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一年中自己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對技術的定位有著稍許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程序員來說,大家談到最多的還是自己未來的歸宿問題。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對于事情的看法也就自然不一樣,但是個人認為無論你如何去尋求別人幫助來看清自己屬于哪種性格,更適合什么方向,這個還是有難度的。他人的意見更多的是參考,最后決定還是你自己。更多的認知度決定了一種水到渠成的站點。
程序員最終的歸宿在我看來無非就是三大類:項目經理,架構師,邊緣技術人員(這當中包括了:售前售后咨詢師、維護人員、培訓講師)。當然這個概括或許是不準確的,這里只是談到我自己一種認定方式而已。
先來談談項目經理,盡管在我接觸的這些年同行中掛在嘴邊最多的還是這個頭銜,但是大家對于這個職業的定位還是不夠清晰或許每個人心中的項目經理的層次不同。也印證了一句:一百個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個不一樣的哈姆雷特,呵呵。但是在這個行業中大家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水平和對于知識層次的不一樣也造就了這種現象,而且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這里列舉幾個典型對于項目經理描述的觀點:
u 項目經理的職責就是需要把現實中的事件通過你的溝通傳輸與技術人員來溝通翻譯,最終利用有效的資源來高效組合達到客戶預期的目標。
u 項目經理的職責就是需要對行業定位夠勁道,非常熟悉行業的業務流程。技術已經不在是你的講究的資本,如何高效協調組員來完成任務才是本職工作,和客戶溝通好也是最大的責任。
u 項目經理的職責就是需要對業務數據結構夠清晰,業務流程夠明白。
上面只是列舉比較常見的觀點(期間做了些修飾,但是大體意思基本是一樣的)其實它們的觀點理論上來說本質是一樣的,但是在個人看來扣住幾個關鍵詞:溝通、協調、行業業務、組織能力。能夠把它們更加“和諧”的共處發揮到權衡的量度上還是需要一定功力和技巧的。這個職業是需要經驗的累計,他的每次決策行徑都是要靠前一次或者說以前的經驗體會來推進的。在這之前強調更多的還是人性世界的主題,但是這里我發覺很多的程序員在這個職業的論道上缺少或者說盡可能的避免談論:技術知識面的掌控。很多人會說:你一旦做技術到了4,5年再不在項目經理上,那你就廢了。這種說法咋看都詫異,但是現實截然不同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有太多人是這種意識。開始我也覺得他們這種認知度是對的,但是隨著時間上的推移我慢慢發覺有這種思路的人多少帶點惰性思維。為什么這么說?很多人都認為程序員在第三年,第五年都是一個坎或者說遇到所謂的瓶頸。而這些人把這些話一推出后,更多的是喜歡和有類似的人員通過近似的思維碰撞找到一個內心的平衡點,繼而思維的“散發”也就慢慢蔓延開。他們就感覺:哦,原來我的想法還是對的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觀點。。。我不在這說有這種想法的人觀點是否正確,但是接下來我要談到的架構師多數的思維還是有不一樣的境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云亦云,那只能說明你的惰性在潛意識一直在做塊遮羞布,“瓶頸”的效應能否讓你可曾聯想想到我們的CPU為什么要找突破口,如果你確實能夠坦白這個現實。那說明真正的項目經理才是一種質的升華。(待續……)
08年總結評述(一)
08年總結評述(三)
08年總結評述(四)
posted on 2008-12-05 09:43
葉澍成 閱讀(1791)
評論(6)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感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