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都巴黎
帶你去品味、發現和探索巴黎,這座謎樣般的城市
摘要: 有一塊石板,長3尺6寸,寬10尺,厚2寸。看到這些單位,你一定會覺得有些奇怪,畢竟法國是一個使用公制的國家,然而這些舊制單位卻的的確確存在過。大革命以后,繼續使用這些與封建王朝相關的度量單位顯然有些不合時宜。為了使它們不再依賴于人體的某個部位,法國人開始研究一套新的度量衡體系,也就是后來的公制單位。之后的1796年2月到1797年12月間,總共有16塊由著名建筑師Chalgrin設計并制造的大理石板被安放于各個醒目的公共場合,方便巴黎市民了解新的長度量衡。僅存的兩塊,其一位于旺多姆廣場(Place de Vend?me)的司法部門前左邊的墻上。不過它是從以前杜依勒里宮(Palais des Tuileries)遷移過來的。唯一的原版,在盧森堡公園(Jardin de Luxembourg)附近。這些米原器在1796年2月至1797年12月被安裝。
閱讀全文
摘要: 在巴黎,如果有人約你在威尼斯街或是新圣母院街見面,你一定會很詫異。因為在地圖上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找到這些路的蹤影。它們很顯然地成為了歷史,留下的只是這一道道蝕刻在地面的褐色軌跡與名字而已。如果你在Google地圖里輸入Paris,它會把你定位到市政廳的廣場。在Google地圖上,它顯示為一個小點,名為Point Géodésique,即為大地原點。
閱讀全文
摘要: 世博會正在上海舉辦,雖然不知道那些新建場館的最終命運如何,但我相信它們也肯定會給那座城市留下不少印記,哪怕是一塊磚,一片瓦……巴黎作為一座經歷過五屆世博會的城市,也給人們留下了數不盡的遺產,不過Rene今天不說鐵塔、大橋,也不說地鐵、場館。我想帶大家看一座火車站。很顯然,它已經被棄置不用了。每天上下班都會看到這座建筑,也一直帶著一個大大的疑問。起初以為它只是一個普通的倉庫而已。到了1897年,原先為了1900年“世紀回顧”博覽會而建造的火車庫房被毀于一場颶風。由于庫房位于Carbonnets路上,它又有了一個新名字,Carbonnets火車站。
閱讀全文
摘要: 協和廣場的鐘面無數人從它們身上踏過,而無視它們的存在。甚至很多巴黎人也不知道在法國第二大廣場上有著一個巨大的鐘面。早在1913年,人們就提出了把方尖碑作為晷針、廣場作為晷面的計劃。到了1938年,一戰已成往事,于是人們又開始了第二次嘗試。日月輪回,直到世紀交替的1999年,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來,有人提出了類似的方案。我們知道方尖碑的原址在Thèbes,Rene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指方尖碑從Thèbes被運到巴黎。給個同樣難懂的翻譯吧:在東方的Thèbes突然出現在北方的巴黎。這里有個念頭,也許是在對那根依然留在Thèbes原地方尖碑的感嘆也說不定。
閱讀全文
摘要: 應該是每個人到巴黎的必經之地,東西向它處于從La Défence——凱旋門——香榭麗舍——杜伊勒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向又位于國民議會——皇家街——瑪德萊娜一線的中心,它就是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原名路易十五廣場(Place Louis XV),大革命時期又叫革命廣場(Place de la Révolution)也是巴黎所有地標中Rene最為喜歡的地方。作為法國第二大廣場,協和廣場無異于巴黎的中心。而矗立于協和廣場中央的,就是盧克索方尖碑,我們的故事從她開始……
閱讀全文
摘要: 在生活過的三個城市——馬賽、格勒和巴黎之中,盡管在巴黎待的時間最少,但與在馬賽和格勒不同,每次去巴黎更多的是帶著游歷的心情去的,而在馬賽和格勒時則考慮生活和學習更多一些。巴黎,曾經王府的所在地、如今共和國的首都,其華麗不是任何一個外省城市所能比擬的。在這個短短4天的復活節假期里,Rene突然想寫點東西,于是就想到了這個主題,一個一直想做卻沒有勇氣去實現的主題——謎之都巴黎。在這個系列中,Rene將努力向你們展示一個充滿神秘氣息的巴黎,一個不同于平日所見到的巴黎。里面所描寫的每個地點Rene都親自去過,每件物品Rene都親眼看過。其中所引用的照片,除了為說明歷史的老照片和巴黎以外的照片外,Rene都會盡可能地自己拍攝。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