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9-05-13 12:06
小李飛刀 閱讀(317)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雜七雜八
對大多數國內的IT人員來講,經濟蕭條也許不全是壞事,換個角度來講,也是個好事,業務量慢慢少了下來,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會趁項目少的時候組織新產品或新項目的研發,畢竟,戰略思維不是僅僅想想而已,是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才行的。
同時,也不是眾多的老板對未來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尤其是在做政府項目,習慣于以應付驗收檢查為標準來衡量項目成績的公司更是如此,對行業的發展方向本來就沒有什么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做新的研發動力本身也不足。
但對技術人員來講,時間多了,精力也有些富余了,畢竟是件好事。
首先,可以把以前囫圇吞棗地應用的技術重新溫習一下,好好體會下一些技術框架中的內容和特色,結合項目本身來個總結,關注下同類的競爭性產品,比較下各自的優劣,現在有時間認真做點測試性的東西,畢竟以前的結論是上面強壓下來的,領導們做出的技術決策實際上是經過了多層次的考慮才決定的,當前公司實力、團隊素質和學習能力、項目進度壓力、項目經費、實施成本等都在考慮范圍,但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因素都會變化,作為技術人員來講,有必要搞清楚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和作用于決策的,在今后的選擇中會有一個更加明晰的思路,同時也在回憶過程中體會一下項目管理方面的元素,畢竟,現在的項目都是團隊協作的,項目管理方面的優劣對項目結果的影響已經非常重要,技術人員能從項目經理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對以后的溝通方面是會大有益處的,也許有興趣在將來轉行的話,也是一個準備。
其次,可以關注一下相關的技術前沿,IT技術的發展的確是太快了,總讓人有一種永遠也跟不上的感覺。雖然計算機技術實質性的提高并不多,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來講,從60年代就基本上完成的那些算法理論到現在為止也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計算機體系結構也沒有發生什么本質的變化,唯一有些進步的是可能就是多核心CPU變得常見了,給操作系統的并發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挑戰,虛擬機技術使得硬件配置方面有些了變化,但在關鍵性應用方面,冗余配置仍是不可少的,而且硬件費用也不是決定性因素。
有點扯遠了,回到主題,現在的技術框架發展比較快,在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最好的工作應該是站在別人的基礎上,最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開始,否則,等你勞心費力地完成,黃花菜也涼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內項目做得熱火朝天,但真正賺錢的卻是國外幾個大鱷的原因,從數據庫、操作系統到后來的框架、中間件,利潤豐厚的蛋糕已經是所剩無幾,并且這些大佬在公關方面的能量更是不容小覷,對政府項目的決策影響能力更是驚人,做過類似項目的就清楚,應用層面的決策所剩無幾,并且很多東西都是沒有必要的,雖然有眾多的開源項目和成熟方案可用來降低成本,促進一下本來就比較微薄的利潤,但這條路慢慢也被堵上了,國內的應用開發商正在逐步淪為純粹的大鱷們的利潤運輸管道,辛苦一場,到頭來發現不過是替人作嫁,并且離翻身之日越來越遠,制度性東西值得所有從業人員反思,沒有競爭,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是根源。
再次,可以好好地調養一下身體,長期的透支對身體和精神的傷害不容忽視,有些企業經常出現的過勞悲劇值得從業人員再次反思人生本身的意義。身體方面需要適當的運動彌補,精神方面的彌補更是不可匱缺的,尤其在IT這一行業,雖然表面上是從事著高層次的腦力勞動,但實質來講,只是智力上的一種體力活,基本上是禁錮在別人劃定的圈子內游戲,嚴重地缺乏思想方面的滋潤,也難有多少開拓和創新,建議有時間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游戲,尤其是行業內的商業利益關系,最近Oracle對sun的并購,業界的討論不少,正好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可供分析和思考。
有時間和興趣的話,適當了解下其他行業,尤其是文化方面,甚至可以去抽點時間讀讀古書,從煩雜的現實中跳出來,從傳統的道家思想上來尋求點思辨能力的培養和文化熏陶,以求改善一下長期養成的功利性思維模式。
最后,有時間多陪陪家人,有小孩的更是要抓緊時間多參與下一代的成長過程,給自己的孩子制造點值得他(她)長大后回憶的時光。
附帶推薦一篇網文《
程序員的十層樓》,無意中看到,感覺還是有點意思的。從另一方面來講,現在的計算機技術也的確還處于非常幼稚的階段,換句話而言,機會還很多。即使在目前的計算體系上,也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只是不清楚這一生還有沒有機會去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