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Jack Jiang

    我的最新工程MobileIMSDK:http://git.oschina.net/jackjiang/MobileIMSDK
    posts - 494, comments - 1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

    本文由徐寧發表于騰訊大講堂,原題“程序員如何把你關注的內容推送到你眼前?揭秘信息流推薦背后的系統設計”,有改動和修訂。

    1、引言

    信息推流(以下簡稱“Feed流”)這種功能在我們手機APP中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社交/社群產品中),最常用的就是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

    對Feed流的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只要大拇指不停地往下劃手機屏幕,就有一條條的信息不斷涌現出來。就像給牲畜喂飼料一樣,只要它吃光了就要不斷再往里加,故此得名Feed(飼養)。

    大多數帶有Feed流功能的產品都包含兩種Feed流:

    • 1)一種是基于算法:即動態算法推薦,比如今日頭條、抖音短視頻;
    • 2)一種是基于關注:即社交/好友關系,比如微信、知乎。

    例如下圖中的微博和知乎,頂欄的頁卡都包含“關注”和“推薦”這兩種:

    如上圖中這兩種Feed流,它們背后用到的技術差別會比較大。不同于“推薦”頁卡那種千人千面算法推薦的方式,通常“關注”頁卡所展示的內容先后順序都有固定的規則,最常見的規則是基于時間線來排序,也就是展示“我關注的人所發的帖子、動態、心情,根據發布時間從晚到早依次排列”。

    本文將重點討論的是“關注”功能對應的技術實現:先總結常用的基于時間線Feed流的后臺技術實現方案,再結合具體的業務場景,根據實際需求在基本設計思路上做一些靈活的運用。

    學習交流:

    - 即時通訊/推送技術開發交流5群:215477170 [推薦]

    - 移動端IM開發入門文章:《新手入門一篇就夠:從零開發移動端IM

    - 開源IM框架源碼: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

    (本文同步發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3675-1-1.html

    2、本文作者

    徐寧:騰訊應用開發工程師,騰訊學院講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目前負責騰訊智慧零售業務的后端開發工作,有豐富的視頻直播,自動化營銷系統開發經驗。

    3、Feed流技術實現方案1:讀擴散

    讀擴散也稱為“拉模式”,這應該是最符合我們認知直覺的一種技術實現方式。

    原理如下圖:

    如上圖所示:每一個內容發布者都有一個自己的發件箱(“我發布的內容”),每當我們發出一個新帖子,都存入自己的發件箱中。當我們的粉絲來閱讀時,系統首先需要拿到粉絲關注的所有人,然后遍歷所有發布者的發件箱,取出他們所發布的帖子,然后依據發布時間排序,展示給閱讀者。

    這種設計:閱讀者讀一次Feed流,后臺會擴散為N次讀操作(N等于關注的人數)以及一次聚合操作,因此稱為讀擴散。每次讀Feed流相當于去關注者的收件箱主動拉取帖子,因此也得名——拉模式。

    這種模式:

    • 1)好處是:底層存儲簡單,沒有空間浪費;
    • 2)壞處是:每次讀操作會非常重,操作非常多。

    設想一下:如果我關注的人數非常多,遍歷一遍我所關注的所有人,并且再聚合一下,這個系統開銷會非常大,時延上可能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因此:讀擴散主要適用系統中閱讀者關注的人沒那么多,并且刷Feed流并不頻繁的場景。

    拉模式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分頁不方便,我們刷微博或朋友圈,肯定是隨著大拇指在屏幕不斷劃動,內容一頁一頁的從后臺拉取。如果不做其他優化,只采用實時聚合的方式,下滑到比較靠后的頁碼時會非常麻煩。

    4、Feed流技術實現方案2:寫擴散

    據統計:大多數Feed流產品的讀寫比大概在100:1,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都是刷Feed流看別人發的朋友圈和微博,只有很少情況是自己親自發一條朋友圈或微博給別人看。

    因此:讀擴散那種很重的讀邏輯并不適合大多數場景。

    我們寧愿讓發帖的過程復雜一些,也不愿影響用戶讀Feed流的體驗,因此稍微改造一下前面方案就有了寫擴散。寫擴散也稱為“推模式”,這種模式會對拉模式的一些缺點做改進。

    原理如下圖:

    如上圖所示:系統中每個用戶除了有發件箱,也會有自己的收件箱。當發布者發表一篇帖子的時候,除了往自己發件箱記錄一下之外,還會遍歷發布者的所有粉絲,往這些粉絲的收件箱也投放一份相同內容。這樣閱讀者來讀Feed流時,直接從自己的收件箱讀取即可。

    這種設計:每次發表帖子,都會擴散為M次寫操作(M等于自己的粉絲數),因此成為寫擴散。每篇帖子都會主動推送到所有粉絲的收件箱,因此也得名推模式。

    這種模式可想而知:發一篇帖子,背后會涉及到很多次的寫操作。通常為了發帖人的用戶體驗,當發布的帖子寫到自己發件箱時,就可以返回發布成功。后臺另外起一個異步任務,不慌不忙地往粉絲收件箱投遞帖子即可。

    寫擴散的好處在于通過數據冗余(一篇帖子會被存儲M份副本),提升了閱讀者的用戶體驗。通常適當的數據冗余不是什么問題,但是到了微博明星這里,完全行不通。比如目前微博粉絲量Top2的謝娜與何炅,兩個人微博粉絲過億。

    設想一下:如果單純采用推模式,那每次謝娜何炅發一條微博,微博后臺都要地震一次。一篇微博導致后臺上億次寫操作,這顯然是不可行的。

    另外:由于寫擴散是異步操作,寫的太慢會導致帖子發出去半天,有些粉絲依然沒能看見,這種體驗也不太好。

    通常寫擴散適用于好友量不大的情況,比如微信朋友圈正是寫擴散模式。每一名微信用戶的好友上限為5000人,也就是說你發一條朋友圈最多也就擴散到5000次寫操作,如果異步任務性能好一些,完全沒有問題。

    關于微信朋友圈的技術資料:

    5、Feed流技術實現方案2:讀寫混合模式

    讀寫混合也可以稱作“推拉結合”,這種方式可以兼具讀擴散和寫擴散的優點。

    我們首先來總結一下讀擴散和寫擴散的優缺點:

    見上圖:仔細比較一下讀擴散與寫擴散的優缺點,不難發現兩者的適用場景是互補的。

    因此:在設計后臺存儲的時候,我們如果能夠區分一下場景,在不同場景下選擇最適合的方案,并且動態調整策略,就實現了讀寫混合模式。

    原理如下圖:

    以微博為例:當何炅這種粉絲量超大的人發帖時,將帖子寫入何炅的發件箱,另外提取出來何炅粉絲當中比較活躍的那一批(這已經可以篩掉大部分了),將何炅的帖子寫入他們的收件箱。當一個粉絲量很小的路人甲發帖時,采用寫擴散方式,遍歷他的所有粉絲并將帖子寫入粉絲收件箱。

    對于那些活躍用戶登錄刷Feed流時:他直接從自己的收件箱讀取帖子即可,保證了活躍用戶的體驗。

    當一個非活躍的用戶突然登錄刷Feed流時:

    • 1)一方面需要讀他的收件箱;
    • 2)另一面需要遍歷他所關注的大V用戶的發件箱提取帖子,并且做一下聚合展示。

    在展示完后:系統還需要有個任務來判斷是否有必要將該用戶升級為活躍用戶。

    因為有讀擴散的場景存在,因此即使是混合模式,每個閱讀者所能關注的人數也要設置上限,例如新浪微博限制每個賬號最多可以關注2000人。

    如果不設上限:設想一下有一位用戶把微博所有賬號全部關注了,那他打開關注列表會讀取到微博全站所有帖子,一旦出現讀擴散,系統必然崩潰(即使是寫擴散,他的收件箱也無法容納這么多的微博)。

    讀寫混合模式下,系統需要做兩個判斷:

    • 1)哪些用戶屬于大V,我們可以將粉絲量作為一個判斷指標;
    • 2)哪些用戶屬于活躍粉絲,這個判斷標準可以是最近一次登錄時間等。

    這兩處判斷標準就需要在系統發展過程中動態地識別和調整,沒有固定公式了。

    可以看出:讀寫結合模式綜合了兩種模式的優點,屬于最佳方案。

    然而他的缺點是:系統機制非常復雜,給程序員帶來無數煩惱。通常在項目初期,只有一兩個開發人員,用戶規模也很小的時候,一步到位地采用這種混合模式還是要慎重,容易出bug。當項目規模逐漸發展到新浪微博的水平,有一個大團隊專門來做Feed流時,讀寫混合模式才是必須的。

    6、Feed流中的分頁問題

    上面幾節已經敘述了基于時間線的幾種Feed流常見設計方案,但實操起來會比理論要麻煩許多。

    接下來專門討論一個Feed流技術方案中的痛點——Feed流的分頁。

    不管是讀擴散還是寫擴散,Feed流本質上是一個動態列表,列表內容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傳統的前端分頁參數使用page_size和page_num,分表表示每頁幾條,以及當前是第幾頁。

    對于一個動態列表會有如下問題:

    如上圖所示:在T1時刻讀取了第一頁,T2時刻有人新發表了“內容11”,在T3時刻如果來拉取第二頁,會導致錯位出現,“內容6”在第一頁和第二頁都被返回了。事實上,但凡兩頁之間出現內容的添加或刪除,都會導致錯位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常Feed流的分頁入參不會使用page_size和page_num,而是使用last_id來記錄上一頁最后一條內容的id。前端讀取下一頁的時候,必須將last_id作為入參,后臺直接找到last_id對應數據,再往后偏移page_size條數據,返回給前端,這樣就避免了錯位問題。

    如下圖:

    采用last_id的方案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last_id本身這條數據不可以被硬刪除。

    設想一下:

    • 1)上圖中T1時刻返回5條數據,last_id為內容6;
    • 2)T2時刻內容6被發布者刪除;
    • 3)那么T3時刻再來請求第二頁,我們根本找不到last_id對應的數據了,也就無法確認分頁偏移量。

    通常碰到刪除的場景:我們采用軟刪除方式,只是在內容上置一個標志位,表示內容已刪除。

    由于已經刪除的內容不應該再返回給前端,因此軟刪除模式下,找到last_id并往后偏移page_size條,如果其中有被刪除的數據會導致獲得足夠的數據條數給前端。

    這里一個解決方案是找不夠繼續再往下找,另一種方案是與前端協商,允許返回條數少于page_size條,page_size只是個建議值。甚至大家約定好了以后,可以不要page_size參數。

    7、Feed流技術方案在某直播應用中的實踐

    7.1 需求背景

    本節將結合實際業務,分享一下實際場景中碰到的一個非常特殊的Feed流設計方案。

    xx 直播是一款直播帶貨工具,主播可以創建一場未來時刻的直播,到時間后開播賣貨,直播結束后,主播的粉絲可以查看直播回放。

    這樣,每個直播場次就有三種狀態——預告中(創建一場直播但還未開播)、直播中、回放。

    作為觀眾,我可以關注多位主播,這樣從粉絲視角來看,也會有個直播場次的Feed流頁面。

    這個Feed流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排序規則:

    解釋一下這個Feed流排序規則:

    • 1)我關注的所有主播:正在直播中的場次排在最前;預告中的場次排中間;回放場次排最后;
    • 2)多場次都在直播中的:按開播時間從晚到早排序;
    • 3)多場次都在預告中的:按預計開播時間從早到晚排序;
    • 4)多場次都在回放的:按直播結束時間從晚到早排序。

    7.2 問題分析

    本需求最復雜的點在于Feed流內容融入的“狀態”因素,狀態的轉變會直接導致Feed流順序不同。

    為了更清晰解釋一下對排序的影響,我們可以用下圖詳細說明:

    上圖中:展示了4個主播的5個直播場次,作為觀眾,當我在T1時刻打開頁面,看到的順序是場次3在最上方,其余場次均在預告狀態,按照預計開播時間從早到晚展示。當我在T2時刻打開頁面,場次5在最上方,其余有三場在預告狀態排在中間,場次3已經結束了所以排在最后。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直播都結束,所有場次最終的狀態都會變為回放。

    這里需要注意一點:如果我在T1時刻打開第一頁,然后盯著頁面不動,一直盯到T4時刻再下劃到第二頁,這時上一頁的last_id,即分頁偏移量很有可能因為直播狀態變化而不知道飛到了什么位置,這會導致嚴重的錯位問題,以及直播狀態展示不統一的問題(第一頁展示的是T1時刻的直播狀態,第二頁展示的是T4時刻的直播狀態)。

    7.3 解決方案

    直播系統是個單向關系鏈,和微博有些類似,每個觀眾會關注少量主播,每個主播會可能有非常多的關注者。

    由于有狀態變化的存在,寫擴散幾乎無法實現。

    因為:如果采用寫擴散的方式,每次主播創建直播、直播開播、直播結束這三個事件發生時導致的場次狀態變化,會擴散為非常多次的寫操作,不僅操作復雜,時延上也無法接受。

    微博之所以可以寫擴散:就是因為一條微博發出后,這篇微博就不會再有任何影響排序的狀態轉變。

    而在我們場景中:“預告中”與“直播中”是兩個中間態,而“回放”狀態才是所有直播的最終歸宿,一旦進入回放,這場直播也就不會再有狀態轉變。因此“直播中”與“預告中”狀態可以采用讀擴散方式,“回放”狀態采取寫擴散方式。

    最終的方案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會影響直播狀態的三種事件(創建直播、開播、結束直播)全部采用監聽隊列異步處理。

    我們為每一位主播維護一個直播中+預告中狀態的優先級隊列:

    • 1)每當監聽到有主播創建直播時,將直播場次加入隊列中,得分為開播的時間戳的相反數(負數);
    • 2)每當監聽到有主播開播時,把這場直播在隊列中的得分修改為開播時間(正數);
    • 3)每當監聽到有主播結束直播,則異步地將播放信息投遞到每個觀眾的回放隊列中。

    這里有一個小技巧:前文提到,直播中狀態按照開播時間從大到小排序,而預告中狀態則按照開播時間從小到大排序,因此如果將預告中狀態的得分全部取開播時間相反數,那排序同樣就成為了從大到小。這樣的轉化可以保證直播中與預告中同處于一個隊列排序。預告中得分全都為負數,直播中得分全都為正數,最后聚合時可以保證所有直播中全都自然排在預告中前面。

    另外:前文還提到的另一個問題是T1時刻拉取第一頁,T4時刻拉取第二頁,導致第一頁和第二頁直播間狀態不統一。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通過快照方式:當觀眾來拉取第一頁Feed流時,我們依據當前時間,將全部直播中和預告中狀態的場次建立一份快照,使用一個session_id標識,每次前端分頁拉取時,我們直接從快照中讀取即可。如果快照中讀取完畢,證明該觀眾的直播中和預告中場次全部讀完,剩下的則使用回放隊列進行補充。

    照此一來,我們的Feed流系統,前端分頁拉取的參數一共有4個:

    每當碰到session_id和last_id為空,則證明用戶想要讀取第一頁,需要重新構建快照。

    這里還有一個衍生問題:session_id的如何取值?

    答案是:

    • 1)如果不考慮同一個觀眾在多端登錄的情況,其實每一位觀眾維護一個快照id即可,也就是直接將系統用戶id設為session_id;
    • 2)如果考慮多端登錄的情況,則session_id中必須包含每個端的信息,以避免多端快照相互影響;
    • 3)如果不心疼內存,也可以每次隨機一個字符串作為session_id,并設置一個足夠長的過期時間,讓快照自然過期。

    以上設計:其實系統計算量最大的時刻就是拉取第一頁,構建快照的開銷。

    目前的線上數據,對于只關注不到10個主播的觀眾(這也是大多數場景),拉取第一頁的QPS可以達到1.5萬。如果將第二頁以后的請求也算進來,Feed流的綜合QPS可以達到更高水平,支撐目前的用戶規模已經綽綽有余。如果我們拉取第一頁時只獲取到前10條即可直接返回,將構建快照操作改為異步,也許QPS可以更高一些,這可能是后續的優化點。

    8、本文小結

    幾乎所有基于時間線和關注關系的Feed流都逃不開三種基本設計模式:

    • 1)讀擴散;
    • 2)寫擴散;
    • 3)讀寫混合。

    具體到實際業務中,可能會有更復雜的場景,比如本文所說的:

    • 1)狀態流轉影響排序;
    • 2)微博朋友圈場景中會有廣告接入、特別關注、熱點話題等可能影響到Feed流排序的因素。

    這些場景就只能根據業務需求,做相對應的變通了。

    附錄:更多社交應用架構設計文章

    1. 淺談IM系統的架構設計
    2. 簡述移動端IM開發的那些坑:架構設計、通信協議和客戶端
    3. 一套海量在線用戶的移動端IM架構設計實踐分享(含詳細圖文)
    4. 一套原創分布式即時通訊(IM)系統理論架構方案
    5. 從零到卓越:京東客服即時通訊系統的技術架構演進歷程
    6. 蘑菇街即時通訊/IM服務器開發之架構選擇
    7. 騰訊QQ1.4億在線用戶的技術挑戰和架構演進之路PPT
    8. 微信后臺基于時間序的海量數據冷熱分級架構設計實踐
    9. 微信技術總監談架構:微信之道——大道至簡(演講全文)
    10. 如何解讀《微信技術總監談架構:微信之道——大道至簡》
    11. 快速裂變:見證微信強大后臺架構從0到1的演進歷程(一)
    12. 移動端IM中大規模群消息的推送如何保證效率、實時性?
    13. 現代IM系統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儲方案探討
    14. 微信朋友圈千億訪問量背后的技術挑戰和實踐總結
    15. 以微博類應用場景為例,總結海量社交系統的架構設計步驟
    16. 子彈短信光鮮的背后:網易云信首席架構師分享億級IM平臺的技術實踐
    17. 知乎技術分享:從單機到2000萬QPS并發的Redis高性能緩存實踐之路
    18. 微信技術分享: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號生成實踐(算法原理篇)
    19. 微信技術分享: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號生成實踐(容災方案篇)
    20. 一套高可用、易伸縮、高并發的IM群聊、單聊架構方案設計實踐
    21.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一):全面解密QQ紅包技術方案——架構、技術實現等
    22.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二):解密微信搖一搖紅包從0到1的技術演進
    23.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三):微信搖一搖紅包雨背后的技術細節
    24.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四):微信紅包系統是如何應對高并發的
    25.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五):微信紅包系統是如何實現高可用性的
    26.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六):微信紅包系統的存儲層架構演進實踐
    27.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七):支付寶紅包的海量高并發技術實踐
    28.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八):全面解密微博紅包技術方案
    29. 社交軟件紅包技術解密(九):談談手Q紅包的功能邏輯、容災、運維、架構等
    30.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一):馬蜂窩旅游網的IM系統架構演進之路
    31.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二):馬蜂窩旅游網的IM客戶端架構演進和實踐總結
    32.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三):基于Go的馬蜂窩旅游網分布式IM系統技術實踐
    33. 瓜子IM智能客服系統的數據架構設計(整理自現場演講,有配套PPT)
    34. 阿里釘釘技術分享:企業級IM王者——釘釘在后端架構上的過人之處
    35. 微信后臺基于時間序的新一代海量數據存儲架構的設計實踐
    36. 阿里技術分享:電商IM消息平臺,在群聊、直播場景下的技術實踐
    37. 一套億級用戶的IM架構技術干貨(上篇):整體架構、服務拆分等
    38. 一套億級用戶的IM架構技術干貨(下篇):可靠性、有序性、弱網優化等
    39. 從新手到專家:如何設計一套億級消息量的分布式IM系統
    40. 企業微信的IM架構設計揭秘:消息模型、萬人群、已讀回執、消息撤回等
    41. 融云技術分享:全面揭秘億級IM消息的可靠投遞機制
    42. IM開發技術學習:揭秘微信朋友圈這種信息推流背后的系統設計
    43. >> 更多同類文章 ……

    本文已同步發布于“即時通訊技術圈”公眾號。

    同步發布鏈接是:http://www.52im.net/thread-3675-1-1.html



    作者:Jack Jiang (點擊作者姓名進入Github)
    出處:http://www.52im.net/space-uid-1.html
    交流:歡迎加入即時通訊開發交流群 215891622
    討論:http://www.52im.net/
    Jack Jiang同時是【原創Java Swing外觀工程BeautyEye】【輕量級移動端即時通訊框架MobileIMSDK】的作者,可前往下載交流。
    本博文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也可前往 我的52im.net 找到我)。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Jack Jiang的 Mail: jb2011@163.com, 聯系QQ: 413980957, 微信: hellojackjia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野花香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大全| xxxxx免费视频|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eeuss影院ss奇兵免费com|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好看的理论片电影| 7723日本高清完整版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的胸又黄又www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91av视频| 性xxxxx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香蕉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黄色网址网站|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SUV|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eeuss影院免费直达入口|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