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者
Only The Strong Survive
(強者生存),Iverson瘦弱的肩膀上,紋著這樣一句鏗鏘豪言。這是“答案”自傳的名字,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作為一個身高1米83的小個子,如果不付出畢別人更加多的努力,怎能在巨人林立的NBA出人頭地?躲在三分線外放冷箭可不是Iverson的性格,他總是不計后果地沖入籃下,哪怕落得渾身傷病。
“答案”身上總共有29處傷病,但Iverson卻毫不在乎,“只要還能走路,我就不想坐在家里欣賞隊員們在電視里拼命。”
肩膀、后背、膝蓋、腳踝、腰……IVerson自己都不知道多少次被對手狠狠放倒在地,他只知道,賽場就是戰場,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生存。“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希望自己不斷成熟,”Iverson說,“我生命中做過很多事情,我現在都不會為之驕傲,但是讓我驕傲的識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愿意向前走,我正在試圖做一個更好的人,然后再成為更好的球員。”
經歷歲月的磨練,Iverson早已成為超級巨星,全明星賽對他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從2000年到2006年,他一直都是雷打不動的東部先發。2005年“答案”還憑借15分、10次助攻和5個搶斷的全能表演贏得MVP獎杯。
賽后接受采訪時,Iverson謙虛地說:“我正在和全世界最偉大的球員比賽,我正在和其他4名全明星球員并肩戰斗……我知道我們這個聯盟有那么多有才華的球員,這就是為什么我永遠都無法讓自己睡在功勞簿上的原因。”
優秀球員都像Iverson這樣,他們用強者的信念來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從個體上來講,體力總是有強弱之別,智力也有高低之分。何謂強者?真正的強者,其實是擁有強者信念的人。
柏拉圖曾經說過:“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要堅持到最后一分鐘。”凡是有成就的人,誰不是具有堅強意志與毅力的人呢?大凡作出貢獻的人,都是執著一念的人。
其實Iverson能走上一條“強人之路”絕非易事,從一個孤苦的街頭小子到人人皆知的大明星,他同樣走過了一段不同凡響的坎坷之路。Iverson在自傳中說:“我在佛吉尼亞的紐波特新聞鎮長大,可是我們都叫它紐波特壞新聞,因為,在這里發生了太多可怕的事。
Iverson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就和媽媽安一起相依為命。小時候大家都習慣用他兩個叔叔的(其實是安的兩個男友)的綽號拼起來,叫他布巴查克。當Iverson只有四五歲的時候,總是喜歡和那些大孩子一起玩橄欖球。他總是不停地奔跑,這反而令那些大孩子更生氣,等到他們終于捉到他的時候,他們就會給他一頓暴打,他的頭甚至會被不停地撞向房子的墻上。可是,這個孩子總能站起來,猛搖一下頭,然后,他會回到場上,繼續跑個不停。
三年后,Iverson搬到了紐波特新聞鎮東邊的斯圖爾特花園公寓。那時候起,”布巴查克現象“已經開始出現。從理發店到街角,從維多利亞大道的燒烤外賣店到教堂,人們都在談論一個8歲的小男孩,其他人都追不上他,更別提摧毀他了。
一天,當Alen放學回到家時,他媽媽這樣對他說:“你今天得去練籃球,”
“除非我下地獄,”兒子不屈服,“打籃球的人太面了,我時個橄欖球員。”
安堵在門口,“好啊,除非你去打籃球,否則你就別想進家門。”
Iverson先是大哭,然后詛咒他的母親,接著就是小聲抽泣,這些辦法終于奏效,Alen Iverson生平第一次走進了籃球場。從那之后,Iverson一發不可收拾,“做強者”的信念讓他成為了球迷心中永遠的全明星。
其實每個全明星球員都有一種“做強者”的心態。比如從小在意大利長大的KOBE,比如同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James,比如習慣被成為狼王的Garnett……他們都像狼一樣,頑強不屈永爭第一,這才是全明星應有的性格。
“在漫漫長路上,當你獨自面對世界,沒有人會對你伸手相援,但只要你找到自我,愛就會在你的身邊。”這是Maria Kelly在全明星賽上為喬丹傾情演唱的那曲《hero》中的一句,可現在當我們把它放在所有全明星的身上時,竟然會發現它是完全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