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職業之路——職業規劃和技術發展-1
??????計劃分四部分,頭一部分基礎篇沒有任何(幾乎)技術特指,而是一個技術職業人的品格,也希望壇子里面的老手們不吝賜教、跟貼。入門篇會對我熟悉的技術領域做個簡要介紹,提高和精通則太技術化了,所以后三篇大概會轉到aix論壇里面。不過,最后一篇里可能又會有一些超越于產品技術的東西,沒準在這里更好。Who konws?
預計很長,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希望大家給我鼓勁。謝謝!如果有不同意見,也一并請質問我,以免誤人子弟。
基礎篇
??????中國的職業教育剛剛起步,許多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畢業了卻不知道自己現在能做什么,將來往什么方向發展。彌補傳統教育不足的是一些職業培訓班,但是這些培訓班往往都針對某一種認證、考試為目標。以考試為目標的培訓與傳統教育一樣,造就了一大批paper engineer(紙上談兵的工程師,實際上不能真正工作),盡管擁有許多認證,而實際上卻完全不能上手操作,這也見接導致了認證的貶值。
什么是職業
??????剛畢業,我們都說找工作,而不是找職業(Career),實際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謂工作,是賺一份工資,養家糊口,然后借此創造更多的機會,找到更好的發展道路。一旦確定了某一條道路,這就是職業了,盡管工作可能還會變化,但是這條職業的道路卻相對穩定得多,有時候,由于工作要求,不得不偏離了職業發展的主線,你會慢慢調整,找機會再回到原來的發展方向上去。而且,即使較長時間偏離了職業主線,你卻也可以因此學到更多的技能,在今后某個時間,對你產生意想不到的幫助。
??????確定了職業發展有什么好處呢?只是找一個又一個工作行不行?牛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由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原因。”職業就是這樣,讓你可以通過每一份工作都得到內在價值的提升,讓你變得越來越值錢,而不是由于一時的市場波動,得到高工資,當市場萎縮的時候,你就失業了。通過職業發展規劃,可以與IT的金科玉律抗衡:IT行業并不是年輕人的行業,IT行業是屬于職業人士的。
??????或許很多IT行業的年輕人并不相信這一點,可能他看到在標準的IT公司里,過了35歲,就很難再去換工作、跳槽了,而且經常要看老板的臉色,生怕被辭掉。實際上,這恰恰說明了在IT行業,職業規劃更為重要:如果沒有很好地規劃未來發展,那么結果就是辛辛苦苦工作幾年之后,自己的價值卻越來越低,最后成為一個隨時可被替換掉的IT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新涌入的年輕一代就業大軍則能夠不計加班、不計報酬、不計強度去“搶奪”這個職位。這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的原因。但實際情況是這樣么?在北美,IT產業發展比中國早一些,也成熟一些,你會發現盡管在一些初級崗位,大多是年輕人,而更多地擔當著重要崗位的是“老”IT。他們一般已經不再是伏案加班趕工寫代碼的程序員,而大部分都是從事著被稱為架構師(Architect)或者咨詢專家(Consultant)的工作。這些工作的強度感覺更小,工資也更高,而且更不可替代。
在中國的IT行業里有哪些職業可發展?
??????與任何一種類型的企業相同,IT行業里的職業也可以分為管理和技術兩大類。而其中技術類,并非我們通常指的純粹的技術,它是一個更為廣泛的范疇。
我們現在有了職業經理人之說,這些人,就是選擇了人事管理這個職業。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公司,職業經理人都需要去引導被管理者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并為這個價值觀而努力;同時,職業經理人還要設定公司的總體階段發展目標,并將目標按照企業組成進行細化、分割,并一級一級地分布下去,落實到每個具體的員工;職業經理人還需要評價被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目標完成程度,對其給與相應的獎懲;協調自己所屬部門與其它不同部門之間關系,配合其它部門一起完成公司總體目標也是職業經理人的工作任務之一。總之,職業經理人是管人的職業。
本書重點介紹技術職業發展,那么什么是技術類職業呢?技術類職業在不同行業差別非常大,就IT行業來說,技術類包括規劃、設計、開發、制造、營銷、實施、管理(不是管人事,而是管設備、系統、項目進程等)、維護等許多方面。由此可見,技術類的職業范圍非常寬,分工很細,因此如果沒有很好地規劃技術類職業,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以后轉型會越來越困難。
管理和技術那一類更適合呢?這實際上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沒有正確答案,結果因人而異。首先,管理類并非不懂技術,否則如何定位公司發展?如何評價一名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而技術類也并非完全不懂管理,特別是到了資深一級,必須具有領導一個小組甚至全公司的員工去工作完成某一項目的能力;其次,這兩個職業之間沒有截然隔離的鴻溝。很多時候,他們會互相轉化,例如一名技術專家會慢慢走到管理的職位,而一名經理可能又由于對公司技術的深刻理解而被委任為技術先鋒,做市場新產品的開發工作。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比爾.蓋茨就是以技術專家起步,最終成為微軟的管理者。最后,絕對意義上,兩者之間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盡管我們感覺管理的職位似乎高于技術類,這是由于國內的公司大部分都沒有自己核心技術的原因。試想,如果一個技術公司(特別在IT行業,公司大部分都是以技術立足的),憑借自己獨特、先進的技術打入市場,那么公司里面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關鍵技術專家其職位肯定比公司總經理高,盡管原則上他要被總經理管轄。因為如果總經理辭職了,可以很容易再招聘一個,而如果這個技術專家走了,公司也就倒閉了。一個廣泛流傳于股票市場的笑話是這樣的:市場蒸蒸日上的時候,傻子都可以讓公司賺錢,有沒有管理不重要,那么給公司管理者發的薪水一定是最低的;而如果市場萎縮,公司裁員,那首先被裁掉的一定是管理人員!因為只有這些管理人員才既無所事事又無關緊要,如果干活的人都被裁掉了,公司早就關門了。考慮到以上三點,我對于管理和技術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你在工作中會發現自己的偏好和特長,然后逐漸確定自己的方向。
??????本文是面向技術類發展的,以后也是分析技術類職業。
?
?
Orian講的Career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從前做學生的時候,志愿就是要考清華,要考北大,專業和職業想的卻不多;
現在看下這邊的小孩,他們說我要做律師,我要做藥劑師,然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再一步步的去拿學位,職業認證,行業認證。
IT是屬于職業人士的,我從前沒想過這點。
??????相比律師,醫師,會計等高進入門檻職業,IT作為新興產業,大學畢業生,甚至高中生就可以直接Break into這個行業,進入門檻的降低直接帶來了激烈的競爭。
不過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發展的深入,細化,IT將越來越接近其他技術行當,技術進入門檻越來越高。
??????Larryh以前給過顧問一個定義,大約是凡是沒辦法用書面文檔確定下來知識的行當就會產生顧問的需求。還有一個是講如何算懂了,大約是腦子里拿方案出來,不涉及具體產品,就把architect的solution搞出來。
??????最近給客戶做一個方案,我和另外一個資深的Architect各自做,然后討論。結果我做的是普通的blade center,一看人家的,SAN Boot up的Blade Center,而且在Blade數目,采用VMware和SAN Switch端口數占用上的經濟考慮非常適合,內網,外網的劃分,,spare blade的切換,TSM通過防火強備份外網的安全考慮等等都不錯。
我看了對方的方案后,連續做了幾個方案,證明人家的確實是性價比最高的。
我想這就是功力吧,他有的認證我基本都有,他方案中涉及的SAN,TSM等等知識點我全理解,可是我沒做到。這也就是他能拿三倍于我的工資的原因。
Orain講的技術與管理的作用,挺有意思,我得想下。
??????目前就我的理解,項目管理在IT中的實際作用比較大。上個月我配合另外一個Consultant做事情,突出的感覺到其對項目進度,人員管理的控制能力,收獲非常大。
他是集成顧問,CM專家,不懂AIX,TSM,WPS,DB2,可是整個項目在其運作下非常順暢,大家各司其職,工作愉快。
IBM職業之路(節選)
職業發展規劃
??????近幾年,IBM產品在國內的用戶越來越多,市場上也越來越需求熟悉IBM產品、技術的工程師。特別是在金融、證券、保險、通信等就業熱門領域,正是IBM產品一統天下或趨于獨霸市場的行業,這些行業對IBM產品工程師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IBM在中國本土的發展來看,一方面,隨著客戶群的爆炸式發展,IBM需要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去支持客戶;另一方面,IBM也是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而且中國是最近幾年IBM持續2位數市場增長的僅有的幾個區域之一,IBM在中國的雇員現在已經達到盡3000人(截止到。。。。)。特別是服務領域,人員增長尤其迅速,一些媒體報道說,到2008年,單是IGSC(IBM全球服務部在中國的稱呼)就會達到5000-8000人。原先與IBM平起平坐的幾大IT廠商,自從互聯網泡沫爆裂之后,大部分都一蹶不振,唯有IBM,小幅下滑調整之后又逐漸上揚,并在最近幾年,一直領導著IT發展的潮流。IBM有服務、產品、研發三個主要的盈利來源,其中服務盈利的規模在近幾年飛速增長,這也是IBM在互聯網泡沫爆裂之時沒有跌入深谷的原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有時間,再詳細聊一聊關于IBM服務)。IBM現在的發展看起來是由研發帶動市場,并獲得高利潤的收益,當市場趨于成熟,則由產品部門快速跟上(IBM從來不主動創造市場,IBM創造潮流,但輕易不去涉足市場,可能是大船難調頭,也可能是減少投資風險),最后由服務去收官,獲得穩定的、長期的收益(但利潤很低)。參考ibm最近幾年的年報(可以與其他幾公司對比,HP,SUN,SGI),可以了解IBM的發展。國內的集成商、開發商也都向IBM靠攏,或者提供多選擇的解決方案,或者干脆稱為IBM產品的專賣、分銷。這些企業和IBM本身,也包括用戶,對于IBM產品技術人員的吸納,造成了巨大需求缺口。
??????????IBM的技術類職業從總體上分為:specialist, consultant, architect和project manager四類,簡要來說 Specialist,也就是技術專家,需要對某一類IBM產品或者技術具有非常精深的認知,能夠提供設計、操作、管理、維護等方面的具體工作。技術專家需要了解許多產品、技術細節,例如某一產品在某個版本的微碼下有什么功能,有那些bug。
Consultant,咨詢師。這個概念是近幾年才引入國內,并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咨詢工作的要點是幫助客戶理清思路、做出有理有據的判斷,有時還需要將結果“翻譯”成IT業界專門的語言或者溝通方式。
?Architect,架構師。可能比咨詢更晚被認知,但是實際上這個職位由來已久。與建筑相同,架設IT系統業需要設計師,這就是架構師。架構師需要對產品和技術有廣泛理解,而且不僅僅對一種或幾種,而是幾乎所有流行、相關的技術和產品。架構師通過對行業理解為基礎,合理選擇和設計,為用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Project Manager,是對項目進程,不只是實施階段,包括開始的準備、分析、設計、投標,以后的維護等等有完全的掌控。知道到什么時候應當有那些人做哪些事情,會出現什么樣的風險,并通過什么方式降低風險,確保項目如期。從某種意義上,PM就是懂技術的職業經理。
??????這四種技術職業只是四條技術主線,而銷售(與我們想象中的相反,銷售是一種真真正正的技術職位),質量保證,服務工程師等等職位則是某一種職業發展某個階段所從事的具體工作。
?
IBM職業之路——職業規劃和技術發展-3
??????作為技術職業之路,起步一定是基礎技術,如果沒有基本的技術作為支撐,自然有些空中樓閣的感覺。不要在意技術選錯了怎么辦,過幾年消失了怎么辦?技術是相通的,只要不死學技術(關于這個死,以后討論),任何技術都有用。例如Token Ring消失了,但實際上任何IBM產品都融會貫通了Token Ring的概念,從SPCN到RIO,從SSA到FDDI(不幸也都即將消失了),但甚至最熱門的SATA也是Token Ring的后裔。因此學基礎技術,就學根本、內涵的東西,而一些外在的命令、操作則一帶而過,知道什么地方有,可以查到具體參數,大概有什么功能就好,當確實需要的時候,在具體研究。而這時反而要研究得非常透徹,連該命令的bug,執行時對系統的影響都要搞清楚。
初入職場
??????在起步階段,一方面要取得一定的技能,另一方面,則需要用這些技能獲得起步的動力,也就是取得執業發展的敲門磚。一個合適的工作則能大大增加自己發技能展的機會,而由工作提供的經濟基礎也能大大幫助你的職業發展哦。一個維修服務公司、集成公司都是不錯的選擇,或者能夠直接進入IBM 就更好了。如何能通過面試?市場上有許多面試教學書,大家可以參考。本文介紹的是技術職業發展,讓你長期受益,而不是專題的如何幫助你找到好工作。
??????介紹一下IBM的招聘過程,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其他外企有點類似,但也不完全相同。此處要提一句,因為是外企,外語是必須的,而且是用于交流的外語。所謂交流的外語,是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求你和別人可以溝通,只要你能明白別人的意思,別人能明白你的意思,沒有歧義就夠了,而不需要語法準確,甚至一些常用IT俚語是不符合語法規則的。如果排名,則讀最重要,聽與寫其次,而說為最后(面試的時候相反,可能不會考讀、寫,反而聽說重要一些)。因為,你以后有無窮無盡的英文材料需要看,看不懂、看得慢是不行的。
??????應聘當然先要準備一份簡歷,并且讓你想應聘的公司知道。如果你沒有太多的技能,就要寫出經驗;如果沒有工作歷史,就要寫出能力;如果沒有成果,就要寫出原因。簡歷不用太花哨,豪言壯語、處事哲學的羅列也不見得有積極作用。除了校園招聘,直接寫出你要應聘的職位通常都有助于提高你的機會,對公司北京情況的了解也很重要,因為這些細節都可以讓別人覺得你至少用心了解過公司的情況,你是真心實意想加入,并且有鉆研精神。
IBM公司的招聘職位在公司的網站上有鏈接,也可以直接訪問下面的地址:
http://www-900.ibm.com/cn/employment/index...rces_employment
Available positions介紹了IBM當前急需招聘的職位
Life at IBM介紹了IBM的部門、個人工作的發展、福利等內容
Graduates則介紹了每年的校園招聘的情況
以上這些介紹都是英文,如果你這些內容看起來很吃力,那就只好再補習補習英文了。
IBM公司內部具體的組織、職位、關系、工作責任在此處暫略過。
積累、尋找你的方向
??????如果你有幸進入了一家不錯的公司,那就趕快讓你的職業列車開起來吧。此時是學技術的最佳時期,即有壓力,又有動力,還有新鮮感。還要確定你大概的方向,當然是技術方向。你會覺得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有用,于是瘋狂地積累。但是有時可能會有這種感覺:想學的太多,力不從心,或者不知道學什么好;想學東西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感覺無從下手。先不要著急,在本文稍后的技術專題可以幫助你。
??????如果你并沒有一個好公司所依靠,或者覺得自己的公司沒有機會,你就需要不斷地跳啊跳,去適應。直到你找到一個你認為可以有發展的公司、職位為止。
??????但換公司不要太頻繁了,而且不要由于一時不順就“賭氣”換公司,甚至回家待業。時間可以改變一些,而經歷也可以歷練你自己,每一次挫折都是你人生的升華,盡管當初你覺得是純粹的痛苦,沒有絲毫價值可言。這是我的個人經驗,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一定請時時想到此點。
穩定之后的反思
??????居安思危,不斷提升自己。此時你應當已經是一名擁有不錯技能的技術“高手”了,而且工作蒸蒸日上或者已經爬到公司(如果是一個小公司)的技術高,此時僅僅是通常的技術已經不足以讓你的職業飛躍,還要學習professional(所謂專業)技術,這些技術可以讓你的工作更有效,提高你工作成果的附加值。例如溝通技巧,協商能力,決斷方法,時間管理等等。職業成長的最佳階段在此。
再次選擇
??????此時,你已經有不錯的收入和很好的職業發展之路,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你應當可以依靠他終了你的一生了。你可以去實現你的價值,也可以過“幸福而快樂”的日子。但是,你是否還不滿足?又是該做一次選擇的時候了,這是在創造夢想。可能夢破滅了,你又回到起點,但由于你以前的積累,你也不會一無所有,回來繼續過安穩日子,準備下一次爆發或者過平淡的生活吧!也可能不幸夢成功了,你就走到了另一個境界,之所以不幸,是你將面對更多的挑戰,更多的壓力,當然你獲得了更多的機遇。 IBM職業之路——職業規劃和技術發展-4
IBM天使詞典
??????初入行業,在客戶、廠商、開發商、集成商,分銷商、代理商等眾多名詞之中周旋的時候,一定會云山霧罩,不明所以,下面就讓你頓開茅塞。魔鬼辭典是讓人另類思考,那么天使詞典就是讓人們直接了當地了解這些名詞的真正含義。
ISU 行業銷售部門的縮寫,Industry Solution Unit, 根據不同的行業,IBM將銷售分為幾個不同的部門,例如金融、通信、制造業、政府、中小企業等。
CE IBM古老的服務工程師的稱呼,被戲稱為“蜥蜴”,實際是Customer Engineer的意思。
SSR 目前IBM服務工程師的稱呼,意為:Service Sales Representative,就是服務客戶代表。
R6 IBM產品線中的一個系列,經常被稱為小型機、小機,是RS/6000的縮寫,現在已經被整合到eServer中,叫做pSeries。這類產品以Power PC為CPU,運行IBM的Unix系統(AIX)。
Firmeware 即微碼
Road show 路演,一個舶來品的名詞,專指公司為了介紹產品、推廣方案等目的在全國或一個區域主要城市進行的巡回講座,召集當地的相關人員參與。
Leader 類似一個中間階段的稱謂,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解釋,就是代理執行的意思:盡管沒有職位之名,卻有了職位之實。
Brand IBM每一產品都有對應的銷售和售前技術支持,這個部門就叫做Brand部門。
IGS IBM全球服務部的縮寫
IGSC IBM全球服務部在中國的稱謂,由于一些政策原因,IBM全球服務部在中國注冊了IBM Global Service Company。因此IGSC就代表了IBM中國的服務部門。
??????藍快/藍色快車 幾年前IBM PC在中國進行保修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而同鐵道部電子信息中心合資成立的子公司,轉為在當地維修IBM PC產品而設立,這種模式現在已經被多家公司所認可和采用。由于IBM已經將PC部門賣給了聯想公司,因此藍快的未來發展并不十分清楚,只是目前藍快下屬的不少工程師已經轉為幫助IBM進行低端設備的維修,例如pSeries的低端產品。
??????ITS Integrate Technology Service,IBM全球服務部的一個分支,負責與IBM產品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務,特別是保修、硬件產品和軟件產品的集成。與傳統意義上的集成商類似。
AM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IBM在國內新成立的一個服務部的子部門。負責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維護(以后者為重),其中的應用開發又以客戶化工作比較少,任務比較標準的SAP,OSS服務為主。
BCS Business Consultant Service,也是IBM全球服務部的一個分支,原來叫作BIS:Business Innovation Service。自從IBM并購了普華永道的咨詢業務后,該部門擴展很快,以提供業務咨詢、應用開發為主。
SO Strategy Outsourcing,IBM全球服務部的一個分支,主要負責服務外包。
REP IBM的客戶代表,Representative的縮寫。依據IBM的考慮REP是在IBM中代表客戶利益的接洽人,IBM與客戶的溝通都是通過REP來完成,而客戶如果有任何事情,也可以通過REP找到IBM內部對口的負責人/部門。實際上可以理解REP就是IBM的銷售,但是懂得用戶行業特點和組織關系的銷售。
客戶:又被稱為最終用戶,通常是合同中的甲方(付款方)
廠商:產品的研發、生產公司
開發商:一般指軟件開發公司,利用現有的平臺(硬件、軟件),進行代碼編程,實現用戶要求的業務功能。
集成商:一般指硬件、軟件的集成、整合公司,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將類似平臺的產品搭配在一起,進行簡單的客戶化后,作為一個整體,實現設計功能,提供給最終用戶使用。
微碼:又被稱為固件(Firmware),類似于PC機的BIOS,就是固化到硬件設備里面的控制程序。
rPerf IBM提供的一種估計eServer pSeries產品的商業處理性能評估指標,它能夠對產品CPU、緩存和內存的性能做相對能力評估,但對磁盤和網絡處理能力沒有參考價值。rPerf以pSeries 640的處理能力做為1.0基準值。
Mainframe 又叫做大機或者大型機,是IBM推出的最早的一系列計算機,以其穩定可靠和高效的交易處理而著稱,非常適合于傳統的商業交易處理領域。其內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幾乎都是由IBM自己提供的,具有非常好的集成性,但與Unix、Windows系統差別比較大。最近在Mainframe上也可以運行Linux(SuSe),開始逐漸增加了開放性。Mainframe也是eServer的一個產品系列,被稱為zSereis,意為“終極系統”的意思。
RAS Reliability,Availability和Scalability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