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10-01 18:59
瘋狂 閱讀(2682)
評論(5)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java 、
方法論
考慮以下代碼:此問題以前在javaeye上看見過,不過在我們的代碼評審的時候仍然發現相同問題,代碼看著很正常,但結果卻差之千里。
目的:刪除list里面的所有元素。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2");
list.add("3");
list.add("4");
list.add("5");
list.add("6");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list.remove(i);
}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結果:
2
4
6
為什么沒刪除完,分析一下:
當在刪除的過程中,i 在變大,但是list中的元素的位置則在變小,例如:
當刪掉第一個元素的時候,第二個元素的index立馬變成o,而這時候i卻成了1 這就導致index為0的元素無法刪除。
這種情況問題很難發現。
但有的人喜歡這樣寫,到是能及時發現問題:
int n = list.size();
for (int i = 0; i < n; i++) {
list.remove(i);
}
這個時候就會拋出 java.la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異常,原因很明顯,list的size是在每次刪除的時候都減1,而n卻一直沒變,最終導致越界。
當然有的人提出改進的方法:
for (int i = list.size() - 1; i >= 0; i--) {
list.remove(i);
}
這樣確實能全部刪除,但是存在僥幸。因為和我們實際的想法有悖的,我們的想法是從大到小刪除,但是實際上發生的事情確實我們總是在刪除最大的。分析一下:
當刪除list中index最大的元素后,原來倒數第二個元素變為最大,但是index變為原來的size-1,通過i也變成size-1。最終原來index為0 的元素變為index最大的元素。
個人總結出的原則:1 盡量不要讓單個for循環中的兩個邊界發生變化,這樣我們可以對游標(i)的變化心里有數。
2 不要把游標(i)和不斷變化的資源位置掛鉤,這樣我們可以對資源的變化心里有數。
關于list的刪除方法就不在這將了,不管用iterator,還是其他的
總的來說,讓程序按照我們的設計步驟進行才是成功的。就像這幾天的嫦娥2號,要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慘了,本來要先點一級火箭,再二級,再三級,結果一級點了,就直接3級了,估計也沒法繞月了,這是多么大的損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