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7-10-29 21:59
canonical 閱讀(519)
評論(3)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雜感
讀書在傳統意義上是走向精英階層的一條路徑,這種功利目的一直深刻在我們的心中。學校也是按照培養高于平均水平之上的人才而設定的。只是在如今這個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大學生早已不是什么“天之驕子”。缺乏可以用于創造或者交換的技能和資源,知識階層的相對貶值也在情理之中。依然持有著自己應該高于普通生活水平的錯覺,非要在面子上有所交待,負擔高于平均水準的車/房,很多時候只是徒增煩惱而已。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即使在影音世界空前繁榮的今天,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不知是學生的問題,老師的問題,抑或是整個教育機制的問題,現在接觸到的很多人既沒有從學校學習到必要的知識,也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某某很聰明,沒見他用功也取得好成績,某某很能來事,沒干多久就掙了大錢之類的傳聞。不勞而獲可以是一種希望,卻很難成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現實。我見過的聰明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做出一些自己的東西的人,都具備某種專注的能力,都要在某個方向上做出一般人難以達到的持久的努力,所付出的成本往往是不為人所知的。
學習沒有捷徑,但卻是有方法的。有效的閱讀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整體的階段性的認識。太厚或者太過艱難的書會耗盡我們的耐心。循序漸進,舉一反三,溫故知新是平凡的真理。讀書一定要做筆記, 否則所獲得的印像很快就會因為沒有物質憑依而消逝. 筆記不是抄書,而是從自己的視角重新整理并組織,一般最多兩三頁紙而已。不要糾纏在文字細節上, 而要努力把握其中的一種圖景. 物理中非常強調物理圖象的重要, 這些圖象未必是仿真的, 未必是要把事實世界中的事情復原,它們更多的是符號性的, 所指向的是一種感覺。有些人總是糾纏在什么是OOA, 什么是OOD這樣的概念區分上,但是多數時候這些區分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需要脫離紙面上的圖形和文字,想象它們的真實,這絕不是UML那種已經定義了的符號, 而是與世界上更多事物可以發生共鳴的某種形式. 我們所需要的是利劍迎面擊來的那一剎那間對它最直接的感受. 思考問題的時候是現在這種感覺和曾經想過或者曾經看過的其他問題的相似, 而不涉及到任何文字上嚴謹的表述. 很多書上都列出很多條規則, 但是誰能保證這些規則是完備的, 如何才能從唯一的規則實現逐步的分化, 將它們演變出來. 能不能采用自己的語言復述, 能不能找出一個特定的視角重建這些概念的關聯. 當把信息抽離到少數符號的時候, 通過空間形象思維我們有可能把握這一點. 空間優于時間, 實際上對于時間的感受我們是通過空間運動來定義的.
現在的世界與百年之前已經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知識成為公開市場上兜售甚至免費公開的東西。在前所未有的開放中,人人都具有了創造的可能,所謂的創意早已成為我們慣常的生活,以至于一階變化已經無法稱其為真正的創造了。但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仍然具有本質的稀缺性。原創的思想往往來自于少數人,其他人往往是在某一方向上進行衍生。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卻不知更應該去閱讀大師的原著而不是經過別人蒸餾后的轉述。原創的思想在文字中躍動,它所關注的不僅是眼前的事實,而是整個世界和當前事實之間的關聯,試圖為它尋求到真正存在的價值。
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將一切都歸結于某種感官的快樂,無疑是一種過分淺薄的觀念。讀書之樂趣未必是真的愉悅的感受。
讀書不能使你更加富有,也不一定能帶給你安寧, 不一定對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幫助. 它只是Kill Time的一種方式而已. 只是相對于電視影像的強制傾銷, 游戲競技的自我沉迷, 它比較適中的維持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外部性的平衡. 我常說, 讀書只是使你明白自己生活在怎樣的一個時代, 自己不是一個蒙昧的原始人. 不清楚相對論, 不知道量子力學, 不了解基因技術, 只是很遺憾的在二十一世紀走過.
讀書也是讀書人在社會上得以自持的一種方式,因為畢竟我們還可以說:拽什么拽,沒文化,不稀的理你。
Feedback
# re: 關于讀書的閑話[未登錄] 回復 更多評論
2007-10-31 23:45 by
你說的有效的閱讀是: 整體感官認識--〉聯想,符號與真實的橋梁--〉 轉化 吧
“ 讀書不能使你更加富有,也不一定能帶給你安寧, 不一定對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幫助“,它對于一些人來說只是一種習慣而已,是不帶有色彩的 ,否則倒顯得真的淺薄了
“現在接觸到的很多人既沒有從學校學習到必要的知識,也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是這樣的嗎? 很明顯,就是這樣的。
“讀書只是使你明白自己生活在怎樣的一個時代, 自己不是一個蒙昧的原始人. 不清楚相對論, 不知道量子力學, 不了解基因技術, 只是很遺憾的在二十一世紀走過”
不僅僅需要的是一個明白,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充實,無論對社會,自我都是有益的。
“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卻不知更應該去閱讀大師的原著而不是經過別人蒸餾后的轉述”針對這句, 不贊同,每個人時間,精力,目標及各方面的條件不一樣,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樣。因人而異
現在讀書不僅為了功力,最主要一點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