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下,恩
一月初拿到選課書,發現非軟院學生可以選Web應用課,意味著轉系可以不留級,最終在轉CS和轉SS之間選擇了后者,現在看來這個決定很明智,恩。
寒假里草草地補了下Java知識,看了半本Thinking in Java,加上幾章Core Java I,算是入了門,另外在筆記本上弄了個Ubuntu玩玩,使用vim寫Java程序,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觸Linux吧。
記得當時對Java的感覺很不錯,寫代碼比Pascal/Delphi容易多了,配上一個好的IDE經常第一次運行就能通過。
開了學,接觸J2EE,啃了一本JSP & servlet的入門書,接觸了一些Hibernate / Struts方面的東東,當時覺得軟件工程學的東西就是這樣,不需要算法,主要是框架、設計。那個學期接觸了很多東西,Ruby Python ASP.NET 都很浮躁地玩了一把,結果就是到現在除了Python都忘得差不多了。。。
逐漸對Linux熟悉起來,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具,發現Linux下大多數軟件都可以通過配置文件定制,比較cool。
學的東西總是一陣一陣的,解決掉web project3后,接了個web項目,之后一段時間就拋掉web相關的概念,一心學算法了,一個人參加校內的組隊編程賽,拿了個三等獎,不過這個比賽ACM隊員都沒有參加。期末的時候參加了ACM隊的選拔,通過了,想暑假留下一段時間參加集訓,但最終由于本部條件太差還是躲回家了。
簡單的說那個學期很沒方向,一直在懷疑自己當前學的東西有沒有用,換了一個又一個內容,最后啥都沒學會,不過了解了很多比較新的概念和技術。
這個學期其他方面的收獲倒是蠻多的,參加了學院的調研小組,后來一篇文章好像還拿去評了獎。做了一期班刊,參與了其中的約稿、制作、拉贊助、印刷各個過程。
無視了績點的結果就是差點連3.0都不到了。
暑假軍訓,略,搬到張江。這邊玩的地方太少,一開始不習慣,一心看書。
這學期學的東西還是蠻基礎的。選了門編譯原理,事實證明提前選這課很正確,盡管現在還搞不定最后的project。繼續啃算法導論,到現在看了半本左右,有個大致感覺,書后題目還是不會做的多。還看了些內核的東西,以及網絡基礎,不過11月底就被召去實驗室了,后來就沒時間看。
感覺fd軟院和其他學校的差別比較大,最有特色的兩門課,ICS和OS都是比較基礎比較底層的。
PPI很不錯,每周要制定自己的schedule,每周都有小組會議,每人報告自己的進度,所以一般想混過去是不可能的。實驗室牛人很多,也很nice,有問題去問基本上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另外每周有sports day。而且PPI很注重讀paper,盡管現在還沒讀多少,但這似乎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快的了解一些技術。
在PPI接觸到了第一個比較正式的項目,GP-GPU的編譯優化,有點意思。
我覺得自己剩下幾年的方向差不多就是這個了,系統底層,編譯,可能還有網絡。
感覺軟院和其他學校的差別比較大
Linux幾乎每天都會接觸,但只是用ssh,圖形界面差不多幾個月沒碰了。不喜歡Unix版上整天討論的諸如wine模擬office、pidgin配置的話題,對自己沒什么用還折騰人,Vista + Pietty,這樣才比較爽,呵呵。
學期初學C++,花了不少時間,但還是放棄了,這語言太難 =_=,偶還是老老實實地用C/Java/Python算了
這個月底學了點lisp,主要是想鍛煉下思維,學點函數式編程還可以把Python/Ruby用得更好。
最后還是上了dota的賊船,星際差不多荒廢掉了,不過還是在對北大和交大的兩場友誼賽中2:0干掉對手。
差不多就是這樣,接下來想做的,就是繼續啃CLRS,看內核。
一月初拿到選課書,發現非軟院學生可以選Web應用課,意味著轉系可以不留級,最終在轉CS和轉SS之間選擇了后者,現在看來這個決定很明智,恩。
寒假里草草地補了下Java知識,看了半本Thinking in Java,加上幾章Core Java I,算是入了門,另外在筆記本上弄了個Ubuntu玩玩,使用vim寫Java程序,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觸Linux吧。
記得當時對Java的感覺很不錯,寫代碼比Pascal/Delphi容易多了,配上一個好的IDE經常第一次運行就能通過。
開了學,接觸J2EE,啃了一本JSP & servlet的入門書,接觸了一些Hibernate / Struts方面的東東,當時覺得軟件工程學的東西就是這樣,不需要算法,主要是框架、設計。那個學期接觸了很多東西,Ruby Python ASP.NET 都很浮躁地玩了一把,結果就是到現在除了Python都忘得差不多了。。。
逐漸對Linux熟悉起來,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具,發現Linux下大多數軟件都可以通過配置文件定制,比較cool。
學的東西總是一陣一陣的,解決掉web project3后,接了個web項目,之后一段時間就拋掉web相關的概念,一心學算法了,一個人參加校內的組隊編程賽,拿了個三等獎,不過這個比賽ACM隊員都沒有參加。期末的時候參加了ACM隊的選拔,通過了,想暑假留下一段時間參加集訓,但最終由于本部條件太差還是躲回家了。
簡單的說那個學期很沒方向,一直在懷疑自己當前學的東西有沒有用,換了一個又一個內容,最后啥都沒學會,不過了解了很多比較新的概念和技術。
這個學期其他方面的收獲倒是蠻多的,參加了學院的調研小組,后來一篇文章好像還拿去評了獎。做了一期班刊,參與了其中的約稿、制作、拉贊助、印刷各個過程。
無視了績點的結果就是差點連3.0都不到了。
暑假軍訓,略,搬到張江。這邊玩的地方太少,一開始不習慣,一心看書。
這學期學的東西還是蠻基礎的。選了門編譯原理,事實證明提前選這課很正確,盡管現在還搞不定最后的project。繼續啃算法導論,到現在看了半本左右,有個大致感覺,書后題目還是不會做的多。還看了些內核的東西,以及網絡基礎,不過11月底就被召去實驗室了,后來就沒時間看。
感覺fd軟院和其他學校的差別比較大,最有特色的兩門課,ICS和OS都是比較基礎比較底層的。
PPI很不錯,每周要制定自己的schedule,每周都有小組會議,每人報告自己的進度,所以一般想混過去是不可能的。實驗室牛人很多,也很nice,有問題去問基本上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另外每周有sports day。而且PPI很注重讀paper,盡管現在還沒讀多少,但這似乎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快的了解一些技術。
在PPI接觸到了第一個比較正式的項目,GP-GPU的編譯優化,有點意思。
我覺得自己剩下幾年的方向差不多就是這個了,系統底層,編譯,可能還有網絡。
感覺軟院和其他學校的差別比較大
Linux幾乎每天都會接觸,但只是用ssh,圖形界面差不多幾個月沒碰了。不喜歡Unix版上整天討論的諸如wine模擬office、pidgin配置的話題,對自己沒什么用還折騰人,Vista + Pietty,這樣才比較爽,呵呵。
學期初學C++,花了不少時間,但還是放棄了,這語言太難 =_=,偶還是老老實實地用C/Java/Python算了
這個月底學了點lisp,主要是想鍛煉下思維,學點函數式編程還可以把Python/Ruby用得更好。
最后還是上了dota的賊船,星際差不多荒廢掉了,不過還是在對北大和交大的兩場友誼賽中2:0干掉對手。
差不多就是這樣,接下來想做的,就是繼續啃CLRS,看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