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04-21 14:19
啥都寫點 閱讀(144)
評論(0) 編輯 收藏

正在維護軍用服務器的美軍士兵

美國海軍網戰司令部徽章
硬件攻擊
硬件攻擊是指對硬件實施的攻擊。據美國媒體披露,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不久,美國獲悉伊拉克從法國購買了用于防空系統的新型電腦打印機,準備通過約旦首都安曼運送到巴格達。美軍特工在安曼機場偷梁換柱,將帶有病毒的芯片置入打印機內。戰爭爆發后,美軍用指令激活病毒,隨后病毒通過打印機侵入伊軍防空系統,致使其整個防空系統癱瘓,美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
美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芯片制造國,包括CPU在內的計算機主要芯片產量占世界總量90%以上。美國還是網絡適配器、網絡交換設備、主板、內置式調制解調器等產品的生產大國。戰時,美國網軍可利用特殊裝置發射電磁信號或通過網絡發送觸發信號,以大規模集成電路或專用設備中集成的后門專用電路為途徑,導引美國產品用戶的芯片自我破壞,從而達到破壞的目的。網軍也可以利用電腦病毒發射裝置,使敵方的飛機、導彈、坦克等帶有預設后門的電腦、CPU、DSP、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武器裝備系統因程序錯誤而發生自行爆炸、自我摧毀或相互殘殺等,以達到摧毀敵方武器平臺、削弱敵方火力和反擊能力的效果。此外,美網軍還可以根據傳感器原理,向敵方縱深投送特殊傳感裝置,在對方的眼皮底下對敵硬件設備毫無聲息地實施干擾與破壞,使敵方的指揮控制和打擊系統陷于癱瘓。
心理攻擊
美軍認為,信息心理戰是網軍實施網絡攻擊戰的最高境界,成功的信息心理戰將極大地動搖傳統戰爭的根基。心理戰將集中在無形的網絡空間大打出手,既能威懾對手,也能從精神上摧毀敵人的心理防線,真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是一場不流血、非暴力的無形廝殺。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運用現代化網絡手段,在戰略層次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心理戰:專門成立了全球宣傳辦公室,利用強大的信息傳媒優勢左右國際輿論;向伊高級官員發送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等多種渠道,挑撥與薩達姆的關系;以反對薩達姆獨裁和還伊拉克人民自由為名,拉攏人民,孤立政府;從互聯網和其他傳媒散布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如稱伊第51師投降、聯軍已占領烏姆蓋斯爾港等消息,以擊垮伊拉克軍民抵抗意志。戰爭的結果證實了心理戰的巨大作用,伊幾十萬共和國衛隊集體蒸發,上千萬民眾也沒有參加對聯軍的人民戰爭,美英軍隊未費太多周折就挺進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軍方網絡人才缺口大,面向社會開辟新資源
學生黑客,山姆大叔需要你們
美國軍方網絡人才缺口巨大,因此軍方一直以不公開的方式到黑客市場招兵買馬,可是隨著網絡在生活與商務的各個領域都變得有如空氣般不可或缺,高端網絡人才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軍方正在學生網絡一族中尋找數字天才。
軍方牽頭舉辦黑客大賽
據《福布斯》雜志透露,美國軍方正在開發一項以前從未有人染指的資源:大中學生中的網絡極客(geek)。2009年5月8日,美國軍方宣布了一個被稱作挑戰網絡的系列網絡競賽項目,倡議書發布在白宮網站上,正式向美國年輕人發出號召:學生黑客、駭客、極客們,山姆大叔需要你們。
該系列賽包含三個針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全國計算機競賽,旨在發現其中的網絡奇才。競賽將測試學生進攻防守數字目標、盜取信息以及追蹤發現信息盜取者等技能。競賽在2009年5月29宣布正式開賽,到暑假前結束。此次活動的目標是發現10000名網絡人才。
第一項賽事由美國空軍主辦,名為網絡愛國者,重點挑戰學生網絡防守能力,參賽者必須要抵御侵入他們電腦的紅軍黑客。此項賽事主要針對中學生。第二項賽事由國防部防治網絡犯罪中心主辦,自從2006年開始該中心每年都組織電腦取證大賽,現在將參賽范圍擴大至中學生和大學生,主要考察選手追蹤網絡入侵和修復受損數據的能力。由網絡安全培訓機構SANS學校主辦的第三項賽事是三個競賽項目中最有爭議的一個:網絡進攻競賽。這項賽事旨在挑戰學生發現并利用軟件漏洞、摧毀敵方網絡和盜取數據的能力。
競賽的優勝者將參加計劃于2010年暑期舉行的訓練營,這些訓練營由美國軍方和私營公司共同出資舉辦,他們還可以贏得在美國國家安全局、能源部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電腦應急反應中心實習的機會。
一些大公司表示愿意出資贊助這項系列賽,這些公司都是美國乃至在世界上都大名鼎鼎的企業,如全球信息基礎架構技術與解決方案的領先開發商與提供商EMC、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和美國最大的無線通訊公司Verizon等。可是當《福布斯》雜志試圖對這些企業進行采訪時,這三家公司都拒絕就此事發表任何評論,決議低調行事,出于何種考慮不得而知。
培養網絡斗士從娃娃抓起
這些賽事的宗旨是在學生群體中普及網絡戰教育,最終目的是確保美國在日漸激烈的網絡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在網絡戰中穩拿攻防主動權。一句話,就是要制海權、制空權、制天權(太空)、制網權一個都不能少。這項活動的動議書甚至將網絡戰教育與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蘇聯首顆人造衛星上天以及之后的美蘇軍備競賽中美國政府鼓勵青少年積極投身科學研究的情形相提并論,鼓勵今天的青少年像當年一樣勇于接受網絡戰的挑戰,投身網絡事業。
SANS學校的艾倫帕勒認為,美國大約需要2萬至3萬名高水平的黑客為政府工作,美國不乏這樣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盡早發現他們、培養他們,使他們發揮最大的作用。
挑戰網絡系列賽事是美國軍方首次在學生中招募網絡人才,這一活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對此心存疑慮,認為那些由政府培養出來的網絡黑客是否會有一天在盜取敵人的數據之余,可能為了金錢或者出于好玩兒黑掉其他目標,最終變成網絡罪犯。針對這一疑慮,國防部防治網絡犯罪中心主任吉姆克里斯蒂表示,政府培養的黑客中可能會有少數步入歧途,但他們絕不會逍遙法外,一旦抓獲,必定懲一儆百。但他堅信這樣的人是極少數。
克里斯蒂強調說:隨著網絡成為戰場,私營部門與政府部門將展開人才爭奪戰,頂級天才畢竟是少數,可是我們確實需要招兵買馬,擴充我們的網絡大軍。因此為了打贏這場人才戰,美國軍方決定先下手為強,為了網羅更多更好的人才,將目光投向還未成年、尚未進入勞動力大軍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群體,希望能夠從娃娃抓起,盡早鎖定他們所需的網絡人才。
SANS學校的帕勒認為,即使沒有正規的培訓,有很多青少年已經是不錯的黑客了。知名互聯網安全企業熊貓衛士公司發布的調查顯示,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懂得如何在網上下載軟件工具獲取未經授權無權接觸的數據。其中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承認曾經使用過這樣的軟件工具。培訓固然重要,但首要問題是要找到這些網絡極客。這正是軍方牽頭的這一系列賽事的目的。
總之,美國政府希望通過該系列賽招募計算機人才,擴大網軍隊伍,提高網軍在未來網絡戰中的攻防能力,最終掌握對無邊無形、無限可能的網絡空間的絕對控制權。
--
學海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