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bn8ez"></rt>
<label id="bn8ez"></label>

  • <span id="bn8ez"></span>

    <label id="bn8ez"><meter id="bn8ez"></meter></label>

    不可不說
    隨心所欲,無往不利!
    posts - 88,  comments - 92,  trackbacks - 0
         摘要: 簡要的分析一下WEB系統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1-05 12:36 藍劍 閱讀(46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簡要的分析一下WEB系統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1-05 12:13 藍劍 閱讀(390)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簡要的分析一下WEB系統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1-05 11:42 藍劍 閱讀(421)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以本人觀點簡要的分析一下WEB系統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不對之處勿噴,大家共同討論!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1-05 11:04 藍劍 閱讀(1766) | 評論 (2)編輯 收藏
    在系統啟動中添加如下命令:
    nvidia-settings -l
    posted @ 2010-10-17 11:35 藍劍 閱讀(429)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安裝
    # ./VMware-Workstation-Full-7.0.1-227600.x86_64.bundle 
    2、卸載
    # vmware-installer -u vmware-workstation

    posted @ 2010-10-17 10:41 藍劍 閱讀(49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 原始出處 、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http://slmagicbox.blog.51cto.com/194074/175415
    環境:
            虛擬機軟件版本:VMware-Workstation 6.5.1 build-126130
            虛擬機Guest OS: Windows 2003 R2 SP2 簡體中文版

    場景:
            由于軟件license綁定到操作系統MAC地址,但是VMware Workstation限制虛擬機Guest OS的靜態MAC地址必須為 00:0c:29:xx:yy:zz


    解決方法:
          編輯虛擬機VMX文件:添加或修改以下項
             ethernet0.present = "true"

             ethernet0.checkMACAddress = "FALSE"

             ethernet0.addressType = "static"

             ethernet0.address = "00:11:43:5a:e0:9f"
    posted @ 2010-09-30 16:25 藍劍 閱讀(162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如何直接執行 class 文件?

    Linux平臺:
    java -cp abc.jar AAA.GetInfo

    Windows平臺:
    java -classpath abc.jar AAA.GetInfo


    posted @ 2010-07-20 08:44 藍劍| 編輯 收藏
         摘要: 描述:將遠程服務器映射到本地服務器的URL空間
    語法:ProxyPass [路徑] !|url [鍵=值 鍵=值 ...]] [nocanon]
    上下文: server config, virtual host, directory
    狀態:擴展
    模塊:mod_proxy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07-02 09:36 藍劍 閱讀(670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PHP5.3連接MySQL出現 mysqlnd cannot connect to MySQL 4.1+ using old authentication錯誤
    1、編輯my.cnf注釋掉一下行:
       old_passwords = 1
    2、重啟MySQL
          service mysqld restart
         /etc/inint.d/mysqld restart
    3、檢查是否有16位的密碼
        SELECT user,  Length(`Password`) FROM   `mysql`.`user`;
    4、如果有,把對應的用戶名密碼用以下SQL更新
        UPDATE mysql.user SET Password = PASSWORD('password') WHERE user = 'username';
    5、更新后要刷新
        FLUSH PRIVILEGES;

      
    posted @ 2010-06-30 14:07 藍劍 閱讀(158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usr/bin/phpize
    CFLAGS="-I/opt/ora11/oracle/"
    CXXFLAGS="-I/opt/ora11/oracle/"
    ./configure --with-php-config=/usr/bin/php-config --with-oci8=/opt/ora11/oracle
    make
    make install
    posted @ 2010-06-29 18:16 藍劍 閱讀(704)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今天在啟動服務器上的ORACLE時遇到如下錯誤:

    SQL> startup;

    ORA-00119: invalid specification for system parameter LOCAL_LISTENER
    ORA-00132: syntax error or unresolved network name 'LISTENER_ORCL'

    然后,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解決了此問題。

    解決的方式如下(這是網上的一位達人解決方案,我照他的步驟順利解決,不過決定還是做一個筆記):

    第一步:復制一份pfile參數文件(注意:oracle中的pfile指的就是init<sid>.ora文件)

    $ ./sqlplus / as sysdba;

    SQL>  create pfile from spfile='/opt/ora11/oracle/dbs/spfilesouask.ora';

    第二步:修改pfile參數文件(也即修改init<sid>.ora文件)

    經過第一步以后,你就會在$ORACLE_HOME/dbs目錄下發現有這么一個文件init<sid>.ora,這就是你第一步創建 的文件。由于我的oracle實例名為orcl,所以我的pfile文件為initorcl.ora。

    用gedit打開,找到local_listener這一行,然后將其值修改為:

    (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 (Host=your_hostname)(Port=1521)))

    其中的your_hostname為你的主機名,其實導致ORA-00119和ORA-00132錯 誤的原因就很可能是你修改了你的hostname,但是我看了一下我的tnsname.ora文件里面的那個LISTENER_ORCL(可能你不是這個 名字)和后面修改的your_hostname一致,我做的只是將tnsname.ora文件中的(ADDRESS_LIST=(Address= (Protocol=tcp) (Host=your_hostname)(Port=1521)))復制到pfile文件的“local_listener=”后面,然后就順利啟動了 數據庫,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直接用*.local_listener='LISTENER_ORCL'就找不到,而一定要*.local_listener='(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 (Host=your_hostname)(Port=1521)))'才可以,這個問題以后研究一下

    以下是我的一個修改樣例:

    修改之前可能是這樣

    *.local_listener='LISTENER_ORCL'

    修改后的值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local_listener='(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 (Host=your_hostname)(Port=1521)))'

    然后保存退出

    第三步:以pfile創建spfile

    使用以下命令創建spfile

    SQL>   create spfile from pfile='/opt/ora11/oracle/dbs/initsouask.ora';

    第四步:啟動數據庫

    SQL>  startup;

    posted @ 2010-06-29 13:41 藍劍 閱讀(134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在CentOS上配置了Apache使用AJP代理訪問Tomcat,直接訪問Tomcat傳遞中文
    參數沒問題,使用Apache代理訪問Tomcat參數亂碼,在Server.xml中的Connector部分添加URIEncoding只能解決HTTP訪問方式,
    如果用AJP訪問,需要在protocol="AJP/1.3"的Connector中也追加URIEncoding
    posted @ 2010-06-28 16:03 藍劍 閱讀(1109)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導出整個數據庫

      mysqldump -u 用戶名 -p 數據庫名 > 導出的文件名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 wcnc.sql

    2.導出一個表

      mysqldump -u 用戶名 -p 數據庫名 表名> 導出的文件名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users> wcnc_users.sql


    3.導出一個數據庫結構

      mysqldump -u wcnc -p -d --add-drop-table smgp_apps_wcnc >d:wcnc_db.sql

      -d 沒有數據 --add-drop-table 在每個create語句之前增加一個drop table


    4.導入數據庫

      常用source 命令

      進入mysql數據庫控制臺,

      如mysql -u root -p

        創建空數據庫

        mysql>CREATE DATABASE dbname;

      mysql>use 數據庫

      然后使用source命令,后面參數為腳本文件(如這里用到的.sql)

      mysql>source d:wcnc_db.sql  (注:如果寫成source d:"wcnc_db.sql,就會報語法錯誤)

    5、遠程訪問MySQL的設置
       mysql默認是不允許遠程連接的,因為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需要手動增加可以遠程訪問數據庫的用戶。
      
       mysql -u root -p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root@"202.11.10.253" Identified by "dboomysql";
       ----允許地址202.11.10.253上用root用戶,密碼dboomysql來連接mysql的所有數據庫,付給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權限。
     
       grant all on *.* to root@"202.11.10.253" Identified by "dboomysql"
       ----允許地址202.11.10.253上用root用戶,密碼dboomysql來連接mysql的所有數據庫,付給所有權限。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dbname.* TO db_root_name@"%" IDENTIFIED BY "db_root_passwd";
       ----讓用戶有從任意地址訪問某數據庫的全部權限
      
       還可能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mysql/my.cnf
       bind-address = 127.0.0.1 --> bind-address = 0.0.0.0

    6、修改密碼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newpassword' 更改密碼

    7、顯示中文亂碼解決,修改my.cnf
      [client]
      default-character-set=GBK
      [mysqld]
      default-character-set=GBK
      init_connect='SET NAMES gbk'
      或者執行以下語句:
      SET character_set_client = utf8 ;
      SET character_set_connection = utf8 ;
      SET character_set_database = utf8 ;
      SET character_set_results = utf8 ;
      SET character_set_server = utf8 ;

      SET collation_connection = utf8 ;
      SET collation_database = utf8 ;
      SET collation_server = utf8 ;

      使用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character%';查看數據庫編碼
      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是SUPER用戶比如root進行數據庫連接查詢,則上述配置中的init_connect不會起作用,
      此時只能在查詢數據庫前先執行:mysql_query('SET NAMES gbk');才可以。

    posted @ 2010-06-28 14:20 藍劍 閱讀(161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06-06 09:33 藍劍 閱讀(165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etc/profile:此文件為系 統的每個用戶設置環境信息,當用戶第一次登錄時,該 文件被執行.
    并從/etc/profile.d目 錄的配置文件中搜集shell的設置.
    /etc/bashrc:為 每一個運行bash shell的用戶執行此文件.當bash shell被打開時,該文件被讀取.
    ~/.bash_profile:每 個用戶都可使用該文件輸入專用于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當 用戶登錄時,該
    文件僅僅執行一次!默 認情況下,他設置一些環境變量,執行用戶的.bashrc文 件.
    ~/.bashrc:該文件包含專用于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當 登錄時以及每次打開新的shell時,該
    該 文件被讀取.
    ~/.bash_logout:當每次退出系統(退 出bash shell)時,執行該文件.

    另外,/etc/profile中設定的變量(全 局)的可以作用于任何用戶,而~/.bashrc等 中設定的變量(局部)只能繼承/etc/profile中 的變量,他們是"父子"關 系.

    ~/.bash_profile 是交互式、login 方式進入 bash 運行的
    ~/.bashrc
    是交互式 non-login 方式進入 bash 運行的
    通常二者設置大致相同,所以通常前者會調用 后者。

    posted @ 2010-06-06 09:26 藍劍 閱讀(439)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安裝MySQL
        yum install mysql mysql-devel mysql-server
    2、設定運行級別
        chkconfig --levels 235 mysqld on
    3、啟動
         /etc/init.d/mysqld start
    4、檢查運行狀態
        netstat -tap | grep mysql
    5、修改密碼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yourrootsqlpassword
       mysqladmin -h server1.example.com -u root password yourrootsqlpassword
    posted @ 2010-06-04 17:42 藍劍 閱讀(33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如果開啟防火墻,需要執行以下命令方能在用戶登錄成功后轉移到用戶根目錄
       setsebool -P ftpd_disable_trans 1
    2、檢查所有用戶
       cat /etc/passwd |cut -f 1 -d :
    3、追加FTP用戶
       useradd -s /sbin/nologin -d /app/www/news.9ask.cn cmsnews
    4、追加用戶后立刻修改密碼
       passwd
    5、設定運行級別
       chkconfig --levels 235 vsftpd on
    posted @ 2010-06-04 16:14 藍劍 閱讀(28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CentOS使用yum update升級時,默認包含升級內核
    比如從CentOS5.4升級到CentOS5.5
    如果不想升級內核方法有兩個:

    1.修改yum的配置文件 vi /etc/yum.conf,在[main]的最后添加exclude=kernel*
    2.直接在yum的命令行執行如下的命令:
    yum --exclude=kernel* update



    posted @ 2010-06-04 11:05 藍劍 閱讀(1591)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先修改更新源為國內的更新源
    # cd /etc/yum.repos.d
    #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repo.save
    # wget http://centos.ustc.edu.cn/CentOS-Base.repo
    2、
    清理殘留文件然后更新標準庫,再升級
    # yum clean all
    # yum update glibc\*
    # yum update yum\* rpm\* python\*
    # yum clean all
    # yum update
    # reboot
    posted @ 2010-06-03 16:25 藍劍 閱讀(168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05-23 23:02 藍劍 閱讀(175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05-05 10:35 藍劍 閱讀(2711)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apt-get install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2、add-apt-repository deb http://archive.canonical.com/ lucid partner
    3、apt-get update
    4、apt-get install sun-java6-jre sun-java6-jdk
    5、update-java-alternatives -s java-6-sun

    posted @ 2010-05-03 11:18 藍劍 閱讀(67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http://www.neshkov.com/dj.html
    posted @ 2010-04-27 20:56 藍劍 閱讀(23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iscsi中target是提供磁盤的一端,而initiator是使用磁盤的一端。
    .KO2s X osXu]0Linuxeden博客家園 9`+t&n0i myWP:A,q:U
     安裝iscsitarget

    l0e?xll {)x^i0sudo apt-get install iscsitarget

    安裝后這個包的文件有:
    /usr
    /usr/sbin
    /usr/sbin/ietd
    /usr/sbin/ietadm
    z?[SmSJ_!B(W P0/usr/shareLinuxeden博客家園$A+i+D? S8n;T1|
    /usr/share/lintianLinuxeden 博客家園$bp6d kW I6u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
    /usr/share/lintian/overrides/iscsitarget
    /usr/share/docLinuxeden博客家園"N?n o#rMMVP+As9w
    /usr/share/doc/iscsitarget
    /usr/share/doc/iscsitarget/changelog.gz
    /usr/share/doc/iscsitarget/README.gz
    /usr/share/doc/iscsitarget/ChangeLog.gz
    /usr/share/doc/iscsitarget/README.vmwareLinuxeden博客家園T r ]7s$i qC/u
    /usr/share/doc/iscsitarget/README.Debian
    /usr/share/doc/iscsitarget/copyright
    /usr/share/doc/iscsitarget/changelog.Debian.gz
    /usr/share/man
    /usr/share/man/man8
    /usr/share/man/man8/ietadm.8.gzLinuxeden博客家園/LK%m c?Kn
    /usr/share/man/man8/ietd.8.gz
    /usr/share/man/man5
    /usr/share/man/man5/ietd.conf.5.gz
    /etc
    /etc/ietd.conf
    /etc/initiators.allow
    /etc/initiators.deny
    /etc/init.d
    /etc/init.d/iscsitargetLinuxeden博客家園;f?a`([4| `

    安 裝open-iscsi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iscsi

    安裝后這個包的文件有:
    /bin
    /sbin
    /sbin/iscsiadm
    /sbin/iscsi-iname
    /sbin/iscsi_discovery
    /sbin/iscsid
    /varLinuxeden博客家園h y~-v0j ])jP
    /var/libLinuxeden博客家園xp; {p7w3i2c?_
    /var/lib/open-iscsiLinuxeden 博客家園7|/ATf?&R!g
    /etc
    s;rR0D;{1h-j-H3U0/etc/init.d
    /etc/init.d/open-iscsi
    /etc/iscsi
    /etc/iscsi/iscsid.conf
    /etc/iscsi/initiatorname.iscsi
    .K0?:"-a.f!qh z0/usr
    /usr/share
    /usr/share/doc
    /usr/share/doc/open-iscsiLinuxeden博客家園$`1g%n/s m?`5Jw
    /usr/share/doc/open-iscsi/README.gz
    /usr/share/doc/open-iscsi/README.Debian
    /usr/share/doc/open-iscsi/copyright
    /usr/share/doc/open-iscsi/changelog.Debian.gzLinuxeden博客家園G&@!]HK L#g}-Ni
    /usr/share/manLinuxeden 博客家園2YOj Xa"~9w'B+G%_
    /usr/share/man/man8
    (_Z2q$yi.e+K vKLZ0/usr/share/man/man8/iscsi-iname.8.gz
    /usr/share/man/man8/iscsid.8.gz
    /usr/share/man/man8/iscsiadm.8.gz

    修改你的 target name
    編 輯/etc/ietf.conf
    iqn.YYYY-MM.com.example:anyname.you.want
    其中 YYYY-MM是你購買這個域名的時間,因為域名可能賣個其他人。使用上購買時間就不怕賣給其他人后就名字不唯一了。只是測試所以這行不用修改也可以。

    修改Lun行
    如果你導出的是整個磁盤就需要下面的格式
    Lun 0 Path=/dev/sdb,Type=fileio
    x"'lN"`w8B0我們導出磁盤上的文件
    應 此我們用下面的格式
    7R)?$rv v;G ]1Xu0Lun 0 Path=/tmp/templun3,Type=fileio
    修改 中間的0為 4,防止和sda名字沖突
    Lun 4 Path=/tmp/templun3,Type=fileio
    k"`Y @*TF;Q(K5u5"0Linuxeden博客家園A V~L f g&w
    創建稀疏(spare)文件Linuxeden博 客家園%xb+d1s-f.p+OE%J
    dd if=/dev/zero f=templun3 count=0 bs=1 seek=200G

    重新啟動  iscsitarget
    sudo /etc/init.d/iscsitarget restartLinuxeden博客 家園~}~A#x fR*[N tLB @k
    Linuxeden博客家園f$xsB/p /ux3Xc.O
    到此為止target端就配置好了。Linuxeden 博客家園"x/^2A7h[&v2L9f
    Linuxeden 博客家園l}-Ljs
    initiator不需要配置,但需要執行下面的命令:
    啟動 open-iscsi
    /etc/init.d/open-iscsi start
    首先要發現你的target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targetIP
    2~8F y'oMe0這個時候可以列出所有 target
    iscsiadm -m node
    然 后登錄target
    iscsiadm –m node –lLinuxeden博客家園O? P"~ s+nS
    這個時候可以列出發現的新磁盤Linuxeden 博客家園0F(nZk/G7A2I
    sudo fdisk -lLinuxeden 博客家園?I5RR#PD"d
    Linuxeden博客家園 wl)ho h-}
    現在可以格式化,掛在文件系統了
    posted @ 2010-02-25 14:30 藍劍 閱讀(83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這個問題是因為你當前start/restart vmware 及其service的session的locale非utf8導致的,運行安裝向導或者 vmware-config.pl前 先執行

    export LANG=en_US.UTF-8

    之后就能正常輸入驗證碼跟啟動vmware了

    posted @ 2010-01-20 17:09 藍劍 閱讀(31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nslookup  -q=ptr  (your IP)
    posted @ 2010-01-18 13:11 藍劍 閱讀(853) | 評論 (1)編輯 收藏
    顯示系統已經安裝的組件,和可以安裝的組件:
    #yum grouplist
    如果系統安裝之初采用最小化安裝,沒有安裝xwindow,那么先安裝:
    #yum groupinstall "X Window System"
    安裝GNOME桌面環境
    yum groupinstall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安裝KDE桌面環境
    yum groupinstall "KDE (K Desktop Environment)"
    卸載GNOME桌面環境
    yum groupremove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卸載KDE桌面環境
    yum groupremove "KDE (K Desktop Environment)"
    posted @ 2009-12-30 16:33 藍劍 閱讀(213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以下說明包括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安裝,其實對使用者來說,只需要裝客戶端就行。

    [服務器iscsi-target]

    1:安裝

    iscsitarget下載地址

    http//iscsitarget.sourceforge.net/

    最新的是 0.4.15 版
    注意:安裝要2.6.14以上內核

    第一步:解壓,然后進入目錄
    #tar -zxf iscsitarget-0.4.15.tar.gz
    #cd iscsitarget-0.4.15
    #yum -y install gcc gcc-c++ kernel-devel
    編譯前,最好安裝好上面這些包

    第二步:編譯程式
    #make
    #make install

    第三步:加入到系統服務,設置開機預設啟動 iscsi-target
    #chkconfig --add iscsi-target
    #chkconfig iscsi-target on
    #/etc/init.d/iscsi-target start
    注:iSCSI Target 端主機預設使用 tcp 的 3260 端口來服務,所以防火墻記的開.
    #iptables -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3260 -j ACCEPT

    查看服務是否啟動
    # ps -C ietd
    PID TTY TIME CMD
    2691 ? 00:00:00 ietd

    2;配置

    編輯/etc/ietd.conf

    ####使用硬盤

    more /etc/ietd.conf

    Target iqn.2008-02.cn.sports:storage.test
    Lun 0 Path=/dev/sdb,Type=fileio
    Alias Test


    ####使用大文件
    dd if=/dev/zero of=/iscsidisk/sharedisk1.img bs=1k count=1 seek=5000K

    more /etc/ietd.conf


    Target iqn.2008-02.cn.sports:storage.test
    Lun 0 Path=/iscsidisk/sharedisk1.img,Type=fileio
    Alias Test


    檢查啟動后的iscsi
    #cat /proc/net/iet/volume

    認證

    /etc/initiators.allow
    iqn.2008-02.cn.sports:storage.test 192.168.255.49
    /etc/initiators.deny
    iqn.2008-02.cn.sports:storage.test ALL


    [客戶端機器iscsi-initiator]

    yum -y install iscsi-initiator-utils

    service iscsi start


    掃描
    [root@centos49 ~]# iscsiadm -m discovery --type sendtargets --portal 192.168.255.30
    192.168.255.30:3260,1 iqn.20080-03.com.30:storage.iscsitest


    登記
    [root@centos49 iscsi]# iscsiadm -m node -T iqn.20080-03.com.30:storage.iscsitest -p 192.168.255.30 --login
    Login session [iface: default, target: iqn.20080-03.com.30:storage.iscsitest, portal: 192.168.255.30,3260]


    注銷
    [root@centos49 iscsi]# iscsiadm -m node -T iqn.20080-03.com.30:storage.iscsitest -p 192.168.255.30 --logout


    察看分區
    fdisk -l

    windows iscsi客戶端下載地址

    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details.aspx?FamilyID=12cb3c1a-15d6-4585-b385-befd1319f825&DisplayLang=en#filelist

    posted @ 2009-12-30 14:00 藍劍 閱讀(2137) | 評論 (1)編輯 收藏
    紅旗DC Server 5.0 使用的桌面不是通常的Gnome而是KDE,開啟遠程時
    一些操作上有所不同:
    1、開啟SSH:  
        手動啟動 service sshd start
        自動啟動 chkconfig --list sshd
        或者從控制面板中選擇服務,在其中尋找sshd,設置為自動啟動(操作與Windows基本相似)
    2、root賬戶通過ssh登陸,要更改sshd_config
        vi /etc/ssh/sshd_config
        PermitRootLogin no->yes
    3、XDMCP
       3.1、更改 /etc/X11/xdm/xdm-config
        DisplayManager.requestPort: 0 ==> !DisplayManager.requestPort: 0
       3.2、更改 /etc/X11/xdm/Xaccess
        #* #any host can get a login window ==> * #any host can get a login window
       3.3、更改 /etc/X11/xdm/kdmrc
         在[Xdmcp]段 Enable=true
    4、重新啟動
    posted @ 2009-12-21 15:59 藍劍 閱讀(42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LIHKA-PJQGT-RJCDW-SQDUF-IHFLQ-HCNMQ-OKEMK-OKDPD

    MIQTM-LMUIH-NFJFV-ONQMH-KIGN6-DFQVQ-SEHSP-KHMNP
    posted @ 2009-09-20 20:17 藍劍 閱讀(122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30 22:31 藍劍 閱讀(471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14 12:29 藍劍 閱讀(500)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11 21:03 藍劍 閱讀(210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06 17:54 藍劍 閱讀(2410) | 評論 (1)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03 21:12 藍劍 閱讀(204)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8-03 13:36 藍劍 閱讀(36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7-27 11:08 藍劍 閱讀(63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7-07 21:51 藍劍 閱讀(494)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7-05 17:16 藍劍 閱讀(1673) | 評論 (3)編輯 收藏
    需要在conf文件中
    修改deny from all 為 allow from all
    或者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注釋進行調整

    posted @ 2009-07-05 16:52 藍劍 閱讀(28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7-05 16:09 藍劍 閱讀(1740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24 10:26 藍劍 閱讀(934)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24 08:29 藍劍 閱讀(163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23 13:27 藍劍 閱讀(35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21 02:40 藍劍 閱讀(96155) | 評論 (9)編輯 收藏
         摘要: 服務器是安騰CPU,需要安裝IA64版本,直接裝9.04由于不明原因不行,需要先裝8.04然后升級成9.04
    裝完8.04升級前需要先把時間設置正確,否則升級成9.04后本地時間將不一致。
    很不幸,有一臺服務器升級成9.04前未調整時間,就出現了上面情況,通過多種方法均不行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19 23:04 藍劍 閱讀(1260) | 評論 (1)編輯 收藏
    參照《ubuntu 9.04下架構extmail郵件服務器》以及《ubuntu9.04下架構extmail服務器-最新篇》--作者:陽光 進行實踐,
    其中一些不太明了的地方進行了補充說明。


    posted @ 2009-06-18 15:31 藍劍 閱讀(74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今天在ubuntu server 9.04 上安裝Oracle 10.2,安裝到80%時出現all_no_orcl錯誤
    根據提示打開日志文件,發現如下錯誤:
    信息: Creating /opt/oracle/lib/liborasdkbase.so.10.2

    信息: gcc:
    信息: /usr/lib/libstdc++.so.5:沒有該文件或目錄
    信息:

    信息: /opt/oracle/bin/genorasdksh: Failed to link liborasdkbase.so.10.2

    信息: make: *** [liborasdkbase] 錯誤 1

    原來是libstdc++包的錯誤,經檢查,原來應該安裝libstdc++5的包,但是系統在安裝其他程序時
    已經安裝libstdc++6的包,導致libstdc++5未安裝
    那么如何解決呢,經多方查找,可以使用魚目混珠的方式,如下:
    打開另外一個終端執行以下命令
    cd /usr/lib
    ln -s libstdc++.so.6 libstdc++.so.5

    然后返回Oracle安裝界面,重試

    posted @ 2009-06-16 21:23 藍劍 閱讀(1693) | 評論 (3)編輯 收藏
         摘要: 由于客觀原因,IA64版本只有8.04 和9.04
    而直接安裝9.04到選擇語言時就死機,所以先安裝8.04 然后再升級
    由于普通的方式要升級成9.04必須先升級到8.10,而IA64版無8.10,
    所以需要經過特別處理直接升級到9.04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6-09 21:38 藍劍 閱讀(1670) | 評論 (3)編輯 收藏
    1:首先確保安裝了SSH
    2:安裝xmanager 3.0
    3: 安裝完xmanager后有個xshell,運行它可以連接到redhat上
    4:在xshell中運行gdmsetup,配置xdmcp
    5:最重要的在xshell中運行(因為redhat安裝了防火墻,把端口給禁止了要打開它)
       1. #setup

       2. "Firewall Configuration" --> "Enabled" --> select "ssh" and type "6003:t177/udp" behind "other Ports".

    posted @ 2009-06-08 17:04 藍劍 閱讀(289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管理Oracle前一定要注意先以oracle用戶啟動系統,否則好多環境變量都沒有設置

    一:切換用戶
      要想控制管理Oracle必須先切換到Oracle 用戶,一般用如下命令:
      su - oracle
    二:啟動監聽器
      要想遠程連接數據庫,必須啟動監聽器,用如下命令:
      lsnrctl start
      對應的停止監聽器用如下命令:
      lsnrctl stop
    三:啟動數據庫服務器
      使用如下命令啟動Oracle數據庫
      dbstart
      停止數據庫則使用如下命令:
      dbshut
    四:使用SQLPLUS
      以管理員身份登陸sqlplus實用如下命令:
      sqlplus / as sysdba
    五:啟動EM
      emctl start dbconsole

    posted @ 2009-05-20 07:49 藍劍 閱讀(1253) | 評論 (3)編輯 收藏
         摘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5-19 15:35 藍劍 閱讀(177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在Ubuntu9.04中安裝VirtualBox2.2.2后,最首要的就是連網了。
    VirtalBox默認提供了四個網卡供你使用,這個很不錯,
    一般我選擇橋接方式,這樣可以直接分配一個和主機相似的IP,
    就可以直接上網了,


    名稱那里,由于我有兩個網卡,eth1是無線網卡,默認選擇eth0
    連接方式選擇Bridged Adapter(橋接)

    posted @ 2009-05-10 15:08 藍劍 閱讀(7534) | 評論 (2)編輯 收藏
    如果你用了Ubuntu的Compiz fusion桌面特效,虛擬機VirtualBox啟動后窗口會
    出現半透明狀態,你可以如下處理即可解除半透明效果:

    1:編輯文件
    sudo gedit /usr/bin/VirtualBox
    2:在打開的文件中:
    在PATH=……一行前加入:
    export XLIB_SKIP_ARGB_VISUALS=1
    3:保存文件,注銷重啟。
    以后每次啟動就OK了
    posted @ 2009-05-10 14:23 藍劍 閱讀(2628) | 評論 (1)編輯 收藏
    Linux下另一個非常好用的桌面工具條軟件最新版2.0正式版于五月十日正式發布,提供了OpenGL技術的支持,
    顯示速度更快,顯示效果更強大,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了。
    下載地址:
    主程序:
    http://prdownload.berlios.de/cairo-dock/cairo-dock_v2.0.0_i686.deb
    插件:
    http://prdownload.berlios.de/cairo-dock/cairo-dock-plug-ins_v2.0.0_i686.deb

    先安裝主程序,然后插件。

    屏幕截屏:請查看本人的相冊
    http://www.tkk7.com/bukebushuo/gallery/39496.html
    posted @ 2009-05-10 12:05 藍劍 閱讀(1707) | 評論 (2)編輯 收藏
    1:查看某端口是否被占用的命令:
    lsof -i:端口號
    或者
    sudo netstat -anp | grep '^tcp.*LISTEN'

    2:更改時間和時區

      1)選擇用戶時區
        tzselect
      2)設置系統時區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3)更新網絡時間
       
    ntpdate cn.pool.ntp.org
      4)設置日期到BIOS
       
    date -s YYYYMMDD

    3:查看分區UUID/LABEL
      blkid
      或者
      ls -l /dev/disk/by-uuid
      ls -l /dev/disk/by-label

    4: gedit中文亂碼解決
       gconf-editor->apps->gedit-2->preferences->encodings->auto_detected->GB2312

    5: 安裝語言選擇器
       apt-get install language-selector
       安裝完成后,運行以下命令即可切換語言
       gnome-language-selector

    6:安裝新立得
       apt-get install synaptic
       安裝完后直接運行 synaptic即可

    7: 安裝系統監視器
       apt-get install gnome-system-monitor
       安裝完后直接運行 gnome-system-monitor

    8:安裝軟件源設置器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gtk

    posted @ 2009-05-07 15:17 藍劍 閱讀(43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vsftpd
    2:服務重起命令
    sudo /etc/init.d/vsftpd start 啟動
    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 重起
    3:修改配置文件
    sudo gedit /etc/vsftpd.conf
    4:指定ftp用戶根目錄
    local_root=/var/www

    參考:
    http://unix-cd.com/unixcd12/article_4640.html

    posted @ 2009-05-04 10:53 藍劍| 編輯 收藏
    i386桌面版本不支持4G及以上內存,所以要么裝64位版本,要么裝server內核
    鑒于64位版本好多軟件支持不足,我們裝server內核
    使用如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linux-restricted-modules*-server linux-image-server linux-headers-server linux-server
    安裝后重啟升級相關軟件,即可
    //這是切換回原來內核得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linux-restricted-modules*-generic linux-image-generic linux-headers-generic linux-generic
    posted @ 2009-04-29 22:22 藍劍 閱讀(2964) | 評論 (5)編輯 收藏
    1:首先,系統菜單首選項中的會話菜單沒有了,變得更貼切了,叫啟動程序了
    2:其次,系統管理里面的語言支持整個變了,
       并且原先就是很小的一個對話框,現在可以手動調節大小了
    3:升級前的iBus不能用了,先把ibus以及scim全部刪除,
       清理后再重新安裝,重新登陸后就可以了。
    4: 系統啟動和關閉畫面的那個進度條現在變成線狀了!
    5:不小心升級后,桌面上的那上下兩個系統欄沒了,系統重裝!有想升級的要小心!
    6:ubuntu 9.04目前的那個IA64版本的鏡像不能用,我刻了四五張盤去裝,
       到檢測硬盤的地方就死掉,最后只得按裝8.04的,然后再升級成9.04,不過,
       感覺不是很穩定,只能等到9.10了!
    posted @ 2009-04-25 00:01 藍劍 閱讀(2206) | 評論 (3)編輯 收藏

    有時候,我們想要使用的軟件并沒有被包含到 Ubuntu 的倉庫中,而程序本身也沒有提供讓 Ubuntu 可以使用的 deb 包,你又不愿從源代碼編譯。但假如軟件提供有 rpm 包的話,我們也是可以在 Ubuntu 中安裝的。

    方法一:

    1. 先安裝 alien 和 fakeroot 這兩個工具,其中前者可以將 rpm 包轉換為 deb 包。安裝命令為:

    sudo apt-get install alien fakeroot

    2. 將需要安裝的 rpm 包下載備用,假設為 package.rpm。

    3. 使用 alien 將 rpm 包轉換為 deb 包:

    fakeroot alien package.rpm

    4. 一旦轉換成功,我們可以即刻使用以下指令來安裝:

    sudo dpkg -i package.deb

    方法二:

    1.CODE:

    sudo apt-get install rpm alien

    2.CODE:

    alien -d package.rpm

    3.CODE:

    sudo dpkg -i package.deb

    posted @ 2009-04-22 19:09 藍劍 閱讀(1179)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并行啟動程序:

    這將會使啟動程序并行,加速啟動過程,代碼: sudo nano /etc/init.d/rc
    (注意:這里用 gedit 打開可能是亂碼,換個編輯器,如 nano,vi 什么的就 ok 了)找到并修改該行:
    CONCURRENCY=none
    為:
    CONCURRENCY=shell

    2:交換分區使用:
    Ubuntu 默認的 vm.swappiness 值是 60,這一默認值已經很合適了。但你可以改小一些降低swap 的加載,系統性能會有一點點的提升
    輸入代碼:
    sysctl -q vm.swappiness
    你會看到值是 60, 更改:
    代碼:
    sudo sysctl vm.swappiness=10
    這樣你就將值由 60 改為 10,這可以大大降低系統對于 swap 的寫入,建議內存為512m 或更多的朋友采用此方法。如你你發現你對于 swap 的使用極少,可以將值設為 0。這并不會禁止你對 swap 的使用,而是使你的系統對于 swap 的寫入盡可能的少,同時盡可能多的使用你的實際內存。這對于你在切換應用程序時有著巨大的作用,因為這樣的話它們是在物理內存而非swap 分區中。
    如果你想永久得改變這一值,你需要更改 sysctl.conf 文件:
    代碼:
    sudo gedit /etc/sysctl.conf
    添加:
    vm.swappiness=10
    到末行,需要重啟生效。
    小貼士:
    1G 內存推薦值為 5
    2G 內存推薦值為 3
    不推薦把值設為 0

    3:虛擬分區--使用 tmpfs 緩存你的文件:
    通過 tmpfs 可以從你的內存中分出一部分作為虛擬的緩沖硬盤,來加速文件的讀寫。
    1.此方法推薦 1G 及以上內存用戶嘗試,1G 內存以下用戶慎用
    2.當出現“/tmp 容量不夠”的提示,請加內存或不要使用本優化方法:)
    編輯/etc/fstab 文件,加入以下語句:
    tmpfs /tmp tmpfs mode=1777 0 0
    保存后重啟系統,系統就會自動把你一半的物理內存用于/tmp,只要是在/tmp 讀寫的文件,相當于直接讀寫內存,從而減少硬盤讀寫的次數。
    這個優化方法對于經常讀寫硬盤的程序有比較好的優化效果,像電驢,bt 等軟件,還
    有網頁的緩存都可以利用虛擬后/tmp 來減少對硬盤的讀寫
    如果想嚴格控制物理內存的大小,語句可以改成:
    tmpfs /tmp tmpfs size=100m,mode=1777 0 0
    這里 size=100m 就是說讓系統從物理內存中劃出 100mb 作為虛擬的/tmp,但要小心的是用 size 指定的大小數值不要超過物理內存的一半,否則系統可能會反而變慢。
    如果不加 size 語句,而/tmp 文件容量已經超過物理內存的一半后,它會繼續將swap分區作為虛擬/tmp 直到 swap 滿為止。因此要讓此優化方法發揮最好的性能,則應該讓/tmp的數據容量小于物理內存的一半
    注意:當系統重啟后 /tmp 里面的文檔將會消失,所以在關閉系統前請做好/tmp 里面有用文件的備份工作


    4:關閉系統啟動時檢查分區的功能,加快系統啟動速度
    在終端輸入命令: sudo gedit /etc/fstab,找到以下所有類似的語句:
    # /dev/sda6
    UUID=5342-DSEF /media/sda6 

       vfat utf8,umask=007,gid=46 0
    把最后那個 1 改為 0,
    # /dev/sda6
    UUID=5452-DF4E /media/sda6    vfat utf8,umask=007,gid=46 0
    保存后,以后啟動系統就不會再檢查這個分區。
    建議根分區保留檢查功能,其余分區檢查功能可以關閉



    posted @ 2009-04-21 13:11 藍劍 閱讀(1035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飛鴿傳書是大家經常使用的局域網通訊工具,在Ubuntu上安裝,從網上找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正確使用,
    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找到正確的方法,特此說明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9-04-19 11:46 藍劍 閱讀(3936) | 評論 (5)編輯 收藏
    1.先下載RPM版本JDK
    2.給權限
    chmod 777 jdk-6u11-linux-i586-rpm.bin
    3.執行安裝
    ./jdk-6u11-linux-i586-rpm.bin
    4.切換目錄到/usr/bin
    cd /usr/bin
    5.作link
    ln -s -f /usr/java/jdk1.6.0_11/bin/java
    ln -s -f /usr/java/jdk1.6.0_11/bin/javac
    posted @ 2009-04-15 12:37 藍劍 閱讀(626)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一:軟件安裝方式
      1:通過 apt-get install 安裝 apt-get remove卸載 有時候需要ROOT用戶權限,此時可以用SUDO
    2: 通過上傳工具把已經下載下來的軟件上傳到系統中指定位置,然后賦予此軟件可執行權限(chmod +x name),然后執行(./name)
    二:安裝JDK
      JDK5:apt-get install sun-java5-jre sun-java5-jdk
      JDK6:apt-get install sun-java6-jre sun-java6-jdk

    三:安裝X窗口
    sudo apt-get install x-window-system-core

    四:安裝登陸窗口
    sudo apt-get install gdm

    五:刪除桌面
    apt-get --purge remove liborbit2

    六:安裝桌面
    sudo apt-get install ubuntu-desktop

    七:啟用XDMCP協議
    sudo apt-get install xnest

    八:安裝字體
    把字體安裝到/usr/share/fonts目錄下自己的目錄中
    然后在這個目錄中執行:
    mkfontscale
    mkfontdir

    posted @ 2009-04-15 10:05 藍劍 閱讀(200) | 評論 (0)編輯 收藏

    安全方便的簡單控制-ssh

    安裝服務器:apt-get install ssh或者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服務器基本不用怎么配置就可以使用。 客戶端一版不用安裝,Linux都自帶了,windows平臺下可以使用putty,非常好用。

    操作命令:

    ssh username@host_address

    ssh登錄之后就像本機使用命令行登錄是一樣的,雖然只能使用字符界面,但基本上能夠完成大部分管理工作了。有人說配合screen是十分好用的,不過我還沒有仔細研究過screen。

    最省事兒的X轉發功能

    同樣也要基于ssh,不過多了各圖形界面。首先打開服務端的X11轉發功能,修改/etc/ssh/sshd_config文件,把 X11Forwarding no改成X11Forwarding yes,就啟用了ssh的X11轉發功能。在我的ubuntu dapper下這個選項默認就是打開的。

    操作命令:

    ssh -Y username@host_address

    這種方式雖然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但是如果客戶端是Linux的話,在局域網中應該是非常方便的,因為客戶端不用再配置X。如果客戶端是 windows,putty,好像也有這個功能,至少在Connection->SSH->Tunnels中有X11 forwarding的配置,但是可能需要安裝X for windows才能使用。

    另外由于只是使用了X的轉發,所以服務器端也會顯示你所啟動的程序。

    參考

    使用vnc4server,據說速度最快

    ubuntu安裝軟件是最方便的了,服務器安裝:apt-get install vnc4server。客戶端Linux下可以使用xvnc4viewer(apt-get install xvnc4viewer),Windows下可以使用RealVNC的free版。

    服務器安裝完成之后需要先使用vncpasswd命令創建一個密碼,密碼加密存放在~/.vnc/passwd文件中。啟動服務器也很簡單,執行vncserver就可以了:

    fwolf@wf:$ vncserver New ‘wf:1 (fwolf)’ desktop is wf:1 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home/fwolf/.vnc/xstartup Log file is /home/fwolf/.vnc/wf:1.log

    由于是第一次執行,所以創建了虛擬服務1,如果再次執行就是2,以此類推。每創建一個服務,就會在~/.vnc下面創建hostname:x.pid和hostname:x.log兩個文件。關閉服務使用命令:

    fwolf@wf:~$ vncserver -kill :1 Killing Xvnc process ID 5786

    關閉服務之后hostname:x.pid將被刪除,而hostname:x.log將保留。vnc4server好像只能設置一個密碼吧,不過也沒有關系,因為總是開著一個server既浪費資源也不安全,需要連接的時候用ssh連進去開就是了。

    andot說如果把~/.vnc/xstartup文件的內容換成 /etc/X11/Xsession文件的內容,啟動桌面之后就像本機啟動一樣了。我暫時還沒有試過,不過現在默認的設置,連接上之后,是一個有點像超級終端的命令行窗口,但是可以運行各種X下的應用。

    另外如果要修改vnc4server的端口,可以修改/usr/bin/vncserver文件,在大約第124行,有一句

    $vncPort = 5900 + $displayNumber;

    其中5900就是端口的起始數,按照上面那句的設置,虛擬服務1的端口號就是5900+1=5901,虛擬服務2的端口號就是5900+2=5902,以此類推。參考1參考2

    posted @ 2009-04-14 16:57 藍劍 閱讀(2501) | 評論 (0)編輯 收藏
    1. 關閉多余的控制臺

    一般的發行版都默認是tty1-6,共計6個虛擬控制臺,雖然控制臺必不可少,但對于桌面用戶而言,6個又有些多余,Ubuntu 8.10下,我是這樣去掉多余控制臺的

    在 /etc/event.d/ 下,有tty1,tty2,……,tty6,等6個文件,打開,內容大致如下:

    代碼:
        start on runlevel 2
        start on runlevel 3

        stop on runlevel 0
        stop on runlevel 1
        stop on runlevel 4
        stop on runlevel 5
        stop on runlevel 6

        respawn
        exec /sbin/getty 38400 tty6


    我將其改為類似如下的樣子:

    代碼:
        stop on runlevel 2
        stop on runlevel 3

        stop on runlevel 0
        stop on runlevel 1
        stop on runlevel 4
        stop on runlevel 5
        stop on runlevel 6

        #respawn
        #exec /sbin/getty 38400 tty6


    這樣改掉tty4-6,就只有3個控制臺了。不過,個人認為這對于所謂“節省資源”幾乎沒多大意義,之所以修改,只是為了心安罷了:)

    2. 修改控制臺的分辨率


    這個很多人介紹過了,因為Ubuntu 8.10默認已經開啟了FrameBuffer,因此,我們只需要修改menu.lst文件即可。

    對應關系如下:

    代碼:
        depth      640×480      800×600      1024×768      1280×1024

        8bit         769        771           773            775
        15bit       784        787           790            793
        16bit       785        788           791            794
        24bit       786        789           792            795


    選擇對應分辨率和色深的對應代碼,在/boot/grub/menu.lst內找到對應啟動條目添加vga=***,即可(標紅色的代碼是添加的):

    代碼:

        title        Ubuntu 8.10, kernel 2.6.27-9-generic
        uuid        328eed5f-0f89-41b8-b021-730ae3f167d1
        kernel        /boot/vmlinuz-2.6.27-9-generic root=UUID=328eed5f-0f89-41b8-b021-730ae3f167d1 ro quiet splash vga=792
        initrd        /boot/initrd.img-2.6.27-9-generic
        quiet

    3. 控制臺字體設置

    Ubuntu 8.10默認應該安裝了 console-setup 服務,如果你的沒有,那么 apt-get install console-setup 即可。

    更改控制臺字體,可以,sudo dpkg-reconfigure console-setup,不過要注意前幾步的鍵盤配置不要亂改,除非你明確知道選擇什么:)。可以選擇的基本上有fixed和terminus,各有特色,可以自己試試看。

    4. 中文控制臺的安裝和使用


    這個沒什么多說,安裝:

    代碼:

        sudo apt-get install zhcon


    使用:

    代碼:

        zhcon –utf8 –drv=*** ## 這里有一點問題,后面介紹

    5. 關于中文控制臺分辨率

    zhcon的配置文件在 /etc/zhcon.conf

    代碼:
         #screen resolution

        x_resolution = 1024
        y_resolution = 768

        color_depth = 16


    很容易看懂吧?在這里修改分辨率和色深即可。

    不 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google到的很多資料,都會告訴你使用 zhcon –utf8 –drv=vga 來啟動zhcon,然而,在vga驅動地下,無論你如何更改zhcon.conf文件的參數,分辨率始終只有 640*480。如果一定喜歡大分辨率,那么只有用fb驅動或者不寫這個參數,使之default吧。

    6. 關于zhcon下的字體問題

    說實話,zhcon默認的字體界面不大美觀,然而遺憾的是我暫時也沒有特別的辦法:

    zhcon使用一種在標準的linux psf字體格式的基礎上擴展了的bpsf格式來存放字庫,存放在 /usr/lib/zhcon/font/ 目錄下。

    可以通過修改配置文件zhcon.conf或.zhconrc中的 ascfont 和(gbkfont,big5font,jisfont,kscmfont )來選擇不同的字體。

    代碼:
        將使用16點陣字體。
        ascfont = font/asc16.bpsf
        gbfont = font/gb-16.bpsf
        gbkfont = font/gbk-16.bpsf
        big5font = font/big5-16.bpsf
        jisfont = font/jis-16.bpsf
        kscmfont = font/kscm-16.bpsf

        將使用12點陣字體顯示簡體漢字。
        ascfont = font/asc12.bpsf
        gbfont = font/hzk12.bpsf

        將使用24點陣楷體字顯示簡體漢字。
        ascfont = font/asc24.bpsf
        gbfont = font/gb-24-kai.bpsf


    以上這段配置范例,是zhcon官方給出的。zhcon的字體機制決定了我們只能用這種bpsf格式的字庫,網絡上幾乎沒有任何可用的資源,除非你自己去制作字庫,呵呵,為了個中文控制臺去研究怎么搞這東西,至少我真的沒這精力和水平~~,認了吧 >_

    第二,更糟糕的是,我喜歡小些的字體,12號,但,ubuntu 8.10目前提供的zhcon安裝包里面,中文字體最小似乎只是16號,這樣,設置了12號字以后,英文字體明顯會比中文字體小一些,這也是個美中不足吧。
    posted @ 2009-04-14 16:49 藍劍 閱讀(3305)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一:用戶切換
    從普通用戶進入root用戶
    su
    從root用戶進入普通用戶
    su username

    二:清除屏幕
    clear

    三:root權限
    在終端中輸入
    sudo -s 可保持15分鐘root權限,
    sudo -i 除了保持15分鐘root權限以外把~目錄切換到/root。

    四:文件夾打開方式
    sudo apt-get install nautilus-gksu
    然后右鍵單擊文件或文件夾,選擇“以管理員打開”。
    或者可以
    sudo nautilus 某文件夾

    五:查看ubuntu系統內核:

    lindows@ubuntu:~$ uname -a
    Linux ubuntu 2.6.27-11-generic #1 SMP Fri Dec 19 16:29:52 UTC 2008 i686 GNU/Linux

    六:查看ubuntu系統內存:

    lindows@ubuntu:~$ free

    lindows@ubuntu:~$ cat /proc/meminfo

    七:查看ubuntu硬盤信息:

    lindows@ubuntu:~$ df -a

    八:查看ubuntu CPU信息:

    lindows@ubuntu:/proc$ cat /proc/cpuinfo

    九: 查看目錄占用空間信息:

    lindows@ubuntu:~$ du -hs 目錄名

    十:查看 ubuntu JAVA 版本:

    lindows@ubuntu:~$ java -version

    十一:安裝iBus輸入法

    1:卸載原來的SCIM
    sudo aptitude purge ~nscim
    2:添加源
    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追加以下:
    deb intrepi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保存后執行 sudo apt-get update
    3:安裝iBus
    sudo aptitude install ibus ibus-pinyin
    4:切換輸入法
    im-switch -c
    posted @ 2009-04-14 16:35 藍劍 閱讀(208)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修改IP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s

    修改DNS
    nano /etc/resolv.conf

    修改完后重新啟動服務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安裝ssh,安裝后默認是啟動的,這樣就可以通過SecureCRT訪問Ubuntu了,這也是我的主要目的。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openssh-client

      停止ssh: /etc/init.d/ssh stop

      啟動ssh: /etc/init.d/ssh start

      重啟ssh: /etc/init.d/ssh restart

    解決網絡連接被重置的問題(新浪博客比較明顯):
       ubuntu默認的網絡連接mtu為576,我們所在網絡環境通才情況下mtu是1500,因此做如下修改:
           i.網絡連接管理器里“編輯連接”設定MTU值,或者
           ii./etc/network/interfaces加上這樣一句:
         post -up /sbin/ifconfig mtu 1500


    關閉 IPV6:
    sudo gedit /etc/modprobe.d/aliases
    然后修改這一行:
    alias net-pf-10 ipv6
    為:
    alias net-pf-10 off #ipv6

    注釋掉 hosts 文件中所有與 IPV6 有關的行: sudo gedit /etc/hosts

    新建一個sudo gedit /etc/modprobe.d/bad_list 文件,內容為: alias net-pf-10 off然后重啟。



    posted @ 2009-04-14 16:15 藍劍 閱讀(35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Struts 2.1的第一個正式版給盼來了,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下載地址:
    http://struts.apache.org/downloads.html
    posted @ 2009-01-14 16:47 藍劍 閱讀(187) | 評論 (0)編輯 收藏
    今天在機器上重新安裝Apache 2.2.11,安裝完后提示80端口被占用,很奇怪,
    機器上沒有運行任何服務啊,原先裝過也沒問題,使用netstate命令查看了一下,
    還真有一個占用80的,取得PID,在任務管理器中找了一下,竟然是迅雷在占用!
    關掉迅雷,啟動Apache,一切順利。嚴重鄙視迅雷!!!

    posted @ 2009-01-04 22:12 藍劍 閱讀(373)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Strust2的2.1.X的第一個GA版  閱讀全文
    posted @ 2008-12-27 19:48 藍劍 閱讀(1999) | 評論 (3)編輯 收藏


    <2008年12月>
    30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常用鏈接

    留言簿(6)

    隨筆分類(62)

    隨筆檔案(90)

    文章檔案(9)

    相冊

    友情鏈接

    搜索

    •  

    積分與排名

    • 積分 - 325096
    • 排名 - 172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免费aaaaa大片视频|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草久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久久久观看免费毛片|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免费观看91视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青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含羞草|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