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JAVA方法是值傳遞,還是引用傳遞,有人一直以來爭論不休。不如忘記這些提法,反而會容易理解一些。
參數的傳遞分為兩類:
1。基本數據,變量是直接賦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value = 0;
change(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
private static void change(int num) {
num = 99;
}
輸出結果為:0
可以這么認為,在棧區 value 的值賦給了一個生命周期很短的變量 num,下面的事情就是變量num的自家事情了。
2。對象參數,傳遞的是永遠是對象的引用。
public class Obje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Hi");
change(p);
System.out.println(p);
}
private static void change(Person per) {
per.setName("China");
per = new Person("english");
}
}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 getName();
}
}
這個例子最后輸出結果為:
name :china在棧區(stack),存在兩個Person對象引用:|
p把對象的引用地址賦值給了per,p也就完成了使命;
per.setName("China"); 這一句話意味著per操縱目標對象的setName方法。此時p和per都指向了同一個存放在堆區(heap)Person對象;
per所引用的對象地址被重新賦值:per = new Person("english"); 自此per就和p就一點關系都沒有了:p所指向的對象和per所指向的對象是兩個不同的對象了。
常見的基本數據數組也是一種對象。
小結:無論是基本數據還是對象,都是賦值操作,基本數據賦值直接在棧區進行,對象只是把對象的引用地址賦值,但對應同一個對象。
有時間會把圖形附上,這樣理解起來會更形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