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這個月工作了,然后戀愛了。她告訴我現在的感覺,套一句張愛玲說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呃,聽的我當時好酸。然后借機向她大肆批判了我個人十分厭惡的張愛玲。批判材料如下:
附:
張愛玲與胡蘭成
2009年02月13日 10:00:05
來源:
鳳凰網讀書
1995年9月8日,曾經矚目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張愛玲卒于洛杉磯一公寓內,年七十五歲。

張愛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豐潤,香港大學肄業,系出名門,
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管中成長(詳見《私語》)。1931年入讀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學名為張
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很小就表現出編故事的才能,40年代以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蜚聲上海文壇,一時無出其左右者,解放后離開大陸,
先到香港后又去美國,其間曾去臺灣收集寫作資料1995年病逝于美國,死時身邊竟無一人。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不過她的
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管中成長(詳見《私語》)。或許這是導致張后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跟勢利的主要原因。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里,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
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張愛玲毅然選擇了后者,然而,母親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而母女間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間慢慢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形式在一天
天間激化。張愛玲說:“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復是柔和的了。”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為天才,并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后來戰亂逼使她
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
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大有一種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濟關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
關?!兜谝粻t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布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張愛玲的這兩篇文章是發表在由周瘦鵑先生主持的《紫羅
蘭》雜志上的。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
日中天的同時,她戀愛了。令她神魂顛倒的是為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
張愛玲與胡蘭成:才女愛上漢奸

一、小說之媒
1943年張愛玲在上海結識了當時汪偽政府文化部的官員胡蘭成。關于他們的相識,據書中記載是胡蘭成在南
京養病期間收到蘇青寄來的雜志《天地》第十一期,讀到《封鎖》的時候,喜不自勝。文人與文人之間的那種惺惺相惜,使他對作者張愛玲充滿了好奇。于是他立即
寫了一封信給蘇青,對張愛玲的小說大加贊許,并表示極愿與作者相識。蘇青回信說,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頗高。這更是讓胡蘭成對張愛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
到了蘇青寄來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僅有張愛玲的文章,還有她的照片。他越發想結識張愛玲了。胡蘭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蘇青,要以一個熱心讀者的身份
去拜見張愛玲。蘇青婉言謝絕了,因為張愛玲從不輕易見人。但胡蘭成執意要見,向蘇青索要地址。蘇青遲疑了一下才寫給他——靜安寺路赫德路口192號公寓6
樓65室。胡蘭成如獲至寶。胡蘭成第二天就興沖沖地去了張愛玲家,她住的赫德路與他所在的大西路美麗園本來就隔得不遠??蓮垚哿峁娌灰娚?。胡蘭成卻不
死心,從門縫里遞進去一張字條,寫了自己的拜訪原因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并乞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第二天,張愛玲打了電話給胡蘭成,說要去看
他,不久就到了。張愛玲拒絕他的到訪,又自己親自去見他,主意變得好快。其實早前,胡蘭成因開罪汪精衛而被關押,張愛玲曾經陪蘇青去周佛海家說過情。因
此,她是知道他的。于是,就這樣見面了。
二、她的“塵埃里開出花來”
真正見了面,胡蘭成只說與他所想的全不對。他一是覺得張愛玲個子之高,二是覺得她
坐在那里,幼稚可憐相,不象個作家,倒象個未成熟的女學生。但他兩人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品評時下流行作品,到問起張愛玲每月寫稿的收入。對一個初次見面
的小姐問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失禮的,但“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兩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張愛玲倒未覺得胡蘭成的話很唐突。胡蘭成送張愛玲到弄堂口,并肩
走著,他忽然說:“你的身裁這樣高,這怎么可以?”只這一句話,就忽地把兩人的距離拉近了。“這怎么可以”的潛臺詞是從兩個人般配與否的角度去比較的,前
提是已經把兩人作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張愛玲很詫異,幾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里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
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感覺。那天,張愛玲穿了一件寶藍綢襖褲,戴了嫩黃邊框的眼鏡。多年后,胡蘭成對這些細節都有著清晰的回憶。此后,他每天都
去看張愛玲。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后面題上幾句話: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三、“色·戒”
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很快,他們戀愛了。他們談情說愛的方式似
乎是他們最初相識的延續。胡蘭成在南京辦公,一個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麗園自己的家,而是徑直趕到赫德路,先去看張愛玲。兩
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語無盡時。但當時世人并不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只覺得胡蘭成的政治身份是漢奸,又有妻室,年紀大到幾乎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世人都覺
得這樣的愛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都是為張愛玲惋惜的。但張愛玲自己并不這樣覺得。
四、漢奸與才女結婚了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
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其實細細分析來,張愛玲本身就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她不以塵世的價值觀去品評
一個人。她沒有什么政治觀念,只是把胡蘭成當作一個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偽政府的漢奸;對于胡蘭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長地久的事。她
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也許她只在乎胡蘭成當下對她的愛,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蘭成的年齡比她大出很
多,但這也許又成了她愛他的原因。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便容易對大齡男性產生特別的感情,所以,年齡問題也不是障礙。于是,她傾盡自己的全部去愛他了,就
這樣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相愛了。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這給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
情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他們就這樣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為憑。因為胡蘭成怕日后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
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是胡蘭成所撰,后兩句出自張愛玲之手。就這樣,他們成了夫
妻。
這段時間,也是張愛玲的創作高峰期,她陸續寫出了《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
人》、《傾城之戀》、《金鎖記》、心經》、《琉璃瓦》《散戲》《封鎖》、《公寓生活記趣》、《紅玫瑰與白玫瑰》、《殷寶滟送花樓會》、《論寫作》、《有女
同車》、《走!
走到樓上去!》、《說胡蘿卜》、《詩與胡說》、《寫什麼》、《忘不了的畫》、《等》、《年輕的時候》、《花凋》、《愛》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其中《傾城之
戀》和《金鎖記》、《愛》都成為了她的代表作。
五、漢奸愛上別人
時間已經接近了44年年底,時局明顯地在變動。日軍在中國的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
胡蘭成作為汪偽政府的官員,也有了危機感。有一個傍晚,兩人在張愛玲家的陽臺上看上海的暮色。胡蘭成對她說了當下的時局,恐自己將來有難。張愛玲雖對政治
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這個國,這一次是真真連到她的家了。漢樂府中有“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的句子。而張愛玲此刻是真切地體會到
了這兩句詩的含義。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敗,我大概還是能逃脫這一劫的,就是開始一兩年恐怕要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我們不好再在一起的。”張愛玲笑道:“那
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
時局大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末日也來了,重慶方面定會懲辦他這樣的漢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張嘉儀,稱自己是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后人——果是姓張,只是不叫張牽或是張招,住在諸暨斯家。
斯家的兒子斯頌德是胡蘭成的高中同窗,胡蘭成年輕的時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
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維持生計。斯家還有個庶母,范秀美,大胡蘭成兩歲,曾經與斯家老爺生有一女。在這樣的亂世中,斯家人安排胡蘭成去溫州范秀美的娘
家避難,由范秀美相送。未到溫州,他們兩人便已做成夫妻,對范家人以及鄰居也以夫妻相稱。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到了溫州。因為怕范秀美的鄰居對三
人的關系有所猜忌,他們三人都是在旅館見面的。一個清晨,胡蘭成與張愛玲在旅館說著話,隱隱腹痛,他卻忍著。等到范秀美來了,他一見她就說不舒服,范秀美
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但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就會好的。張愛玲當下就很惆悵,因為她分明覺得范秀美是胡蘭成的親人,而她自己,倒象個“第三
者”或是客人了。還有一次,張愛玲夸范秀美長得漂亮,要給她作畫像。這本是張愛玲的拿手戲,范秀美也端坐著讓她畫,胡蘭成在一邊看??蓜偣闯瞿橗?,畫出眉
眼鼻子,張愛玲忽然就停筆不畫了,說什么也不畫了,只是一臉凄然。范秀美走后,胡蘭成一再追問,張愛玲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
越來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像”吧。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里
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傷?
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沒有挽回的余地了。
六、送胡蘭成30萬元“分手費”
此后的八、九個月時間,兩人偶有通訊。張愛玲也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
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時的胡蘭成已經脫離了險境,在一所中學
教書,有了較安穩的工作。張愛玲選擇他一切都安定的時候,寫來了訣別信,隨信還附上了自己的30萬元稿費。自此以后,這二人一場傳奇之戀,就這樣辛酸地謝
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這段感情,真的是謝幕了。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
萎謝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她的文采,此后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只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
四十七年之后,著名臺灣作家三毛根據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寫出了《滾滾紅塵》,由林青霞、秦漢、張曼玉主演拍成了電影,并由羅大佑為電影編寫了歌曲,同時這部電影也成了三毛編劇的最后遺作。
張愛玲與色戒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如果不是李安用它拍了一部電影,大概不會有多少人注意。這個短篇寫于1950年,30年以后才發表,收錄在她的一個集子《惘然集》中。張愛玲1955年去了美國的紐約,因此,寫作《色·戒》的時候,張愛玲還在上海。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汪偽政權效勞的憤青胡蘭成被定為漢奸。胡蘭成有一段時間躲在溫州鄉下,張愛玲還從上海跑去溫州看過他。后來胡蘭成逃到了日本,娶了一個當時很出名的女人,名叫佘愛珍。
佘愛珍原先的丈夫名叫吳四寶,抗戰之前就是上海灘的一個流氓。抗戰開始后,杜月笙
之類的黑社會大頭目離開了上海,吳四寶在上海頓時威風八面,并且還加入了汪偽特工組織,簡稱“76號”,成為汪偽特工在上海的主要打手。吳四寶的上司,就
是《色-戒》中“易先生”的原型,“76號”負責人丁默村。佘愛珍在吳四寶沒死的時候,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漢奸女特工,“76號”很多女犯人,都由佘愛珍
親自刑訊。即使后來到了日本,佘愛珍還是惡性不改,多次販毒。
50年代初,胡蘭成和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都逃到了日本,并且結了婚。由此我們
看到,胡蘭成的漢奸面目是非常準確、清晰的。70年代,胡蘭成企圖借助張愛玲的光環,回到臺灣發展,結果被余光中為首的一些知識分子痛罵人品惡劣。胡蘭成
自知無臉見人,才悻悻地離開臺灣,回到日本。胡蘭成的書在臺灣也成為禁書。

關于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十幾年前,香港導演嚴浩拍攝了電影《滾滾紅塵》,由臺灣女作家三毛編劇,秦
漢、林青霞、張曼玉主演,主題歌由羅大佑作曲,三毛作詞,陳淑樺演唱,陣容可謂非常強大。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就有人指出是在為漢奸涂脂抹粉。其實,社會
關注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題材,并出現軟化漢奸形象的傾向,有一定的具體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出于對蔣氏政權統治臺灣期間,文藝高壓政策的反彈。那時候,張愛
玲名氣很大,很多人知道她與胡蘭成事情的傳聞,但是張愛玲自己又不寫。拿這件事情到處張揚的胡蘭成,他的作品又在臺灣被禁。因此,一旦開禁之后,胡蘭成的
書風靡一時,張胡的愛情也開始被人津津樂道。第二個原因是張愛玲本人對這件事情長期模糊不清的態度。李安處理這個題材,更主要是受到張愛玲本人態度的影
響。
抗戰勝利后,張愛玲對于胡蘭成的態度,長期曖昧晦暗,她甚至為此停筆一年。但是,1949年以后,留在上
海的張愛玲,必須嚴肅認真地面對這個問題。當時上海文藝界的負責人是夏衍,后來到北京當了文化部領導,長期在上海的柯靈與張愛玲關系也比較密切。上海的這
些文藝界新領導人都很器重“才女”張愛玲,希望她能為新中國多寫文藝作品。張愛玲也確實寫了。
除了幾個不太出名的電影劇本外,《小艾》、《十八春》是張愛玲這一時期的作
品。在這兩部作品中,張愛玲歌頌了新社會的政治清明,社會光明,甚至還使用了“
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術語。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十八春》,是張愛玲后來大大刪改過的。張愛玲離開上海后,突然180度大轉彎,改變了她對新中國的態度,
原先的歌頌,轉眼之間變成了批判。
我們可以探討一下,1950年張愛玲在上海寫作《色·戒》的動機。我認為,她
最初的動機是為了迎合政治形勢,對自己當年的那段歷史作一個清理。寫丁默村與鄭蘋如的故事,并非為了一個英雄傳奇,而是為了她自己。寫這個故事是她不得不
用一種婉轉的方式,對自己的特殊歷史問題作一個表態。然而,胡蘭成畢竟是張愛玲曾經刻骨銘心的男人,當她觸及這個問題時,政治便退居其次,感情上升到表
面。而且,對于新中國在上海的文藝領導人來說,肯定不喜歡張愛玲寫這個題材。因為,不管張愛玲寫成什么樣,結果都是在寫國民黨。
張愛玲離開上海的全部原因并不清楚,寫作政治表態作品《色·戒》可能是原因之
一。張愛玲想用這個故事來表態,但是領導不喜歡。張愛玲不愿在這個問題上委屈自己,加上其他原因,她離開了上海。她最終也沒有去臺灣,也許她認為,到了臺
灣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所以,她孤身一人去了美國。
現在張愛玲作品集中,《色-戒》標明的寫作日期是1950年。我們不知道從
1950年開始寫《色-戒》,到1955年張愛玲到達紐約時,《色-戒》最初寫成什么樣子,曾經給哪些人看過?,F在我們看到的短篇小說《色-戒》,是30
年以后才定稿的。80年代出版《惘然集》時,《色-戒》才第一次面對社會。張愛玲在序言中承認,這個故事“屢經徹底改寫”。而且,通過這篇序言,我認為,
張愛玲確實是想用這部短篇小說,對自己的那段特殊歷史作一個總結。張愛玲在序言中寫到:
寫反面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內心,只能站在外面罵,或加以丑化?……對敵人也需要知己知彼,不過知彼是否不能知道太多?因為了解是原恕的初步?如果了解導向原宥,了解這種人也更可能導向鄙夷。缺乏了解,才會把罪惡神化,……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因此,我們就能理解,張愛玲寫《色·戒》,并非是要寫當年的真實歷史,而是要借這
個故事,寫她自己真實的內心。所以,小說中的麥太太王佳芝沒有多少政治背景,也沒有任何民族大義的色彩;小說中王佳芝的心理活動,很少有原型鄭蘋如的影
子,完全是張愛玲自己內心的寫照。在真實的歷史中,鄭蘋如被捕后,承認了自己找人暗殺丁默村。但是,鄭蘋如說,是因為爭風吃醋,因為丁默村不斷沾花惹草。
歷史記載顯示,鄭蘋如沒有供出任何一個同伴。這段歷史,張愛玲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沒有這么寫,因為,她不是要給鄭蘋如樹碑立傳,而是要寫她自己。如果
她要寫一個女英雄的傳奇故事,不會寫這么短。張愛玲其實是用鄭蘋如和丁默村的故事外殼,寫她自己和胡蘭成的內心世界。
順便說一下,胡蘭成并不是一個對愛情忠貞的情人,而是一個濫情的憤青,他總是
要彌補自己山里窮孩子出生的早年不幸。即便在被通緝的時候,他也沒放棄在女人那里尋找失去的世界。當張愛玲跑到溫州鄉下去看他的時候,胡蘭成正在同另一個
女人鬼混。后來,胡蘭成與女漢奸佘愛珍結婚后,依然到處張揚自己與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愛情”。因此,小說《色·戒》中,張愛玲對胡蘭成這個女人堆里的老
手,也表現出愛恨交織的痛苦心情。
張愛玲一生愛錢、愛出名,正如小說中王佳芝某些時候表現出來的虛榮心;張愛玲
愛上胡蘭成,也許有崇拜權勢的心理,所以張愛玲在小說中寫到,“權勢是一種春藥”,她想把這種觀念通過王佳芝表現出來;與胡蘭成的愛情還包括張愛玲少有的
性欲狂歡,所以她在小說中露骨地寫到:“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過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這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是極為少見的直白。所以,李安才在電
影里赤裸裸地表現床戲,因為,那是張愛玲難以忘懷的;在小說中,張愛玲讓王佳芝對漢奸產生了愛情,這也是在說張愛玲自己;最后關鍵時刻,王佳芝提醒漢奸“
快走”,仿佛就在說張愛玲偷偷跑到溫州去見被通緝的胡蘭成,卻不向政府舉報;王佳芝出于模糊的愛情救了漢奸易先生,這個細節違背了鄭蘋如的事實,但它也是
在說張愛玲救了胡蘭成。據記載,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的時候,給了他30萬(幣種不清楚)。如果沒有這筆錢,不知道胡蘭成如何長期躲藏,日后如何逃到日本。
所以當人們批評電影用一顆鉆石消磨了女英雄的斗志,當人們批評電影美化了漢奸,
這都怪不得李安。我認為,李安完全理解了張愛玲的內心。李安拍攝這部電影的喜怒哀樂,就是張愛玲本人對待漢奸和情人的復雜情感。如果觀眾把王佳芝看成張愛
玲本人,就能理解這個電影。然而,觀眾總是把這部電影看成歷史故事,把電影和小說與真實的歷史對照,所以才會有種種不滿意。
posted on 2009-08-23 16:14
zarra 閱讀(387)
評論(1)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