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初級設置
?
?
要管理好一個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系統文件的設置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鑒于Linux系統的復雜性,在這里我只對/etc目錄下的那些重要文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DIR_COLORS:
?
該文件指定了系統哪些終端可以使用彩色的模式,定義了不同文件類型在列出時的不同顏色。可以自己修改這些設置。或把文件拷貝到自己主目錄下面的.dir_colors,然后自己修改這個文件,以使用個人設置。
?
hostname:
?
該文件記錄了本地主機的主機名和域名,使用主機名.域名的格式,比如ttqq.tsinghua.edu.cn里面的ttqq就是主機名,而tsinghua.edu.cn則是域名。
?
bashrc:
?
該文件定義使用bash為shell時自動執行的一個配置文件,其中可以放置一些需要運行的命令和別名設置,如:
?
PS1="[\u@\h\w]\\$" 〔定義系統提示符方式〕
Alias which="type -path" 〔定義which命令為type -path的別名〕
Alias ls="ls -color" 〔定義ls命令為代-color參數的ls命令〕
Alias rm="rm -f" 〔定義rm命令為代-f參數的命令〕
?
crontab:
?
該文件定義了系統自動執行的進程。對crontab分的比較詳細,分成了按小時、日、星期、月自動執行。
?
csh.cshrc:
?
該文件是使用csh作為系統shell時的處始化文件,就象bashrc文件對于bash一樣。
fdprm:
?
該文件是系統配置軟盤驅動器的參數文件,普通軟盤驅動器的參數列表如下:
?
# size sec/t hds trk stre gap rate spec1 fmt_gap
360/360 720 9 2 40 0 0x2A 0x02 0xDF 0x50
1200/1200 2400 15 2 80 0 0x1B 0x00 0xDF 0x54
360/720 720 9 2 40 1 0x2A 0x02 0xDF 0x50
720/720 1440 9 2 80 0 0x2A 0x02 0xDF 0x50
720/1440 1440 9 2 80 0 0x2A 0x02 0xDF 0x50
360/1200 720 9 2 40 1 0x23 0x01 0xDF 0x50
720/1200 1440 9 2 80 0 0x23 0x01 0xDF 0x50
1440/1440 2880 18 2 80 0 0x1B 0x00 0xCF 0x6C
?
這里大概包括了主要軟驅的參數,如果以后你有特殊的軟驅,那么就可以按上面的格式寫出他的參數設置。
fstab:
?
該文件比較重要,是系統啟動時自動安裝上的文件系統備置表文件。下面給出一個實際文件,然后在介紹其中內容:
?
/dev/hda6 / ext2 defaults 1 1
/dev/hda7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fd0 /mnt/floppy supermount fs=vfat,dev=/dev/fd0 0 0
/dev/cdrom /mnt/cdrom supermount fs=iso9660,dev=/dev/cdrom,ro 0 0
/dev/hda1 /mnt/c vfat defaults 0 0
/dev/hda5 /mnt/d vfat defaults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
可以看出來,每一行由六項組成,其中每一項的意思為:
?
1. 描述欲安裝文件系統的設備。
2. 描述安裝的目錄,也就是安裝點。
3. 描述安裝設備上的文件系統。
4. 描述安裝時的安裝方式。
5. 使dump程序對該文件系統處理時的標志位。
6. 在啟動fsck程序對文件系統進行檢查時的標志位。
?
現在我結合以上內容來對這個文件進行解釋:
?
第一行:將首先安裝/dev/hda6為根文件系統,文件系統類型為ext2,使用默認安裝方式。
第二行:將安裝/dev/hda7為swap分區,使用swap文件系統,參數表示是交換分區,使用默認安裝方式。
第三行:安裝/dev/fd0到/mnt/floppy,可以使用任何文件系統,默認安裝方式。
第四行:安裝/dev/cdrom到/mnt/cdrom,可以使用任何文件系統,默認安裝方式。
第五行:將/dev/hda1安裝到/mnt/c上,使用fat文件系統,默認安裝。
第六行:將/dev/hda5安裝到/mnt/d上,使用fat文件系統,默認安裝。
第七行:安裝內核映像文件系統的規定寫法,安裝到/proc,使用proc文件系統。
?
這樣,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任意安裝文件系統了。
?
gettydefs:
?
該文件里面設置了tty設備的屬性,也就是虛擬控制臺一類的設備的屬性,如速度等。在這個文件里還可以更改登錄默認提示符等。
?
hosts:
?
該文件是本地的一個網絡主機地址解析文件,相當于windows下的那個Hosts.sam文件。功能是輸入的如果是一個域名或主機名那么首先查找這個文件進行域名解析,如果這個文件里有對應的ip地址,那么就使用,如果這個文件里沒有對應的ip,那么就訪問我們的DNS服務器來進行查找。
?
hosts.allow:
?
定義了那些主機可以訪問網絡資源,其中提到的主機都可以訪問。
?
hosts.deny:
?
該文件和上面的那個文件的作用正好相反,也就是定義禁止訪問網絡資源的主機。
?
issue:
?
該文件的內容是你在本地登錄計算機的時候,顯示在屏幕上的內容。
issue.net:
?
這個文件和上面的文件意義是相同的,只不過這個文件是給那些通過網絡來登錄的人看的。
?
lilo.conf:
?
這又是個比較重要的文件。他是用于lilo的配置的,下面我給出一個實際的文件來講:
?
boot = /dev/hda6 〔lilo程序安裝在/dev/hda6上〕
timeout = 500 〔啟動等待選擇時間〕
prompt
vga = normal 〔顯示器設成標準vga〕
read-only
#Linux bootable partition config begins 〔開始linux啟動配置塊〕
image=/boot/vmlinuz 〔內核文件為/boot/vmlinuz〕
root=/dev/hda6 〔linux根文件系統在/dev/hda6上〕
label=linux 〔啟動時選擇的標示符為linux〕
read-only 〔以只讀方式安裝,以便檢查〕
#Linux bootable partition config ends 〔結束linux啟動配置塊〕
other = /dev/hda1 〔非linux操作系統,在/dev/hda1上〕
label = dos 〔啟動標示為dos〕
?
其實這個文件很好配置,就這樣,以后可以隨意的加入新的操作系統了。
?
profile:
?
這個是用戶的配置文件,用戶自己的目錄下面有.profile則按照這個文件進行用戶配置,如果沒有的話,那就用這個系統給用戶默認的配置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