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技術人員而言,GPRS是一個美麗而又復雜的系統,它繼承了無線領域幾代技術的精華,又吸收了數據網絡數十年成功的經驗。如此種種,決非一篇文章可以盡數。本文試圖從原理角度介紹GPRS網絡元素、數據傳輸協議和操作流程,希望能揭開冰山的一角,為大家了解GPRS技術提供幫助。 |
作為一個用戶,他所見到GPRS網絡是一個承載網,與以太網,幀中繼網無異。而從系統工程師的角度看,這個網絡就復雜多了,為了提供二層承載,GPRS網絡引入了許多新的網絡元素和數據處理方法。 |
數據由用戶的手機到因特網要經過四個設備,MS(Mobile Station,手機)、BSS(Base Station System,基站系統)、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務GPRS節點)和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網關GPRS節點)。其中,SGSN和GGSN是新增設備,而MS和BSS需要進行設備的軟硬件升級。 |
MS:一方面,處理空中接口的上下行傳輸;另一方面,將數據信息發給與之連接的計算機。 |
BSS:通常包括一系列設備。負責分配空中的信道資源,并在手機和SGSN之間轉發信息。 |
SGSN:是無線部分和數據網部分的分界線,負責管理手機的移動,并與GGSN協作完成用戶數據在Gn網絡上的傳輸。 |
GGSN:是GPRS網絡與外網的分界線,對內負責Gn網絡的傳輸,對外是一臺因特網路由器。其中的BGGSN(Border GGSN)負責連接不同運營商之間的Gn網絡,實現網間漫游。上述四個設備將用戶的計算機和因特網連接起來,完成了無線上網的數據傳輸工作。這之間用到的接口有: |
R:計算機與GPRS手機之間的接口。可以基于多種傳輸方法,如RS232、紅外等等。 |
Um:空中接口,在手機與BSS之間。接口上的傳輸格式與GSM無異,但邏輯信道的定義和分配有很大差別。 |
Gb:BSS和SGSN之間的接口。可以是租用的幀中繼網絡或者是運行幀中繼封裝協議的專線。 |
Gn:SGSN和GGSN之間的接口。所有的SGSN和GGSN構成了GPRS的骨干網,這個網絡是運營商的私有網絡,與外網之間沒有路由。GGSN將外網的信息封裝后在Gn網絡上傳輸。 |
Gi:GGSN和外網之間的接口。在這個接口上可以設置隧道(Tunnel),以保證用戶到企業內部網之間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還有Gp接口,在BGGSN和其他運營商的網絡之間,以便實現網間漫游。所有這些設備和接口如圖所示(雙線標出的是數據通路): |
在上圖中,還包括一些傳統的GSM設備,如MSC(Mobile Switch Center,移動交換中心)、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用戶位置寄存器)、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服務中心)等等。這些設備與GPRS網絡元素之間的接口主要是信令接口。比如: |
Gr接口,在SGSN和HLR之間。用戶向SGSN登錄時,SGSN在HLR中獲得用戶的登記信息和鑒權信息。 |
Gs接口,在SGSN和MSC之間。主要為了便于一些組合的操作,例如,一個用戶要同時登錄GPRS和GSM兩個網絡,SGSN就要通過這個接口將對GSM網絡的登錄請求轉發給MSC。 |
Gd接口,在SGSN和SMS之間。有了這個接口,短消息就可以通過GPRS網絡傳送,而不必占用GSM的資源。 |
Gc接口,在GGSN和HLR之間。設置它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外網主機發起連接。通常連接是由手機發起的,SGSN在對用戶鑒權之后,找到指定的GGSN,并與之建立數據通路。如果聯接是由外網主機發起的,信息到達GGSN之后,GGSN就需要通過Gc接口查詢HLR:(1)目的IP對應哪一臺手機;(2)這臺手機現在由哪一個SGSN控制。這個接口目前還沒有實現。 |
上面的所有這些設備和接口是從網絡功能上講的。在現實的GPRS網絡中,還需要一些其它的輔助設備。例如網絡管理設備、Gn網絡的路由器、交換機和應用支持設備(DNS和DHCP服務所在的主機)等等。 |
了解一個系統,除了它的組成之外,我們最關心的莫過于系統中所使用的協議。GPRS引入了許多新的協議,它們大多出現在數據傳輸通路上,如下圖所示: |
數據包從外網傳到手機要經過四個接口,Gi、Gn、Gb和Um。下面我們就順序介紹在這個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傳輸協議。 |
在這個接口上沒有新的協議。與普通的路由器一樣,GGSN利用現有的傳輸方法,接收二層數據幀。之后,做幀處理,得到IP數據包。分析該IP包的目的地址,恰為本地PDP Context所標示的某一手機地址,則將此數據包送至Gn接口的軟件模塊,做進一步處理。 |
最先對數據包做處理的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協議,它實現了從GGSN到SGSN的虛擬傳輸通路,即隧道。隧道的優點有二,一是便于手機的移動,當手機由一個SGSN轉移到另外一個SGSN的控制下時,只需改變GTP的配置,使隧道的末端發生變化即可,對于被承載的IP數據包來說是透明的;二來,在Gi和Gn兩個網絡之間,即外網和運營商網絡之間不存在路由,只有封裝關系,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
Gn網絡本身是一個TCP/IP網絡,Gn網絡中的元素都是靠IP來尋址的。GTP協議數據包對于Gn網絡來說是高層的應用數據,需要由TCP或UDP承載,對應GTP應用的四層端口號是3386。之后, TCP或UDP的數據包進一步封裝成IP包,此包的目的地址即為目標SGSN的地址。 |
Gn網絡中的IP包傳送也是靠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來完成的。注意,這時傳送的是運營商內網IP(或者內層IP、下層IP),與此相對應,封裝在GTP協議內部的IP叫做外網IP(或者外層IP、上層IP)。 |
數據到達SGSN之后,層層解封,最終還原出用戶的IP數據包,交給IP Relay軟件模塊。 |
首先,SNDCP(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 Protocol)對IP數據包做同一化處理,這一步的目的是提高GPRS的可擴展性,未來,只需改變SNDCP就可以適應新的三層協議,比如IPv6。除此之外,SNDCP還負責數據的壓縮和分段,壓縮的目的是節約空中接口帶寬,分段的目的是適應下層LLC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傳輸單元)。 |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協議負責從SGSN到手機的數據傳輸。它的服務對象有三,SNDCP數據包(即用戶數據)、用戶信令和短消息。服務的類型有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兩種,用戶可以根據QoS要求選擇。 |
BSSGP(Base Station System GPRS Protocol)是SGSN與BSS通訊的最上層協議,故而它不但發送上層的LLC數據,還傳輸SGSN對BSS的控制信息,如對手機的呼叫(Paging)等等。 |
NS(Network Service)提供網絡傳輸服務,目前,這個服務是基于幀中繼PVC的。也就是說,Gb接口是幀中繼接口,可以租用幀中繼服務商的線路,也可以在專線上運行幀中繼協議。 |
數據到達BSS之后,同樣是層層解封,最終得到的是LLC數據幀,BSS并不對LLC幀做處理,而只是透明轉發。 |
任何由空中接口傳輸的數據,必須先經過兩個協議的處理,RLC(Radio Link Control)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 RLC將LLC數據幀拆分成便于空中傳輸的數據塊,并負責空中接口的可靠性保障。數據塊的大小依Coding Scheme的不同,可能是181bits、268bits、312bits和428bits。 |
MAC的功能是控制空中資源的使用,由于一個用戶可以使用多個信道,多個用戶也可以使用一個信道,而且,資源的分配是動態的,所以下行傳輸時,MAC必須標識當前的數據塊是給哪一個手機的,上行傳輸時,必須指定當前資源由誰使用。 |
加上LLC和MAC頭之后,數據塊被卷積(Convolutional Coding)和交織(Interleaving)。卷積指在數據中添加冗余信息,以減少非連續比特錯誤。卷積處理之后的數據塊統一為456比特。交織是將數據塊交叉分散到四個突發序列(Normal Burst)中,可以抵抗連續比特錯誤。 |
經過上述處理,最終得到的突發序列與GSM無異,每個包含114比特的數據信息。它們采用和GSM同樣的方式,通過空中接口,到達手機。手機做如圖的解封之后,還原出IP數據包。至此,IP包通過了GPRS網絡,承載的功能完成了。 |
控制GPRS操作的有兩個重要的Context,在SGSN之前(靠近手機一側)有MM Context,SGSN之后(靠近網絡一側)有PDP Context。 |
MM Context負責移動管理,它有三種狀態,空閑(Idle)、就緒(Ready)和守候(Standby)。手機開機,執行登錄網絡操作,手機的狀態由空閑轉至就緒。在就緒狀態下,手機可以收發數據。一段時間沒有數據收發,手機將轉入守候狀態。這時,網絡中有手機的注冊信息,但手機基本不占用網絡資源。在守候狀態下,手機可以申請資源進行上行傳輸,位置更新;網絡方也可以通過Paging發起下行傳輸,傳輸一旦開始,手機就返回就序狀態。在正常狀態下,手機的MM Context在就緒和守候兩者之間。也就是說,無論網絡還是手機都隨時可以發起數據傳輸,這就是GPRS宣稱的一直在線(Always Online)功能,與傳統的上網方法相比,效率著實提高不少。 |
PDP Context負責數據的傳輸,任何數據傳送之前,手機要建立PDP Context,必備的參數包括手機的IP地址,APN(Access Point Name,訪問點名字)等等。有了這些參數,SGSN可以發起建立一條到GGSN的數據傳輸通路。IP地址的動態分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 |
- 可靠性。GPRS從四個方面評價可靠性,GTP是否重傳,LLC是否重傳,LLC是否帶數據校驗和空中接口是否重傳。目前的實現大多是GTP、LLC不重傳,LLC帶數據校驗,空中接口有重傳。
|
- 延遲。協議規定了三種量化的延遲標準和盡最大可能傳輸。目前實現的是盡最大可能傳輸。所有的延遲測量都是在Gi和R接口之間進行的。
|
- 突發速率。分為九級,從8Kbps到未來的2Mbps。
|
合理的數據傳輸計費方法應該綜合考慮數據量與服務質量。不過,計費并不是GPRS協議規定的內容,它的方式將由系統運營商決定。 |
正如本文開篇所言,GPRS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決非一篇文章可以盡述。如果你想更加系統地了解GPRS,最好的方法莫過于閱讀ETSI的GSM 03.60協議 GPRS Service Description。 |
posted on 2006-09-07 11:45
小力力力 閱讀(3519)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