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為例
Cache A、Cache B,Cache C為三臺Memcached服務器
根據三臺Memcached的IP和端口,計算出他們的Hash值,然后分布在整個圓環上
每兩臺Memcached服務器的Hash值之間為一個區間
Key1、Key2、Key3、Key4
為要存儲在Memcached里的4個Key
根據4個Key計算出他們的Hash值,同樣也落在這個圓環上
在這個環形空間中,如果沿著順時針方向從對象的 key 值出發,直到遇見一個 cache ,那么就將該對象存儲在這個 cache 上,因為對象和 cache 的 hash 值是固定的,因此這個 cache 必然是唯一和確定的。
根據上面的方法,對象 key1 將被存儲到 cache A 上; key2 和 key3 對應到 cache C ; key4 對應到 cache B;
同一個key不是三臺服務器上面都有映射, 只會映射到其中一臺服務器上面
集群中其中一個Memcached節點宕機,會導致存在著上面的Key全部失效而重新對這些key進行hash
對其他活著的Memcached節點上的key沒有影響
如果是集群
Set和Get時觸發操作的是否為同一個配置
如果是多個應用服務器觸發Set、Get操作,每一個的Memcached節點配置順序是否相同
可以通過telnet的方式,去Memcached節點上Get一下響應的Key,看是否真的過期
你分析一下你的slab構成,看看每個slab分配了多少page頁,加起來是不是跟總分配內存一樣,如果是一樣的表示你的內存已經分配完了,每個slab只能使用已分配的大小,不能再增漲。再分析一下存這個value的slab的大小,如果比較小,且hits量很大,就會出現你這樣的情況,剛存沒多久的數據沒到過期就會被擠掉。
失效就幾種可能:
1,cache滿了,剛插進去就被lru剔出來
2,失效時間設置不對,導致數據一插進去就失效(不能超過30天)
使用了64的操作系統,能分配2GB以上的內存。32位操作系統中,每個進程最多只能使用2GB內存。可以啟動多個分配2GB以下內存的進程,但這樣一臺服務器上的TCP連接數就會成倍增加,管理上也變得復雜,所以盡量統一使用了64位操作系統。
另外,最好分配內存為3GB,是因為內存分配量超過這個值,就有可能導致內存交換(swap),memcached的內存存儲“slab”, memcached啟動時指定的內存分配量是memcached用于保存數據的量,沒有包括“slab”本身占用的內存、以及為了保存數據而設置的管理空間。因此,memcached進程的實際內存分配量要比指定的容量要大。
如果在memcached中的數據大部分都比較小。這樣,進程的大小要比指定的容量大很多。因此,改變內存分配量進行驗證,確認了3GB的大小不會引發swap。
64位操作系統不受限制(小于你的物理內存大小即可),不過得注意Memcache軟件本身是有內存消耗的(相比可以忽略),但這點還是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