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7-11-21 20:14
zolly 閱讀(351)
評論(0) 編輯 收藏
大約一年前,一個由中國人制造的財富傳奇在紐約實現--美國東部時間2005年7月14日上午9點30分,一位32歲的上海青年按響了紐約納斯達克股市的開市鈴聲。此人叫江南春,這聲清脆的響鈴標志著他麾下的分眾傳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分眾當天的市值就達到8億美金,作為其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江南春,身價隨即超過20億人民幣。
這個傳奇究竟是怎樣誕生的?一年后,記者來到了上海。
7月的上海,正是濕熱的天氣,只有到了晚上空氣里才略有涼意。浦東著名的金貿大廈旁,江南春在夜幕中如約出現。他身材魁梧,頗似北方漢子,但實際上卻是個地道的上海人。他言談爽朗,"我是個工作狂,平時沒什么休閑,唯一的愛好是做足底按摩,我們一邊做足底一邊聊吧",于是我們直接進了一家足療院。
江南春的賺錢方式很簡單:把液晶電視裝在電梯口播放廣告,然后收取廣告費。在2002年,中國內地還沒有這種廣告運行方式,江南春稱得上是開山鼻祖。現在,他的液晶廣告遍布全國75個城市的中高檔樓宇和賣場,每天滾動播出廣告和各類信息。這個全新的廣告投放模式使得分眾傳媒上市后的市值很快就翻了3番,年僅33歲的江南春身價已高達5.2億美金。
為談戀愛磨煉經營頭腦
傳說江南春出身書香門弟,他的名字就是父親取自詞牌名。但事實并非如此。他生于1973年3月,"我的父親是一位審計師,母親承包了一家小便利店。我姓江,我們家門朝南,我出生在春天,所以叫江南春。"
學生時代,江南春就是校園里頗有名氣的"詩人",那時候這可是個光芒四射的頭銜。上高中時,江南春酷愛寫作,曾經拿過上海市中學生作文一等獎,這樣的一摞紅皮證書,使他1991年被保送到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一踏進華師大,他就成了校園詩壇的活躍分子,繼而成了著名的"夏雨詩社"的社長,而這僅僅是江南春聞名校園的開始。
說起大學生活,江南春立刻興奮起來,"那是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對于江南春來說,當年"在學校麗娃河畔帶著不同的女生散步的感覺",實在是美得冒泡。"大學期間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談戀愛。"
熟悉江南春的人都知道,他的經營才能那時已經初現端倪,只不過目的不是賺錢而是追女生。為了嚴格控制成本,他送花的時候一般采用"集團采購,統一發貨"的方式。有一次過圣誕節,江南春在同一個花店定了13束花,分別送給13位佳人。但糟糕的是,快遞員不諳個中奧妙,拿著所有的花照著名單挨個去送。"第一個人就看到后面12個,第二個人看到后面1個,以及前面不斷被畫掉的。"女生好奇之下拿過名單一看,立即"柳眉倒豎",江南春的一番苦心就這樣付諸東流。"主要是我覺得分別去買比較貴,在13束統購的情況下,能拿到4.5折。"回憶起這段往事,江南春依然唏噓不已。
為了吸引更多女孩的注意,剛上大二,江南春便謀劃參選校學生會主席。但按照慣例,大三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競選,江南春可謂"先天不足",于是,他千方百計調動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
首先是寫競選演說稿,寫完后,江南春找不同的老師修改,"我至少找過中文系的6個老師,他們每人幫我改一點,最后這個講稿就非常完美"。
接著,江南春挨個找各系的學生代表溝通,將大家關心的話題精心整理成78個問題,并逐一準備答案。
然后,江南春用20多天的時間,把自己準備的稿子和答案爛熟于心。初賽那天,按照抽簽江南春第一個上臺,當他面對學生代表時,"剛一張口,嘩嘩就噴了出來。基本上不太用大腦思考"。接下來學生代表提的3個問題,都在事先準備的78個問題之列,他只需要按照自己寫好的"標準答案"背出來就行了。其他的參選學生完全被江南春近乎完美的表現驚呆了。
江南春還事先安排了中文系最尖刻的4名學長坐在前三排,負責提問其他的競選者,這4位"炮手"輪番攻擊,"結果每個對手都表現得很沒信心,然后我就順利出線了"。
最后一步是學生代表大會投票。江南春以10塊錢一頓飯的成本,跟16個系的學生會主席逐一溝通。這些溝通的成果就是,學生代表大會一共162票,江南春最終以159票的絕對優勢當選。
江南春的同學和老師曾不止一次感嘆他"有完美的執行力",這在他的競選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成為他日后立足商界的關鍵素質。
160元"巨債"逼出學生總裁
競選給江南春留下了因拉票而產生的160元"巨額"債務。為了還清這筆錢,江南春想盡一切辦法賺錢,甚至干過每天七八元的體力活。
1992年底,上海一家廣告公司來到學生會委托江南春招聘大學生做兼職拍電視廣告,底薪每月300元。江南春利用"職權"沒有把招聘海報貼出去,而是自己跑去應聘,"人家沒得選擇,只好要我了"。
起初他準備只干一個月,還了債就罷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從此與廣告結下了不解之緣。問起原因,江南春爽朗地笑了:"還是和戀愛有關。"
"1992年以后,我們的目標受眾(女生)對男生的判斷標準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我剛開始在校園舞廳說我是中文系的教師,爆受女生的歡迎;后來說是詩人,人家感覺也很好;但當經商熱潮越來越高的時候,我說我是個詩人,等于說自己是個窮人。"一向自信的江南春開始分析什么樣的身份才最受女生歡迎。有一次他嘗試著說自己是開禮品店的,沒想到受歡迎指數大幅提升,改稱是賣水產的,也同樣受歡迎,因為那是一個個體戶容光煥發的時代,江南春就此堅定了從商的決心。
當時的江南春并沒有想到這份底薪300元的工作開始了他的廣告人生。對于第一筆廣告業務,江南春至今仍印象深刻:客戶出1500元想找人寫一個廣告方案,什么也不懂的江南春硬是攬下了這個瓷器活兒,連夜趕了一個腳本,沒想到客戶看了十分滿意,投入十幾萬進行拍攝。初戰告捷的江南春,又趕上了上海淮海路新建商廈的好時機,在盧灣區商委的支持下,淮海路的商廈形象工程幾乎被這個20歲出頭的大學生包攬。
不管白天的業務多繁忙,晚上8點,江南春仍會準時出現在舞廳,跳完舞還要繼續和女生散一個半小時的步。
大學三年級,21歲的江南春籌資100多萬成立了永怡傳媒公司,幾年后,永怡傳媒以95%的份額稱霸上海IT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1.5億元。"那時候非常牛,小單子都不接,客戶給的支票都是1000萬一張。"
電梯口發現商機
永怡的輝煌持續了幾年,終于在中國互聯網嚴冬到來的時候畫上了句號。
"所有的IT廣告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凈凈,好像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個情景發生在2001年,成千上萬的網站紛紛倒閉,江南春的廣告公司利潤一落千丈。為了維持運轉,習慣做大買賣的江南春也接起了餐廳的小廣告,這一年里他每天都在熬日子。
江南春第一次對自己干了近10年的廣告代理業產生了懷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是虛幻的,自己原來做著一份朝不保夕的工作"。
江南春陷入了彷徨,就在這個時候,他被一個朋友點醒了。
這個點醒江南春的人,并非等閑之輩。他就是陳天橋,當時他做著一個國內還沒有人涉足的行業--網絡游戲,憑借一款名為《傳奇》的游戲,陳天橋成為創造財富的黑馬。陳天橋的成功,給了江南春極大的震動。2002年,江南春決定另辟蹊徑,開創一個新的媒體產業,這源于一次偶然。
那天他正百無聊賴地等電梯,不經意間發現圍在電梯附近的人都同樣無聊,而這時大家眼前的電梯門不就是很好的廣告投放點嗎!?靈感乍現的江南春立刻找到國貿大廈相關的負責人。
"如果有一個很漂亮的液晶屏放在電梯口,里面播放一些展覽會信息,汽車廣告,您覺得好不好?"
答復是肯定的。2002年5月,29歲的江南春把自己兩千多萬的家底全部拿出來,鎖定上海最頂級的50棟商業樓宇安裝液晶顯示屏。但是面對這種全新的廣告投放模式,客戶們并沒有忙著掏腰包,大家都在觀望。
沒有客戶投放,就等于每天在燒錢。那段日子,江南春體會到了失敗的恐懼。"那些錢是我10年創業的積累。那時候感覺不是錢在燒,而是我10年來晝夜奮斗的歲月在燒。"
轉眼到了春節,江南春的錢已經燒了8個月,整個人處在焦灼中。他曾在房間里苦苦掙扎了7天,思索哈姆雷特的那句發問:"生存還是死亡。"最終的答案是--把創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