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新聞,說的是某市一大學生四處求職無門,連續多次碰壁后,
竟然跳樓身亡,讓人唏噓不已。很自然地,就想起好萊塢電影明星史泰龍來。
想當年,史泰龍在尚未成名之前,不過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青年,最落魄的時候,
身上甚至只剩下一百美元;唯一的財產,是一部破得不能再破的舊汽車,而這部車,正是他借以睡覺的地方。
但一貧如洗的史泰龍心中卻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人人矚目、萬人景仰的電影明星。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史泰龍開始挨家挨戶拜訪好萊塢的電影制片公司。好萊塢當時大約有五百家電影公司,卻沒有一家愿意錄用史泰龍。
史泰龍每走進一家公司,便要面對一次冷酷無情的回絕。五百趟求職的結果,不過是多了五百次辛酸的經歷。
我無法想像,史泰龍怎樣走過那段艱難的日子,沒有幾個人能夠經歷五百次的失敗而不退卻。
換作許多人,早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逛馬路”了,意志消沉不說
,嚴重的如上面那個自殺的大學生,干脆就以死來逃避。但史泰龍卻沒有因此而絕望,
一次次的失敗,不過是更加磨煉了他的意志!
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重頭再來。史泰龍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電影公司開始
重復著自我推薦的經歷,這一次,除了五百次失敗的教訓,他帶來了他自己寫的劇本。
又是五百次失敗,又是五百次傷心。史泰龍就在這失敗與傷心的交替中,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沒有所謂失敗,只不過是暫時不成功而已,絕不輕言放棄!
當失敗的記錄達到一千五百五十五次,終于有一家公司愿意采用史泰龍的劇本,
并聘請史泰龍擔任片中的男主角。
這個片子的名字,就叫做《洛基》,說的是一個永不言敗的硬漢的故事。
《洛基》一炮打紅,從此,史泰龍連續幾部影片皆十分賣座,逐漸奠定了他國際巨星的地位
,鼎盛時期,他的片酬甚至高達每部兩千萬美金。
娛樂業沒有永遠的明星,歲月流逝,史泰龍也不可幸免地成為昨日黃花,
并逐漸被競爭殘酷的好萊塢所遺忘。但我對史泰龍的敬佩,卻從未稍減。
就因為那一千五百五十五次的失敗和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