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哀怨像一種病菌,從情場蔓延到職場。
電影中,每一個男人約會之后都認真地說,我會打電話給你。于是她等啊等啊,抓著電話百爪撓心:也許他不想破壞我們的友誼?也許他害羞?也許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聯絡我?也許他太忙……
生活中,他是勤勉可靠的雇員,交上去的年終業績漂亮得直晃眼。老板拍他肩膀:不錯,照這么下去,年底發個大紅包。于是他等啊等啊,就盼著過年, 可年終獎拿到手里,依舊是薄薄一小沓兒。也許是老板忘記了?也許是要在團隊中均貧富?也許別人真的比我還玩命?也許是他們故意要擠我走……
情場上的她和職場里的他一樣,顯然是被某種曖昧忽悠了。他們的失落并非全部來自沒有接到約會邀請或者沒有拿到大紅包,而是,明明看到了希望卻又最終落空。就像被人高高拋起,然后再自由落體般狠狠摔下,加倍的疼。
這部名叫“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you”的電影,被翻譯為《他其實沒有那么喜歡你》。這是個直白到幾乎不通人情的句子,不由分說地把很多人從自顧自的幻想中拉回現實,就好像在說:喂,別再自作多情了!
很多女人在電影中找到了哀怨的自己,恍然大悟:對于不確認的事情,我們總是試圖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來支撐,說服自己。那些所謂的曖昧,其實在男人那里簡單直接得很;而在女人這里卻被一再加工,最終成了自己騙自己的把戲。
職場又何嘗不是這樣。
有些人埋怨上司動不動就許愿,畫了張“大餅”吊人胃口,到頭來卻發現,這不過是懸在驢子眼前的胡蘿卜,你走它也走,看得見摸不著。有些人責怪領 導總喜歡描繪美好藍圖,五年規劃十年遠景說起來就滔滔不絕,搞得人熱血沸騰。等到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藍圖依舊是藍圖,他又在憧憬下一個五年了。
——這些職場上許的愿繪的圖,是不是就像情場上男人承諾的“打給你的電話”,一轉眼就灰飛煙滅?
人們通常有一種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為自己應該受到公正的對待。比如,努力工作就應該有回報,起早貪黑就應該受到上司青睞,面試表現出色就應該被 錄用……這些“應該”,正是在“不確定”面前支撐我們的理由、說服自己的借口;也正是它們,才是忽悠我們、讓我們的期待不斷膨脹的“元兇”。
捫心自問,在老板承諾“大紅包”之前,你自己真的沒有這個念頭?老板看見你獨自在辦公室挑燈夜戰,寒暄一句,你不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于是,他的 一顰一笑被當成“證據”,被放大、被加工,用來證明你心底里的那些“應該”。這些“證據”暗合了你的期待,并且給了它一個理直氣壯的借口,發展壯大。
但實際上呢,多數時候事情往往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合乎邏輯,很多的“應該”和“必須”并不一定成為現實,我們不得不接受所謂的“不公平”和“沒有邏輯”。
其實,畫餅充饑忽悠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我們一廂情愿地希望并且真的相信對方會按照我們的方式處事,一旦發現有所偏差,就會覺得受到了傷害。
所以啊,當那些哀怨再度襲來的時候,且慢抱怨。試著放棄那些固有的信念,減少對外界的期望。試試看,沒有了自作多情的情場和職場,都會變得快樂和輕松起來。
posted on 2009-12-18 10:52
鵬凌 閱讀(138)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抒發個人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