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軟件進化就是程序的修改。目的是提高軟件質量,使之更為有效。按調整的目的分,可分為結構性的和維護性的。結構性的主要是針對它運行起來的性能,是要用戶來評價的。維護性的主要是針對代碼的可讀性,是后期維護人員來評價的。
既然是優(yōu)化,就是說是在一個產品已經完成了它應該具有的功能之后做的調整。那么一般當代碼運行通過,得到了預期的結果時,程序員下一步要做什么呢?
對我來說,首先是檢查一遍流程。比如說,要從數據庫里取出一批文件的路徑和與路徑相對應的文件。本來設計成取出一條路徑就去找對應的文件。但很明顯,如果把路徑先全從數據庫里取出,再去找對應的文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這就是結構性調整。
當從功能上暫時看不到可改進的地方時,就應該考慮它的可維護性了。這個過程很像打掃房間,首先,需要把不要的東西丟掉。就是說要刪除冗余代碼。接下來,代碼大全中所講的提高程序的內在質量的幾條原則就派上用場了。
1.多設計子程序。
2.減少全局變量。
3.改進你的編程風格。
4.改變管理。
5.重審修訂后的程序。
6.重測試。
7.軟件優(yōu)化的哲學。
其他的不贅述,這里僅對編程風格談談在自己編碼時的體會。
縮進格式,將其定義為4個字符的深度,確實是比較好看的??s進不僅清楚的說明了一個模塊的開始和結束,當一個函數中用了過多的縮進的時候,它同時也在發(fā)出一個警告:是否應該把嵌套劃分為子程序。
注釋,并不是越多越好這是誰都知道的。因為在盡量詳盡的解釋了一個功能的同時,也增加了代碼行數。我認為函數體內的注釋只應該用來標注一些可能發(fā)生危險的部分。因為當用好的風格編出代碼后,一個函數只應該完成一個功能,本來就已經足夠清晰明白了。
posted on 2008-03-05 11:07
靜兒 閱讀(1093)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