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回顧歷史
先說幾個例子:
80年達大家忙著找后門進國企的時候,慶幸找個鐵飯碗的時候,全國有幾人會想到10年
后國企就大規模破產;
90年代大家忙著往北電等外企跑的時候,覺得無比光榮有面子,全國有幾人會想到10年
后北電掛了,華為的收入一騎絕塵;
90年代末大家覺得運營商特別體面,收入特高的時候,有幾人會想到過不了幾年有個玩
意叫全員營銷?每年離職的人越來越多?
21世紀初大家覺得事業單位還不錯的時候,覺得起碼還算穩定,全國有幾人會想到幾年
后事業單位改制就愈演愈烈?編制逐步取消,退休制度改革,壟斷收入逐步減少,市場競爭
壓力逐步加大;
2010左右大家瘋了一般地考公務員,以為肯定必須是個金飯碗,全國有幾人會注意到,
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聘任制已經悄然開始了。
很多事情,我們想起來可能都不太可能,但是他曾經發生過——80年代大批人辭去公職
下海,90年代初我國政府財政瀕臨破產,公務員的工資是打白條,國務院都在裁員。曾經糖
煙酒公司比煙草公司高幾個檔次,曾經糧食局是很多地方政府里為數不多的發得出工資的單
位。曾經大家覺得去了海關就可以到處撈黑錢,曾經大家覺得運營商是個讓人眼紅的金飯碗
……上述這些事情發生轉變一般不超過10年
中國數百年來的戰略眼光第一人,太祖,在1945年的最大的奮斗目標就是能搞個聯合政
府,讓tg能參政就心滿意足了。這逆天第一人都沒想到4年之后他就成為本朝太祖了。所以
,我們不應該妄加判斷未來會一定會怎樣怎樣,政府一定不會對公務員等體制內動手。
————————————————————————————————————————
第二段:以通信業為鑒,看歷史變遷對通信業體制內外的影響
以史為鏡吧,我們看看曾經90年代極為風光的體制內運營商的變遷,在20年前,地方電
信一般是當地數得上的好地方了,很多公務員也眼饞的地方。20年了,請看變遷情況。
1.歷史及現狀:
中國的通信業是較早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的行業。在最開始,最爽的不是愛立信的員工
,雖說當時愛立信收入不低,但是跟運營商比也就半斤八兩,在地方地位也高,那時候也不
存在指標問題,都是對方求著辦事。
在本世紀初,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競爭不斷加劇,固網運營商為對付移動推出小靈
通,南網通北電信在對手地盤大打固網價格戰,員工的收入是一年不如一年,指標是一年高
過一年,全員營銷也是那時候出來的。不過那時候還好,起碼收入高于付出。
到了近幾年,上面下的指標太高,搞的大家只能靠做假指標了(各位運營商同仁都知道
,不管是市場的還是網絡的,假指標已經全面鋪開了),至于說收入——歡迎論壇上這幾年
所在運營商沒降薪的兄弟姐妹們舉手。活多錢少必加班,升職無望加薪沒盼,雞肋的工作天
天還得做。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設計院,運營商的三產,這些都是曾經的銀飯碗,現在呢?各個地
方設計院除了四大院之外還有哪個紅火的?收入、工作在當地還能稱得上體面嗎?
與此相對的是,這幾年設備商的收入,尤其是一線設備商的收入節節增高,我就不多評
價了。在06年,我寫《通信行業求職寶典》的時候,我提了兩個觀點——1.看好華為;2.如
果這兩年能進移動抓緊進,再過兩年就沒必要了。如果合適華為,那時候進華為,就算是在
國內,20來萬一年也該有了。那時候進移動,現在也該是個主管了,好歹不用自己天天去一
線干指標了。至于說現在過去,那不好說。
2. 簡要分析:
最早,通信業的收益主要是依靠壟斷地位帶來的,跟個人能力無關。幸運的是,當這種
壟斷被打破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通信業高速發展的時候,行業有足夠的容量來吸納各色人等
,大家可以看到前幾年被改革掉的設計院、三產在近幾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沖突。但是一旦
當這個行業走下下坡路的時候,體制內的保護如果被打破,從業人員就面臨巨大的風險。于
是大家可以看到近兩年地方設計院改行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在繼續做下去就餓死了,接觸過
的一些副院長級的甚至都開始跳槽了。
總體來說,越早被打開的行業,可能最開始會有一陣陣痛,但是后來肯定是幸福的。例
如運營商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大家所在的企業已經初步脫離了體制內了,運營商的很多技術
人員技術水平不錯,設備商愿意接受,市場人員跳出來去其它公司做市場也不錯。我們現在
已經可以看到,幾家運營商內部相互挖墻腳的情況已經慢慢開始了,運營商也開始初步引入
很多設備商的人。在以前,你能想到去了移動之后跳槽到電信?
而且更關鍵的是:運營商的年輕人現在都還有能力,年老的人基本位置都穩定,在這種
情況運營商逐步脫離體制內,對于大家都是個好事情。想想,萬一你40歲的時候,市場競爭
忽然加劇,你坐慣了20年的辦公室,忽然要去搞16個小時的校園促銷。。。。。
3. 看其它事業單位、體制內的行業:
運營商的現狀,只是很多體制內的一個縮影,這個縮影在近幾年可以用來被很多事業單
位參考,例如出版社、醫院、學校、報社等,在不久的未來,這個縮影也會被很多公務員所
參考。大家都會走過一段工作性價比降低,減員增效,然后逐步健康化的階段。
在這可以舉幾個例子,有已經發生的,有未來將會發生的。
出版社、報社:
出版社、報社過去那絕對是個鐵飯碗,現在呢?窮的出版社一月發2、3K工資,在市場上
聽不到聲音,市場化的出版社有的編輯富的冒油,有人餓的要死,國內的出版行業基本已經
脫離了體制內。報社就更不用說了,除了一些黨報,別的哪家還有體制內的影子?就算黨報
,現在很多地方的黨報也已早不如當年的紅火了。
醫生:
未來,我們會看到醫生的現狀會大幅改變,現在的現狀是醫院基于體制內和體制外游走
,搞的又國企又市場化,導致底層累死,管理層爽呆,其實就是運營商前兩年的縮影。再過
3、4年,下一輪醫療改革真正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跳槽、裁員、創業會成為醫院的常態
,有能力的醫生收入會大幅提高,出入行的醫生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承擔很多變態的任務,但
是對于服務態度、責任心的要求肯定也會提高很多。
學校:
再舉一個例子,學校,現在的幼兒教育由于早些年政府退出的早,導致現在的幼兒園教
育發展的比中小學發展的快多了。大家不用光看上幼兒園難、貴,但是對比中小學的僵化程
度,應該說幼兒教育的質量已經一騎絕塵了,比什么中小學、高校的教育強了好幾倍。至于
說收入,很多地方小學老師的收入可真比不上幼兒園老師的收入。高中教育由于政府不負擔
,很多地方開展的也比初高中教育好多了,當然教師的工作強度肯定也大了很多。
至于說高校的改革,可能要很久很久,畢竟蓋大學太費錢了。。。
————————————————————————————————————————
第三段:細看運營商、公務員變遷的幕后——剩余價值的分配取決于生產關系
我國是一個“民主集中制”的體制,這也是我國生產關系的一個特點,民主咱不討論,
不過集中倒是很常見。權力、資源控制在一小部分企業和人手中,,雖說這兩年在改善,但
是改善的步伐這兩年是越來越小。
這也造成了一個浮在表面的現象——公務員、央企的部分員工性價比遠高于那些不占據
資源的行業。但這其實只是一個表象,實際上我國的資源、權力不是集中在政府、央企中,
而是集中在某一小群人中。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金字塔結構。
這種生產關系,是體制內幸福或痛苦的根源。
1.行業、企業的興衰難確定:
某個部委、行業、央企的興衰甚至只是因為某幾個人的爭奪,只是因為某一個人的失敗
或者得勢,雖然這一個人的背后是一群人乃至百萬、千萬人的利益,但是他敗了大家就敗了
,他贏了大家就贏了。
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有很多,已經確定了像糖煙酒公司和煙草局,糧食局和中儲糧,聯通
和網通,幾大發電集團,不確定的像電監會和電網,工信部和某部委。敗了,從上到下所占
據的權力、資源逐步被剝奪走,勝了,雞犬升天。
運營商最早的改革來自哪??????????很多年輕的byr都不知道,第一波真正的
改革來自各個部委對于電信業高額利潤的垂涎!原來的郵電總局扛不住這種壓力。聯通為什
么叫聯通?是因為十幾個部委、央企聯合成立的,所以叫聯合通信,是一批電信圈外的人對
電信圈蛋糕的逼搶。當時大家也不太會玩游戲規則,哪知道成立個什么銀監會之類的,郵電
總局一直在被動接招,電信業一步步地淪為各類人等洗錢地方。
還可以舉的一個例子是:原聯通和網通的合并,這個是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了,跟
論壇里很多人的老板的老板甚至直系老板都有關系。如果老板是原聯通的,那么整個省里面
聯通的都爽了,如果是原網通的,呵呵,那么網通的自然。。。
現在電網很紅火,那是趕上想分拆的時候遭遇了電力短缺、冰災、美國大停電等事件(
NND,冰災的時候明顯體現的是通信業的三家重復建設對于通信的保障作用,非得被人家電
網說成得一家來做才能保障用電安全),現在又趕上換屆,再加上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如
果有一天,國網的領導保不住外人對于電網的垂涎,最終被拆分,那么電網行業就會重演電
信業走過的老路。別說啥電網不會被拆分,本地網不適合重復建設,這是胡扯,當年拆分電
信的時候也這么說,連那么激進的闞凱力老師都說本地網得保留,是門檻。結果現在南方縣
城里面聯通、移動的寬帶鋪的火熱朝天。大家的工資也降得本冷到底。
記住,上述事情跟你個人,跟你所在團隊等無關,只跟你們公司、行業的幾個人有關系
。
2.個人前途發展
體制內的特性決定資源傾斜在上層,因此導致了領導的首要事情是取得他的領導的認可
,這樣才能要到更多的資源。這樣自己才有前途。而非體制內,一個市場化的地方,領導要
考慮的是如何激活員工的活力,讓員工努力地為他從客戶那獲得資源。
這是體制內領導對待員工和他領導的不同態度的根本原因。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某些
看似市場化的企業,如IBM等,大家為啥繞著領導轉的原因,因為在這些企業,員工的作用
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老板能給你批下來什么樣的折扣,這導致你這個單子能成還
是不能成。
再舉個例子,CMCC利潤、收入年年增加,員工薪水月月降薪,王建宙寧贈友邦,不予家
奴。因為家奴影響不了他的升遷,友邦影響他的位置,于是我們看到卓望、12580等一個個
洗錢工具的誕生,看到全國各地B類員工的離職率都開始持續上升。
國網的降薪搞了好幾年了,員工不同意,有個P用,老大需要搞定的是他老大的意見。很
可能某次突然降薪只是因為某人看到一篇新聞,隨口跟國網老大提起了這事,國網老大就把
這個P當作諭旨去執行了。
你在體制內的前途完全寄托在你的領導身上,而你的領導的前途也完全寄托在他的領導
身上,你是憑借喝酒、干活、拍馬屁、文體等哪項能上位,完全取決于你的領導的喜好。當
然,現在領導選拔看能力的越來越多了。
3. 升遷
上一個可以解釋你未來如何升遷。你的大部分工作,依靠的還是上面領導的支持,依靠
的是上層的資源傾斜。今年能否完成指標,最重要的并不是下面員工的能力。CMCC的都知道
,要想哪個業務大發展,列入今年的KPI指標就行了,12580不就靠這個嗎。
而領導的喜好是不好琢磨的,再說,萬一換個領導怎么辦?當然,我們可喜地看到,注
重業績的領導越來越多了。
4. 收入:
不談公司好壞,不談前途,不談行業是否興衰。在同樣的情況下,收入也很不確定。由
于歷史原因,體制內的工資一直未能市場化,工資都不高,主要是靠獎金、補貼等活。這帶
來一個結果是員工的收入非常不穩定,員工今年的收入完全看老板敢不敢發錢,而不是看公
司、部門、個人的業績如何。
BMCC,李躍來了大家都爽了一把,ZJMCC,大家都得罵娘。同樣是稅務,上海的稅務部門
底層員工真是得用清廉、辛苦來形容了。
灰色收入:
前幾天職版有個帖子說某省直的公務員收入,lx很多兄弟回帖說這是實情,很多圍觀的
群眾表示存在眾多灰色收入等。我想說的是:
第一,你有足夠的權力才有灰色收入。你手里一年就100萬預算,你能拿多少灰色收入?收
了你還得孝敬上面。有花錢權力的公務員才占公務員隊伍的百分之幾?
第二,就算有,你敢拿嗎?我開公司兩年了,遭遇過好幾任稅務工商,有熟的大家私下聊到
,除非特高(幾百萬的)或者特少的(給盒月餅),否則誰敢拿,為了幾萬丟掉飯碗,不值
。底層公務員等壓力現在還是很大的,一個底層員工哪敢咋樣,大家都想著到了處長那一級
就敢錢,但是到了處長那一級又有他的顧慮,又想接著再往上去。誰都有誰的顧慮,有機會
拿黑錢的還是少數。
歷史背景:
90年年代初期地方公務員都快發不出工資了,也就是因為90年代后期政府發明了賣地財
政,這幾年公務員才跟著沾光。近幾年中央公務員明顯不如地方公務員收入高,不就是因為
賣地財政嗎?
年輕的師弟師妹們可以翻翻歷史資料,找老人問問,問問這幾年公務員熱門單位的變遷
,或者看看近二十年大型貪污案件高發的部門就知道了。
最早哪最熱門?海關、稅務,因為當時國家能收上來錢的就這幾個地方,出事率也最高
。現在呢?海關、稅務是被看的最死的。接著受賄案出事最高的就變成了國土局等部門。
收入是很不透明且難以估量的,未來一旦賣地財政破產,行政收費取消,地方公務員的
收益很難保障。
5.壓力:
任務指標非正常化,超高、沒有必要的指標到處都是。
體制內并不是一個以股東收益、市場效率為導向的地方,而是以政治為導向的一個地方
,因此很多指標是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不管這個指標是否合理。因此做假指標是各個地方最
常見的情況。不管是哪,大家面臨的共同事情就是研究如何造假指標,上面的領導也心知肚
明。
這導致大家的壓力來源很不正常,有些地方可能1、2年都很輕松,但是可能換了個領導
之后,下的都是一些非常指標,生活會變得異常充實。
—————————————————————————————————————————
第四段:展望未來,風險與機遇——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說了上面這么多,并不是說體制內完全不好,只是列舉一些風險,希望大家別總是聽信
水木那些“我同學、我親戚、我朋友”的言論,多去了解事情的歷史,背后的原因,未來的
走向,而不是盯著眼前那么短暫的幾年時光。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絕大部分體制內一旦被推
向市場,就基本走向了衰敗,壟斷保護帶來的絕對不會是高效。因此事業單位和央企的前途
都不會那么清晰。
而對于公務員而言,收益到底未來會怎樣?我不好做太多的評判,生產關系改革并不是
論壇討論的內容,我真寫了就該被刪樓了,只方便就下面幾點評述一下。
1、收益:
公務員其實也只是一份職業,警察等都只是一種職業,這份職業的優越性取決于從業人
員掌控的資源和受管制的內容。財務部、稅務、海關等都是大家認為能掌控很多資源的地方
,但是現在他們受到的管制、監管卻極為嚴格。雖然這種監管是來自上層,而不是來自人民
,但是也導致了絕大部分底層員工獲得高額收益的機會是少數的。除非你掌控的資源不受監
管。
2、職業化:
這幾年去稅務、工商、公安局、法院辦事,我發現很多地方職業化了許多,基本都是公
事公辦,敲詐、態度不好等現象基本不存在——當然,前提是你沒有特別大的油水。當然,
二三線城市可能不是這個樣子。
政治改革的不斷深化,最起碼讓大部分公務員比以前像個職業人士了。
3、穩定性:
央企、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很快就會跟企業一樣了——最起碼對于新人而言。公務員的穩
定性鄙人不好評價,但是由于政府會一直存在,因此這種職業的穩定性還是會很高的,最起
碼應該會比絕大部分行業都穩定。
不過前提是你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不會被裁掉,不管這種技能是做報表、喝酒、還是拍
馬屁。
當有一天財政破產的時候,政府依然會裁員的,這種事情在8、90年代就發生過了,因
此不用擔心未來不會發生,因此還是得干好這份職業該干的事情。
4、上升空間:
這個不用說了,太難了。坑少人多,如果上面沒人,自己沒料的就別想了。
————————————————————————————————————————
第五段:第一份工作如何盡力地去把控自己的命運
我在《通信行業求職寶典:獵頭視角》里面提出過幾個觀點,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該
做什么。從理論上講,找個合適的工作最好,求穩定的找穩定的,求高薪的找高薪的,求事業的做事業,可問題是大部分人
看不懂自己要做啥
,還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要做啥,但是不知道這個行業、企業前途如何。
因此這里,我們談談如何盡量控制自己的命運——完全把控是不可能的,太祖太宗美國
總統聯合國主席也做不到。
1、伴隨你命運的東西:
首先說一個大的話題,職業生涯中,跟你相關的是哪幾點?我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衡量一
個人:人格、能力、知識體系及其它方面。
a.人格
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
為風格。說的通俗、簡單一些,就是你的性格、做
事習慣。
人格很難改,畢竟是二十多年形成的,我們只能說揚長避短,盡量去改善、規范自己不
好的地方。
b.能力
這個主要是指學習、溝通、管理等能力。這個大家可能覺得虛,其實,呵呵,不多說了
,稍微專業的HR、leader都比較容易評判這些能力。
c.知識體系
這個就是跟你工作等相關的東西了,例如通信知識、開發語言掌握等。
d.其它方面
這個包含很多內容,口碑、人脈、品味等。
2、如何掌控命運
第一份工作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是職業生涯最重要的起點,不要相信先擇業后就業這種說
法,這是荒謬的。你工作幾年后,你的上述四方面能力基本定型了,跳槽的時候,大家首先
就是通過你之前的工作經驗來評判你,因此你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上面那四
個方面的內容培養問題。
a.盡量找一個適合自己人格的行業
盡量做自己適合做,想做的事情。這個很難,第一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第
二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哪些行業、職業。我的建議是先做排除法,然后再做選擇法。先確定自
己絕對不適合做什么,在去在剩下的里面挑。
另外,這些行業、職業一定要自己全面了解之后再決定。很多時候你覺得你適合做的職
業,當你真正做了之后會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b、找一個技能短期內快速提升能力的職業、行業;找一個技能會長久提升的行業
如果真找到想做的職業、行業了,那么找一個合適的起點,找一個地方能讓你這些技能
快速提升的地方,以便1、2年后就能跟同行們拉開差距。
這個起點可能是大公司,也可能是小公司,這個跟你所在的行業、你所缺的東西、你職
業相關,比如說你做銷售,那么在華為可能比在某些外企好,因為很多外企的銷售其實就是
在忙著處理內部流程,寫郵件,而不是忙著如何談單子談項目。你做技術,可能IBM好,有
可能某個小公司好,因為IBM可能讓你養成好的職業習慣、素養,但是也可能荒廢了你的快
速學習、抗壓能力,小公司可能做事不規范,但是可能你能力提高的很快。
c、知識的積累有用的行業
你的大部分技能在工作4、5年后就基本定型了,某些組織、管理能力可能在10年左右定
型,但是你的知識不會,你的收入、職位會隨著你的知識、口碑等的上升而上升。
應該找一個你N年前掌握的知識對你現在工作還會有用的行業,進入知識的積累會一直
給你帶來增值的行業。這樣的行業,人員的收入才會不斷地增值,而不是貶值,當你體力老去的時候,行業的新入者才不會
很快替代你。你才會越來越吃香,越老越輕松,例如醫生、某些行業顧問等。
例如一些sap的顧問為啥前幾年這么吃香,一方面是因為需求量暴增,另外一方面是因
為他們積累的知識不是短期內能速成的,你必須熟悉這個行業的情況、流程后才能去所sap
顧問。
在這里,我很反感某些人說的“不要進入那種40歲了還要不斷學習的行業”,小朋友可
以反過來想想,如果一個人40歲的時候不需要學習了,那么對于公司而言,40歲的人跟50的
歲人掌握的東西是一樣的,那么公司是不是該考慮換個成本低的,年輕點的?
我們需要避免的是那種40歲的時候,之前積累的知識完全無用的工作,而不是說不需要
你學習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不需要你學習了,那么意味著你的收入到頭了,不會增長了,
你的工作也很容易被更年輕的人替代了。
d、其它方面的培養
這個對你們而言,最要緊的就是做好現在能做的每一件事情。
3、其它該規避的
a、行業風險
盡量不要進入一個在走下坡路的行業,如傳統的單機硬件、軟件公司,這些公司慢慢會
走向沒落,你可能在這里會養成良好的職業相關,但是用不了多少年,你還是需要跳槽。與
其這樣,不如當時就進入一個較為新興的行業。
大體可以說幾個大家較為常去的行業:對于通信口,無線》有線,設備商》運營商》設
計院,對于計算機,互聯網》傳統軟件》傳統硬件,這里的互聯網是一個寬泛的互聯網概念
,包括B/S架構等的軟件開發等。
當然,上述只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指的是同level的公司,并不是說去一個某三線的設
備商強于去CMCC HQ。
b、公司內部風險
很多公司進去的時候不確定你去什么部門,這類公司盡量避免去或者去之前談妥,尤其
是一些公司可能產品線很多,萬一你去了之后被分到一個快垮掉的產品線,你哭都來不及。
c、再補充講一下體制內
公務員是一份穩定的職業,是一個國家難起缺失的職業,只不過是這個機構臃腫還是精
干的問題,工作強度高還是低,收益高還是低的問題,我之前說了很多了,不重復了。
但是某些企業、事業單位的未來的存續、前景是很值得質疑。
最后說的是,找工作很容易,找好工作也很容易,努努力,每天刻苦15小時(留9個小
時給大家吃飯睡覺運動洗澡),去個想去的公司做想做的事情總能做到的,但是這只是人生
的起點,以后的路想過的舒服,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