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計劃重新開發新的業務平臺產品,這個想法遭到了張總的反對。張總說,小公司開發產品就是找死,公司哪有那么多的資金。
金鵬哼了一聲,說,看看現在做的幾個項目,哪個不是邊界失控,反復折騰?看著吧,項目沒做完公司就被耗死了。
王總坐在一旁,兩邊都不得罪,說,金鵬說得有道理,我們要做產品型公司,但是現在資金也確實緊張,這樣,我們再商量商量,哈哈。
對項目需求的反復折騰,張小慶有很深的體會,軍方項目告一段落后,他和惠軟科技的一個項目經理一起去了趟廣東惠州進行需求調研,那是一個縣政府的電子政務項目。公司的項目逐漸多起來,張小慶觀察了一下,基本都是與其他軟件公司的合作項目,公司太小,簽不了單,都必須與其他大的系統集成商合作,由他們出面簽單,然后再外包到科技動力,甚至,有個電信的單子,外包了三層,最后才到公司這里,最初的金額有兩百萬,到科技動力這里只有二十萬。劉宏笑著說,就是這樣,大公司吃肉,我們喝湯。
第一次和縣長、一大堆的各部門領導們坐在一起,第一次被人稱為張經理和專家,張小慶感到有些口干,他不停的喝水。縣長出現的時間很短,所有人來齊,他說了句縣委高度重視這件事情要支持信息化辦公室他們的工作就匆匆走人,很快,各部門的領導也陸續走人,留下各自的代表。這個項目是由信息化辦公室的新科長牽頭的,剛到縣里,他就一個人請張小慶他們吃了飯,反復強調這個項目的重要性,末了,他突然插了句不相關的話,說,這里飛車黨很多,出縣委大院后一定不要挎包,要注意安全。演示系統時,每到一個模塊,都有人打斷,說,不是這樣的,我們實際的工作不是這樣的。會議變得冗長而嘈雜,張小慶想起劉宏教他的話,咽下一大口水,說,我們在北京幾個部委都實施過類似的項目,部委領導都是高度肯定的,我們不是現實工作的照搬,而是規范化。這句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場安靜了一會,科長出來打圓場,說,是啊,他們在北京實施過很多大項目,我們要相信他們。
項目啟動大會預示了接下來工作的不順利,接下來的一周里,張小慶每天都要忙碌到晚上12點,白天和客戶交流,中午和晚上全部在寫需求文檔。各種各樣的情況很多:我們的領導不會打字,你們要想想辦法;流程已經到下一個任務,上一個任務的辦理人員可不可以強行把流程回退,到處都是人為干擾流程。更糟糕的是即使在同一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理解的流程都不一樣,最后不得不依靠部門領導簽字才最終確定下來。如何引導客戶,這對寫代碼的張小慶來說是個新問題。而客戶對文檔的要求到了字字必究的地步,每一個按鈕每一個鏈接都要作出詳盡的描述。流程的描述更是繁瑣到要面面俱到,每一步都由誰處理,哪些人可以看見,哪些人可以編輯,哪些人能夠取消都要寫清楚。在看一段文字的時候,科長皺了皺眉毛,很認真的對張小慶說,縣委一定要在縣政府的前面,這是政治問題,一定要注意,剩下的地方你再過一遍一定都改了。
需求遲遲定不下來,張小慶以為五一前回不了北京了,沒想到峰回路轉,五一前一天所有的領導幾乎同時把字簽了。同來的項目經理說,他們也想過五一,比我們急。但張小慶并不樂觀,他想項目如果實際開發,那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這個開發交給了劉宏,于是,又看到劉宏在那里不停的接電話,好的,好的,把這塊再改一下,知道了,啪。好的,好的,把那塊再改一下,知道了,啪。張小慶問劉宏,說,每天這么多電話你煩不煩?
劉宏笑嘻嘻的說,煩,怎么不煩,人家是客戶嘛,客戶是上帝嘛,所以要開發產品嘛。
項目邊界不容易控制,需求反復折騰,周期長,本來是賺錢的到最后都耗到不賺錢。產品邊界清晰,周期短,賣出去后培訓幾天就可以,比如說空中網。張小慶也是支持開發產品的。但是,為什么要重新寫新的產品?現有產品升級不可以?金鵬說不行,原有產品摻雜了太多的業務邏輯,這些邏輯分散的到處都是,很難維護,就拿工作流來說,在業務平臺代碼里幾乎重新實現了一遍跳轉邏輯,一個提交頁面多達1萬行的代碼,整個公司只有他一個人看的懂,此外,整個數據持久層全部是手寫的,為了支持多個數據庫,不得不經常更新代碼,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的ORM工具,這部分的工作將會全部釋放出來。一句話,原有的平臺產品腐化了,維護困難,而新技術的采用將會大大減少平臺開發的工作量。金鵬提到的新技術讓張小慶興奮,新的版本控制工具、構建工具、jira加wiki、代碼風格的自動檢查、單元測試的引入、MVC框架、IOC框架、ORM框架、經典的三層模型、AJAX。這些都是張小慶了解過并向往實踐的。金鵬開出一個長長的書單,張小慶的時間再次被充滿了。
張總的態度依舊強硬,他說,現在項目越來越多,本來就缺人,哪來的人去開發產品?
金鵬說,項目越來越多,你敢接嗎,給你人你敢接嗎,接的越多死的越快。再說你們搞的那些項目,那個不是就掙點苦力錢,上次那個軍方項目,我把話放在這里,絕對不會再有后續項目。
為什么項目接的越多死的越快,張小慶不明白,他去問了劉宏。劉宏說,因為這些項目都集中在年底回款,我們接的越多,你看要招人,要培訓,這都需要錢,如果中間出現什么問題,我們現金流就斷了,就解散啦。劉宏笑嘻嘻的說,你的工資都是按月發,我們都是推后一個半月發,目的就是維持公司的現金流。
公司項目需要人,于是孫偉來了,孫偉的個子不高,瘦瘦的,戴一副眼睛,說話的時候經常習慣性的向上推一推鏡框,說話細聲細氣;楊曉來了,高高的,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肚子,啤酒肚,說話聲音洪亮,笑起來大聲。給他們培訓的時候,張小慶問了劉宏怎么招了這兩個反差這么大的男人,因為他們互補嘛,好吧,劉宏笑嘻嘻的說。為什么招個啤酒肚的中年人?張小慶繼續問。這次劉宏大聲笑起來,說,他聽到你的問題后會跳樓自殺的,好吧,人家是80后。
后來張小慶、付江、孫偉和楊曉四個人出去吃飯時,楊曉說到了自己的啤酒肚,知道嗎,我以前是體制內的。張小慶抬起頭來看楊曉,孫偉推了推眼鏡,付江喝了一口啤酒,是嗎?然后笑一笑,說,呵呵。楊曉開始講他的故事,大學畢業后先去的是市信息化辦公室。知道嗎,技術沒搞什么,光喝酒了,上午喝完了,下午接著喝,總有人請你喝酒,去下面縣里檢查工作,那都是各級領導陪著,一次,一個主要領導沒來,我發了脾氣,結果晚上專門趕過來賠不是,哈哈。
孫偉推一推眼鏡,說,那為什么不干了呢?
楊曉哈哈大笑,說,圍城。在那邊基本上喝廢了,過來還上了個培訓班,哈哈。
付江繼續喝一口啤酒,天氣熱了,每天中午吃飯,他都會給自己小資的來一杯扎啤,他關心的說,那得喝多少酒才能達到你的級別啊,呵呵,你可真夠腐*敗的。
楊曉大聲的說,這不是人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你看現在都在說高房價,都在罵開發商,其實開發商有什么錯,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土地政策,是體制的問題,一切問題都是體制的問題。
孫偉推一推眼鏡,細聲細氣的說,我們就是一群屁民,做什么都是沒有用的。
楊曉說,就是要早買房,房價還會漲,付江,你現在就賺到了吧。
聽到有人叫他,付江從扎啤中拉回思緒,說,什么?一會回味過來,呵呵笑一笑,說,喔,我是自住的。
金鵬在與張總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劉宏的意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贊成新產品的開發,他一個人同時負責著好幾個項目的開發,他有一個臺式機和一個筆記本,兩臺機器上運行著兩個截然不同的項目,哪個項目催著急了,他就卻換到哪臺機器工作。王總看到劉宏贊成開發產品,就順水推了舟,說,那先就這樣吧,開發新產品。
張小慶和孫偉進了產品部,楊曉在項目部。劉宏笑嘻嘻的對張小慶說,跟著金鵬好好干,早日把我解脫出來。新產品取名叫做TechFocus,意思是我們負責關注技術,客戶只需要關注業務,預計六個月后11月份發布第一個版本。金鵬說,讓我們從一個測試開始我們的代碼。
http://www.tkk7.com/ronghao 榮浩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posted on 2011-07-17 16:13
ronghao 閱讀(1824)
評論(5)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張小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