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InfoQ:http://www.infoq.com/cn/news/2009/09/study-multitasking-performance
----------------------------------------------------------------------------------------------------------
斯坦福大學上個月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學報上發布了一個研究結果:“媒體行業中多工人員(multitasker)的認知控制”,強調指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從效率的角度考慮同時從事多任務,絕對會影響工作效率。該研究審視了IT領域中一個廣為人知、卻常常為人忽略的現象:不斷出現、正在發生的多任務工作方式。敏捷實施者們這樣寫:這下可算有理由讓團隊只開發一個產品了,而且只能有一個產品負責人——將時間花在多個任務之上絕對是效率低下的工作方式。
Wired雜志指出:雖然其他研究重點關注多任務工作方式的眼前效果(比如:辦公室里的工作人員經常檢查郵件,這種情況下的工作效率),該研究提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問題:“要是人們總在使用多任務工作方式會怎么樣?”Stanford的研究者Clifford Nass、Anthony Wagner和Eyal Ophir調查了262名學生的媒體消費習慣。19名使用多任務方式最多的學生和22名多任務方式最少的學生此后參加了兩個電腦測試,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測試。
他們使用了一些標準的心理測試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出:經常在多個信息流之間轉換的學生,他們會在e-mail、網頁、視頻、聊天和電話之間來回切換,他們取得的進展遠低于不怎么采取多任務方式的學生。更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在任務切換能力的測試上,“重度媒體多任務人士”表現更差,“似乎他們過濾不相干任務的干擾的能力更差。”
該研究再次強調了認知科學家反復提到的事情:同時處理多個信息流的輸入被認為是人類認知能力的問題。
對于造成差異的原因——被定位使用多任務方式的人是不是先存在心智上的不健全,還是說多任務方式造成了這種情況——“這是一個需要投入上百萬美金才能回答的問題,可是我們沒有一百萬美金去取得答案。”Ness這么說。
Wagner接下來打算用腦部造影方法來研究多任務方式的神經學解釋,而Ness將會研究兒童人群在多任務習慣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