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有些概念描述或觀點可能不正確,歡迎批評指正。
1. 使用代理對象將日志等與業(yè)務(wù)邏輯無關(guān)的東西或任務(wù)提取出來,設(shè)計為一個服務(wù)對象,這樣的對象稱之為 切面。
2. 將日志、安全檢查等這類的動作或服務(wù)設(shè)計為通用的、不介入特定業(yè)務(wù)對象的個職責(zé)清楚的Aspect對象,這就是所謂的面向切面編程(AOP)。
3. 在這種編程模式之下,Aspect可以獨立于應(yīng)用程序之外,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介入應(yīng)用呈現(xiàn)之中提供服務(wù),在不需要相關(guān)服務(wù)的時候,又可以將這些Aspect直接從應(yīng)用程序中脫離出來,而應(yīng)用程序本身不需要修改任何一行程序代碼。
4. AOP術(shù)語:書中提到了9個關(guān)鍵術(shù)語,分別是Cross-cutting concern、Apect、Advice、Joipoint、Pointcut、Target、Introduction、Proxy、Weave
像日志、安全檢查這類動作在AOP中稱之為Cross-cutting concern;將散落于各個義務(wù)邏輯之中的Cross-cutting concern收集起來,設(shè)計成一個獨立可重用的對象,這個對象稱為Aspect。Cross-cutting concern的具體實現(xiàn)稱之為Advice,包括Cross-cutting concern的行為或要提供的服務(wù);Joipoint、Pointcut這兩個術(shù)語分不清,暫時都當(dāng)作切入點來說吧,就是要執(zhí)行Advice的時機或叫地方;Target很明白,就是一個Advice被應(yīng)用的目標(biāo)對象;Introduction可以對一個以編寫或編譯完的類,在執(zhí)行時動態(tài)增加一些方法或行為,而不用修改這個類的碼在JS中太常見;Weave織入,Advice被應(yīng)用至目標(biāo)對象的過程。
5. Advice實現(xiàn)了Aspect的真正邏輯,具體來說在Java中就是一個類或一個方法。一個類可以有多個Advice。由于織入Targets的時機不同,Spring 提供了不同的Advices接口,如Before Advice、After Advice、Around Advice、Throw Advice,見其名知其意,如Before Advice,是在目標(biāo)對象或方法執(zhí)行前執(zhí)行Advice。
6. PointCut與Advisor:上面說的各種Advice都是直接織入至代理的接口執(zhí)行前后,織入實際只定義到對象級別。而利用pointCut和Advisor可以將織入目標(biāo)定位到具體的方法前后。PointCutAdvisor接口提供PointCut實例,用語定義更細粒度的織入實際,他的第一個實現(xiàn)類是NameMatchMethodPointCutAdvisor,用一個表示式去匹配方法名稱,匹配成功的方法都會織入指定的Advice。
7. 仔細體會:Spring AOP是通過代理機制來實現(xiàn)的,因而需要建立代理對象。
Adivice可以理解為想日志、權(quán)限判斷之類的動作,通過某些方法將這些動作插入到被代理對象,生成一個新的對象,這個新的對象就是代理對象,這種方式就叫代理機制。
在Spring中,將多個Adivce放到一個對象中,成為一個通用的服務(wù)對象,這叫Aspect,將這個Aspect插入到一組對象或方法中,這個過程就是用的代理機制。
8. Introduction類似JS中的混合的構(gòu)造函數(shù)/原型方法來構(gòu)造對象,先定義一個對象,然后再想對象Introduction方法。好象沒什么用途。
9. 以上實現(xiàn)AOP的代理模式都為靜態(tài)代理,它為每一個目標(biāo)對象都定義一個代理Bean,當(dāng)項目龐大時這顯然是行不通的。解決方案就是使用動態(tài)代理,在AutoProxing中,我們可以通過Bean名稱和PointCut對比,自動為符合條件的目標(biāo)對象建立代理對象。在我看來,靜態(tài)代理確實沒什么用武之地,動態(tài)代理能很好的工作。
10. 以上都是Spring1.0就有的東西,在2.0以后對于AOP功能的實現(xiàn)新增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基于XML Schema的設(shè)置;一種 是基于Annotation的支持。看到這里才發(fā)現(xiàn)前面的其實沒啥用了,以后就直接用XML Schema方式就是了。
11. ???Spring的核心是AOP、DI、IOC,他主要是用來管理后臺,當(dāng)然做為一個MVC框架,自然不得不提供controller功能,而其他的如<spring:bind>之類的標(biāo)簽很多余,這豈不是在頁面上也偶合進了spring 的東西。
12. 最后用BeforeAdvice來說明的Spring AOP的用法及原理。
其他類型的Advice如After Advice、Around Advice、Throw Advice用法都是類似的。
首先定義目標(biāo)對象必須實現(xiàn)的接口:
1 public interface IHello {
2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3 }
定義目標(biāo)對象,讓其實現(xiàn)IHello接口:
1 public class HelloSpeaker implements IHello{
2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3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4 }
5 }
定義一個Advice,它實現(xiàn)了MethodBeforeAdvice接口:
Before Advice會 在目標(biāo)對象的方法執(zhí)行之前被調(diào)用,你需要實現(xiàn)aop.MethodBeforeAdvice接口來定義Before Advice邏輯。該接口只有一個方法before(),就是在目標(biāo)對象的方法執(zhí)行前要自行的動作。
1 public class LogBeforeAdvice implements MethodBeforeAdvice{
2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this.getClass().getName());
3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 method, Object[] arg1, Object arg2) throws Throwable {
4 logger.log(Level.INFO,"method starts

" + method);
5 }
6 }
編寫bean定義文件:
1 <bean id="logBeforeAdvice" class="beforeAdvice.LogBeforeAdvice"/>
2 <bean id="helloSpeaker" class="beforeAdvice.HelloSpeaker"/>
3
4 <!-- 定義一個bean,它被用來生成代理對象,提供通用服務(wù) -->
5 <bean id="helloProxy"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
6 <property name="proxyInterfaces" value="beforeAdvice.IHello"/><!--定義代理時可使用的接口 -->
7 <property name="target" ref="helloSpeaker"/><!-- 目標(biāo)對象,如果不定義target,acvice將會用至實現(xiàn)IHello接口的所有類 -->
8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設(shè)置Adivce實例,可設(shè)置一個或多個Advice -->
9 <list>
10 <value>logBeforeAdvice</value>
11 </list>
12 </property>
13 </bean>
14 <!--注意:在不定義目標(biāo)方法時,Advice將會用于所有方法之前-->
最后編寫一個測試程序:
1 public class SpringAOPDemo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5 IHello helloProxy = (IHello)ctx.getBean("helloProxy");//根據(jù)bean定義文件定義的proxyInterfaces屬性生成HelloSpeaker的代理對象
6 helloProxy.hello("yangay");
7 }
8 }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對于HelloSpeaker來說,它并不知道LogBeforeAdvice的存在,而LogBeforeAdvice也可以運用至其他的對象之上,有效地提供對象的重用性。
posted on 2007-09-06 00:06
楊愛友 閱讀(1482)
評論(4)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java相關(guān)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