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都總裁兼CEO簡介:
唐駿(1962年-)江蘇常州市人。1984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唐駿領導下的微軟(中國),在銷售方面,是微軟全球惟一一個連續6個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創造歷史最高銷售紀錄的公司。微軟中國2003財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 6/30)成為微軟全球82家分公司中銷售業績增長最快的分公司。2004年2月,唐駿從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上退休并獲“榮譽總裁”稱號,不久后出任盛大網絡總裁。2008年,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2009年9月9日,唐駿以個人名義宣布加盟金和軟件,并成為金和軟件公司的董事成員和首席顧問。
唐駿:給大城市“蟻族”的十句話
不知從何時起,電視劇《蝸居》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于“蝸居”、“蟻族”這些新時代產物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的思考,一句網絡語“如果你今天有房,我今天就嫁給你”的流行,更是觸動了許多社會學研究專家們的敏感神經。當“蝸居”、“蟻族”現象不再只是一件“房”事,而是擺在當下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年輕人面前的一個赤裸裸的現實。難道,擁有房子,是否等于擁有成功?沒有房子,就只能被視為一無所有?一個人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體現?“蝸居”、“蟻族”作為一種時代符號對于年輕人又有何啟示?近日,曾擔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創造微軟中國財年銷售業績傳奇的唐駿走進湖南衛視《零點鋒云.文化時評》節目錄制現場,憑借自己從“蝸居”奮斗到實現成功的過來人的誠懇態度,將十句人生感悟告訴給在大城市生活著的“蟻族”。
1.不要喪失自己擁有的夢想與追求
在唐駿看來,“蝸居”一族的出現,不可否認是當今整個社會環境所造成的,中國人“安居才能樂業”的傳統社會文化觀念給予了年輕人很大的生活壓力,甚至女孩子都用市場化的方式衡量一個男人的成功與否。但是,唐駿反過來強調說:“不能因為說社會對你要求你就去努力,或者社會對你沒有要求你就不努力,努力應該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在努力的過程中,比如努力獲得一套房子,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旦失去了這些,人生中對于未來的夢想和追求就都失去了,當走進房子的時候,會發現房子只是一個空殼,因為心靈是空空的。”隨后唐駿告誡年輕人說:“我們是要追求,我們也為了金錢,或者物質的目標所追求,但是千萬不要去忍受追求過程當中的那種痛苦,不要抹殺了自己擁有的夢想與追求。”
2.享受為了買房買車而奮斗的過程
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十年、二十年后,現在的“蟻族”可能會是那時社會的精英層,但他們受到如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就會產生不公平待遇的心態。對此看法,唐駿表現得頗為關注,并表示要更多的關心這一類“蟻族”。“為了買一輛車,一個房子的目標聽上去可能沒有那么宏偉,但是有目標和追求總是好的。但是,我要告訴他們的是,千萬不要壓抑自己,因為我們說你擁有一輛車又怎么樣呢,那么多人都是有車的人,我也沒覺得擁有一輛車是個偉大的過程,但是我更多的希望是在實現夢想的過程,這個過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千萬不能為了夢想,為了結果而去一味強調得到,要享受這個過程。”
3.我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可以被復制
《零點鋒云.文化時評》節目中,當談到唐駿的成功體會時,他依舊堅持自己曾經的想法,大方的說:“我的成功可以復制。”那么,所謂“復制成功”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唐駿作了一番解釋:“復制并不是復制我的人生經歷,沒有一個人可以復制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也沒有必要去復制。我說的復制是指,我在過去的人生職業道路上,點點滴滴所積累的一些模式是可以復制的。”
4. 給自己定下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
針對現在年輕人經常說的一句“三年一輛車五年一套房”,唐駿認為這是一些人的思想誤區,就像有的大學生在被問到人生目標是什么的時候,總是回答“未來我要成為比爾.蓋茨”一樣,因為這些在他看來都是不切實際的。用唐駿的話說,“我永遠給自己定一個相對比較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我努力一天,我就會發現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當我發現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我會帶來一種自信,然后更多的帶來這種期望,我就覺得我已經看到曙光了,就像一個人在一個大的隧道里面,如果他看不到一點點燈光的時候,他已經沒有往前走的這種意志了。”究竟什么才是切合實際的?唐駿告訴年輕人,“就是每努力一天,每努力一周,會發現,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5.有明確的人生規劃就有機會成功
如今的“蟻族”有一種不斷更換工作的生活現象,一會保險、一會餐飲、一會做其他的東西,這些做法在唐駿認為是沒有機會成功的。他告訴年輕人,首先要給自己定位清楚,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然后就是要有人生的規劃。在節目中,唐駿舉了一個做銷售的例子,他說:“比如感覺自己適合做銷售,那就只做銷售,今天做電子的銷售,明天做服裝的銷售,后天做保險的銷售也可以,因為你在銷售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銷售的知識,總會有一天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喜歡的一個企業長期做下去。”道理正如接下來唐駿告訴年輕人的一樣,“沒有規劃的人,一定是原地轉,原地轉的時候,肯定是不可能往前走的,所以要給自己定個人生規劃。”
6.要把社會想象的美好才會有信心
網絡上流傳著一個帖子,描述80后:“當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上大學不要錢,上大學的時候,上小學不要錢,我們沒進股市的時候,傻子都在賺錢,當我們進股市的時候,發現我們才是傻子。我們不是搞垮這一代的,我們是被搞垮的。”面對這樣一群悲觀態度的年輕人,唐駿告訴年輕人:“認為社會不公平,在另外的意義上會使我們失去努力的動力,要把社會盡量想得美一點,因為一個美的東西,你才會愿意追求它,如果你認為這個社會都不美了,那么你還追求它干嗎,或許你會說‘我就為了我自己就好了’,但是要想到,光為了自己,而對社會沒有信心的話,會變得沒有信心努力下去。”
7.不要對自我的人生有過高的定位
當談到年輕人想要盡力往上走這一積極因素的時候,唐駿告誡說:“往上走要避免過高的定位。”在他看來,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向許多60年代的成功者看齊會讓自己的定位顯得過高。“千萬不要把這些人作為目標,因為做不到。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你是否找到了你自己的目標,你應該清醒自己,這是你的思維觀。”對于許多80后認為的上大學要錢這樣的市場化現實,唐駿鼓勵年輕人應該換位思考,這樣才能走向一個新的環境。
8.用自己的進步來定義自己的成功
有房就等于擁有成功的說法越來越被年輕人接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不清。對此,唐駿主張年輕人不要和別人比較。首先應該努力把自己放在一個成功人的位置上看待,這樣就會使得自己建立自信,擁有對于未來努力的動力,從而走向一種正循環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功利的看待他人的成功,迫不及待地去追求他人三天可以成功的結果,這樣的后果是使自己變得浮躁,所謂真正的成功,用唐駿的話說就是:“如果能改變了自己,超越了自己,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9.“蝸居”是我們真正人生過程的一部分
接著,唐駿講述了一段自己當年在日本留學時的“蝸居”經歷,“我當年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就相當于外地人到北京來一樣的感覺,因為消費成本很高,社會又不了解,然后自己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當時的目標就是我要攢很多的錢,要買很多的電器拿回家,所以我跟現在的蟻族、蝸居人有相同的追求,日本人看我們也就是蟻族,就是蝸居,很多中國人住在一起,小房子里住了很多人,但是我們覺得很開心。”開心的原因就是后來唐駿說到的:“我不會一輩子當蟻族的,當我達到了一個價值,有一定的能力,對社會有一定了解以后,社會關系也會獲得一些財富,我一定會搬出來?,F在讓我回想過去的那段蝸居經歷,雖然是人生當中一個悲慘的過程,但我反而覺得這是人生的一部分。”
10.租房不是自卑而要化成一種宣戰
在《零點鋒云.文化時評》節目最后,唐駿不忘鼓勵現在“蝸居”的年輕人,“千萬不要覺得你是在租房子,不要認為租房子就是自卑的、不是成功的。”要保持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并將之轉化成一種宣戰:“唐駿現在還在租房子,未來的50年,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商不改變他們這種暴利政策的話,我永遠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