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本指南的原因,是因為我的英語水平一直被自己認為是很差的,四級的時候我只背了A和Z就去考試了,所以底子薄從來都是對自己英語的評價。但是,后來很總有些人說我的英語不錯,開始以為別人在哄我,后來發現我的英語也已經達到順利讀寫了,見到老外還能蒙上兩句,至少俺可是到外企面試過,英語至少沒擋路。于是決定找找自己改變英語“一窮二白”的歷史的原因,并把學英語的過程記錄下來,可能對同樣被英語折磨的戰友有幫助。
在寫之前,還是要對中國的英語教育大力批評一番。從小到大只有填鴨式的教育,從不講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為考試),天天都是背單詞、講語法,恨不得每次考試都拿100分,反正我肯定是這種英語學習的受害者。不過,后來我有個好朋友跟我講過,也讓我對自己做了個反思,因為他中學的時候跟的是公認最好的老師,因為老師的教學方式新穎,不死記硬背,結果他的英語一直不行。高中他碰到的是我絕對批判的那種老師,結果他的英語成績迅速上升。唉,可見這讀書也跟找老婆一樣,沒有什么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而我也在對英語的抱怨中熬完了大學。后來,因為自己喜歡計算機于是要上研究生,而英語也就不能再混了,我的學習和工作中有太多地方需要英語,我也必須沖過英語考試才能滿足我的心愿。那如何才能讀好英語呢?于是在我最瘋狂的階段,我每天都要接觸至少6個小時的英語,坐車上班的路上聽英語廣播,每天至少要背2個小時的單詞,晚上還會看2個小時的文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采用的方式與以前不同。
首先,我不再聽英語磁帶,我不喜歡那種天天重復的東西,聽到后面人都沒感覺了,我直接聽BBC和VOA,聽不懂沒關系,反正是灌耳音,重要的是讓自己熟悉英語,特別是當我聽別人給我講英語的時候不再陌生。只要踏出這一步,聽與說就不再是難題,而我說的時候也打破以往的認識,不再考慮說的是否正確,我堅信語言沒有對錯,現在的規矩都是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而與我說話的,只要聽得懂就行了。如果是老外那就更容易,他的英語比我好,肯定能聽懂的,我們與老外說中國話不也是連猜再蒙嗎。
其次,我不像以前天天背A,因為背完就忘記,心里特別郁悶,總是不斷復習,結果就是永遠都在背A,因此沒堅持幾天就停止了。于是,我把單詞表找出來,然后就開始看(記住是看),看過后只要當時記住了就轉下個單詞,而如果這個單詞看到認識的就刪除掉,這樣子越背單詞越少。一般我一個小時都可以看過200個左右,每天堅持500個,最強的時候我一周就把考研的單詞表給過了一遍。我堅持至少過三遍,如果什么時候全部刪除完了,就重新建立一個完整的,再邊看邊刪除。一方面這樣背很有成就感,另方面我們對于單詞更多是用來讀文章,不需要像學數學那樣鉆得那么深(其實我學數學也是多次掃描,步步加深的)。只要我能夠理解六千的單詞量,非常熟悉兩千左右,考試的時候單詞就不再是問題,至少我讀句子和文章不再困難。
最后,就是大量的閱讀,因為單詞看懂并不足夠,會用這些單詞不是從語法中背下來的,而是從文章中學出來的,等讀到可以欣賞別人的文章,你的英語水平提高就會非常快了,已經入門了。而通過閱讀,也使自己對于重要的單詞采用背誦的方式去記憶。如果常用單詞能夠上四千,而熟悉的單詞量上萬,估計看報紙也不再有太大困難。
不過,學英語最難的還是堅持。現在,工作中用英語的地方不多了,英語的單詞量又直線下滑,前幾天測過好像也就四千左右,但是以前積累的底子還有,只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接觸英語,許多以前認識的“老朋友”也就會熟悉起來。因為,學計算機的許多朋友都是男生,而且偏理科的比較多,雖然現在畢業的大學生比我們70年代的英語更好,但是我也遇到許多大學畢業英語仍然不行。計算機是老外發明的,沒有英語也就別想學好計算機,此文就是希望為那些在尋找學英語方法的朋友提供一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