的外部通過test.a來訪問此屬性;在類內(nèi)部任何地方可以使用.如果被修飾為private私有,那么只能在類內(nèi)部使用.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int a;

private Test()
{
a=0;
}
}
如果屬性被修飾為static靜態(tài)類資源,那么這個字段永遠只有一個,也就是說不管你new test()多少個類的對象,操作的永遠都只是屬于類的那一塊內(nèi)存資源.例如:
Test t1=new Test();
t1.a=10;
Test t2=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t1.a);
System.out.println(t2.a);
System.out.println(Test.a);
結果是3個0
2.final 用于聲明屬性,方法和類,分別表示屬性一旦被分配內(nèi)存空間就必須初始化并且以后不可變,方法一旦定義必須有實現(xiàn)代碼并且子類里不可被覆蓋,類一旦定義不能被定義為抽象類或是接口,因為不可被繼承。
而你的代碼里對final修飾的屬性進行了修改,所以錯誤.
3. 被final修飾而沒有被static修飾的類的屬性變量只能在兩種情況下初始化:
a.在它被定義的時候,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final int a=0;

private Test()
{
}
}
b.在構造函數(shù)里初始化,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final int a;

private Test()
{
a=0;
}
}


4.同時被final和static修飾的類的屬性變量只能在兩種情況下初始化:
a.在它被定義的時候,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final int a=0;

private Test()
{
}
}


b.在類的靜態(tài)塊里初始化,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final int a;

static
{
a=0;
}
}


5.分析第三第四原因:
第三條:當這個屬性被修飾為final,而非static的時候,它屬于類的實例對象的資源,當類被加載進內(nèi)存的時候這個屬性并沒有給其分配內(nèi)存空間,而只是定義了一個變量a,只有當類被實例化的時候這個屬性才被分配內(nèi)存空間,而實例化的時候同時執(zhí)行了構造函數(shù),所以屬性被初始化了,也就符合了當它被分配內(nèi)存空間的時候就需要初始化,以后不再改變的條件.
第四條:當類的屬性被同時被修飾為static和final的時候,他屬于類的資源,那么就是類在被加載進內(nèi)存的時候(也就是應用程序啟動的時候)就要已經(jīng)為此屬性分配了內(nèi)存,所以此時屬性已經(jīng)存在,它又被final修飾,所以必須在屬性定義了以后就給其初始化值.而構造函數(shù)是在當類被實例化的時候才會執(zhí)行,所以用構造函數(shù),這時候這個屬性沒有被初始化.程序就會報錯.而static塊是類被加載的時候執(zhí)行,且只執(zhí)行這一次,所以在static塊中可以被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