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http://www.tkk7.com/xixidabao/category/15384.htmlGROW WITH JAVAzh-cnSun, 27 Jan 2008 03:09:44 GMTSun, 27 Jan 2008 03:09:44 GMT60MessageDigest對密碼進行加密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8/01/26/177892.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26 Jan 2008 04:16: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8/01/26/177892.html 比如,有明文密碼如下:
String originalPwd = "mypassword";

應用報文摘要方法,得到單向的加密字符串

//MD5是16位,SHA是20位(這是兩種報文摘要的算法)
//MessageDigest md= MessageDigest.getInstance("MD5");
MessageDigest messageDigest=MessageDigest.getInstance("SHA-1");
messageDigest.update(originalPwd.getBytes());
//String digestedPwdString = new String(messageDigest.digest());
String digestedPwdString = new String(Base64.encode(messageDigest.digest()));
System.out.println("pwd:" + digestedPwdString);
這樣,就得到密碼的報文摘要,把此摘要保存到數據庫,
以后用戶登陸時,用相同的算法算出摘要,和數據庫中的比較,如果一致,則密碼正確。

注意:
byte[] digest = messageDigest.digest();
得到的是個二進制byte數組,有可能某些byte是不可打印的字符。
所以用Base64.encode把它轉化成可打印字符。

也可以把digest的每個byte轉化成hex(16進制)保存。
MessageDigest messageDigest=MessageDigest.getInstance("SHA-1");
messageDigest.update(originalPwd.getBytes());
byte[] bin = messageDigest.digest();
再調用下面的方法生產hex(16進制)保存。


二行制轉hex字符串的方法如下:
private static String byte2hex(byte[] b){
    String hs="";
    String stmp="";
    for (int n=0; n<b.length; n++){
        stmp=(java.lang.Integer.toHexString(b[n] & 0xFF));
        if (stmp.length()==1) hs=hs+"0"+stmp;
            else hs=hs+stmp;
    }
    return hs;
}

或者:
private static String byto2hex2(byte[] bin){
    StringBuffer buf = new StringBuffer();
    for (int i = 0; i < bin.length; ++i) {
        int x = bin[i] & 0xFF, h = x >>> 4, l = x & 0x0F;
        buf.append((char) (h + ((h < 10) ? '0' : 'a' - 10)));
        buf.append((char) (l + ((l < 10) ? '0' : 'a' - 10)));
    }
    return buf.toString();
}

或者:
干脆直接用下面的方法生成,用到第三方包:
public static String encryptPwd(String pwd, String algorithm){
    //String a = org.apache.catalina.realm.RealmBase.Digest(pwd,"SHA-1");
    return org.apache.catalina.realm.RealmBase.Digest(pwd, algorithm);
}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l-security/index.html

JAVA之路 2008-01-26 12:16 發表評論
]]>
Java NIO API詳解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8/01/18/17620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Fri, 18 Jan 2008 06:47: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8/01/18/176208.html閱讀全文

JAVA之路 2008-01-18 14:47 發表評論
]]>
寫得蠻好的linux學習筆記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8/14/136537.htmlJAVA之路JAVA之路Mon, 13 Aug 2007 16:21: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8/14/136537.html
linux目錄架構
/   根目錄
/bin    常用的命令 binary file 的目錄
/boot   存放系統啟動時必須讀取的檔案,包括核心 (kernel) 在內
     /boot/grub/menu.lst   GRUB設置
     /boot/vmlinuz   內核
     /boot/initrd     核心解壓縮所需 RAM Disk
/dev    系統周邊設備    
/etc    系統相關設定文件
     /etc/DIR_COLORS   設定顏色
     /etc/HOSTNAME   設定用戶的節點名
     /etc/NETWORKING   只有YES標明網絡存在
     /etc/host.conf 文件說明用戶的系統如何查詢節點名
     /etc/hosts 設定用戶自已的IP與名字的對應表
     /etc/hosts.allow 設置允許使用inetd的機器使用
     /etc/hosts.deny 設置不允許使用inetd的機器使用
     /etc/hosts.equiv 設置遠端機不用密碼
     /etc/inetd.conf 設定系統網絡守護進程inetd的配置
     /etc/gateways 設定路由器
     /etc/protocols 設定系統支持的協議
     /etc/named.boot 設定本機為名字服務器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設置IP
     /etc/resolv.conf    設置DNS 
     /etc/X11  X Window的配置文件,xorg.conf XF86Config 這兩個 X Server 的設定檔
     /etc/fstab    記錄開機要mount的文件系統
     /etc/inittab 設定系統啟動時init進程將把系統設置成什么樣的runlevel
     /etc/issue 記錄用戶登錄前顯示的信息
     /etc/group 設定用戶的組名與相關信息
     /etc/passwd 帳號信息
     /etc/shadow 密碼信息
     /etc/sudoers 可以sudo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securetty 設定哪些終端可以讓root登錄
     /etc/login.defs 所有用戶登錄時的缺省配置
     /etc/exports 設定NFS系統用的
     /etc/init.d/   所有服務的預設啟動 script 都是放在這裡的,例如要啟動或者關閉
     /etc/xinetd.d/  這就是所謂的 super daemon 管理的各項服務的設定檔目錄
     /etc/modprobe.conf   內核模塊額外參數設定
     /etc/syslog.conf   日志設置文件
/home   使用者家目錄
/lib    系統會使用到的函數庫
     /lib/modules   kernel 的相關模塊
     /var/lib/rpm   rpm套件安裝處
/lost+found    系統不正常產生錯誤時,會將一些遺失的片段放置於此目錄下
/mnt     外設的掛載點
/media   /mnt類似
/opt     主機額外安裝的軟件
/proc    虛擬目錄,是內存的映射
      /proc/version   內核版本
       /proc/sys/kernel   系統內核功能
/root    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
/sbin    系統管理員才能執行的指令
/srv     一些服務啟動之後,這些服務所需要取用的資料目錄
/tmp     一般使用者或者是正在執行的程序暫時放置檔案的地方
/usr     最大的目錄,存許應用程序和文件
    /usr/X11R6   X-Window目錄
    /usr/src    Linux源代碼
    /usr/include:系統頭文件
    /usr/openwin 存放SUNOpenWin
    /usr/man 在線使用手冊
    /usr/bin           使用者可執行的 binary file 的目錄
    /usr/local/bin     使用者可執行的 binary file 的目錄
    /usr/lib           系統會使用到的函數庫
    /usr/local/lib     系統會使用到的函數庫
    /usr/sbin          系統管理員才能執行的指令
    /usr/local/sbin    系統管理員才能執行的指令
/var   日志文件
    /var/log/secure    記錄登入系統存取資料的檔案,例如 pop3, ssh, telnet, ftp 等都會記錄在此檔案中
    /var/log/wtmp      記錄登入者的訊息資料, last
    /var/log/messages  幾乎系統發生的錯誤訊息
    /var/log/boot.log  記錄開機或者是一些服務啟動的時候,所顯示的啟動或關閉訊息
    /var/log/maillog   紀錄郵件存取或往來( sendmail pop3 )的使用者記錄
    /var/log/cron      記錄 crontab 這個例行性服務的內容
    /var/log/httpd, /var/log/news, /var/log/mysqld.log, /var/log/samba, /var/log/procmail.log
    分別是幾個不同的網路服務的記錄檔
 
一些常用的基本命令:
uname -a    查看內核版本      
ls -al    顯示所有文件的屬性
pwd         顯示當前路徑       
cd -    返回上一次目錄     cd ~    返回主目錄
date s      設置時間、日期         
cal      顯示日歷     cal 2006
bc          計算器具              
man  & info     幫助手冊
locale     顯示當前字體     locale -a    所有可用字體     /etc/sysconfig/i18n設置文件
LANG=en    使用英文字體           
sync       將數據同步寫入硬盤       
shutdonw -h now & half & poweroff  關機
reboot     重啟                  
startx  &  init 5   進入圖形介面
/work  & ?work    向上、下查找文檔內容
chgrp      改變檔案群組  chgrp testing install.log   
chown     改變所屬人   chown root:root install.log
chmod      改變屬性     chmod 777 install.log     read=4  write=2  execute=1
cp   復制   cp filename
rm   刪除文件  rm -rf filename   強制刪除文件
rmdir   刪除文件夾
mv  移動    mv 123.txt 222.txt  重命名
mkdir     創建文件夾
touch     創建文件  更新當前時間
cat       由第一行開始顯示     cat |more  分頁
nl        在內容前加行號
more  &  less   一面一面翻動
head -n filename   顯示第N行內容
tail -n filename  顯示后N行內容
od        顯示非純文檔
df -h 顯示分區空間
du  顯示目錄或文件的大小
fdisk   分區設置    fdisk -l /dev/hda  顯示硬盤分區狀態
mkfs    建立各種文件系統  mkfs -t ext3  /dev/ram15  
fsck    檢查和修復LINUX檔案
ln      硬鏈接   ln -s  軟件鏈接
whereis   查找命令
locate    查找
find      查找   find / -name "***.***"
which     查看工具
whoami    顯示當前用戶
gcc -v    查看GCC版本
chattr +i filename  禁止刪除   chattr -i filename  取消禁止
lsattr    顯示隱藏檔屬性
updatedb  更新資料庫
mke2fs    格式化   mkfs -t ext3
dd if=/etc/passwd of=/tmp/passwd.bak    備份
mount     列出系統所有的分區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掛載光盤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掛載軟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utf8,umask=000 /dev/hda2 /mnt/hda2   掛載fat32分區
mount -t ntfs -o nls=utf8,umask=000 /dev/hda3 /mnt/hda3         掛載ntfs分區
Linux-NTFS Project: http://linux-ntfs.sourceforge.net/
umount /mnt/hda3  缷載
ifconfig   顯示或設置網絡設備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卡 
ifdown eth0  關閉網卡
ifup eth0    開啟網卡
clear    清屏
history    歷史記錄       !55  執行第55個指令
stty   設置終端    stty -a
fdisk /mbr   刪除GRUB
at     僅進行一次的工作排程
crontab   循環執行的例行性命令    [e]編輯,[l]顯示,[r]刪除任務
&       后臺運行程序    tar -zxvf 123.tar.gz & --------->后臺運行
jobs    觀看后臺暫停的程序   jobs -l
fg      將后臺程序調到前臺   fg n ------>n是數字,可以指定進行那個程序
bg      讓工作在后臺運行
kill    結束進程    kill -9 PID     [9]強制結束,[15]正常結束,[l]列出可用的kill信號
ps aux  查看后臺程序  
top     查看后臺程序   top -d 2    每兩秒更新一次        top -d 2 -p10604   觀看某個PID
        top -b -n 2 > /tmp/top.txt -----> top 的資訊進行 2 次,然後將結果輸出到 /tmp/top.txt   
pstree   以樹狀圖顯示程序    [A] ASCII 來連接, [u]列出PID, [p]列出帳號
killall   要刪除某個服務    killall -9 httpd
free      顯示內存狀態     free -m  -------->M為單位顯示
uptime    顯示目前系統開機時間
netstat   顯示網絡狀態    netstat -tulnp------>找出目前系統上已在監聽的網路連線及其 PID
dmesg     顯示開機信息    demsg | more
nice      設置優先權      nice -n -5 vi & -----> root 給一個 nice 植為 -5 ,用於執行 vi
renice    調整已存在優先權
runlevel  顯示目前的runlevel
depmod    分析可載入模塊的相依性
lsmod     顯示已載入系統的模塊
modinfo   顯示kernel模塊的信息
insmod    載入模塊
modprobe   自動處理可載入模塊
rmmod     刪除模塊
chkconfig   檢查,設置系統的各種服務     chkconfig --list ----->列出各項服務狀態
ntsysv     設置系統的各種服務
cpio      備份文件
 

壓縮命令:
 *.Z      compress 程式壓縮的檔案;
 *.bz2    bzip2 程式壓縮的檔案;
 *.gz     gzip 程式壓縮的檔案;
 *.tar    tar 程式打包的資料,並沒有壓縮過;
 *.tar.gz tar 程式打包的檔案,其中並且經過 gzip 的壓縮
compress filename  壓縮文件  [-d]解壓  uncompress
gzip filename   壓縮  [-d]解壓  zcat 123.gz 查看壓縮文件內容
bzip2 -z filename  壓縮  [-d]解壓   bzcat filename.bz2  查看壓縮文件內容
tar -cvf /home/123.tar /etc  打包,不壓縮
tar -xvf 123.tar   解開包
tar -zxvf /home/123.tar.gz  gzip解壓
tar -jxvf /home/123.tar.bz2  bzip2解壓
tar -ztvf /tmp/etc.tar.gz   查看tar內容
cpio -covB  > [file|device]   份份
cpio -icduv < [file|device]   還原
 
vi一般用法
一般模式              編輯模式                  指令模式
h                a,i,r,o,A,I,R,O             :w 保存
j                 進入編輯模式                :w! 強制保存
k                 dd 刪除光標當前行           :q! 不保存離開
l                 ndd 刪除n                 :wq! 保存后離開
0 移動到行首        yy 復制當前行                :e! 還原原始檔
$ 移動到行尾        nyy 復制n                  :w filename 另存為
H 屏幕最上          p,P 粘貼                     :set nu 設置行號
M 屏幕中央          u  撤消                      :set nonu 取消行號
L 屏幕最下          [Ctrl]+r 重做上一個動作       ZZ 保存離開
G 檔案最后一行      [ctrl]+z 暫停退出            :set nohlsearch   永久地關閉高亮顯示
/work 向下搜索                                   :sp 同時打開兩個文檔
?work 向上搜索                                   [Ctrl]+w 兩個文檔設換
gg 移動到檔案第一行                              :nohlsearch    暫時關閉高亮顯示
 
認識SHELL
alias    顯示當前所有的命令別名      alias lm="ls -al"   命令別名    unalias lm 取消命令別名
type      類似which
exprot    設置或顯示環境變量
exprot PATH="$PATH":/sbin  添加/sbinPATH路徑
echo $PATH    顯示PATH路徑
bash      進入子程序
name=yang     設定變量
unset name    取消變量
echo $name    顯示變量的內容
myname="$name its me"   &   myname='$name its me'     單引號時$name失去變量內容
ciw=/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設置路徑
env      列出所有環境變量
echo $RANDOM    顯示隨意產生的數
set      設置SHELL
PS1='[\u@\h \w \A #\#]\$ '     提示字元的設定
   [root@linux ~]# read [-pt] variable     -----------讀取鍵盤輸入的變量
   參數:
   -p  :後面可以接提示字元!
   -t  :後面可以接等待的『秒數!』
declare    聲明 shell 變量
ulimit -a   顯示所有限制資料
 ls /tmp/yang && echo "exist" || echo "not exist"
 意思是說,當 ls /tmp/yang 執行後,若正確,就執行echo "exist" ,若有問題,就執行echo "not exist"
 echo $PATH | cut -d ':' -f 5       :為分隔符,讀取第5段內容
 export | cut -c 10-20      讀取第1020個字節的內容
 last | grep 'root'    搜索有root的一行,[-v]反向搜索
 cat /etc/passwd | sort    排序顯示
 cat /etc/passwd | wc      顯示『行、字數、字節數』
正規表示法
[root@test root]# grep [-acinv] '搜尋字串' filename
       參數說明:
       -a :將 binary 檔案以 text 檔案的方式搜尋資料
       -c :計算找到 '搜尋字串' 的次數
       -i :忽略大小寫的不同,所以大小寫視為相同
       -n :順便輸出行號
       -v :反向選擇,亦即顯示出沒有 '搜尋字串' 內容的那一行!
 grep -n 'the' 123.txt     搜索the字符 -----------搜尋特定字串      
 grep -n 't[ea]st' 123.txt    搜索testtaste兩個字符---------利用 [] 來搜尋集合字元
 grep -n '[^g]oo' 123.txt     搜索前面不為goo-----------向選擇 [^]
 grep -n '[0-9]' 123.txt  搜索有0-9的數字
 grep -n '^the' 123.txt 搜索以the為行首-----------行首搜索^
 grep -n '^[^a-zA-Z]' 123.txt  搜索不以英文字母開頭
 grep -n '[a-z]$' 123.txt    搜索以a-z結尾的行---------- 行尾搜索$
 grep -n 'g..d' 123.txt     搜索開頭g結尾d字符----------任意一個字元 .
 grep -n 'ooo*' 123.txt     搜索至少有兩個oo的字符---------重複字元 *
sed    文本流編輯器    利用腳本命令來處理文本文件
awd    模式掃描和處理語言
 nl 123.txt | sed '2,5d'   刪除第二到第五行的內容
diff     比較文件的差異
cmp      比較兩個文件是否有差異
patch    修補文件
pr       要打印的文件格式化
 

帳號管理
/etc/passwd    系統帳號信息
/etc/shadow    帳號密碼信息    MD5 32位加密
     在密碼欄前面加『 * 』『 ! 』禁止使用某帳號
/etc/group     系統群組信息
/etc/gshadow
newgrp    改變登陸組
useradd  &  adduser    建立新用戶  ---------> useradd -m test  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
          useradd -m -g pgroup test --------->指定所屬級
/etc/default/useradd   相關設定
/etc/login.defs       UID/GID 有關的設定
passwd    更改密碼 -----------> passwd test
usermod   修改用戶帳號
userdel   刪除帳號 ----------->userdel -r test
chsh      更換登陸系統時使用的SHELL   [-l]顯示可用的SHELL;[-s]修改自己的SHELL
chfn      改變finger指令顯示的信息
finger    查找并顯示用戶信息
id        顯示用戶的ID ----------->  id test
groupadd   添加組
groupmod   usermod類似
groupdel   刪除組
su test    更改用戶   su -    進入root,且使用root的環境變量
sudo       以其他身份來執行指令
visudo     編輯/etc/sudoers      加入一行『 test ALL=(ALL) ALL
           %wheel ALL = (ALL) ALL               系統里所有wheel群組的用戶都可用sudo
           %wheel ALL = (ALL) NOPASSWD: ALL     wheel群組所有用戶都不用密碼NOPASSWD
       User_Alias ADMPW = vbird, dmtsai, vbird1, vbird3         加入ADMPW
       ADMPW ALL = NOPASSWD: !/usr/bin/passwd, /usr/bin/passwd [A-Za-z]*, \
       !/usr/bin/passwd root      可以更改使用者密碼,但不能更改root密碼 (在指令前面加入 ! 代表不可)
PAM (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 嵌入式模組)
who & w     看誰在線                    
last        最近登陸主機的信息
lastlog     最近登入的時間    讀取 /var/log/lastlog
talk        與其他用戶交談
write       發送信息    write test   [ctrl]+d 發送
mesg        設置終端機的寫入權限    mesg n 禁止接收     mesg y
wall        向所有用戶發送信息    wall this is q test
mail        mail  
/etc/default/useradd    家目錄默認設置
quota      顯示磁盤已使用的空間與限制     quota -guvs ----->秀出目前 root 自己的 quota 限制值
           quota -vu   查詢
quotacheck   檢查磁盤的使用空間與限制     quotacheck -avug  ----->將所有的在 /etc/mtab 內,含有 quota 支援的 partition 進行掃瞄
             [-m] 強制掃描 
     quota一定要是獨立的分區,要有quota.userquota.group兩件文件,/etc/fstab添加一句:
     /dev/hda3 /home ext3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1 2
     chmod 600 quota*         設置完成,重啟生效
edquota    編輯用戶或群組的quota  [u]用戶,[g]群組,[p]復制,[t]設置寬限期限
           edquota -a yang       edquota -p yang -u young ----->復制   
quotaon    開啟磁盤空間限制     quotaon -auvg -------->啟動所有的具有 quota filesystem
quotaoff   關閉磁盤空間限制     quotaoff -a  -------->關閉了 quota 的限制
repquota -av     查閱系統內所有的具有 quota filesystem 的限值狀態
Quota 從開始準備 filesystem 的支援到整個設定結束的主要的步驟大概是:
1、設定 partition filesystem 支援 quota 參數:
由於 quota 必須要讓 partition 上面的 filesystem 支援才行,一般來說, 支援度最好的是 ext2/ext3
其他的 filesystem 類型鳥哥我是沒有試過啦! 啟動 filesystem 支援 quota 最簡單就是編輯 /etc/fstab
使得準備要開放的 quota 磁碟可以支援 quota 囉;
2、建立 quota 記錄檔:
剛剛前面講過,整個 quota 進行磁碟限制值記錄的檔案是 aquota.user/aquota.group
要建立這兩個檔案就必須要先利用 quotacheck 掃瞄才行喔!
3、編輯 quota 限制值資料:
再來就是使用 edquota 來編輯每個使用者或群組的可使用空間囉;
4、重新掃瞄與啟動 quota
設定好 quota 之後,建議可以再進行一次 quotacheck ,然後再以 quotaon 來啟動吧!

開機流程簡介
1、載入 BIOS 的硬體資訊,並取得第一個開機裝置的代號;
2、讀取第一個開機裝置的 MBR boot Loader (亦即是 lilo, grub, spfdisk 等等) 的開機資訊;
3、載入 Kernel 作業系統核心資訊, Kernel 開始解壓縮,並且嘗試驅動所有硬體裝置;
4Kernel 執行 init 程式並取得 run-level 資訊;
5init 執行 /etc/rc.d/rc.sysinit 檔案;
6、啟動核心的外掛模組 (/etc/modprobe.conf)
7init 執行 run-level 的各個批次檔( Scripts )
8init 執行 /etc/rc.d/rc.local 檔案;
9、執行 /bin/login 程式,並等待使用者登入;
10、登入之後開始以 Shell 控管主機。
/etc/rc.d/rc3.d,S開頭的為開機啟動,K開頭的為關閉,接著的數字代表執行順序
GRUB vga設定
彩度\解析度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bit
    256        769      771      773       775      8 bit
   32768       784      787      790       793     15 bit
   65536       785      788      791       794     16 bit
   16.8M       786      789      792       795     32 bit

./configure    檢查系統信息       ./configure --help | more  幫助信息
make clean     清除之前留下的文件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
rpm -q  ----->查詢是否安裝             rpm -ql ------>查詢該套件所有的目錄
rpm -qi ----->查詢套件的說明資料       rpm -qc[d] ----->設定檔與說明檔
rpm -ivh  ---->安裝                    rpm -V  -------->查看套件有否更動過
rpm -e  ------>刪除                    rpm -Uvh ------->升級安裝 
--nodeps ----->強行安裝                --test ----->測試安裝
轉 http://blog.chinaunix.net/u/30619/showart.php?id=249558


JAVA之路 2007-08-14 00:21 發表評論
]]>
java面試筆試題大匯總 ~很全面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6/01/121279.htmlJAVA之路JAVA之路Thu, 31 May 2007 18:56: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6/01/121279.html閱讀全文

JAVA之路 2007-06-01 02:56 發表評論
]]>
網上搜集的java問題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4/14/110597.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14 Apr 2007 02:13: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4/14/110597.html1,看看API,在Integer類里面有轉成 16進制,8進制和2進制的函數 16進制 Integer.toHexString(int i) 8進制 Integer.toOctalString(int i) 2進制 Integer.toBinaryString(int i)

int i=100; String binStr=Integer.toBinaryString(i); String otcStr=Integer.toOctalString(i); String hexStr=Integer.toHexString(i); System.out.println(binStr); System.out.println(otcStr); System.out.println(hexStr);

2,java 如何實現程序的自動更新,有例子最好了

做一個線程 過一段時間 就連接指定的遠程服務器 看最新版本號 與本地當前版本號是不是一致 是的話 就彈出窗口 提示用戶 用戶確認就 自動下載下來 然后更新原來的class 再啟動 過程就是這樣 自己寫一個小小的代碼測試一下就可以



JAVA之路 2007-04-14 10:13 發表評論
]]>
內存管理內幕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4/03/108120.htmlJAVA之路JAVA之路Tue, 03 Apr 2007 01:33: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7/04/03/108120.htmlJonathan Bartlett (johnnyb@eskimo.com), 技術總監, New Media Worx

2004 年 11 月 29 日

本文將對 Linux™ 程序員可以使用的內存管理技術進行概述,雖然關注的重點是 C 語言,但同樣也適用于其他語言。文中將為您提供如何管理內存的細節,然后將進一步展示如何手工管理內存,如何使用引用計數或者內存池來半手工地管理內存,以及如何使用垃圾收集自動管理內存。

為什么必須管理內存

內存管理是計算機編程最為基本的領域之一。在很多腳本語言中,您不必擔心內存是如何管理的,這并不能使得內存管理的重要性有一點點降低。對實際編程來說,理解您的內存管理器的能力與局限性至關重要。在大部分系統語言中,比如 C 和 C++,您必須進行內存管理。本文將介紹手工的、半手工的以及自動的內存管理實踐的基本概念。

追溯到在 Apple II 上進行匯編語言編程的時代,那時內存管理還不是個大問題。您實際上在運行整個系統。系統有多少內存,您就有多少內存。您甚至不必費心思去弄明白它有多少內存,因為每一臺機器的內存數量都相同。所以,如果內存需要非常固定,那么您只需要選擇一個內存范圍并使用它即可。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一個簡單的計算機中,您也會有問題,尤其是當您不知道程序的每個部分將需要多少內存時。如果您的空間有限,而內存需求是變化的,那么您需要一些方法來滿足這些需求:

  • 確定您是否有足夠的內存來處理數據。
  • 從可用的內存中獲取一部分內存。
  • 向可用內存池(pool)中返回部分內存,以使其可以由程序的其他部分或者其他程序使用。

 

實現這些需求的程序庫稱為 分配程序(allocators),因為它們負責分配和回收內存。程序的動態性越強,內存管理就越重要,您的內存分配程序的選擇也就更重要。讓我們來了解可用于內存管理的不同方法,它們的好處與不足,以及它們最適用的情形。





回頁首


C 風格的內存分配程序

C 編程語言提供了兩個函數來滿足我們的三個需求:

  • malloc:該函數分配給定的字節數,并返回一個指向它們的指針。如果沒有足夠的可用內存,那么它返回一個空指針。
  • free:該函數獲得指向由 malloc 分配的內存片段的指針,并將其釋放,以便以后的程序或操作系統使用(實際上,一些 malloc 實現只能將內存歸還給程序,而無法將內存歸還給操作系統)。

 

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

要理解內存在程序中是如何分配的,首先需要理解如何將內存從操作系統分配給程序。計算機上的每一個進程都認為自己可以訪問所有的物理內存。顯然,由于同時在運行多個程序,所以每個進程不可能擁有全部內存。實際上,這些進程使用的是 虛擬內存

只是作為一個例子,讓我們假定您的程序正在訪問地址為 629 的內存。不過,虛擬內存系統不需要將其存儲在位置為 629 的 RAM 中。實際上,它甚至可以不在 RAM 中 —— 如果物理 RAM 已經滿了,它甚至可能已經被轉移到硬盤上!由于這類地址不必反映內存所在的物理位置,所以它們被稱為虛擬內存。操作系統維持著一個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的表,以便計算機硬件可以正確地響應地址請求。并且,如果地址在硬盤上而不是在 RAM 中,那么操作系統將暫時停止您的進程,將其他內存轉存到硬盤中,從硬盤上加載被請求的內存,然后再重新啟動您的進程。這樣,每個進程都獲得了自己可以使用的地址空間,可以訪問比您物理上安裝的內存更多的內存。

在 32-位 x86 系統上,每一個進程可以訪問 4 GB 內存。現在,大部分人的系統上并沒有 4 GB 內存,即使您將 swap 也算上, 每個進程所使用的內存也肯定少于 4 GB。因此,當加載一個進程時,它會得到一個取決于某個稱為 系統中斷點(system break)的特定地址的初始內存分配。該地址之后是未被映射的內存 —— 用于在 RAM 或者硬盤中沒有分配相應物理位置的內存。因此,如果一個進程運行超出了它初始分配的內存,那么它必須請求操作系統“映射進來(map in)”更多的內存。(映射是一個表示一一對應關系的數學術語 —— 當內存的虛擬地址有一個對應的物理地址來存儲內存內容時,該內存將被映射。)

基于 UNIX 的系統有兩個可映射到附加內存中的基本系統調用:

  • brk: brk() 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系統調用。還記得系統中斷點嗎?該位置是進程映射的內存邊界。 brk() 只是簡單地將這個位置向前或者向后移動,就可以向進程添加內存或者從進程取走內存。
  • mmap: mmap(),或者說是“內存映像”,類似于 brk(),但是更為靈活。首先,它可以映射任何位置的內存,而不單單只局限于進程。其次,它不僅可以將虛擬地址映射到物理的 RAM 或者 swap,它還可以將它們映射到文件和文件位置,這樣,讀寫內存將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讀寫。不過,在這里,我們只關心 mmap 向進程添加被映射的內存的能力。 munmap() 所做的事情與 mmap() 相反。

 

如您所見, brk() 或者 mmap() 都可以用來向我們的進程添加額外的虛擬內存。在我們的例子中將使用 brk(),因為它更簡單,更通用。

實現一個簡單的分配程序

如果您曾經編寫過很多 C 程序,那么您可能曾多次使用過 malloc()free()。不過,您可能沒有用一些時間去思考它們在您的操作系統中是如何實現的。本節將向您展示 mallocfree 的一個最簡化實現的代碼,來幫助說明管理內存時都涉及到了哪些事情。

要試著運行這些示例,需要先 復制本代碼清單,并將其粘貼到一個名為 malloc.c 的文件中。接下來,我將一次一個部分地對該清單進行解釋。

在大部分操作系統中,內存分配由以下兩個簡單的函數來處理:

  • void *malloc(long numbytes):該函數負責分配 numbytes 大小的內存,并返回指向第一個字節的指針。
  • void free(void *firstbyte):如果給定一個由先前的 malloc 返回的指針,那么該函數會將分配的空間歸還給進程的“空閑空間”。

malloc_init 將是初始化內存分配程序的函數。它要完成以下三件事:將分配程序標識為已經初始化,找到系統中最后一個有效內存地址,然后建立起指向我們管理的內存的指針。這三個變量都是全局變量:



清單 1. 我們的簡單分配程序的全局變量
            int has_initialized = 0;
            void *managed_memory_start;
            void *last_valid_address;
            

如前所述,被映射的內存的邊界(最后一個有效地址)常被稱為系統中斷點或者 當前中斷點。在很多 UNIX® 系統中,為了指出當前系統中斷點,必須使用 sbrk(0) 函數。 sbrk 根據參數中給出的字節數移動當前系統中斷點,然后返回新的系統中斷點。使用參數 0 只是返回當前中斷點。這里是我們的 malloc 初始化代碼,它將找到當前中斷點并初始化我們的變量:



清單 2. 分配程序初始化函數
            /* Include the sbrk function */
            #include <unistd.h>
            void malloc_init()
            {
            /* grab the last valid address from the OS */
            last_valid_address = sbrk(0);
            /* we don't have any memory to manage yet, so
            *just set the beginning to be last_valid_address
            */
            managed_memory_start = last_valid_address;
            /* Okay, we're initialized and ready to go */
            has_initialized = 1;
            }
            

現在,為了完全地管理內存,我們需要能夠追蹤要分配和回收哪些內存。在對內存塊進行了 free 調用之后,我們需要做的是諸如將它們標記為未被使用的等事情,并且,在調用 malloc 時,我們要能夠定位未被使用的內存塊。因此, malloc 返回的每塊內存的起始處首先要有這個結構:



清單 3. 內存控制塊結構定義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
            int is_available;
            int size;
            };
            

現在,您可能會認為當程序調用 malloc 時這會引發問題 —— 它們如何知道這個結構?答案是它們不必知道;在返回指針之前,我們會將其移動到這個結構之后,把它隱藏起來。這使得返回的指針指向沒有用于任何其他用途的內存。那樣,從調用程序的角度來看,它們所得到的全部是空閑的、開放的內存。然后,當通過 free() 將該指針傳遞回來時,我們只需要倒退幾個內存字節就可以再次找到這個結構。

在討論分配內存之前,我們將先討論釋放,因為它更簡單。為了釋放內存,我們必須要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獲得我們給出的指針,回退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個字節,并將其標記為可用的。這里是對應的代碼:



清單 4. 解除分配函數
            void free(void *firstbyte) {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mcb;
            /* Backup from the given pointer to find the
            * mem_control_block
            */
            mcb = firstbyte -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 Mark the block as being available */
            mcb->is_available = 1;
            /* That's It!  We're done. */
            return;
            }
            

如您所見,在這個分配程序中,內存的釋放使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機制,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內存釋放。分配內存稍微困難一些。以下是該算法的略述:



清單 5. 主分配程序的偽代碼
            1. If our allocator has not been initialized, initialize it.
            2. Add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to the size requested.
            3. start at managed_memory_start.
            4. Are we at last_valid address?
            5. If we are:
            A. We didn't find any existing space that was large enough
            -- ask the operating system for more and return that.
            6. Otherwise:
            A. Is the current space available (check is_available from
            the mem_control_block)?
            B. If it is:
            i)   Is it large enough (check "size" from the
            mem_control_block)?
            ii)  If so:
            a. Mark it as unavailable
            b. Move past mem_control_block and return the
            pointer
            iii) Otherwise:
            a. Move forward "size" bytes
            b. Go back go step 4
            C. Otherwise:
            i)   Move forward "size" bytes
            ii)  Go back to step 4
            

我們主要使用連接的指針遍歷內存來尋找開放的內存塊。這里是代碼:



清單 6. 主分配程序
            void *malloc(long numbytes) {
            /* Holds where we are looking in memory */
            void *current_location;
            /* This is the same as current_location, but cast to a
            * memory_control_block
            */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current_location_mcb;
            /* This is the memory location we will return.  It will
            * be set to 0 until we find something suitable
            */
            void *memory_location;
            /* Initialize if we haven't already done so */
            if(! has_initialized) 	{
            malloc_init();
            }
            /* The memory we search for has to include the memory
            * control block, but the users of malloc don't need
            * to know this, so we'll just add it in for them.
            */
            numbytes = numbytes +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 Set memory_location to 0 until we find a suitable
            * location
            */
            memory_location = 0;
            /* Begin searching at the start of managed memory */
            current_location = managed_memory_start;
            /* Keep going until we have searched all allocated space */
            while(current_location != last_valid_address)
            {
            /* current_location and current_location_mcb point
            * to the same address.  However, current_location_mcb
            * is of the correct type, so we can use it as a struct.
            * current_location is a void pointer so we can use it
            * to calculate addresses.
            */
            current_location_mcb =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current_location;
            if(current_location_mcb->is_available)
            {
            if(current_location_mcb->size >= numbytes)
            {
            /* Woohoo!  We've found an open,
            * appropriately-size location.
            */
            /* It is no longer available */
            current_location_mcb->is_available = 0;
            /* We own it */
            memory_location = current_location;
            /* Leave the loop */
            break;
            }
            }
            /* If we made it here, it's because the Current memory
            * block not suitable; move to the next one
            */
            current_location = current_location +
            current_location_mcb->size;
            }
            /* If we still don't have a valid location, we'll
            * have to ask the operating system for more memory
            */
            if(! memory_location)
            {
            /* Move the program break numbytes further */
            sbrk(numbytes);
            /* The new memory will be where the last valid
            * address left off
            */
            memory_location = last_valid_address;
            /* We'll move the last valid address forward
            * numbytes
            */
            last_valid_address = last_valid_address + numbytes;
            /* We need to initialize the mem_control_block */
            current_location_mcb = memory_location;
            current_location_mcb->is_available = 0;
            current_location_mcb->size = numbytes;
            }
            /* Now, no matter what (well, except for error conditions),
            * memory_location has the address of the memory, including
            * the mem_control_block
            */
            /* Move the pointer past the mem_control_block */
            memory_location = memory_location +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 Return the pointer */
            return memory_location;
            }
            

這就是我們的內存管理器。現在,我們只需要構建它,并在程序中使用它即可。

運行下面的命令來構建 malloc 兼容的分配程序(實際上,我們忽略了 realloc() 等一些函數,不過, malloc()free() 才是最主要的函數):



清單 7. 編譯分配程序
            gcc -shared -fpic malloc.c -o malloc.so
            

該程序將生成一個名為 malloc.so 的文件,它是一個包含有我們的代碼的共享庫。

在 UNIX 系統中,現在您可以用您的分配程序來取代系統的 malloc(),做法如下:



清單 8. 替換您的標準的 malloc
            LD_PRELOAD=/path/to/malloc.so
            export LD_PRELOAD
            

LD_PRELOAD 環境變量使動態鏈接器在加載任何可執行程序之前,先加載給定的共享庫的符號。它還為特定庫中的符號賦予優先權。因此,從現在起,該會話中的任何應用程序都將使用我們的 malloc(),而不是只有系統的應用程序能夠使用。有一些應用程序不使用 malloc(),不過它們是例外。其他使用 realloc() 等其他內存管理函數的應用程序,或者錯誤地假定 malloc() 內部行為的那些應用程序,很可能會崩潰。ash shell 似乎可以使用我們的新 malloc() 很好地工作。

如果您想確保 malloc() 正在被使用,那么您應該通過向函數的入口點添加 write() 調用來進行測試。

我們的內存管理器在很多方面都還存在欠缺,但它可以有效地展示內存管理需要做什么事情。它的某些缺點包括:

  • 由于它對系統中斷點(一個全局變量)進行操作,所以它不能與其他分配程序或者 mmap 一起使用。
  • 當分配內存時,在最壞的情形下,它將不得不遍歷 全部進程內存;其中可能包括位于硬盤上的很多內存,這意味著操作系統將不得不花時間去向硬盤移入數據和從硬盤中移出數據。
  • 沒有很好的內存不足處理方案( malloc 只假定內存分配是成功的)。
  • 它沒有實現很多其他的內存函數,比如 realloc()
  • 由于 sbrk() 可能會交回比我們請求的更多的內存,所以在堆(heap)的末端會遺漏一些內存。
  • 雖然 is_available 標記只包含一位信息,但它要使用完整的 4-字節 的字。
  • 分配程序不是線程安全的。
  • 分配程序不能將空閑空間拼合為更大的內存塊。
  • 分配程序的過于簡單的匹配算法會導致產生很多潛在的內存碎片。
  • 我確信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這就是為什么它只是一個例子!

 

其他 malloc 實現

malloc() 的實現有很多,這些實現各有優點與缺點。在設計一個分配程序時,要面臨許多需要折衷的選擇,其中包括:

  • 分配的速度。
  • 回收的速度。
  • 有線程的環境的行為。
  • 內存將要被用光時的行為。
  • 局部緩存。
  • 簿記(Bookkeeping)內存開銷。
  • 虛擬內存環境中的行為。
  • 小的或者大的對象。
  • 實時保證。

 

每一個實現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集合。在我們的簡單的分配程序中,分配非常慢,而回收非常快。另外,由于它在使用虛擬內存系統方面較差,所以它最適于處理大的對象。

還有其他許多分配程序可以使用。其中包括:

  • Doug Lea Malloc:Doug Lea Malloc 實際上是完整的一組分配程序,其中包括 Doug Lea 的原始分配程序,GNU libc 分配程序和 ptmalloc。 Doug Lea 的分配程序有著與我們的版本非常類似的基本結構,但是它加入了索引,這使得搜索速度更快,并且可以將多個沒有被使用的塊組合為一個大的塊。它還支持緩存,以便更快地再次使用最近釋放的內存。 ptmalloc 是 Doug Lea Malloc 的一個擴展版本,支持多線程。在本文后面的 參考資料部分中,有一篇描述 Doug Lea 的 Malloc 實現的文章。
  • BSD Malloc:BSD Malloc 是隨 4.2 BSD 發行的實現,包含在 FreeBSD 之中,這個分配程序可以從預先確實大小的對象構成的池中分配對象。它有一些用于對象大小的 size 類,這些對象的大小為 2 的若干次冪減去某一常數。所以,如果您請求給定大小的一個對象,它就簡單地分配一個與之匹配的 size 類。這樣就提供了一個快速的實現,但是可能會浪費內存。在 參考資料部分中,有一篇描述該實現的文章。
  • Hoard:編寫 Hoard 的目標是使內存分配在多線程環境中進行得非常快。因此,它的構造以鎖的使用為中心,從而使所有進程不必等待分配內存。它可以顯著地加快那些進行很多分配和回收的多線程進程的速度。在 參考資料部分中,有一篇描述該實現的文章。

 

眾多可用的分配程序中最有名的就是上述這些分配程序。如果您的程序有特別的分配需求,那么您可能更愿意編寫一個定制的能匹配您的程序內存分配方式的分配程序。不過,如果不熟悉分配程序的設計,那么定制分配程序通常會帶來比它們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問題。要獲得關于該主題的適當的介紹,請參閱 Donald Knuth 撰寫的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ume 1: Fundamental Algorithms 中的第 2.5 節“Dynamic Storage Allocation”(請參閱 參考資料中的鏈接)。它有點過時,因為它沒有考慮虛擬內存環境,不過大部分算法都是基于前面給出的函數。

在 C++ 中,通過重載 operator new(),您可以以每個類或者每個模板為單位實現自己的分配程序。在 Andrei Alexandrescu 撰寫的 Modern C++ Design 的第 4 章(“Small Object Allocation”)中,描述了一個小對象分配程序(請參閱 參考資料中的鏈接)。

基于 malloc() 的內存管理的缺點

不只是我們的內存管理器有缺點,基于 malloc() 的內存管理器仍然也有很多缺點,不管您使用的是哪個分配程序。對于那些需要保持長期存儲的程序使用 malloc() 來管理內存可能會非常令人失望。如果您有大量的不固定的內存引用,經常難以知道它們何時被釋放。生存期局限于當前函數的內存非常容易管理,但是對于生存期超出該范圍的內存來說,管理內存則困難得多。而且,關于內存管理是由進行調用的程序還是由被調用的函數來負責這一問題,很多 API 都不是很明確。

因為管理內存的問題,很多程序傾向于使用它們自己的內存管理規則。C++ 的異常處理使得這項任務更成問題。有時好像致力于管理內存分配和清理的代碼比實際完成計算任務的代碼還要多!因此,我們將研究內存管理的其他選擇。





回頁首


半自動內存管理策略

引用計數

引用計數是一種 半自動(semi-automated)的內存管理技術,這表示它需要一些編程支持,但是它不需要您確切知道某一對象何時不再被使用。引用計數機制為您完成內存管理任務。

在引用計數中,所有共享的數據結構都有一個域來包含當前活動“引用”結構的次數。當向一個程序傳遞一個指向某個數據結構指針時,該程序會將引用計數增加 1。實質上,您是在告訴數據結構,它正在被存儲在多少個位置上。然后,當您的進程完成對它的使用后,該程序就會將引用計數減少 1。結束這個動作之后,它還會檢查計數是否已經減到零。如果是,那么它將釋放內存。

這樣做的好處是,您不必追蹤程序中某個給定的數據結構可能會遵循的每一條路徑。每次對其局部的引用,都將導致計數的適當增加或減少。這樣可以防止在使用數據結構時釋放該結構。不過,當您使用某個采用引用計數的數據結構時,您必須記得運行引用計數函數。另外,內置函數和第三方的庫不會知道或者可以使用您的引用計數機制。引用計數也難以處理發生循環引用的數據結構。

要實現引用計數,您只需要兩個函數 —— 一個增加引用計數,一個減少引用計數并當計數減少到零時釋放內存。

一個示例引用計數函數集可能看起來如下所示:



清單 9. 基本的引用計數函數
            /* Structure Definitions*/
            /* Base structure that holds a refcount */
            struct refcountedstruct
            {
            int refcount;
            }
            /* All refcounted structures must mirror struct
            * refcountedstruct for their first variables
            */
            /* Refcount maintenance functions */
            /* Increase reference count */
            void REF(void *data)
            {
            struct refcountedstruct *rstruct;
            rstruct = (struct refcountedstruct *) data;
            rstruct->refcount++;
            }
            /* Decrease reference count */
            void UNREF(void *data)
            {
            struct refcountedstruct *rstruct;
            rstruct = (struct refcountedstruct *) data;
            rstruct->refcount--;
            /* Free the structure if there are no more users */
            if(rstruct->refcount == 0)
            {
            free(rstruct);
            }
            }
            

REFUNREF 可能會更復雜,這取決于您想要做的事情。例如,您可能想要為多線程程序增加鎖,那么您可能想擴展 refcountedstruct,使它同樣包含一個指向某個在釋放內存之前要調用的函數的指針(類似于面向對象語言中的析構函數 —— 如果您的結構中包含這些指針,那么這是 必需的)。

當使用 REFUNREF 時,您需要遵守這些指針的分配規則:

  • UNREF 分配前左端指針(left-hand-side pointer)指向的值。
  • REF 分配后左端指針(left-hand-side pointer)指向的值。

 

在傳遞使用引用計數的結構的函數中,函數需要遵循以下這些規則:

  • 在函數的起始處 REF 每一個指針。
  • 在函數的結束處 UNREF 第一個指針。

 

以下是一個使用引用計數的生動的代碼示例:



清單 10. 使用引用計數的示例
            /* EXAMPLES OF USAGE */
            /* Data type to be refcounted */
            struct mydata
            {
            int refcount; /* same as refcountedstruct */
            int datafield1; /* Fields specific to this struct */
            int datafield2;
            /* other declarations would go here as appropriate */
            };
            /* Use the functions in code */
            void dosomething(struct mydata *data)
            {
            REF(data);
            /* Process data */
            /* when we are through */
            UNREF(data);
            }
            struct mydata *globalvar1;
            /* Note that in this one, we don't decrease the
            * refcount since we are maintaining the reference
            * past the end of the function call through the
            * global variable
            */
            void storesomething(struct mydata *data)
            {
            REF(data); /* passed as a parameter */
            globalvar1 = data;
            REF(data); /* ref because of Assignment */
            UNREF(data); /* Function finished */
            }
            

由于引用計數是如此簡單,大部分程序員都自已去實現它,而不是使用庫。不過,它們依賴于 mallocfree 等低層的分配程序來實際地分配和釋放它們的內存。

在 Perl 等高級語言中,進行內存管理時使用引用計數非常廣泛。在這些語言中,引用計數由語言自動地處理,所以您根本不必擔心它,除非要編寫擴展模塊。由于所有內容都必須進行引用計數,所以這會對速度產生一些影響,但它極大地提高了編程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以下是引用計數的益處:

  • 實現簡單。
  • 易于使用。
  • 由于引用是數據結構的一部分,所以它有一個好的緩存位置。

 

不過,它也有其不足之處:

  • 要求您永遠不要忘記調用引用計數函數。
  • 無法釋放作為循環數據結構的一部分的結構。
  • 減緩幾乎每一個指針的分配。
  • 盡管所使用的對象采用了引用計數,但是當使用異常處理(比如 trysetjmp()/ longjmp())時,您必須采取其他方法。
  • 需要額外的內存來處理引用。
  • 引用計數占用了結構中的第一個位置,在大部分機器中最快可以訪問到的就是這個位置。
  • 在多線程環境中更慢也更難以使用。

 

C++ 可以通過使用 智能指針(smart pointers)來容忍程序員所犯的一些錯誤,智能指針可以為您處理引用計數等指針處理細節。不過,如果不得不使用任何先前的不能處理智能指針的代碼(比如對 C 庫的聯接),實際上,使用它們的后果通實比不使用它們更為困難和復雜。因此,它通常只是有益于純 C++ 項目。如果您想使用智能指針,那么您實在應該去閱讀 Alexandrescu 撰寫的 Modern C++ Design 一書中的“Smart Pointers”那一章。

內存池

內存池是另一種半自動內存管理方法。內存池幫助某些程序進行自動內存管理,這些程序會經歷一些特定的階段,而且每個階段中都有分配給進程的特定階段的內存。例如,很多網絡服務器進程都會分配很多針對每個連接的內存 —— 內存的最大生存期限為當前連接的存在期。Apache 使用了池式內存(pooled memory),將其連接拆分為各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內存池。在結束每個階段時,會一次釋放所有內存。

在池式內存管理中,每次內存分配都會指定內存池,從中分配內存。每個內存池都有不同的生存期限。在 Apache 中,有一個持續時間為服務器存在期的內存池,還有一個持續時間為連接的存在期的內存池,以及一個持續時間為請求的存在期的池,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內存池。因此,如果我的一系列函數不會生成比連接持續時間更長的數據,那么我就可以完全從連接池中分配內存,并知道在連接結束時,這些內存會被自動釋放。另外,有一些實現允許注冊 清除函數(cleanup functions),在清除內存池之前,恰好可以調用它,來完成在內存被清理前需要完成的其他所有任務(類似于面向對象中的析構函數)。

要在自己的程序中使用池,您既可以使用 GNU libc 的 obstack 實現,也可以使用 Apache 的 Apache Portable Runtime。GNU obstack 的好處在于,基于 GNU 的 Linux 發行版本中默認會包括它們。Apache Portable Runtime 的好處在于它有很多其他工具,可以處理編寫多平臺服務器軟件所有方面的事情。要深入了解 GNU obstack 和 Apache 的池式內存實現,請參閱 參考資料部分中指向這些實現的文檔的鏈接。

下面的假想代碼列表展示了如何使用 obstack:



清單 11. obstack 的示例代碼
            #include <obstack.h>
            #include <stdlib.h>
            /* Example code listing for using obstacks */
            /* Used for obstack macros (xmalloc is
            a malloc function that exits if memory
            is exhausted */
            #define obstack_chunk_alloc xmalloc
            #define obstack_chunk_free free
            /* Pools */
            /* Only permanent allocations should go in this pool */
            struct obstack *global_pool;
            /* This pool is for per-connection data */
            struct obstack *connection_pool;
            /* This pool is for per-request data */
            struct obstack *request_pool;
            void allocation_failed()
            {
            exit(1);
            }
            int main()
            {
            /* Initialize Pools */
            global_pool = (struct obstack *)
            xmalloc (sizeof (struct obstack));
            obstack_init(global_pool);
            connection_pool = (struct obstack *)
            xmalloc (sizeof (struct obstack));
            obstack_init(connection_pool);
            request_pool = (struct obstack *)
            xmalloc (sizeof (struct obstack));
            obstack_init(request_pool);
            /* Set the error handling function */
            obstack_alloc_failed_handler = &allocation_failed;
            /* Server main loop */
            while(1)
            {
            wait_for_connection();
            /* We are in a connection */
            while(more_requests_available())
            {
            /* Handle request */
            handle_request();
            /* Free all of the memory allocated
            * in the request pool
            */
            obstack_free(request_pool, NULL);
            }
            /* We're finished with the connection, time
            * to free that pool
            */
            obstack_free(connection_pool, NULL);
            }
            }
            int handle_request()
            {
            /* Be sure that all object allocations are allocated
            * from the request pool
            */
            int bytes_i_need = 400;
            void *data1 = obstack_alloc(request_pool, bytes_i_need);
            /* Do stuff to process the request */
            /* return */
            return 0;
            }
            

基本上,在操作的每一個主要階段結束之后,這個階段的 obstack 會被釋放。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過程需要分配持續時間比當前階段更長的內存,那么它也可以使用更長期限的 obstack,比如連接或者全局內存。傳遞給 obstack_free()NULL 指出它應該釋放 obstack 的全部內容。可以用其他的值,但是它們通常不怎么實用。

使用池式內存分配的益處如下所示:

  • 應用程序可以簡單地管理內存。
  • 內存分配和回收更快,因為每次都是在一個池中完成的。分配可以在 O(1) 時間內完成,釋放內存池所需時間也差不多(實際上是 O(n) 時間,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會除以一個大的因數,使其變成 O(1))。
  • 可以預先分配錯誤處理池(Error-handling pools),以便程序在常規內存被耗盡時仍可以恢復。
  • 有非常易于使用的標準實現。

 

池式內存的缺點是:

  • 內存池只適用于操作可以分階段的程序。
  • 內存池通常不能與第三方庫很好地合作。
  • 如果程序的結構發生變化,則不得不修改內存池,這可能會導致內存管理系統的重新設計。
  • 您必須記住需要從哪個池進行分配。另外,如果在這里出錯,就很難捕獲該內存池。




回頁首


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是全自動地檢測并移除不再使用的數據對象。垃圾收集器通常會在當可用內存減少到少于一個具體的閾值時運行。通常,它們以程序所知的可用的一組“基本”數據 —— 棧數據、全局變量、寄存器 —— 作為出發點。然后它們嘗試去追蹤通過這些數據連接到每一塊數據。收集器找到的都是有用的數據;它沒有找到的就是垃圾,可以被銷毀并重新使用這些無用的數據。為了有效地管理內存,很多類型的垃圾收集器都需要知道數據結構內部指針的規劃,所以,為了正確運行垃圾收集器,它們必須是語言本身的一部分。

收集器的類型

  • 復制(copying): 這些收集器將內存存儲器分為兩部分,只允許數據駐留在其中一部分上。它們定時地從“基本”的元素開始將數據從一部分復制到另一部分。內存新近被占用的部分現在成為活動的,另一部分上的所有內容都認為是垃圾。另外,當進行這項復制操作時,所有指針都必須被更新為指向每個內存條目的新位置。因此,為使用這種垃圾收集方法,垃圾收集器必須與編程語言集成在一起。
  • 標記并清理(Mark and sweep):每一塊數據都被加上一個標簽。不定期的,所有標簽都被設置為 0,收集器從“基本”的元素開始遍歷數據。當它遇到內存時,就將標簽標記為 1。最后沒有被標記為 1 的所有內容都認為是垃圾,以后分配內存時會重新使用它們。
  • 增量的(Incremental):增量垃圾收集器不需要遍歷全部數據對象。因為在收集期間的突然等待,也因為與訪問所有當前數據相關的緩存問題(所有內容都不得不被頁入(page-in)),遍歷所有內存會引發問題。增量收集器避免了這些問題。
  • 保守的(Conservative):保守的垃圾收集器在管理內存時不需要知道與數據結構相關的任何信息。它們只查看所有數據類型,并假定它們 可以全部都是指針。所以,如果一個字節序列可以是一個指向一塊被分配的內存的指針,那么收集器就將其標記為正在被引用。有時沒有被引用的內存會被收集,這樣會引發問題,例如,如果一個整數域中包含一個值,該值是已分配內存的地址。不過,這種情況極少發生,而且它只會浪費少量內存。保守的收集器的優勢是,它們可以與任何編程語言相集成。

 

Hans Boehm 的保守垃圾收集器是可用的最流行的垃圾收集器之一,因為它是免費的,而且既是保守的又是增量的,可以使用 --enable-redirect-malloc 選項來構建它,并且可以將它用作系統分配程序的簡易替代者(drop-in replacement)(用 malloc/ free 代替它自己的 API)。實際上,如果這樣做,您就可以使用與我們在示例分配程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 LD_PRELOAD 技巧,在系統上的幾乎任何程序中啟用垃圾收集。如果您懷疑某個程序正在泄漏內存,那么您可以使用這個垃圾收集器來控制進程。在早期,當 Mozilla 嚴重地泄漏內存時,很多人在其中使用了這項技術。這種垃圾收集器既可以在 Windows® 下運行,也可以在 UNIX 下運行。

垃圾收集的一些優點:

  • 您永遠不必擔心內存的雙重釋放或者對象的生命周期。
  • 使用某些收集器,您可以使用與常規分配相同的 API。

 

其缺點包括:

  • 使用大部分收集器時,您都無法干涉何時釋放內存。
  • 在多數情況下,垃圾收集比其他形式的內存管理更慢。
  • 垃圾收集錯誤引發的缺陷難于調試。
  • 如果您忘記將不再使用的指針設置為 null,那么仍然會有內存泄漏。

 





回頁首


結束語

一切都需要折衷:性能、易用、易于實現、支持線程的能力等,這里只列出了其中的一些。為了滿足項目的要求,有很多內存管理模式可以供您使用。每種模式都有大量的實現,各有其優缺點。對很多項目來說,使用編程環境默認的技術就足夠了,不過,當您的項目有特殊的需要時,了解可用的選擇將會有幫助。下表對比了本文中涉及的內存管理策略。

表 1. 內存分配策略的對比

策略 分配速度 回收速度 局部緩存 易用性 通用性 實時可用 SMP 線程友好
定制分配程序 取決于實現 取決于實現 取決于實現 很難 取決于實現 取決于實現
簡單分配程序 內存使用少時較快 很快 容易
GNU malloc 容易
Hoard 容易
引用計數 N/A N/A 非常好 是(取決于 malloc 實現) 取決于實現
非常快 極好 是(取決于 malloc 實現) 取決于實現
垃圾收集 中(進行收集時慢) 幾乎不
增量垃圾收集 幾乎不
增量保守垃圾收集 容易 幾乎不



參考資料

  • 您可以參閱本文在 developerWorks 全球站點上的 英文原文

Web 上的文檔

基本的分配程序 池式分配程序 智能指針和定制分配程序
  • Loki C++ Library 有很多為 C++ 實現的通用模式,包括智能指針和一個定制的小對象分配程序。
垃圾收集器 關于現代操作系統中的虛擬內存的文章 關于 malloc 的文章 關于定制分配程序的文章 關于垃圾收集的文章 Web 上的通用參考資料 書籍 來自 developerWorks
  • 自我管理數據緩沖區內存 (developerWorks,2004 年 1 月)略述了一個用于管理內存的自管理的抽象數據緩存器的偽 C (pseudo-C)實現。

  • A framework for the user defined malloc replacement feature (developerWorks,2002 年 2 月)展示了如何利用 AIX 中的一個工具,使用自己設計的內存子系統取代原有的內存子系統。

  • 掌握 Linux 調試技術 (developerWorks,2002 年 8 月)描述了可以使用調試方法的 4 種不同情形:段錯誤、內存溢出、內存泄漏和掛起。

  • 處理 Java 程序中的內存漏洞 (developerWorks,2001 年 2 月)中,了解導致 Java 內存泄漏的原因,以及何時需要考慮它們。

  • developerWorks Linux 專區中,可以找到更多為 Linux 開發人員準備的參考資料。

  • 從 developerWorks 的 Speed-start your Linux app 專區中,可以下載運行于 Linux 之上的 IBM 中間件產品的免費測試版本,其中包括 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DB2® Universal Database、Tivoli® Access Manager 和 Tivoli Directory Server,查找 how-to 文章和技術支持。

  • 通過參與 developerWorks blogs 加入到 developerWorks 社區。

  • 可以在 Developer Bookstore Linux 專欄中定購 打折出售的 Linux 書籍


關于作者

 

Jonathan Bartlett 是 Programming from the Ground Up 一書的作者,這本書介紹的是 Linux 匯編語言編程。Jonathan Bartlett 是 New Media Worx 的總開發師,負責為客戶開發 Web、視頻、kiosk 和桌面應用程序。您可以通過 johnnyb@eskimo.com 與 Jonathan 聯系。



JAVA之路 2007-04-03 09:33 發表評論
]]>
BiJiao.java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10/15/7519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14 Oct 2006 16:15: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10/15/75198.html{
?? boolean comp(Object a,Object b)
?? {
?? ? return a==b;
?? ?}
?? ?
?? ?boolean comp1(Object a,Object b)
?? ?{
?? ??return a.equals(b);
?? ?}
?? ?
??? boolean compInt(int i,int j)
?? ?{
?? ??return i==j;
?? ?}
?? ?
?? ?boolean compInt1(int i,int j)
?? ?{
?? ??return (Integer.valueOf(i)).equals(Integer.valueOf(j));
?? ?}
?? ?
??? public void biObject(Object a,Object b)
?? ?{
?? ??if(comp(a,b))
?? ??System.out.println("用\"==\"比較的結果:??????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用\"==\"比較的結果:?????? "+"false");
?? ??if(comp1(a,b))
?? ??System.out.println("用\"equals()\"比較的結果: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用\"equals()\"比較的結果: "+"flase");
?? ?}
?? ?
?? ?public void biInt(int i,int j)
?? ?{
?? ??if(compInt(i,j))
?? ??System.out.println("用\"==\"比較的結果:??????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用\"==\"比較的結果:?????? "+"false");
?? ??if(compInt1(i,j))
?? ??System.out.println("用\"equals()\"比較的結果: "+"tru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用\"equals()\"比較的結果: "+"flase");
?? ?}
?? ??
?? ?public int test(String t)
?? ?? ?{
?? ?? ??int k=0;
?? ?? ?? String str="0123456789";
?? ?? ? for(int i=0;i<t.length();i++)
?? ?? ?{
?? ?? ??char ch1=(char)t.charAt(i);
?? ?? ??
?? ?? ??if(str.indexOf(ch1)==-1)
?? ?? ??? k++;
?? ?? ?}
?? ?? ?return k;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 BiJiao biJiao=new BiJiao();
?? ??
?? ?? if(args.length<2)
?? ?? {
?? ?? ?
?? ?? ? System.out.println("請輸入兩個字符或數字:");
?? ?? ? System.exit(0);
?? ?? ?}
?? ?? ?
?? ?? ?String a=args[0];
?? ?? ?String b=args[1];
?? ?? ?
?? ?? ?int k=biJiao.test(a);
?? ?? ?int p=biJiao.test(b);
?? ??
?? ?? ?
?? ?? ?if(k==0&&p==0)
?? ?? ?{
?? ?? ??System.out.println("您輸入的是數字:?????? "+a+" 和 "+b);
?? ?? ??int i=Integer.parseInt(a);
?? ?? ?? int j=Integer.parseInt(b);
?? ?? ??biJiao.biInt(i,j);
?? ?? ?}
?? ?? ?else
?? ?? ?? {
?? ?? ?? ?System.out.println("您輸入的是字符:???? "+a+" 和 "+b);
?? ?? ?? ?biJiao.biObject(a,b);
?? ?? ?? }
?? ?}
}
?? ?? ?

JAVA之路 2006-10-15 00:15 發表評論
]]>
Java的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機制 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6.htmlJAVA之路JAVA之路Thu, 14 Sep 2006 16:56: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6.html

??? 一。誰在做Garbage Collection?

??? 一種流行的說法:在C++里,是系統在做垃圾回收;而在Java里,是Java自身在做。

??? 在C++里,釋放內存是手動處理的,要用delete運算符來釋放分配的內存。這是流行的說法。確切地說,是應用認為不需要某實體時,就需用delete告訴系統,可以回收這塊空間了。這個要求,對編碼者來說,是件很麻煩、很難做到的事。隨便上哪個BBS,在C/C++版塊里總是有一大堆關于內存泄漏的話題。

??? Java采用一種不同的,很方便的方法: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機制放在JVM里。JVM完全負責垃圾回收事宜,應用只在需要時申請空間,而在拋棄對象時不必關心空間回收問題。

??? 二。對象在啥時被丟棄?

??? 在C++里,當對象離開其作用域時,該對象即被應用拋棄。

??? 是對象的生命期不再與其作用域有關,而僅僅與引用有關。

??? Java的垃圾回收機制一般包含近十種算法。對這些算法中的多數,我們不必予以關心。只有其中最簡單的一個:引用計數法,與編碼有關。

??? 一個對象,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引用變量指向它。當一個對象不再有任何一個引用變量指向它時,這個對象就被應用拋棄了。或者說,這個對象可以被垃圾回收機制回收了。

??? 這就是說,當不存在對某對象的任何引用時,就意味著,應用告訴JVM:我不要這個對象,你可以回收了。

??? JVM的垃圾回收機制對堆空間做實時檢測。當發現某對象的引用計數為0時,就將該對象列入待回收列表中。但是,并不是馬上予以銷毀。

??? 三。丟棄就被回收?

??? 該對象被認定為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它所占用的內存就可以被釋放。被回收的內存可以用于后續的再分配。

??? 但是,并不是對象被拋棄后當即被回收的。JVM進程做空間回收有較大的系統開銷。如果每當某應用進程丟棄一個對象,就立即回收它的空間,勢必會使整個系統的運轉效率非常低下。

??? 前面說過,JVM的垃圾回收機制有多個算法。除了引用計數法是用來判斷對象是否已被拋棄外,其它算法是用來確定何時及如何做回收。JVM的垃圾回收機制要在時間和空間之間做個平衡。

??? 因此,為了提高系統效率,垃圾回收器通常只在滿足兩個條件時才運行:即有對象要回收且系統需要回收。切記垃圾回收要占用時間,因此,Java運行時系統只在需要的時候才使用它。因此你無法知道垃圾回收發生的精確時間。

??? 四。沒有引用變量指向的對象有用嗎?

??? 前面說了,沒掛上引用變量的對象是被應用丟棄的,這意味著,它在堆空間里是個垃圾,隨時可能被JVM回收。

??? 不過,這里有個不是例外的例外。對于一次性使用的對象(有些書稱之為臨時對象),可以不用引用變量指向它。舉個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例子:

??? System.out.println(“I am Java!”);

??? 就是創建了一個字符串對象后,直接傳遞給println()方法。

??? 五。應用能干預垃圾回收嗎?

??? 許多人對Java的垃圾回收不放心,希望在應用代碼里控制JVM的垃圾回收運作。這是不可能的事。對垃圾回收機制來說,應用只有兩個途徑發消息給JVM.第一個前面已經說了,就是將指向某對象的所有引用變量全部移走。這就相當于向JVM發了一個消息:這個對象不要了。第二個是調用庫方法System.gc(),多數書里說調用它讓Java做垃圾回收。

??? 第一個是一個告知,而調用System.gc()也僅僅是一個請求。JVM接受這個消息后,并不是立即做垃圾回收,而只是對幾個垃圾回收算法做了加權,使垃圾回收操作容易發生,或提早發生,或回收較多而已。

??? 希望JVM及時回收垃圾,是一種需求。其實,還有相反的一種需要:在某段時間內最好不要回收垃圾。要求運行速度最快的實時系統,特別是嵌入式系統,往往希望如此。

??? Java的垃圾回收機制是為所有Java應用進程服務的,而不是為某個特定的進程服務的。因此,任何一個進程都不能命令垃圾回收機制做什么、怎么做或做多少。

??? 六。對象被回收時要做的事

??? 一個對象在運行時,可能會有一些東西與其關連。因此,當對象即將被銷毀時,有時需要做一些善后工作。可以把這些操作寫在finalize()方法(常稱之為終止器)里。

???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

??? // finalization code here

??? }

??? 這個終止器的用途類似于C++里的析構函數,而且都是自動調用的。但是,兩者的調用時機不一樣,使兩者的表現行為有重大區別。C++的析構函數總是當對象離開作用域時被調用。這就是說,C++析構函數的調用時機是確定的,且是可被應用判知的。但是,Java終止器卻是在對象被銷毀時。由上所知,被丟棄的對象何時被銷毀,應用是無法獲知的。而且,對于大多數場合,被丟棄對象在應用終止后仍未銷毀。

??? 在編碼時,考慮到這一點。譬如,某對象在運作時打開了某個文件,在對象被丟棄時不關閉它,而是把文件關閉語句寫在終止器里。這樣做對文件操作會造成問題。如果文件是獨占打開的,則其它對象將無法訪問這個文件。如果文件是共享打開的,則另一訪問該文件的對象直至應用終結仍不能讀到被丟棄對象寫入該文件的新內容。

??? 至少對于文件操作,編碼者應認清Java終止器與C++析構函數之間的差異。

??? 那么,當應用終止,會不會執行應用中的所有finalize()呢?據Bruce Eckel在Thinking in Java里的觀點:“到程序結束的時候,并非所有收尾模塊都會得到調用”。這還僅僅是指應用正常終止的場合,非正常終止呢?

??? 因此,哪些收尾操作可以放在finalize()里,是需要酌酎的。



JAVA之路 2006-09-15 00:56 發表評論
]]>
怎樣取得class文件的路徑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5.htmlJAVA之路JAVA之路Thu, 14 Sep 2006 16:52: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5.html
????在我們的應用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得到我們加載的類文件的路徑,那么我們如何得到呢?
????在此我使用了一種方法,也許可以給需要的朋友們提供一種參考.
????看我的一個例子代碼:
????package?org.zy.base;
????
????import?java.io.File;
????
????public?class?FileDemo?{
??????public?FileDemo()?{
????????super();
??????}
????
??????//----------------------------------------
????
??????public?String?getFileDirectory()?{
????
????????return?null;
??????}
????
??????public?String?getCurrentWorkingDirectory()?{
????????File?f?=?new?File(".");
????????return?f.getAbsolutePath();
??????}
????
??????public?String?getClassDirectory()?{
????????String?cla?=?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getPath();
????????return?cla;
??????}
????
??????//----------------------------------------------------------------------------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FileDemo?filedemo?=?new?FileDemo();
????????System.out.println(filedemo.getCurrentWorkingDirectory());
????????System.out.println(filedemo.getClassDirectory());
??????}
????}
????
????運行的結果是:
????G:\develop\demo\JSFDemo\.
????/G:/develop/demo/JSFDemo/classes/
????由此,我們看到,我們可以通過類加載器來取得其在加載類時的類路徑.
????getCurrentWorkingDirectory()方法得到市當前的工程的工作目錄.
????以上是我的淺見,以供參考.

JAVA之路 2006-09-15 00:52 發表評論
]]>
Java虛擬機類裝載的原理及實現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4.htmlJAVA之路JAVA之路Thu, 14 Sep 2006 16:45: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9/15/69774.html一、引言

  Java虛擬機(JVM)的類裝載就是指將包含在類文件中的字節碼裝載到JVM中, 并使其成為JVM一部分的過程。JVM的類動態裝載技術能夠在運行時刻動態地加載或者替換系統的某些功能模塊, 而不影響系統其他功能模塊的正常運行。本文將分析JVM中的類裝載系統,探討JVM中類裝載的原理、實現以及應用。
  
?? 二、Java虛擬機的類裝載實現與應用

  2.1 裝載過程簡介

  所謂裝載就是尋找一個類或是一個接口的二進制形式并用該二進制形式來構造代表這個類或是這個接口的class對象的過程,其中類或接口的名稱是給定了的。當然名稱也可以通過計算得到,但是更常見的是通過搜索源代碼經過編譯器編譯后所得到的二進制形式來構造。

  在Java中,類裝載器把一個類裝入Java虛擬機中,要經過三個步驟來完成:裝載、鏈接和初始化,其中鏈接又可以分成校驗、準備和解析三步,除了解析外,其它步驟是嚴格按照順序完成的,各個步驟的主要工作如下:

  裝載:查找和導入類或接口的二進制數據;

  鏈接:執行下面的校驗、準備和解析步驟,其中解析步驟是可以選擇的;

  校驗:檢查導入類或接口的二進制數據的正確性;

  準備:給類的靜態變量分配并初始化存儲空間;

  解析:將符號引用轉成直接引用;

  初始化:激活類的靜態變量的初始化Java代碼和靜態Java代碼塊。

  至于在類裝載和虛擬機啟動的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和可能會拋出的錯誤,請參看《Java虛擬機規范》以及《深入Java虛擬機》。 由于本文的討論重點不在此就不再多敘述。

  2.2 裝載的實現

  JVM中類的裝載是由ClassLoader和它的子類來實現的,Java ClassLoader 是一個重要的Java運行時系統組件。它負責在運行時查找和裝入類文件的類。

  在Java中,ClassLoader是一個抽象類,它在包java.lang中,可以這樣說,只要了解了在ClassLoader中的一些重要的方法,再結合上面所介紹的JVM中類裝載的具體的過程,對動態裝載類這項技術就有了一個比較大概的掌握,這些重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

  ①loadCass方法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其中name參數指定了JVM需要的類的名稱,該名稱以包表示法表示,如Java.lang.Object;resolve參數告訴方法是否需要解析類,在初始化類之前,應考慮類解析,并不是所有的類都需要解析,如果JVM只需要知道該類是否存在或找出該類的超類,那么就不需要解析。這個方法是ClassLoader 的入口點。

  ②defineClass方法 這個方法接受類文件的字節數組并把它轉換成Class對象。字節數組可以是從本地文件系統或網絡裝入的數據。它把字節碼分析成運行時數據結構、校驗有效性等等。

  ③findSystemClass方法 findSystemClass方法從本地文件系統裝入文件。它在本地文件系統中尋找類文件,如果存在,就使用defineClass將字節數組轉換成Class對象,以將該文件轉換成類。當運行Java應用程序時,這是JVM 正常裝入類的缺省機制。

  ④resolveClass方法 resolveClass(Class c)方法解析裝入的類,如果該類已經被解析過那么將不做處理。當調用loadClass方法時,通過它的resolve 參數決定是否要進行解析。

  ⑤findLoadedClass方法 當調用loadClass方法裝入類時,調用findLoadedClass 方法來查看ClassLoader是否已裝入這個類,如果已裝入,那么返回Class對象,否則返回NULL。如果強行裝載已存在的類,將會拋出鏈接錯誤。
 
2.3 裝載的應用

  一般來說,我們使用虛擬機的類裝載時需要繼承抽象類java.lang.ClassLoader,其中必須實現的方法是loadClass(),對于這個方法需要實現如下操作:(1) 確認類的名稱;(2) 檢查請求要裝載的類是否已經被裝載;(3) 檢查請求加載的類是否是系統類;(4) 嘗試從類裝載器的存儲區獲取所請求的類;(5) 在虛擬機中定義所請求的類;(6) 解析所請求的類;(7) 返回所請求的類。

  所有的Java 虛擬機都包括一個內置的類裝載器,這個內置的類庫裝載器被稱為根裝載器(bootstrap ClassLoader)。根裝載器的特殊之處是它只能夠裝載在設計時刻已知的類,因此虛擬機假定由根裝載器所裝載的類都是安全的、可信任的,可以不經過安全認證而直接運行。當應用程序需要加載并不是設計時就知道的類時,必須使用用戶自定義的裝載器(user-defined ClassLoader)。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它的應用。

public abstract class MultiClassLoader extends ClassLoader{
 ...
 public synchroniz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s, boolean flag)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檢查類s是否已經在本地內存*/
   Class class1 = (Class)classes.get(s);

   /* 類s已經在本地內存*/
   if(class1 != null) return class1;
   try/*用默認的ClassLoader 裝入類*/ {
    class1 = super.findSystemClass(s);
    return class1;
   }
   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_ex) {
    System.out.println(">> Not a system class.");
   }

   /* 取得類s的字節數組*/
   byte abyte0[] = loadClassBytes(s);
   if(abyte0 == null) throw new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將類字節數組轉換為類*/
   class1 = defineClass(null, abyte0, 0, abyte0.length);
   if(class1 == null) throw new ClassFormatError();
   if(flag) resolveClass(class1); /*解析類*/
   /* 將新加載的類放入本地內存*/
   classes.put(s, class1);
   System.out.println(">> Returning newly loaded class.");

   /* 返回已裝載、解析的類*/
   return class1;
  }
  ...
}

  三、Java虛擬機的類裝載原理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一個Java應用程序使用兩種類型的類裝載器:根裝載器(bootstrap)和用戶定義的裝載器(user-defined)。根裝載器是Java虛擬機實現的一部分,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Java虛擬機是在現在已經存在并且正在被使用的操作系統的頂部用C程序來實現的,那么根裝載器將是那些C程序的一部分。根裝載器以某種默認的方式將類裝入,包括那些Java API的類。在運行期間一個Java程序能安裝用戶自己定義的類裝載器。根裝載器是虛擬機固有的一部分,而用戶定義的類裝載器則不是,它是用Java語言寫的,被編譯成class文件之后然后再被裝入到虛擬機,并像其它的任何對象一樣可以被實例化。 Java類裝載器的體系結構如下所示:


圖1 Java的類裝載的體系結構

  Java的類裝載模型是一種代理(delegation)模型。當JVM 要求類裝載器CL(ClassLoader)裝載一個類時,CL首先將這個類裝載請求轉發給他的父裝載器。只有當父裝載器沒有裝載并無法裝載這個類時,CL才獲得裝載這個類的機會。這樣, 所有類裝載器的代理關系構成了一種樹狀的關系。樹的根是類的根裝載器(bootstrap ClassLoader) , 在JVM 中它以"null"表示。除根裝載器以外的類裝載器有且僅有一個父裝載器。在創建一個裝載器時, 如果沒有顯式地給出父裝載器, 那么JVM將默認系統裝載器為其父裝載器。Java的基本類裝載器代理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Java類裝載的代理結構

  下面針對各種類裝載器分別進行詳細的說明。

  根(Bootstrap) 裝載器:該裝載器沒有父裝載器,它是JVM實現的一部分,從sun.boot.class.path裝載運行時庫的核心代碼。

  擴展(Extension) 裝載器:繼承的父裝載器為根裝載器,不像根裝載器可能與運行時的操作系統有關,這個類裝載器是用純Java代碼實現的,它從java.ext.dirs (擴展目錄)中裝載代碼。

  系統(System or Application) 裝載器:裝載器為擴展裝載器,我們都知道在安裝JDK的時候要設置環境變量(CLASSPATH ),這個類裝載器就是從java.class.path(CLASSPATH 環境變量)中裝載代碼的,它也是用純Java代碼實現的,同時還是用戶自定義類裝載器的缺省父裝載器。

  小應用程序(Applet) 裝載器: 裝載器為系統裝載器,它從用戶指定的網絡上的特定目錄裝載小應用程序代碼。

  在設計一個類裝載器的時候,應該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對于相同的類名,類裝載器所返回的對象應該是同一個類對象

  如果類裝載器CL1將裝載類C的請求轉給類裝載器CL2,那么對于以下的類或接口,CL1和CL2應該返回同一個類對象:a)S為C的直接超類;b)S為C的直接超接口;c)S為C的成員變量的類型;d)S為C的成員方法或構建器的參數類型;e)S為C的成員方法的返回類型。

  每個已經裝載到JVM中的類都隱式含有裝載它的類裝載器的信息。類方法getClassLoader 可以得到裝載這個類的類裝載器。一個類裝載器認識的類包括它的父裝載器認識的類和它自己裝載的類,可見類裝載器認識的類是它自己裝載的類的超集。注意我們可以得到類裝載器的有關的信息,但是已經裝載到JVM中的類是不能更改它的類裝載器的。

  Java中的類的裝載過程也就是代理裝載的過程。比如:Web瀏覽器中的JVM需要裝載一個小應用程序TestApplet。JVM調用小應用程序裝載器ACL(Applet ClassLoader)來完成裝載。ACL首先請求它的父裝載器, 即系統裝載器裝載TestApplet是否裝載了這個類, 由于TestApplet不在系統裝載器的裝載路徑中, 所以系統裝載器沒有找到這個類, 也就沒有裝載成功。接著ACL自己裝載TestApplet。ACL通過網絡成功地找到了TestApplet.class 文件并將它導入到了JVM中。在裝載過程中, JVM發現TestAppet是從超類java.applet.Applet繼承的。所以JVM再次調用ACL來裝載java.applet.Applet類。ACL又再次按上面的順序裝載Applet類, 結果ACL發現他的父裝載器已經裝載了這個類, 所以ACL就直接將這個已經裝載的類返回給了JVM , 完成了Applet類的裝載。接下來,Applet類的超類也一樣處理。最后, TestApplet及所有有關的類都裝載到了JVM中。

  四、結論

  類的動態裝載機制是JVM的一項核心技術, 也是容易被忽視而引起很多誤解的地方。本文介紹了JVM中類裝載的原理、實現以及應用,尤其分析了ClassLoader的結構、用途以及如何利用自定義的ClassLoader裝載并執行Java類,希望能使讀者對JVM中的類裝載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




JAVA之路 2006-09-15 00:45 發表評論
]]>
在 Java 應用程序中訪問USB設備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6/18/5362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un, 18 Jun 2006 12:42: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6/18/53628.html閱讀全文

JAVA之路 2006-06-18 20:42 發表評論
]]>
java編寫TCP&&UDP方式的通信程序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7/48514.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27 May 2006 12:55: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7/48514.htmlJava API中封裝了大量的函數,供編寫網絡通信程序時使用. 這使得java在網絡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 用java編寫TCP方式的通信程序比較簡單,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以下為監聽主程序,監聽程序在發現客戶端連接后,啟動一個會話socket線程,以實現實時發送,接收信息 和多客戶端同時工作.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lang.*;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主程序一直處于監聽狀態,有連接則啟動一個線程進行處理,以實現多個客戶端 public class listenserve { private ServerSocket ss; private boolean listening=true; public listenserve() { Init();//初始化 lisn();//啟動監聽 } public void Init() { try { ss=new ServerSocket(10015,10); } catch(IOException ie) { System.out.println("無法在10015端口監聽"); i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lisn() { try { while(listening) new Thread(new dialogserve(ss.accept())).start(); } catch(IOException ie) {ie.printStackTr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listenserve(); } } //以下為會話主程序 應該特別注意,如果客戶端先關閉,會話socket中可能拋出socketexception:connection reset 這應該在程序中進行處理,這也是較易忽略的問題.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lang.*;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public class dialogserv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ocket s; private InputStream in; private String rev,temp; private byte b[]; private int len; public dialogserve(Socket ss) { s=ss; b=new byte[1024]; try { in=s.getInputStream(); }catch(IOException ie) { ie.printStackTrace(); } rev=""; } public void run() { try { while(s.isConnected()==true) { if((len=in.read(b))!=-1) { temp=new String(b,0,len); rev+=temp; System.out.print(rev); temp=null; Thread.sleep(1000); } } in.close(); s.close(); System.out.println("會話socket已斷開!"); } catch(SocketException se) { System.out.println("客戶端已斷開!"); System.exit(0); } catch(IOException io) { io.printStackTrace(); System.exit(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ire) { ire.printStackTrace();} } } //以下為客戶端主程序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Socket; import java.lang.*; public class client { private Socket con;//客戶端連接socket private OutputStream out; private String sen; private byte b[]; public client() { clientInit(); } public void clientInit() { try { con=new Socket("localhost",10015); con.setSoTimeout(10000); b=new byte[1024]; OutputStream out=con.getOutputStream(); sen="hello serve,以TCP方式發送數據!"; b=sen.getBytes(); out.write(b); out.flush(); out.close(); con.close(); } catch(IOException ie) { ie.toStrin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lient(); } } 總的來說,以上所列代碼較為簡單,但已基本反映出java編寫簡單tcp通信程序的原理. 希望各位朋友批評.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什么是UDP協議

  UDP協議的全稱是用戶數據報,在網絡中它與TCP協議一樣用于處理數據包。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層——傳輸層,處于IP協議的上一層。UDP有不提供數據報分組、組裝和不能對數據包的排序的缺點,也就是說,當報文發送之后,是無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達的。

  為什么要使用UDP

  在選擇使用協議的時候,選擇UDP必須要謹慎。在網絡質量令人不十分滿意的環境下,UDP協議數據包丟失會比較嚴重。但是由于UDP的特性:它不屬于連接型協議,因而具有資源消耗小,處理速度快的優點,所以通常音頻、視頻和普通數據在傳送時使用UDP較多,因為它們即使偶爾丟失一兩個數據包,也不會對接收結果產生太大影響。比如我們聊天用的ICQ和OICQ就是使用的UDP協議。

  在Java中操縱UDP

  使用位于JDK中Java.net包下的DatagramSocket和DatagramPacket類,可以非常方便地控制用戶數據報文。

  在描述它們之前,必須了解位于同一個位置的InetAddress類。InetAddress實現了Java.io. Serializable接口,不允許繼承。它用于描述和包裝一個Internet IP地址,通過三個方法返回InetAddress實例:

  getLocalhost():返回封裝本地地址的實例。

  getAllByName(String host):返回封裝Host地址的InetAddress實例數組。

  getByName(String host):返回一個封裝Host地址的實例。其中,Host可以是域名或者是一個合法的IP地址。

  DatagramSocket類用于創建接收和發送UDP的Socket實例。和Socket類依賴SocketImpl類一樣,DatagramSocket類的實現也依靠專門為它設計的DatagramScoketImplFactory類。DatagramSocket類有3個構建器:

  DatagramSocket():創建實例。這是個比較特殊的用法,通常用于客戶端編程,它并沒有特定監聽的端口,僅僅使用一個臨時的。

  DatagramSocket(int port):創建實例,并固定監聽Port端口的報文。

  DatagramSocket(int port, InetAddress localAddr):這是個非常有用的構建器,當一臺機器擁有多于一個IP地址的時候,由它創建的實例僅僅接收來自LocalAddr的報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建DatagramSocket類實例時,如果端口已經被使用,會產生一個SocketException的異常拋出,并導致程序非法終止,這個異常應該注意捕獲。DatagramSocket類最主要的方法有4個:

  Receive(DatagramPacket d):接收數據報文到d中。receive方法產生一個“阻塞”。

  Send(DatagramPacket d):發送報文d到目的地。

  SetSoTimeout(int timeout):設置超時時間,單位為毫秒。

  Close():關閉DatagramSocket。在應用程序退出的時候,通常會主動釋放資源,關閉Socket,但是由于異常地退出可能造成資源無法回收。所以,應該在程序完成時,主動使用此方法關閉Socket,或在捕獲到異常拋出后關閉Socket。

  “阻塞”是一個專業名詞,它會產生一個內部循環,使程序暫停在這個地方,直到一個條件觸發。

  DatagramPacket類用于處理報文,它將Byte數組、目標地址、目標端口等數據包裝成報文或者將報文拆卸成Byte數組。應用程序在產生數據包是應該注意,TCP/IP規定數據報文大小最多包含65507個,通常主機接收548個字節,但大多數平臺能夠支持8192字節大小的報文。DatagramPacket類的構建器共有4個: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length, InetAddress addr, int port):從Buf數組中,取出Length長的數據創建數據包對象,目標是Addr地址,Port端口。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offset, int length, InetAddress address, int port):從Buf數組中,取出Offset開始的、Length長的數據創建數據包對象,目標是Addr地址,Port端口。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offset, int length):將數據包中從Offset開始、Length長的數據裝進Buf數組。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length):將數據包中Length長的數據裝進Buf數組。

  DatagramPacket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getData()了,它從實例中取得報文的Byte數組編碼。

  ★簡單的實例說明

{接收數據的服務器}
byte[] buf = new byte[1000];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12345);
//開始監視12345端口
DatagramPacket ip = new DatagramPacket(buf, buf.length);
//創建接收數據報的實例
while (true)
  {
  ds.receive(ip);
  //阻塞,直到收到數據報后將數據裝入IP中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uf));
  }
  {發送數據的客戶端}
  InetAddress target = InetAddress.getByName(“www.xxx.com“);
  //得到目標機器的地址實例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9999);
  //從9999端口發送數據報
  String hello = “Hello, I am come in!”;
  //要發送的數據
  byte[] buf = hello.getBytes();
  //將數據轉換成Byte類型
  op = new DatagramPacket(buf, buf.length, target, 12345);
  //將BUF緩沖區中的數據打包
  ds.send(op);
  //發送數據
  ds.close();
  //關閉連接


JAVA之路 2006-05-27 20:55 發表評論
]]>
實例分析Java SE 6.0新增功能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6/48346.htmlJAVA之路JAVA之路Fri, 26 May 2006 08:09: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6/48346.html  Java 6.0標準版(Mustang)包含了大量使Java開發更為容易的特性。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通過部分新特性來幫助你實現如下功能:

  · 設置文件和目錄許可權

  · 獲取分區上自由空間和可用空間數

  · 把Component對象添加到JTabbedPane的選項卡上

  · 在你的Java基礎類/Swing(JFC/Swing)應用程序中使用流行的SwingWorker類

  因此,如果JSR 270專家組同意采納這些特征,那么在Mustang的下一個發行版本中你就會看到這些特征。

  注意:為了運行本文中的源碼,你必須下載并安裝Mustang的最新版本。

  一、 設置文件和目錄權限

  現在,從Mustang build 31開始,你可以在本地文件系統中設置一個文件的可讀、可寫和可執行標志。這項功能已經被添加到java.io.File類中,并通過使用下列方法來實現:

public boolean setReadable(boolean readable, boolean ownerOnly)
public boolean setReadable(boolean readable)
public boolean setWritable(boolean writable, boolean ownerOnly)
public boolean setWritable(boolean writable)
public boolean setExecutable(boolean executable, boolean ownerOnly)
public boolean setExecutable(boolean executable)

  如果你曾某種UNIX系統上工作過,那么你應該對這些方法非常熟悉-其實它們實現了chmod命令的一些功能。這些方法試圖設置由現在的File對象所描述的文件或目錄的適當權限。如果把第二個可選參數設置為true,那么該權限將僅應用于當前所有者標志。否則,這些方法將應用到所有用戶。注意,如果底層文件系統沒法區分該所有者和其他所有者的權限(在一些版本的Windows中就是這樣),那么這一權限將應用到每一個人,而不管傳遞的是什么值。

  如果你是一個使用NT文件系統的Windows用戶,那么你應該讀一下這個文檔,它解釋了如何使用各種不同的選項來控制不同用戶的文件存取權限問題。

  如你所想,如果用戶沒有權限來改變這個抽象路徑名的存取權限,那么第一個方法就會失敗(也就是說,返回false);而且,這些方法也會拋出一個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異常-如果存在一個Java安全管理器并且它的checkRead()/checkWrite()/checkExecute()方法不允許存取該文件的話。

  下表1顯示了在多種文件系統上運行這些命令的典型結果,以及這些命令在不同目標操作系統上的可用性。

  表1.在常用OS文件系統上的java.io.File權限操作

命令在Windows XP系統上的返回值在Linux系統上的返回值在solaris系統上的返回值
setReadable(true)true True(等價于chmod+r)True(等價于chmod+r)
setReadable(false)False(在Windows中文件可讀性不能被設置為False)True(等價于chmod-r)True(等價于chmod-r)
setWritable(true)True(切換Windows的只讀文件屬性)True(等價于chmod+w)True(等價于chmod+w)
setWritable(false) true(切換Windows的只讀文件屬性)True(等價于chmod-w)True(等價于chmod-w)
setExecutable(true)trueTrue(等價于chmod+x)True(等價于chmod+x)
setExecutable(false)false(在Windows中文件可執行屬性不能被設置為False)True(等價于chmod-x)True(等價于chmod-x)

  決定是否文件是可讀,可寫或可執行的方法與這個平臺的前一個版本-Java 2平臺,標準版(J2SE)5.0-保持一致。

public boolean canRead();
public boolean canWrite();
public boolean canExecute();

  二、 取得硬盤分配空間

  除了允許你設置文件和目錄權限外,Mustang還為你提供了三個新方法來決定當前磁盤分區中的可用空間數,這是由一個java.io.File對象來描述的:

public long getTotalSpace();
public long getFreeSpace();
public long getUsableSpace();

  每一個這些方法返回要求的由java.io.File所描述的分區的字節大小,否則,如果從File對象中無法取得一個分區則返回值為0L。

  借助于getFreeSpace()和getUsableSpace()方法,未分配字節的返回數是(根據有關文檔):"這僅是一種提示而不是保證-有可能使用大多數或所有這些字節;但緊跟這個調用之后的未分配的字節數很可能是準確的,當然也有可能因某些外部I/O操作(包括在該虛擬機外面所作的系統調用)而導致不準確。"

  那么,在這個兩個方法之間有什么區別呢?getFreeSpace()方法返回分區的自由空間數量的一個即時數。而getUsableSpace()方法還包含了另外一些功能來檢查寫許可和其它操作系統限制,這將返回一個可用空間數的更好的估計值。如果你想決定在寫向一個文件之前是否你有足夠的磁盤空間,那么,典型情況下getUsableSpace()將給你一個更精確的估計值。注意,如果安裝了一個安全管理器并且它不允許對于RuntimePermission("getFileSystemAttributes")進行調用,那么這兩個方法都將拋出一個SecurityException異常。


 三、 使用Component描述JTabbedPane中的選項卡

  這是Swing的JtabbedPane中的一處微妙但是很有價值的改進。在以前的JtabbedPane中,你被限制僅用一個字符串,一個圖標(或二者的結合)來描述一個選項卡。另外,如果你想的話,你還可以把一個提示小窗加到該選項卡上去。從Mustang的build 39開始,現在有可能使用一個Component來描述JtabbedPane中的一個選項卡。盡管這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這種特性的最常用的方式是:添加一個Close按鈕-它將從JTabbedPane中刪除該選項卡。

  Sun程序員和Swing工程師Alexander Potochkin在他的最近的一個有關這個主題的博客日志中指出,這三個新方法已經被添加到JTabbedPane。

  你可以使用下列方法把Component設置為一個選項卡:

public void setTabComponentAt(int index, Component component)

  你可以使用下列方法得到這個組件:

public Component getTabComponentAt(int index)

  你可以使用下列這個方法來測試是否有組件被應用于這個JtabbedPane中:

public int indexOfTabComponent(Component tabComponent)

  下面是一個選項卡面板示例源代碼-它允許你從一個JTabbedPane中動態地添加和刪除選項卡。注意,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創建了一個Jpanel,它包含兩個組件:一個位于面板左邊(BorderLayout.WEST)的JLabel和一個位于面板右邊(BorderLayout.EAST)的帶有一個ImageIcon的按鈕。這里所用的圖形是一個10x10像素大小的gif文件-它包含了一個小X。為了確保按鈕的尺寸小一些,我們把它的尺寸重置為圖標的寬度和高度各自加上2個像素。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x.swing.*;
public class TabbedPaneExampl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rivate JFrame frame;
 private JTabbedPane tabbedPane;
 private JButton addTabButton;
 private ImageIcon closeXIcon;
 private Dimension closeButtonSize;
 private int tabCounter = 0;
 public TabbedPaneExample() {
  //創建選項卡面板
  tabbedPane = new JTabbedPane();
  //創建一個按鈕-用戶可用來添加一個選項卡到選項卡面板
  addTabButton = new JButton("Add Tab");
  addTabButton.addActionListener(this);
  //創建一個框架來包含這個選項卡面板
  frame = new JFrame();
  //創建一個圖像圖標'X'以實現在每一個選項卡上的關閉功能。加載的gif是一個10x10圖形(非黑色部分是透明的)
  closeXIcon = new ImageIcon("C:/CloseX.gif");
  //創建一個Dimension用來調整close按鈕的大小
  closeButtonSize = new Dimension(
   closeXIcon.getIconWidth()+2,
   closeXIcon.getIconHeight()+2);
   //所選項卡面板添加到圖形中央,把"Add Tab"按鈕置于南面。然后包裝它,調整其大小并顯示它。
  frame.add(tabbedPane, BorderLayout.CENTER);
  frame.add(addTabButton, BorderLayout.SOUTH);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pack();
  frame.setMinimumSize(new Dimension(300, 300));
  frame.setVisible(true);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final JPanel content = new JPanel();
  //創建一個描述該選項卡的面板并確保它是透明的
  JPanel tab = new JPanel();
  tab.setOpaque(false);
  //為該選項卡創建一個標簽和一個Close按鈕。一定要
  //把它的尺寸設置為幾乎該圖標的大小,并且
  //創建一個行為聽取器-它將定位該選項卡并且從選項卡面板上刪除它
  JLabel tabLabel = new JLabel("Tab " + (++tabCounter));
  JButton tabCloseButton = new JButton(closeXIcon);
  tabCloseButton.setPreferredSize(closeButtonSize);
  tabClose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int closeTabNumber = tabbedPane.indexOfComponent(content);
    tabbedPane.removeTabAt(closeTabNumber);
   }
  });
  tab.add(tabLabel, BorderLayout.WEST);
  tab.add(tabCloseButton, BorderLayout.EAST);
  //把該選項卡添加到選項卡面板。注意,
  //第一個參數(它正常是一個描述選項卡標題的String
  //),為null.
  tabbedPane.addTab(null, content);
  //不是在選項卡上使用String/Icon的結合,
  //而是使用我們的面板。
  tabbedPane.setTabComponentAt(tabbedPane.getTabCount()-1, ta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bbedPaneExample main = new TabbedPaneExample();
 }
}

  結果顯示于圖1中。

圖1.一個把多個JComponent用作選項卡的JTabbedPane

  注意,Alexander Potochkin的博客中提供了另外一種不同的方法,它子類化JButton-重載paintComponent()并且畫出它自己的("X")。如果你不想使用你的代碼發布一個gif文件,那么使用這種更為復雜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四、 SwingWorker現在包含到Mustang中

  大多數Swing程序員知道,無論什么時候編寫事件驅動的代碼,例如當一個按鈕按下時調用ActionListener,都需要快速處理事件。你永遠不需要花費比你必須處理事件驅動的線程更多的時間,否則,你的Swing GUI將成為不可響應并且不能有效地重繪它自己。在事件調度線程中實現一項較大的任務經常意味著你要從事件調度線程中"剔除"一個獨立工作者線程并且讓該線程運行于后臺。這樣以來,當使用Swing編寫一個多線程的應用程序時,程序員需要牢記下面兩條規則:

  · 如果把耗時的任務安排到一個調度線程中,那么這有可能導致應用程序具有不可響應性。因此,這樣的任務應該用一個工作者線程來專門實現。

  · 對Swing組件的更新應該僅安排給一個事件調度線程來完成。

  因為這意味著,至少有兩個線程在同時運行,因此創建一個處理線程間通訊的類是很有幫助的。有一個消息是,最新的Mustang發行版本中加入了對SwingWorker類(它是前一段時間Swing程序員使用的一種流行的解決方案)的支持。

  下面是來自于Javadoc的SwingWorker的正式聲明。

public abstract class SwingWorker<T,V>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RunnableFuture<T>

  注意,這里的聲明包含了兩個泛型類型變量:T和V。如果你還不熟悉泛型類型變量的話,那么你可以先讀一下有關泛型的基礎知識,這是在J2SE 5.0中引入的一種特性。下面是定義:

  · T:由這個SwingWorker的doInBackground()和get()方法返回的結果類型

  · V:被這個SwingWorker的publish()和process()方法用來執行中間結果的類型

  一會之后,我們再討論這些方法。然而,首先,讓我們介紹一下SwingWorker中所使用的線程架構。這里援引Javadoc的描述:在一個SwingWorker的生命周期中共包含三個線程:

  · 當前線程:execute()方法。它調度SwingWorker在一個工作者線程上的執行并且立即返回。你可以使用兩個get()方法之一來等待SwingWorker完成。

  · 工作者線程:這個線程上調用doInBackground()方法。這正是所有后臺活動發生的地方。為了通知PropertyChangeListeners關于綁定屬性的變化,你可以使用firePropertyChange和getPropertyChangeSupport()方法。默認情況下,有兩個綁定屬性可用-state和progress。

  · 事件調度線程:所有的Swing相關的活動都發生在這種線程中。SwingWorker調用process()和done()方法并且通知這個線程上的任何PropertyChangeListeners。

  典型地,你在其上實例化SwingWorker子類的當前線程是事件調度線程。這個SwingWorker通常響應下列一些事件:

  1. execute()方法被調用或運行于這個事件調度線程上。

  2. SwingWorker通知任何PropertyChangeListeners其狀態已經變為SwingWorker.StateValue.STARTED。

  3. doInBackground()方法在工作者線程上執行。

  4. 一旦doInBackground()方法完成,即在當前線程上執行done()方法。

  5. SwingWorker通知任何PropertyChangeListeners其狀態已經變為SwingWorker.StateValue.DONE。

  當在doInBackground()方法中時,你可以設置一個整型的progress屬性-它使用下列方法指示工作者線程的當前進度:

protected void setProgress(int progress);

  一旦調用這個方法,SwingWorker就向所有的已經登記的聽者激發一個屬性事件來通知它們已經得到更新的進度值。

  你可以設置或添加工作者線程的最后結果-通過使用下面兩個方法之一:

protected void process(V... chunks);
protected void publish(V... chunks);

  第二個方法,publish(),將使用一些中間類型V的一些可變個數的對象并且把它們發送到process()方法中進行處理。典型情況下,你將從doInBackground()線程中調用process()方法。這個process()方法應該總是被重載以接收輸入的V參數并且把這些中間對象以某種形式連接成一個T類型。當然,至于process()方法如何實現這一任務要依賴于參數類型-它在你的SwingWorker子類中指定。

  同時,在當前線程中,你可以調用兩個get()方法之一來檢索工作者線程的結果。第一個get()方法,在工作者線程完成其任務之前將會無限地阻塞。第二個方法在檢索已經被處理的結果寬之前將阻塞一段指定的時間。

public T get();
public T 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

  如果你希望取消這個工作者線程,那么在它完成執行之前,你可以從當前線程中調用cancel()方法。

public final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這里的mayInterruptIfRunning參數指定,在試圖停止這項任務時是否執行該任務的線程應該被中斷。注意,調用cancel()方法將失敗-如果該任務已經完成,如果該任務已經被取消或如果它因某些理由可能無法被取消。然而,如果該方法調用返回true并且當調用cancel()方法時這項任務還沒有開始,那么SwingWorker永遠不應該執行。

  五、 結論

  盡管本文中介紹的這些特征基本上相互獨立,但是它們的確代表Mustang開發團隊希望滿足Java開發社區提出的一小部分實現請求。特別是,當創建Swing應用程序時,學習使用SwingWorker類是必須的-它可以把程序員從復雜的GUI線程問題中解脫出來。記住,和往常一樣,這些特征在最終成為Java SE 6的最后發行版本之前要征得JSR 270專家組的同意。



JAVA之路 2006-05-26 16:09 發表評論
]]>
用Java實現HTTP文件隊列下載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0/4721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20 May 2006 13:17: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0/47218.html 許多用戶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網站上發現一個很好的資源,但是這個資源是分成了很多個文件存放的,如果想把它保存到本地,只有靠用戶點擊另存來完成保存,如果資源分了幾百甚至上千上萬,那簡直是個災難。   在Internet上很多的資源分成多個文件存放時,它的文件命名是有一定的規則的;正因如此,我們就可以用程序來完成這個資源的完全下載。   1. 基礎知識   在Internet上,我們要下載網站上的某個資源,我們會獲得一個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它是一個服務器資源定位的描述,下載的過程總是如下步驟:   步驟1:客戶端發起連接請求一個URL   步驟2:服務器解析URL,并將指定的資源返回一個輸入流給客戶   步驟3:客戶端接收輸入流,將流中的內容存到文件   2. 網絡連接的建立   Java提供了對URL訪問和大量的流操作的的API,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完成對網絡上資源的存取,下面的代碼段就完成了對一個網站的資源進行訪問: ...... destUrl="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1.zip"; url = new URL(destUrl); httpUrl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連接指定的網絡資源 httpUrl.connect(); //獲取網絡輸入流 bis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httpUrl.getInputStream()); ......   3. 代理的訪問   Java 中通過代理服務器訪問外網的方法已經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了。這里就不再多描述了,訪問的JAVA代碼如下: //設置代理服務器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Set", "true");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Host", "10.154.134.110");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Port", "8080");   4. 網絡資源的保存   在上節中,我們已經獲取了指定網絡資源的輸入流,接下來我們要完成的就是讀取輸入流中的所以內容,并將其保存在文件中。示例代碼: ......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Name); if (this.DEBUG) System.out.println("正在獲取鏈接[" + destUrl + "]的內容...\n將其保存為文件[" + fileName +"]"); //保存文件 while ( (size = bis.read(buf)) != -1) fos.write(buf, 0, size); ......   上面的示例代碼就將網絡資源的內容保存到了本地指定的文件中。   5. 代碼清單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util.*; /** * <p>Title: 個人開發的API</p> * <p>Description: 將指定的HTTP網絡資源在本地以文件形式存放</p> * <p>Copyright: Copyright (c) 2004</p> * <p>Company: NewSky</p> * @author MagicLiao * @version 1.0 */ public class HttpGet {  public final static boolean DEBUG = true;//調試用  private static int BUFFER_SIZE = 8096;//緩沖區大小  private Vector vDownLoad = new Vector();//URL列表  private Vector vFileList = new Vector();//下載后的保存文件名列表  /**  * 構造方法  */  public HttpGet() {}  /**  * 清除下載列表  */  public void resetList() {   vDownLoad.clear();   vFileList.clear();  }  /**  * 增加下載列表項  *  * @param url String  * @param filename String  */ public void addItem(String url, String filename) {  vDownLoad.add(url);  vFileList.add(filename); }  /**  * 根據列表下載資源  */ public void downLoadByList() {  String url = null;  String filename = null;  //按列表順序保存資源  for (int i = 0; i < vDownLoad.size(); i++) {   url = (String) vDownLoad.get(i);   filename = (String) vFileList.get(i);   try {    saveToFile(url, filename);   }   catch (IOException err) {    if (DEBUG) {     System.out.println("資源[" + url + "]下載失敗!!!");    }   }  }  if (DEBUG) {   System.out.println("下載完成!!!");  } } /** * 將HTTP資源另存為文件 * * @param destUrl String * @param fileName String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void saveToFile(String destUrl, String fileName)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OutputStream fos = null;  BufferedInputStream bis = null;  HttpURLConnection httpUrl = null;  URL url = null;  byte[] buf = new byte[BUFFER_SIZE];  int size = 0;  //建立鏈接  url = new URL(destUrl);  httpUrl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連接指定的資源  httpUrl.connect();  //獲取網絡輸入流  bis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httpUrl.getInputStream());  //建立文件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Name);  if (this.DEBUG)   System.out.println("正在獲取鏈接[" + destUrl + "]的內容...\n將其保存為文件[" + fileName + "]");  //保存文件  while ( (size = bis.read(buf)) != -1)   fos.write(buf, 0, size);  fos.close();  bis.close();  httpUrl.disconnect(); } /** * 設置代理服務器 * * @param proxy String * @param proxyPort String */ public void setProxyServer(String proxy, String proxyPort) {  //設置代理服務器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Set", "true");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Host", proxy);  System.getProperties().put("proxyPort", proxyPort); } /** * 設置認證用戶名與密碼 * * @param uid String * @param pwd String */ public void setAuthenticator(String uid, String pwd) { Authenticator.setDefault(new MyAuthenticator(uid, pwd)); } /** * 主方法(用于測試) * * @param argv 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  HttpGet oInstance = new HttpGet();  try {   //增加下載列表(此處用戶可以寫入自己代碼來增加下載列表)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1.zip","./網絡編程1.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2.zip","./網絡編程2.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3.zip","./網絡編程3.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4.zip","./網絡編程4.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5.zip","./網絡編程5.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6.zip","./網絡編程6.zip");   oInstance.addItem("http://www.ebook.com/java/網絡編程007.zip","./網絡編程7.zip");   //開始下載   oInstance.downLoadByList();  }  catch (Exception err) {   System.out.println(err.getMessage());  } } }

JAVA之路 2006-05-20 21:17 發表評論
]]>
Java程序類加載完全揭密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0/47160.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at, 20 May 2006 05:08: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20/47160.html
  類加載是java語言提供的最強大的機制之一。盡管類加載并不是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所有的編程人員都應該了解其工作機制,明白如何做才能讓其滿足我們的需要。這能有效節省我們的編碼時間,從不斷調試ClassNotFoundException, ClassCastException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這篇文章從基礎講起,比如代碼與數據的不同之處是什么,他們是如何構成一個實例或對象的。然后深入探討java虛擬機(JVM)是如何利用類加載器讀取代碼,以及java中類加載器的主要類型。接著用一個類加載的基本算法看一下類加載器如何加載一個內部類。本文的下一節演示一段代碼來說明擴展和開發屬于自己的類加載器的必要性。緊接著解釋如何使用定制的類加載器來完成一個一般意義上的任務,使其可以加載任意遠端客戶的代碼,在JVM中定義,實例化并執行它。本文包括了J2EE關于類加載的規范——事實上這已經成為了J2EE的標準之一。

  類與數據

  一個類代表要執行的代碼,而數據則表示其相關狀態。狀態時常改變,而代碼則不會。當我們將一個特定的狀態與一個類相對應起來,也就意味著將一個類事例化。盡管相同的類對應的實例其狀態千差萬別,但其本質都對應著同一段代碼。在JAVA中,一個類通常有著一個.class文件,但也有例外。在JAVA的運行時環境中(Java runtime),每一個類都有一個以第一類(first-class)的Java對象所表現出現的代碼,其是java.lang.Class的實例。我們編譯一個JAVA文件,編譯器都會嵌入一個public, static, final修飾的類型為java.lang.Class,名稱為class的域變量在其字節碼文件中。因為使用了public修飾,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的形式對其訪問:

java.lang.Class klass = Myclass.class;

  一旦一個類被載入JVM中,同一個類就不會被再次載入了(切記,同一個類)。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同一個類”?正如一個對象有一個具體的狀態,即標識,一個對象始終和其代碼(類)相關聯。同理,載入JVM的類也有一個具體的標識,我們接下來看。

  在Java中,一個類用其完全匹配類名(fully qualified class name)作為標識,這里指的完全匹配類名包括包名和類名。但在JVM中一個類用其全名和一個加載類ClassLoader的實例作為唯一標識。因此,如果一個名為Pg的包中,有一個名為Cl的類,被類加載器KlassLoader的一個實例kl1加載,Cl的實例,即C1.class在JVM中表示為(Cl, Pg, kl1)。這意味著兩個類加載器的實例(Cl, Pg, kl1) 和 (Cl, Pg, kl2)是不同的,被它們所加載的類也因此完全不同,互不兼容的。那么在JVM中到底有多少種類加載器的實例?下一節我們揭示答案。

  類加載器

  在JVM中,每一個類都被java.lang.ClassLoader的一些實例來加載.類ClassLoader是在包中java.lang里,開發者可以自由地繼承它并添加自己的功能來加載類。

  無論何時我們鍵入java MyMainClass來開始運行一個新的JVM,“引導類加載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負責將一些關鍵的Java類,如java.lang.Object和其他一些運行時代碼先加載進內存中。運行時的類在JRE\lib\rt.jar包文件中。因為這屬于系統底層執行動作,我們無法在JAVA文檔中找到引導類加載器的工作細節。基于同樣的原因,引導類加載器的行為在各JVM之間也是大相徑庭。
同理,如果我們按照如下方式:

log(java.lang.String.class.getClassLoader());

  來獲取java的核心運行時類的加載器,就會得到null。

  接下來介紹java的擴展類加載器。擴展庫提供比java運行代碼更多的特性,我們可以把擴展庫保存在由java.ext.dirs屬性提供的路徑中。

  (編輯注:java.ext.dirs屬性指的是系統屬性下的一個key,所有的系統屬性可以通過System.getProperties()方法獲得。在編者的系統中,java.ext.dirs的value是” C:\Program Files\Java\jdk1.5.0_04\jre\lib\ext”。下面將要談到的如java.class.path也同屬系統屬性的一個key。)

  類ExtClassLoader專門用來加載所有java.ext.dirs下的.jar文件。開發者可以通過把自己的.jar文件或庫文件加入到擴展目錄的classpath,使其可以被擴展類加載器讀取。

  從開發者的角度,第三種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種類加載器是AppClassLoader。這種類加載器用來讀取所有的對應在java.class.path系統屬性的路徑下的類。

  Sun的java指南中,文章“理解擴展類加載”(Understanding Extension Class Loading)對以上三個類加載器路徑有更詳盡的解釋,這是其他幾個JDK中的類加載器

  ●java.net.URLClassLoader

  ●java.security.SecureClassLoader

  ●java.rmi.server.RMIClassLoader

  ●sun.applet.AppletClassLoader

  java.lang.Thread,包含了public ClassLoader getContextClassLoader()方法,這一方法返回針對一具體線程的上下文環境類加載器。此類加載器由線程的創建者提供,以供此線程中運行的代碼在需要加載類或資源時使用。如果此加載器未被建立,缺省是其父線程的上下文類加載器。原始的類加載器一般由讀取應用程序的類加載器建立。


類加載是java語言提供的最強大的機制之一。盡管類加載并不是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所有的編程人員都應該了解其工作機制,明白如何做才能讓其滿足我們的需要。

  類加載器如何工作?

  除了引導類加載器,所有的類加載器都有一個父類加載器,不僅如此,所有的類加載器也都是java.lang.ClassLoader類型。以上兩種類加載器是不同的,而且對于開發者自訂制的類加載器的正常運行也至關重要。最重要的方面是正確設置父類加載器。任何類加載器,其父類加載器是加載該類加載器的類加載器實例。(記住,類加載器本身也是一個類!)

  使用loadClass()方法可以從類加載器中獲得該類。我們可以通過java.lang.ClassLoader的源代碼來了解該方法工作的細節,如下:

protected synchronized Class<?> loadClass (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First check if the class is already loaded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try
  {
   if (parent != null)
   {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else {
    c = findBootstrapClass0(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If still not found, then invoke // findClass to find the class.
   c = findClass(name);
  }
 }
 if (resolve)
 {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我們可以使用ClassLoader的兩種構造方法來設置父類加載器:

public class MyClassLoader extends ClassLoader
{
 public MyClassLoader()
 {
  super(MyClassLoader.class.getClassLoader());
 }
}

  或

public class MyClassLoader extends ClassLoader
{
 public MyClassLoader()
 {
  super(getClass().getClassLoader());
 }
}

  第一種方式較為常用,因為通常不建議在構造方法里調用getClass()方法,因為對象的初始化只是在構造方法的出口處才完全完成。因此,如果父類加載器被正確建立,當要示從一個類加載器的實例獲得一個類時,如果它不能找到這個類,它應該首先去訪問其父類。如果父類不能找到它(即其父類也不能找不這個類,等等),而且如果findBootstrapClass0()方法也失敗了,則調用findClass()方法。findClass()方法的缺省實現會拋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當它們繼承java.lang.ClassLoader來訂制類加載器時開發者需要實現這個方法。findClass()的缺省實現方式如下:

protected Class<?> fin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hrow new ClassNotFoundException(name); }

  在findClass()方法內部,類加載器需要獲取任意來源的字節碼。來源可以是文件系統,URL,數據庫,可以產生字節碼的另一個應用程序,及其他類似的可以產生java規范的字節碼的來源。你甚至可以使用BCEL (Byte Code Engineering Library:字節碼工程庫),它提供了運行時創建類的捷徑。BCEL已經被成功地使用在以下方面:編譯器,優化器,混淆器,代碼產生器及其他分析工具。一旦字節碼被檢索,此方法就會調用defineClass()方法,此行為對不同的類加載實例是有差異的。因此,如果兩個類加載實例從同一個來源定義一個類,所定義的結果是不同的。

  JAVA語言規范(Java language specification)詳細解釋了JAVA執行引擎中的類或接口的加載(loading),鏈接(linking)或初始化(initialization)過程。

  圖一顯示了一個主類稱為MyMainClass的應用程序。依照之前的闡述,MyMainClass.class會被AppClassLoader加載。 MyMainClass創建了兩個類加載器的實例:CustomClassLoader1 和 CustomClassLoader2,他們可以從某數據源(比如網絡)獲取名為Target的字節碼。這表示類Target的類定義不在應用程序類路徑或擴展類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MyMainClass想要用自定義的類加載器加載Target類,CustomClassLoader1和CustomClassLoader2會分別獨立地加載并定義Target.class類。這在java中有重要的意義。如果Target類有一些靜態的初始化代碼,并且假設我們只希望這些代碼在JVM中只執行一次,而這些代碼在我們目前的步驟中會執行兩次——分別被不同的CustomClassLoaders加載并執行。如果類Target被兩個CustomClassLoaders加載并創建兩個實例Target1和Target2,如圖一顯示,它們不是類型兼容的。換句話說,在JVM中無法執行以下代碼:

Target target3 = (Target) target2;

  以上代碼會拋出一個ClassCastException。這是因為JVM把他們視為分別不同的類,因為他們被不同的類加載器所定義。這種情況當我們不是使用兩個不同的類加載器CustomClassLoader1 和 CustomClassLoader2,而是使用同一個類加載器CustomClassLoader的不同實例時,也會出現同樣的錯誤。這些會在本文后邊用具體代碼說明。



圖1. 在同一個JVM中多個類加載器加載同一個目標類



 為什么我們需要我們自己的類加載器

  原因之一為開發者寫自己的類加載器來控制JVM中的類加載行為,java中的類靠其包名和類名來標識,對于實現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的類,serialVersionUID扮演了一個標識類版本的重要角色。這個唯一標識是一個類名、接口名、成員方法及屬性等組成的一個64位的哈希字段,而且也沒有其他快捷的方式來標識一個類的版本。嚴格說來,如果以上的都匹配,那么則屬于同一個類。

  但是讓我們思考如下情況:我們需要開發一個通用的執行引擎。可以執行實現某一特定接口的任何任務。當任務被提交到這個引擎,首先需要加載這個任務的代碼。假設不同的客戶對此引擎提交了不同的任務,湊巧,這些所有的任務都有一個相同的類名和包名。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這個引擎是否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所提交的信息而做出不同的反應。這一情況在下文的參考一節有可供下載的代碼樣例,samepath 和 differentversions,這兩個目錄分別演示了這一概念。 圖2 顯示了文件目錄結構,有三個子目錄samepath, differentversions, 和 differentversionspush,里邊是例子:


圖2. 文件夾結構組織示例

  在samepath 中,類version.Version保存在v1和v2兩個子目錄里,兩個類具有同樣的類名和包名,唯一不同的是下邊這行:

public void fx(){ log("this = " + this + "; Version.fx(1)."); }

  V1中,日志記錄中有Version.fx(1),而在v2中則是Version.fx(2)。把這個兩個存在細微不同的類放在一個classpath下,然后運行Test類:

set CLASSPATH=.;%CURRENT_ROOT%\v1;%CURRENT_ROOT%\v2
%JAVA_HOME%\bin\java Test

  圖3顯示了控制臺輸出。我們可以看到對應著Version.fx(1)的代碼被執行了,因為類加載器在classpath首先看到此版本的代碼。


圖3. 在類路徑中samepath測試排在最前面的version 1

  再次運行,類路徑做如下微小改動。

set CLASSPATH=.;%CURRENT_ROOT%\v2;%CURRENT_ROOT%\v1
%JAVA_HOME%\bin\java Test

  控制臺的輸出變為圖4。對應著Version.fx(2)的代碼被加載,因為類加載器在classpath中首先找到它的路徑。


圖4. 在類路徑中samepath測試排在最前面的version 2

  根據以上例子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類加載器加載在類路徑中被首先找到的元素。如果我們在v1和v2中刪除了version.Version,做一個非version.Version形式的.jar文件,如myextension.jar,把它放到對應java.ext.dirs的路徑下,再次執行后看到version.Version不再被AppClassLoader加載,而是被擴展類加載器加載。如圖5所示。


圖5. AppClassLoader及ExtClassLoader

  繼續這個例子,文件夾differentversions包含了一個RMI執行引擎,客戶端可以提供給執行引擎任何實現了common.TaskIntf接口的任務。子文件夾client1 和 client2包含了類client.TaskImpl有個細微不同的兩個版本。兩個類的區別在以下幾行:

static
{
 log("client.TaskImpl.class.getClassLoader (v1) : " + TaskImpl.class.getClassLoader());
}

public void execute(){ log("this = " + this + "; execute(1)"); }

  在client1和client2里分別有getClassLoader(v1) 與 execute(1)和getClassLoader(v2) 與 execute(2)的的log語句。并且,在開始執行引擎RMI服務器的代碼中,我們隨意地將client2的任務實現放在類路徑的前面。

CLASSPATH=%CURRENT_ROOT%\common;%CURRENT_ROOT%\server;
%CURRENT_ROOT%\client2;%CURRENT_ROOT%\client1
%JAVA_HOME%\bin\java server.Server

  如圖6,7,8的屏幕截圖,在客戶端VM,各自的client.TaskImpl類被加載、實例化,并發送到服務端的VM來執行。從服務端的控制臺,可以明顯看到client.TaskImpl代碼只被服務端的VM執行一次,這個單一的代碼版本在服務端多次生成了許多實例,并執行任務。


圖6. 執行引擎服務器控制臺

  圖6顯示了服務端的控制臺,加載并執行兩個不同的客戶端的請求,如圖7、8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代碼只被加載了一次(從靜態初始化塊的日志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但對于客戶端的調用這個方法被執行了兩次。


圖7. 執行引擎客戶端 1控制臺 

  圖7中,客戶端VM加載了含有client.TaskImpl.class.getClassLoader(v1)的日志內容的類TaskImpl的代碼,并提供給服務端的執行引擎。圖8的客戶端VM加載了另一個TaskImpl的代碼,并發送給服務端。


圖8. 執行引擎客戶端 2控制臺 

  在客戶端的VM中,類client.TaskImpl被分別加載,初始化,并發送到服務端執行。圖6還揭示了client.TaskImpl的代碼只在服務端的VM中加載了一次,但這“唯一的一次”卻在服務端創造了許多實例并執行。或許客戶端1該不高興了因為并不是它的client.TaskImpl(v1)的方法調用被服務端執行了,而是其他的一些代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答案就是實現定制的類加載器。




JAVA之路 2006-05-20 13:08 發表評論
]]>
Java 5.0泛型編程之泛型類型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19/47063.htmlJAVA之路JAVA之路Fri, 19 May 2006 07:17: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19/47063.html
  為了使用泛型類型,你應該為類型變量詳細指明實際的類型,形成一個就像List<String>類似的參數化類型。[1]指明這些額外的類型信息的原因是編譯器據此能夠在編譯期為您提供很強的類型檢查,增強您的程序的類型安全性。舉個例子來說,您有一個只能保持String對象的List,那么這種類型檢查就能夠阻止您往里面加入String[]對象。同樣的,增加的類型信息使編譯器能夠為您做一些類型轉換的事情。比如,編譯器知道了一個List<String>有個get()方法,其返回值是一個String對象,因此您不再需要去將返回值由一個Object強制轉換為String。

  Java.util包中的集合類在java5.0中已經被做成了泛型,也許您將會在您的程序中頻繁的使用到他們。類型安全的集合類就是一個泛型類型的典型案例。即便您從沒有定義過您自己的泛型類型甚至從未用過除了java.util中的集合類以外的泛型類型,類型安全的集合類的好處也是極有意義的一個標志——他們證明了這個主要的新語言特性的復雜性。

  我們從探索類型安全的集合類中的基本的泛型用法開始,進而研究更多使用泛型類型的復雜細節。然后我們討論類型參數通配符和有界通配符。描繪了如何使用泛型以后,我們闡明如何編寫自己的泛型類型和泛型方法。我們對于泛型的討論將結束于一趟對于JavaAPI的核心中重要的泛型類型的旅行。這趟旅程將探索這些類型以及他們的用法,旅程的目的是為了讓您對泛型如何工作這個問題有個深入的理解。

  類型安全集合類

  Java.util類包包含了Java集合框架(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這是一批包含對象的set、對象的list以及基于key-value的map。第五章將談到集合類。這里,我們討論的是在java5.0中集合類使用類型參數來界定集合中的對象的類型。這個討論并不適合java1.4或更早期版本。如果沒有泛型,對于集合類的使用需要程序員記住每個集合中元素的類型。當您在java1.4種創建了一個集合,您知道您放入到集合中的對象的類型,但是編譯器不知道。您必須小心地往其中加入一個合適類型的元素,當需要從集合中獲取元素時,您必須顯式的寫強制類型轉換以將他們從Object轉換為他們真是的類型。考察下邊的java1.4的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his list is intended to hold only strings.
????// The compiler doesn't know that so we have to remember ourselves.
????List wordlist = new ArrayList();??

????// Oops! We added a String[] instead of a String.
????// The compiler doesn't know that this is an error.
????wordlist.add(args);

????// Since List can hold arbitrary objects, the get() method returns
????// Object.??Since the list is intended to hold strings, we cast the
????// return value to String but get a ClassCastException because of
????// the error above.
????String word = (String)wordlist.get(0);
}
  泛型類型解決了這段代碼中的顯示的類型安全問題。Java.util中的List或是其他集合類已經使用泛型重寫過了。就像前面提到的, List被重新定義為一個list,它中間的元素類型被一個類型可變的名稱為E的占位符描述。Add()方法被重新定義為期望一個類型為E的參數,用于替換以前的Object,get()方法被重新定義為返回一個E,替換了以前的Object。

  在java5.0中,當我們申明一個List或者創建一個ArrayList的實例的時候,我們需要在泛型類型的名字后面緊跟一對“<>”,尖括號中寫入我們需要的實際的類型。比如,一個保持String的List應該寫成“List<String>”。需要注意的是,這非常象給一個方法傳一個參數,區別是我們使用類型而不是值,同時使用尖括號而不是圓括號

  Java.util的集合類中的元素必須是對象化的,他們不能是基本類型。泛型的引入并沒有改變這點。泛型不能使用基本類型:我們不能這樣來申明——Set<char>或者List<int>。記住,無論如何,java5.0中的自動打包和自動解包特性使得使用Set<Character>或者List<Integer>和直接使用char和int值一樣方便。(查看第二章以了解更多關于自動打包和自動解包的細節)。

  在Java5.0中,上面的例子將被重寫為如下方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his list can only hold String objects
????List<String> word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args is a String[], not String, so the compiler won't let us do this
????wordlist.add(args);??// Compilation error!

????// We can do this, though.??
????// Notice the use of the new for/in looping statement
????for(String arg : args) wordlist.add(arg);

????// No cast is required.??List<String>.get() returns a String.
????String word = wordlist.get(0);
}
  值得注意的是代碼量其實并沒有比原來那個沒有泛型的例子少多少。使用“(String)”這樣的類型轉換被替換成了類型參數“<String>”。 不同的是類型參數需要且僅需要聲明一次,而list能夠被使用任何多次,不需要類型轉換。在更長點的例子代碼中,這一點將更加明顯。即使在那些看上去泛型語法比非泛型語法要冗長的例子里,使用泛型依然是非常有價值的——額外的類型信息允許編譯器在您的代碼里執行更強的錯誤檢查。以前只能在運行起才能發現的錯誤現在能夠在編譯時就被發現。此外,以前為了處理類型轉換的異常,我們需要添加額外的代碼行。如果沒有泛型,那么當發生類型轉換異常的時候,一個ClassCastException異常就會被從實際代碼中拋出。

  就像一個方法可以使用任意數量的參數一樣,類允許使用多個類型變量。接口Java.util.Map就是一個例子。一個Map體現了從一個key的對象到一個value的對象的映射關系。接口Map申明了一個類型變量來描述key的類型而另一個類型變量來描述value的類型。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您希望做一個String對象到Integer對象的映射關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A map from strings to their position in the args[] array
????Map<String,Integer> map = new HashMap<String,Integer>();

????// Note that we use autoboxing to wrap i in an Integer object.
????for(int i=0; i < args.length; i++) map.put(args[i], i);??

????// Find the array index of a word.??Note no cast is required!
????Integer position = map.get("hello");

????// We can also rely on autounboxing to convert directly to an int,
????// but this throws a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key does not exist
????// in the map
????int pos = map.get("world");
}
  象List<String>這個一個參數類型其本身也是也一個類型,也能夠被用于當作其他類型的一個類型變量值。您可能會看到這樣的代碼:

// Look at all those nested angle brackets!
Map<String, List<List<int[]>>> map = getWeirdMap();

// The compiler knows all the types and we can write expressions
// like this without casting.??We might still get NullPointerException
// or ArrayIndexOutOfBounds at runtime, of course.
int value = map.get(key).get(0).get(0)[0];

// Here's how we break that expression down step by step.
List<List<int[]>> listOfLists = map.get(key);
List<int[]> listOfIntArrays = listOfLists.get(0);
int[] array = listOfIntArrays.get(0);
int element = array[0];
  在上面的代碼里,java.util.List<E>和java.util.Map<K,V>的get()方法返回一個類型為E的list元素或者一個類型為V的map元素。注意,無論如何,泛型類型能夠更精密的使用他們的變量。在本書中的參考章節查看List<E>,您將會看到它的iterator( )方法被聲明為返回一個Iterator<E>。這意味著,這個方法返回一個跟list的實際的參數類型一樣的一個參數類型的實例。為了具體的說明這點,下面的例子提供了不使用get(0)方法來獲取一個List<String>的第一個元素的方法

List<String> words = // ...initialized elsewhere...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words.iterator();
String firstword = iterator.next();





  理解泛型類型
 本段將對泛型類型的使用細節做進一步的探討,以嘗試說明下列問題:

  不帶類型參數的使用泛型的后果

  參數化類型的體系

  一個關于編譯期泛型類型的類型安全的漏洞和一個用于確保運行期類型安全的補丁

  為什么參數化類型的數組不是類型安全的

  未經處理的類型和不被檢查的警告

  即使被重寫的Java集合類帶來了泛型的好處,在使用他們的時候您也不被要求說明類型變量。一個不帶類型變量的泛型類型被認為是一個未經處理的類型(raw type)。這樣,5.0版本以前的java代碼仍然能夠運行:您顯式的編寫所有類型轉換就像您已經這樣寫的一樣,您可能會被一些來自編譯器的麻煩所困擾。查看下列存儲不同類型的對象到一個未經處理的List:

List l = new ArrayList();
l.add("hello");??
l.add(new Integer(123));
Object o = l.get(0);
  這段代碼在java1.4下運行得很好。如果您用java5.0來編譯它,javac編譯了,但是會打印出這樣的“抱怨”:

Note: Test.java uses unchecked or unsafe operations.
Note: Recompile with -Xlint:unchecked for details.


  如果我們加入-Xlint參數后重新編譯,我們會看到這些警告:

Test.java:6: warning: [unchecked]
????unchecked call to add(E) as a member of the raw type java.util.List
????????l.add("hello");??
???????? ^
Test.java:7: warning: [unchecked]
????unchecked call to add(E) as a member of the raw type java.util.List
????????l.add(new Integer(123));

???????? ^

  編譯在add()方法的調用上給出了警告,因為它不能夠確信加入到list中的值具有正確的類型。它告訴我們說我們使用了一個未經處理的類型,它不能驗證我們的代碼是類型安全的。注意,get()方法的調用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能夠被獲得的元素已經安全的存在于list中了。

  如果您不想使用任何的java5.0的新特性,您可以簡單的通過帶-source1.4標記來編譯他們,這樣編譯器就不會再“抱怨”了。如果您不能這樣做,您可以忽略這些警告,通過使用一個“@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注解(查看本章的4.3節)隱瞞這些警告信息或者升級您的代碼,加入類型變量描述。[2]下列示例代碼,編譯的時候不再會有警告但仍然允許您往list中放入不同的類型的對象。

List<Object> l = new ArrayList<Object>();
l.add("hello");??
l.add(123);??????????????// autoboxing
Object o = l.get(0);
  參數化類型的體系

  參數化類型有類型體系,就像一般的類型一樣。這個體系基于對象的類型,而不是變量的類型。這里有些例子您可以嘗試:

ArrayList<Integer> l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st<Integer> m = l;????????????????????????????// okay
Collection<Integer> n = l;??????????????????????// okay
ArrayList<Number> o = l;????????????????????????// error
Collection<Object> p = (Collection<Object>)l;?? // error, even with cast
  一個List<Integer>是一個Collection<Integer>,但不是一個List<Object>。這句話不容易理解,如果您想理解為什么泛型這樣做,這段值得看一下。考察這段代碼: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add(123);

// The line below will not compile.??But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 thought-experiment, assume that it does compile and see how much
// trouble we get ourselves into.
List<Object> lo = li;??

// Now we can retrieve elements of the list as Object instead of Integer
Object number = lo.get(0);

// But what about this?
lo.add("hello world");

// If the line above is allowed then the line below throws ClassCastException
Integer i = li.get(1);??// Can't cast a String to Integer!
  這就是為什么List<Integer>不是一個List<Object>的原因,雖然List<Integer>中所有的元素事實上是一個Object的實例。如果允許轉換成List<Object>,那么轉換后,理論上非整型的對象也將被允許添加到list中。


  運行時類型安全

  就像我們所見到的,一個List<X>不允許被轉換為一個List<Y>,即使這個X能夠被轉換為Y。然而,一個List<X>能夠被轉換為一個List,這樣您就可以通過繼承的方法來做這樣的事情。

  這種將參數化類型轉換為非參數化類型的能力對于向下兼容是必要的,但是它會在泛型所帶來的類型安全體系上鑿個漏洞:

// Here's a basic parameterized list.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Integer>();

// It is legal to assign a parameterized type to a nonparameterized variable
List l = li;??

// This line is a bug, but it compiles and runs.
// The Java 5.0 compiler will issue an unchecked warning about it.
// If it appeared as part of a legacy class compiled with Java 1.4, however,
// then we'd never even get the warning.??
l.add("hello");

// This line compiles without warning but throws ClassCastException at runtime.
// Note that the failure can occur far away from the actual bug.
Integer i = li.get(0);
  泛型僅提供了編譯期的類型安全。如果您使用java5.0的編譯器來編譯您的代碼并且沒有得到任何警告,這些編譯器的檢查能夠確保您的代碼在運行期也是類型安全的。如果您獲得了警告或者使用了像未經處理的類型那樣修改您的集合的代碼,那么您需要增加一些步驟來確保運行期的類型安全。您可以通過使用java.util.Collections中的checkedList()和checkedMap( )方法來做到這一步。這些方法將把您的集合打包成一個wrapper集合,從而在運行時檢查確認只有正確類型的值能夠被置入集合眾。下面是一個能夠補上類型安全漏洞的一個例子:

// Here's a basic parameterized list.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Integer>();

// Wrap it for runtime type safety
List<Integer> cli = Collections.checkedList(li, Integer.class);

// Now widen the checked list to the raw type
List l = cli;??

// This line compiles but fails at runtime with a ClassCastException.
// The exception occurs exactly where the bug is, rather than far away
l.add("hello");
  參數化類型的數組

  在使用泛型類型的時候,數組需要特別的考慮。回憶一下,如果T是S的父類(或者接口),那么類型為S的數組S[],同時又是類型為T的數組T[]。正因為如此,每次您存放一個對象到數組中時,Java解釋器都必須進行檢查以確保您放入的對象類型與要存放的數組所允許的類型是匹對的。例如,下列代碼在運行期會檢查失敗,拋出一個ArrayStoreException異常:

String[] words = new String[10];
Object[] objs = words;
objs[0] = 1;??// 1 autoboxed to an Integer, throws ArrayStoreException
  雖然編譯時obj是一個Object[],但是在運行時它是一個String[],它不允許被用于存放一個Integer。

  當我們使用泛型類型的時候,僅僅依靠運行時的數組存放異常檢查是不夠的,因為一個運行時進行的檢查并不能夠獲取編譯時的類型參數信息。查看下列代碼:

List<String>[] wordlists = new ArrayList<String>[10];
ArrayList<Integer> ali = new ArrayList<Integer>();
ali.add(123);
Object[] objs = wordlists;
objs[0] = ali;?????????????????????? // No ArrayStoreException
String s = wordlists[0].get(0);??????// ClassCastException!
  如果上面的代碼被允許,那么運行時的數組存儲檢查將會成功:沒有編譯時的類型參數,代碼簡單地存儲一個ArrayList到一個ArrayList[]數組,非常正確。既然編譯器不能阻止您通過這個方法來戰勝類型安全,那么它轉而阻止您創建一個參數化類型的數組。所以上述情節永遠不會發生,編譯器在第一行就開始拒絕編譯了。

  注意這并不是一個在使用數組時使用泛型的全部的約束,這僅僅是一個創建一個參數化類型數組的約束。我們將在學習如何寫泛型方法時再來討論這個話題。

  類型參數通配符

  假設我們需要寫一個方法來顯示一個List中的元素。[3]在以前,我們只需要象這樣寫段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ist(PrintWriter out, List list) {
????for(int i=0, n=list.size(); i < n; i++) {
????????if (i > 0) out.print(", ");
????????out.print(list.get(i).toString());
????}
}



在Java5.0中,List是一個泛型類型,如果我們試圖編譯這個方法,我們將會得到unchecked警告。為了解決這些警告,您可能需要這樣來修改這個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ist(PrintWriter out, List<Object> list) {
????for(int i=0, n=list.size(); i < n; i++) {
????????if (i > 0) out.print(", ");
????????out.print(list.get(i).toString());
????}
}
  這段代碼能夠編譯通過同時不會有警告,但是它并不是非常地有效,因為只有那些被聲明為List<Object>的list才會被允許使用這個方法。還記得么,類似于List<String>和List<Integer>這樣的List并不能被轉型為List<Object>。事實上我們需要一個類型安全的printList()方法,它能夠接受我們傳入的任何List,而不關心它被參數化為什么。解決辦法是使用類型參數通配符。方法可以被修改成這樣: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ist(PrintWriter out, List<?> list) {
????for(int i=0, n=list.size(); i < n; i++) {
????????if (i > 0) out.print(", ");
????????Object o = list.get(i);
????????out.print(o.toString());
????}
}
  這個版本的方法能夠被編譯過,沒有警告,而且能夠在任何我們希望使用的地方使用。通配符“?”表示一個未知類型,類型List<?>被讀作“List of unknown”
作為一般原則,如果類型是泛型的,同時您并不知道或者并不關心值的類型,您應該使用“?”通配符來代替一個未經處理的類型。未經處理的類型被允許僅是為了向下兼容,而且應該只能夠被允許出現在老的代碼中。注意,無論如何,您不能在調用構造器時使用通配符。下面的代碼是非法的:

List<?> l = new ArrayList<?>();

  創建一個不知道類型的List是毫無道理的。如果您創建了它,那么您必須知道它將保持的元素是什么類型的。您可以在隨后的方法中不關心元素類型而去遍歷這里list,但是您需要在您創建它的時候描述元素的類型。如果你確實需要一個List來保持任何類型,那么您只能這么寫:

List<Object> l = new ArrayList<Object>();
  從上面的printList()例子中,必須要搞清楚List<?>既不是List<Object>也不是一個未經處理的List。一個使用通配符的List<?>有兩個重要的特性。第一,考察類似于get()的方法,他們被聲明返回一個值,這個值的類型是類型參數中指定的。在這個例子中,類型是“unknown”,所以這些方法返回一個Object。既然我們期望的是調用這個object的toString()方法,程序能夠很好的滿足我們的意愿。

  第二,考察List的類似add()的方法,他們被聲明為接受一個參數,這個參數被類型參數所定義。出人意料的是,當類型參數是未確定的,編譯器不允許您調用任何有不確定參數類型的方法——因為它不能確認您傳入了一個恰當的值。一個List(?)實際上是只讀的——既然編譯器不允許我們調用類似于add(),set(),addAll()這類的方法。

  界定通配符

  讓我們在我們原來的例子上作些小小的稍微復雜一點的改動。假設我們希望寫一個sumList()方法來計算list中Number類型的值的合計。在以前,我們使用未經處理的List,但是我們不想放棄類型安全,同時不得不處理來自編譯器的unchecked警告。或者我們可以使用List<Number>,那樣的話我們就不能調用List<Integer>、List<Double>中的方法了,而事實上我們需要調用。如果我們使用通配符,那么我們實際上不能得到我們期望的類型安全,我們不能確定我們的方法被什么樣的List所調用,Number?還是Number的子類?甚至,String?這樣的一個方法也許會被寫成這樣:

public static double sumList(List<?> list) {
????double total = 0.0;
????for(Object o : list) {
????????Number n = (Number) o;??// A cast is required and may fail
????????total += n.doubleValue();
????}
????return total;
}
  要修改這個方法讓它變得真正的類型安全,我們需要使用界定通配符(bounded wildcard),能夠確保List的類型參數是未知的,但又是Number或者Number的子類。下面的代碼才是我們想要的:

public static double sumList(List<? extends Number> list) {
????double total = 0.0;
????for(Number n : list) total += n.doubleValue();
????return total;
}
  類型List<? extends Number>可以被理解為“Number未知子類的List”。理解這點非常重要,在這段文字中,Number被認為是其自身的子類。

  注意,這樣的話,那些類型轉換已經不再需要了。我們并不知道list中元素的具體類型,但是我們知道他們能夠向上轉型為Number,因此我們可以把他們從list中把他們當作一個Number對象取出。使用一個for/in循環能夠稍微封裝一下從list中取出元素的過程。普遍性的原則是當您使用一個界定通配符時,類似于List中的get()方法的那些方法將返回一個類型為上界的值。因此如果我們在for/in循環中調用list.get(),我們將得到一個Number。在前一節說到使用通配符時類似于list.add()這種方法中的限制依然有效: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編譯器允許我們調用這類方法,我們就可以將一個Integer放到一個聲明為僅保持Short值的list中去。

  同樣可行的是使用下界通配符,不同的是用super替換extends。這個技巧在被調用的方法上有一點不同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下界通配符要比上界通配符用得少。我們將在后面的章節里討論這個問題。



JAVA之路 2006-05-19 15:17 發表評論
]]>
java程序如何穿透帶有密碼驗證的代理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10/4555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Wed, 10 May 2006 14:57: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10/45558.html
use?inner?instead?of?extends?is?the?most?different?

網上也有一些文章但是大多數涉及帶有授權驗證的proxy都有問題,
主要問題就是出在對?Authenticator.setDefault的使用,以及base64編碼的問題上
代碼是最沒有二義性的文檔,實現原理不再解釋,請看代碼去體會。
如果轉載請注明代碼出處。

chimae@cnjsp.org

package?org.chimae.net;

import?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java.io.IOException;
import?java.io.InputStream;
import?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java.net.Authenticator;
import?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java.net.PasswordAuthentication;
import?java.net.URL;

/**
?*?@author?chimae@cnjsp.org
?*/
public?class?ProxyConnTest?{
????
????public?static?void?initProxy(String?host,?int?port,?final?String?username,
????????????final?String?password)?{
????????Authenticator.setDefault(new?Authenticator()?{
????????????protected?PasswordAuthentication?getPasswordAuthentication()?{
????????????????return?new?PasswordAuthentication(username,
????????????????????????new?String(password).toCharArray());
????????????}
????????});

????
????????System.setProperty(\"http.proxyType\",?\"4\");
????????System.setProperty(\"http.proxyPort\",?Integer.toString(port));
????????System.setProperty(\"http.proxyHost\",?host);
????????System.setProperty(\"http.proxySet\",?\"true\");
????}
????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throws?IOException?{
????????String?url?=?\"http://java.sun.com/\";
????????String?proxy?=?\"yourProxy\";
????????int?port?=8080;
????????String?username?=\"username\";
????????String?password?=\"password\";
????????String?curLine?=?\"\";
????????String?content?=?\"\";????????
????????URL?server?=?new?URL(url);
????????initProxy(proxy,port,username,password);
????????HttpURLConnection?connection?=?(HttpURLConnection)server.openConnection();
????????connection.connect();
????????InputStream?is?=?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BufferedReader?reader?=?new?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is));
????????while?((curLine?=?reader.readLine())?!=?null)?{
????????????????content?+=?curLine;
????????????}

????????System.out.println(\"content=?\"?+?content);
????????is.close();
????}

}



JAVA之路 2006-05-10 22:57 發表評論
]]>
Ruby,Java的勁敵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8/44933.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un, 07 May 2006 16:18: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8/44933.html??? Bruce Tate:一石激起千層浪

??? Bruce Tate并不是作為一個局外者寫就《超越Java》這邊書的。他的顧問公司專注于Java 持久化框架和輕量級開發方法,同時他也是這些流行的Java圖書的作者, Spring: A Developer's Notebook, Better, Faster, Lighter Java, 以及 Bitter Java.

??? 1,在《超越Java》中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Ruby上面,看起來是它像在你說那些將超越Java競爭者中出類拔萃。你覺得是什么使Ruby比 PHP,Python這類語言優越?

??? 這些都是好語言,但是都有一些缺點。對大型應用,PHP和Perl不能連續地產生可讀的代碼。Lisp,Python和Smalltalk這些就缺少了偉大語言好像應該擁有的催化劑。Ruby是一種好語言,和催化劑(Rails)提供了引人注目得新價值(以效率的角度)以及還在飛速地增長。Ruby不一定是最好的語言,但是它將是我所見過最有可能的。Ruby不大可能在委員會那里超過Java.它很有可能首先在一個更小但是卻重要的環境中取得好成績。這個環境也就是一個有web UI大的胖關系數據庫。

??? 2,是否Rails就意味著Ruby?其他語言包括Java難道就不能實現同樣的思想?

??? 如今,Rails就是超過象Netscape之類語言的催化劑,具有Java一樣的功能,可通過網絡實現應用的傳送。但是我認為Rails很有可能僅僅是Ruby元編程框架浪潮的第一波。

??? 3,你的書中很多都基于典型的“將一個web接口連接到數據庫”場景,Ruby的成功案例看上去也僅僅是一兩個開發人員的小項目。但是你也承認了Java的重量級企業框架對一些項目的價值(即大型系統上的大型應用)。什么情況下一個項目對于RoR來說過于大的呢?如果一個RoR在那方面的特性發展緩慢呢?

??? 有Ruby和小團隊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基礎代碼幾乎都是一個人寫就的,但卻關乎整個公司的生計。在一些主要的公司開始進行認真的嘗試之前,我們不知道你可以利用ruby或者rails到什么程度。其中一個最吸引我的事情是經濟的規模,更小的規模。萬一生產力的數字是真實的呢?萬一確實可以得到5X的增長?那么你可以在一個部門內劃分工作,將工作劃分給團隊中的一個。交流將很少會成為問題。管理和疏忽也很少會成為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對于一間公司增長, tipping points意味著什么。因為增加溝通和管理的級別會產生很多的障礙, 所以一間公司增長要超過1,5,10,40,甚至100倍是很困難的。但是,在這一點上, Ruby on Rails的可擴展性是非常的好。

??? 4,你是否看到Java開發人員轉向Ruby嗎,還是Ruby將會給新一代的開發人員采用?

??? 我覺得兩者都有可能。有開發人員不能容忍學習servlets, Spring, XML, Hibernate, Struts 然后還要學習一些 UI 粘合的框架。在Rails中,他們將會完全給釋放出來。同時也有Java開發人員已經在尋找更加優勢的方法,他們發現了Ruby on Rails.接受了Rails的Java夢想家們的數目是令人驚愕的,他們有Thought Works,James Duncan Davidson,Stuart Halloway 更有 David Geary.

??? 5,難道Java本身就不能做一些事情來維持它的杰出地位?如果過于復雜和膨脹,什么可以阻止開發人員倒退到jdk 1.4?

??? Java將會繼續處于頂峰,并在企業應用上保持良好的表現,但是時間不會停滯不前。在某種意味上它終將會給替代。我們將需要一個更高級別的抽象。我認為我們最好的希望就是在JVM上做充足的投入,更好地支持動態語言, 擁抱新的事物,對于舊有的java代碼,則最好是保留保守的態度。

??? 6,我們應該期望Ruby在其他領域引起轟動?如果對于開發web應用它是如此不錯,假如Ruby有的可以使用的合適的UI框架,會不會在桌面應用也實用呢?

??? 現在說什么還為時過早。如今,盡管Ruby是有催化作用(Rails)的語言,但是它僅僅是一個候選。以后將會發生什么?我想誰也不知道。

??? James Duncan Davidson:嘗試新事務

??? 如果你使用Tomcat或者Ant(認真地說,什么Java開發人員什么使用過?)那么你就熟悉了James Duncan Davidson的工作了。在Sun,他致力把這些項目開源并且把他們捐獻給Apache基金會。并且他也編寫了Servlet API的最初兩個版本,還有處理XML的Java API.離開Sun之后,他做起了Mac OS 的X開發。編寫《Running Mac OS X Panther》和參與編寫了《Running Mac OS X Tiger》,《 Mac OS X Panther Hacks》,《 Cocoa in a Nutshell》和《Learning Cocoa with Objective-C, 2nd Edition》

??? 1,上一次我們見到你的時候,你還是那個《Mac desktop apps in Cocoa》家伙。而現在,我在你的blog上看到你已經深深地陷入了Rails.那是什么回事?

??? 我當時窮的要命和急切地需要錢。那時我剛剛買了一幢新房,并且抵押付款期限就快到期了――噢,等會,你想我認真點嗎?好吧,事實是我和我的幾個朋友已經一直在想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了。當恰當的時機到的時候,我們給項目做了技術評估,Rails成了首選。那時我還沒用過Rails或者Ruby.但是我是不會讓小小的需要學習阻礙我去做那個項目的。今年我已經學習了三種,可能四種語言了。我不再相信一種語言可以做任何事了。如果我需要學習一些新知識去一些事情,我將全力以赴去學好它。

??? 2,你對Rails有什么看法?

??? 主要是簡單性。完成事情的容易程度。我做的那個應用的第一個項目原來是一個基于Java的web應用。每個人都知道一定會有一種更好,更快,更容易的方法的。Ruby一直都是一種好語言――并且是一種有趣的語言――因此建立于它之上的這個框架,它應得到關注。

??? 3,Ruby的晦澀和Rails的新穎對客戶來說會不會是一個問題?

??? 不全是。如今事實上恰恰相反。有太多潛在的工作, 缺并沒有足夠的人在真正地開發Ruby on Rails應用。

??? 4,為什么Ruby會如此特殊?難道Rails就不能在其他語言中實現?難道它就不能給Java實現?

??? 很少有其他語言可以完成Rails,或者像Rails那樣的。Java不在他們之列。Rails從Ruby中獲取了一些妙不可言的東西,嘗試用另一種語言復制它不僅是對Rails所做的是一個浪費,對其他語言來說也是一個浪費。但是它的概念一定會在其他非常動態的,動態類型語言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 確實,我很興奮的看到其他項目正實現一些從Rails衍生的主意到其他平臺中。例如作為一個Python里的Rails版本,Django得到了一些固定的發展。但是,實際上它是Python自己的龐然大物,它如何成長將會非常有趣。

??? 現在,我已經說過了你不能用Java來實現Rails.但卻并不意味著你不能用Java做一些同樣優秀的東西。Java的力量可以以一種有趣的,神奇方式應用到一種全新的框架上。只是還沒人做那些事情。每個人都對J2EE這個糕點趨之若騖,以致于沒人以一種更加激烈,更加動態的方式來重新考慮問題。盡管有人提出一個基于Java的殺手級的框架可以與Rails做同樣多工作, 它一定也不能做的象Rails一樣。

??? 5,具有良好設計的Java應用能夠很好地支持特性的擴展――設計好你的類和包,那么你的心情將舒暢好長的一段時間。能否有團隊編寫出一個真正大型的Ruby應用?它是否具可維護性?或者還是RoR只能小打小鬧?

??? 設計良好的應用無論是以何種語言編寫的都能夠很好地支持特性的擴展。糟糕的設計無論是何種語言就不能了。同時也有了如何才是大型應用的定義的問題。我用Ruby寫的第一個rails應用部署到生產也不夠5,000行代碼,但是我之前用其他語言編寫的同樣大小的應用卻達到了50,000行代碼,所以如何定義大型是個問題。

??? 有團隊可以編寫一個可以支持大量特性,運行良好,時間上具備可維護性的Ruby on rails應用嗎?是的,毫無疑問。在使用了Ruby on Rails一段時間后,我將有信心用Rails解決任何尺寸的web應用問題。但是,那是因為我在它上面花費了一些時間,認識到編寫一個具有良好設計的應用是有可能的。

???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現在正有幾十個垃圾的Ruby on rails應用在編寫中。幾百或者幾千個都有可能。如果你不知道你正在做什么,你將會編寫一個垃圾的應用。

??? 6,那么我們回到了web應用,你可以在桌面上使用ruby,或者我們是否一直要用C#,面向對象C還是OS服務商支持的語言編寫UI?

??? 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回到web應用。它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還環境,因為自從1994年開始我就一直在做基于web的工作。但是現在我將開發基于桌面的應用。而且人們對桌面應用的需求還很大。我可不想要一個網絡的office.你也不想把一些象Aperture的東西建造成一個web應用吧。

??? 你現在可以使用Ruby去建造一個引人注目的桌面應用嗎?不,相關的工具包還不存在。但是如果存在了恰當的工具包――這是有可能的。那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它成為一個好的桌面應用語言了。那是說,我已經發現利用平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的本地化-貼近平臺,不管它是一個操作系統或者還是一個web應用框架。當我在Mac上的桌面工作,我需要寫面向對象C和Cocoa.當我用Rails的web工作,那意味著使用Ruby.而對于操作系統方面的工作,我需要用到C和shell.在這個討論中不會只有唯一的答案。

??? 我認為這就是最近對Ruby on Rails關注和屏棄以有色Java眼鏡看待世界的真正勝利。Ruby并不會成為下一個Java,完全不。而是Ruby on Rails將會幫助打破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只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不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百條。真正的,他們中沒有一個是明顯的勝者。只有解決方案有優勢的位置。

??? 我想就像我們在其中工作,吃飯和居住的建筑物一樣。一些建筑物最好是用水泥和鋼筋筑造。其他的是用砌筑。還有其他的最好是用木材,并且那樣做是有理由的。沒有人會跳起來說“所有的建筑物一定要用磚頭筑造!”,那樣太愚蠢了!同樣的道理,不是所以的應用都應該要用Ruby on Rails或者Django或者J2EE或者Perl來編寫的。對于任何一個特定的工作都有大量的工具。還有新的工具等待去發掘呢。訣竅就是決定最優秀的那個。

??? 讓我們從夸夸其談回到你的問題:在web應用的范疇,很容易出現一個新的框架的,因為你并不是與視頻卡,GUI和應用在上面跑的整個系統之類打交道。除非是你愿意開發一個自己的框架,你必須面對選擇使用哪個框架的選擇。在桌面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以創建你自己的框架,做任何你想要的做的,但是該建議卻不比你自己為web創建一個新框架容易。

??? Robert Cooper:帶上利器

??? ONJava的博客Robert Cooper最近在他的blog上撰寫了“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來回應一些“Java時代末日”的言論。Cooper是亞特蘭大地區致力于企業集成和web/web服務應用的J2EE開發人員,同時也是資訊和娛樂站點screaming-penguin.com的經營者。

??? 1,你曾經說過“長期以來‘企業級’Java一直未能逃脫的一個很悲哀的事實是500個應用才需要‘企業級’的功能。”為什么Java開發人員采用了比他們實際需要更加復雜的框架?

??? 好的,有一些因素導致了這樣現象。一個是“buzzword compliance”。 你想使用你“應該”要使用的東西。我記得在99年一些大項目采用了entity bean作為數據模型,但是我們很快發現了性能是如此的恐怖以致于我們最終又轉到了手寫的DAO層。

??? 最近對javax.persistence的修改,一定程度也表明了,EJB的失敗一直都是缺乏不同級別的支持。理想的情況是,如果我僅需要基本的,簡單的ORM-類型功能,我就能夠很快的得到。如果我想深入真正復雜的東西,給我一個“更深層”的有分布式事務的視圖。然而,盡管在那樣高的層次上,在EJB1.1/1.2的世界里,看看你需要多少行代碼1)從JNDI獲得Home存根,2)做一個find by,3)做改變,4)提交事務。對于一般的應用,答案沒有理由只應獨一無‘二’。然而更新穎的Java框架(閱讀:Spring + Hibernate)使你獲得了那一個‘二’,但是你也要做一大堆的配置。那樣,很多方面, 混淆了你的代碼。大量的因素促成我我的演說“擁有一個有效的默認配置/操作”,但是那是不同的故事了。

??? 2,你一向不屑把Ruby on Rails看作是technorati中的后起之秀。你是根本就不想接受還是只是厭惡這種夸夸其談呢?

??? 并不是我真的這樣不屑。Rails在很多重要的方面來說非常優秀。事實上,如果PHP是那要死的飛行意粉怪,并且要給Ruby替代,我想那將是一個大進步。然而,盡管Ruby確實掃除了過去的錯誤,它仍然缺乏Java那么多的功能,但是Ruby為快速開發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新的開發模型。你可能反對,這僅僅是時間問題,假以時日,它一定可以的。然而,我對Ruby/Rails有一些敵意, 是因為我一些一直都在希望java能夠擁有的特性,一直長期希望J2EE能夠擁有簡單性。

??? 3,那么是什么促使你繼續留在Java陣營,你看中它的什么呢?

??? 按照我日常的工作,在400上沒有必要使用Ruby調用PCML/RPG程序。同樣,那些大量的java擁有的 “企業級”特性很重要,更不用說它是一個統一的打包和部署的框架。

??? 4,你說“然而,Java像是變成了無所不包的了,它不是‘web的語言’,也不是桌面應用的‘一等公民’。”Java是否應該放棄一些野心,專注在一個更小應用空間集合里?如果那樣,放棄哪個?

??? 你也知道,我在我的站點上和一個紳士有很長的討論。他指出了Java在J2ME世界的成功,TME/TiVo,置頂盒——或許是下一代DVD的混戰。這些對于開發來說都是有效的領域,但是我認為如果Java變成了這樣的一個系統,那將是一個損失。

??? 使我惱怒的是Java發明的“applet”,你看看Flash(加上Flex/Laszlo),它的“Cool”(快速的用戶體驗)和“強大的”(我免費的得到數據綁定/SOAP/XML-RPC等等)使applets無地自容。“強大的”缺不需要JRE的事實立馬扼殺了applet的生存空間,如果有人能以接近數目的代碼行數向我展示Laszlo Dashboard demo,我可能已經在那個方面得到了一個核心發展。Cool是需要很大的代價的。

??? 5,Java越來越多的復雜性,越來越多的競爭框架,這是你之前批評很多次的。我們用JDK 1.2的語義編碼,手工編寫servlet是不是更好呢?

??? 我認為的復雜性是很難管理。例如,如果你從一個VB背景開始關注使用Swing,那是非常令人難受的。當你需要做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沒有一個“簡單”接口可以Cast成更加“高級”的接口。坦白的說,最近出現的一個有用的東西就是JAX-P了。在我頭腦中,還有一些東西jre沒有的,但是卻是必須存在的。Swing存在有多久了?然而還沒有東西可以給你像VB5的數據綁定表格控制的功能。

??? 我想JDK 1.5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當我談到“降低復雜性”,我真正指的是A)對于一件事情, 給予更多標準的途徑來完成,因此如果我真正需要一些不同的特性,我僅僅需要一個外部的框架。B)設計更加友好的API――認真的說,看看JavaMail的JavaDoc,看看研究出如何發送一個HTML格式的email要花費你多長時間。C)增加更加通用的功能到核心運行環境,提供一個可以分別與基于Flash,RIA和桌面領域的Avalon/Sparkle相比擬的風格和性能。同樣的,我記得以前天真地從VB/VC++轉到Java世界,想道“天哪,本來一直就應該是這樣的。”幾年前,我不能說我看到任何增加到Java的東西都是和我有同樣的想法(除了將要來臨的JAX-WS API)。看看Rails,你會有同樣的感覺。看看Flex你也有同樣的感覺。看看Avalon你也有同樣的感覺。不是我不喜歡Ruby,只是看上去Java不再可以與時俱進讓我很沮喪。

??? Bill Venners:發行人的觀點

??? Artima是很多Java開發人員高度關注的站點。長久以來它的發行人Bill Venners是一個Java著作者和顧問。同時也是一個JavaWorld的專欄作家,Insid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的作者。所以,當我們注意到Artima上的Ruby內容,我們必須找出背后的故事。

??? 1,Artima在很多人眼中一直都是作為一個Java站點,但是你剛創建一個一個新的Ruby版面, Artima當今很多的特色文章都是關于Ruby的,是什么促使了這種改變?

??? 沒有改變。Artima曾經是一個清一色的Java站點,但是幾年前我們擴展了更一般開發焦點,開始涵蓋其他語言。例如,我們開始在“Python Buzz”集成Python Blogs,在“The C++ Source”刊發C++文章。我們創建了Ruby Code & Style簡報來作為Ruby社區通過高質量,編輯的文章分享信息的地方。

??? 2,你是否認為你的Ruby報道是作為一種趨勢,或者服務已作出改變的開發人員?

??? 我們創建Ruby簡報僅僅是為了服務Ruby社區。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個趨勢,我也沒有看到很多Java開發人員轉到Ruby.人們并不只是僅僅需要用一種語言編程。我想掌握一種系統語言是有好處的,例如Java或者C++,和一種腳本語言,例如Ruby或者Python,而且能夠用兩者工作。那樣的話你就可以使用你手中最好的工具來工作了。

??? 3,你的最初少數Ruby文章幾乎沒有涉及Rails.你是否認為Rails背后有一個大的Ruby故事?你還知道有什么東西使用了Ruby?

??? 除了知道Rails在市場上很有賣點,我對Rails了解的不多。Rails商人一遍又一遍傳遞了這樣的一個信息,就是Rails能夠助你很快的創建web應用。每個人都很清楚的收到了這個信息。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營銷工作。我也相信這個信息,但是快速的創建一個web應用不僅僅是人們所關心的。有時人們也關系與數據庫的集成,應用服務器的集群,在這種情形,其他工具可能比Rails更有效率。就Ruby而言,我認為它是一種適合腳本和創建系統的多用途的編程語言,與Python同種類別。

??? 4,即使在Rails以前,對比于其他“敏捷”語言,人們都談論到Ruby獨特的吸引Java開發人員。你認為Ruby有什么特別之處呢?為什么它對于Java移民這么好?

??? 我不相信將會有很多Java移民或者Ruby尤其適合Java程序員。現在大肆宣稱圍繞著Ruby,或許是因為Rails的買賣,所以或許你印象中的移民就是來自于那些宣稱的印象。Ruby是一種好的語言,但是Java也是,Python也是。

??? 5,你是否認為我們將會看到很多Java開發人員開始學習Ruby或者轉到Ruby,或者我們將看到一個新一代直接跳過Java而用Ruby代之?

??? Java不會離我們而去。在Artima,我們選擇了Java作為新的體系架構,而不是Ruby,或者Python,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成熟的擁有免費和商用的大量工具和API的生態系統。相對于Java,是的,當使用Ruby或者Python編程的時候是有一些速度的提升,但是有了現代的像IntelliJ,Eclipse和NetBeans的 Java IDE,你可以在Java里走的更快。但是用Ruby編程是很愜意的,同時,如果有人可以從Ruby中找到他們的職業生涯,那么請全力以赴去實現。

??? 結語

??? 是否Ruby將橫掃Java?不僅僅是虔誠的Ruby狂熱者在預言這個場景。開發人員的需要觀點, 就像Venners提出的“手上對工作最優的工具”。 至關重要的是,開發人員必須對正確理解和使用這些工具負責。也就不難看出Coopper對于EJB 1.0的大肆宣稱的記憶和Davidson的預言“如今很有可能有很多垃圾的Ruby on Rails應用在編寫中”的聯系了。無視技術,讓市場的浪潮沖走是很危險的。不僅如此,很多人正在告訴我們使用Ruby會有相當大的效率提升,它確實是一個理想的工具,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關注。

??? 作者感謝Bruce Tate, James Duncan Davidson, Robert Cooper, 和 Bill Venners.感謝占用了他們的時間與ONJava的讀者分享他們的思想。

??? Chris Adamson是ONJava和Java.net的編輯,專攻Java,Mac Os X和多媒體開發的亞特蘭大地區的顧問。

  版權聲明:任何獲得Matrix授權的網站,轉載時請務必保留以下作者信息和鏈接
  原文: http://www.onjava.com/pub/a/onjava/2005/11/16/ruby-the-rival.html
  譯文: http://www.matrix.org.cn/resource/article/44/44288_Ruby+Java.html






JAVA之路 2006-05-08 00:18 發表評論
]]>
Java學習之——java面試題集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7/44929.htmlJAVA之路JAVA之路Sun, 07 May 2006 15:53: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7/44929.html  基礎知識:1.C++或Java中的異常處理機制的簡單原理和應用。

  當JAVA程序違反了JAVA的語義規則時,JAVA虛擬機就會將發生的錯誤表示為一個異常。違反語義規則包括2種情況。一種是JAVA類庫內置的語義檢查。例如數組下標越界,會引發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訪問null的對象時會引發NullPointerException.另一種情況就是JAVA允許程序員擴展這種語義檢查,程序員可以創建自己的異常,并自由選擇在何時用throw關鍵字引發異常。所有的異常都是java.lang.Thowable的子類。

  2. Java的接口和C++的虛類的相同和不同處。

  由于Java不支持多繼承,而有可能某個類或對象要使用分別在幾個類或對象里面的方法或屬性,現有的單繼承機制就不能滿足要求。與繼承相比,接口有更高的靈活性,因為接口中沒有任何實現代碼。當一個類實現了接口以后,該類要實現接口里面所有的方法和屬性,并且接口里面的屬性在默認狀態下面都是public static,所有方法默認情況下是public.一個類可以實現多個接口。

  3. 垃圾回收的優點和原理。并考慮2種回收機制。

  Java語言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機制,使c++程序員最頭疼的內存管理的問題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員在編寫程序的時候不再需要考慮內存管理。由于有個垃圾回收機制,Java中的對象不再有“作用域”的概念,只有對象的引用才有“作用域”。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內存泄露,有效的使用可以使用的內存。垃圾回收器通常是作為一個單獨的低級別的線程運行,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對內存堆中已經死亡的或者長時間沒有使用的對象進行清楚和回收,程序員不能實時的調用垃圾回收器對某個對象或所有對象進行垃圾回收。回收機制有分代復制垃圾回收和標記垃圾回收,增量垃圾回收。

  4. 請說出你所知道的線程同步的方法。

  wait():使一個線程處于等待狀態,并且釋放所持有的對象的lock.

  sleep():使一個正在運行的線程處于睡眠狀態,是一個靜態方法,調用此方法要捕捉InterruptedException異常。

  notify():喚醒一個處于等待狀態的線程,注意的是在調用此方法的時候,并不能確切的喚醒某一個等待狀態的線程,而是由JVM確定喚醒哪個線程,而且不是按優先級。

  Allnotity():喚醒所有處入等待狀態的線程,注意并不是給所有喚醒線程一個對象的鎖,而是讓它們競爭。

  5. 請講一講析構函數和虛函數的用法和作用。

  6. Error與Exception有什么區別?

  Error表示系統級的錯誤和程序不必處理的異常,

  Exception表示需要捕捉或者需要程序進行處理的異常。

  7. 在java中一個類被聲明為final類型,表示了什么意思?

  表示該類不能被繼承,是頂級類。

  8. 描述一下你最常用的編程風格。

  9. heap和stack有什么區別。

  棧是一種線形集合,其添加和刪除元素的操作應在同一段完成。棧按照后進先出的方式進行處理。

  堆是棧的一個組成元素

  10. 如果系統要使用超大整數(超過long長度范圍),請你設計一個數據結構來存儲這種超大型數字以及設計一種算法來實現超大整數加法運算)。

  public class B{

  int[] ArrOne = new ArrOne[1000];

  String intString="";

  public int[] Arr(String s)

  {

  intString = s;

  for(int i=0;i {

  11. 如果要設計一個圖形系統,請你設計基本的圖形元件(Point,Line,Rectangle,Triangle)的簡單實現

  12,談談final, finally, finalize的區別。

  final?修飾符(關鍵字)如果一個類被聲明為final,意味著它不能再派生出新的子類,不能作為父類被繼承。因此一個類不能既被聲明為 abstract的,又被聲明為final的。將變量或方法聲明為final,可以保證它們在使用中不被改變。被聲明為final的變量必須在聲明時給定初值,而在以后的引用中只能讀取,不可修改。被聲明為final的方法也同樣只能使用,不能重載。

  finally?再異常處理時提供 finally 塊來執行任何清除操作。如果拋出一個異常,那么相匹配的 catch 子句就會執行,然后控制就會進入 finally 塊(如果有的話)。

  finalize?方法名。Java 技術允許使用 finalize() 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將對象從內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這個方法是由垃圾收集器在確定這個對象沒有被引用時對這個對象調用的。它是在 Object 類中定義的,因此所有的類都繼承了它。子類覆蓋 finalize() 方法以整理系統資源或者執行其他清理工作。finalize() 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刪除對象之前對這個對象調用的。

  13,Anonymous Inner Class (匿名內部類) 是否可以extends(繼承)其它類,是否可以implements(實現)interface(接口)?

  匿名的內部類是沒有名字的內部類。不能extends(繼承) 其它類,但一個內部類可以作為一個接口,由另一個內部類實現。

  14,Static Nested Class 和 Inner Class的不同,說得越多越好(面試題有的很籠統)。

  Nested Class (一般是C++的說法),Inner Class (一般是JAVA的說法)。Java內部類與C++嵌套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上。具體可見http: //www.frontfree.net/articles/services/view.ASP?id=704&page=1

  注: 靜態內部類(Inner Class)意味著1創建一個static內部類的對象,不需要一個外部類對象,2不能從一個static內部類的一個對象訪問一個外部類對象

  第四,&和&&的區別。

  &是位運算符。&&是布爾邏輯運算符。

  15,HashMap和Hashtable的區別。

  都屬于Map接口的類,實現了將惟一鍵映射到特定的值上。

  HashMap 類沒有分類或者排序。它允許一個 null 鍵和多個 null 值。

  Hashtable 類似于 HashMap,但是不允許 null 鍵和 null 值。它也比 HashMap 慢,因為它是同步的。

  16,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區別。

  Collections是個java.util下的類,它包含有各種有關集合操作的靜態方法。

  Collection是個java.util下的接口,它是各種集合結構的父接口。

  17,什么時候用assert.

  斷言是一個包含布爾表達式的語句,在執行這個語句時假定該表達式為 true.如果表達式計算為 false,那么系統會報告一個 Assertionerror.它用于調試目的:

  assert(a > 0); // throws an Assertionerror if a <= 0

  斷言可以有兩種形式:

  assert Expression1 ;

  assert Expression1 : Expression2 ;

  Expression1 應該總是產生一個布爾值。

  Expression2 可以是得出一個值的任意表達式。這個值用于生成顯示更多調試信息的 String 消息。

  斷言在默認情況下是禁用的。要在編譯時啟用斷言,需要使用 source 1.4 標記:

  javac -source 1.4 Test.java

  要在運行時啟用斷言,可使用 -enableassertions 或者 -ea 標記。

  要在運行時選擇禁用斷言,可使用 -da 或者 -disableassertions 標記。

  要系統類中啟用斷言,可使用 -esa 或者 -dsa 標記。還可以在包的基礎上啟用或者禁用斷言。

  可以在預計正常情況下不會到達的任何位置上放置斷言。斷言可以用于驗證傳遞給私有方法的參數。不過,斷言不應該用于驗證傳遞給公有方法的參數,因為不管是否啟用了斷言,公有方法都必須檢查其參數。不過,既可以在公有方法中,也可以在非公有方法中利用斷言測試后置條件。另外,斷言不應該以任何方式改變程序的狀態。

  18,GC是什么? 為什么要有GC? (基礎)。

  GC是垃圾收集器。Java 程序員不用擔心內存管理,因為垃圾收集器會自動進行管理。要請求垃圾收集,可以調用下面的方法之一:

  System.gc()

  Runtime.getRuntime()。gc()

  19,String s = new String("xyz");創建了幾個String Object?

  兩個對象,一個是“xyx”,一個是指向“xyx”的引用對象s.

  20,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返回(long)12,Math.round(-11.5)返回(long)-11;

  21,short s1 = 1; s1 = s1 + 1;有什么錯? short s1 = 1; s1 += 1;有什么錯?

  short s1 = 1; s1 = s1 + 1;有錯,s1是short型,s1+1是int型,不能顯式轉化為short型。可修改為s1 =(short)(s1 + 1) .short s1 = 1; s1 += 1正確。

  22,sleep() 和 wait() 有什么區別? 搞線程的最愛

  sleep()方法是使線程停止一段時間的方法。在sleep 時間間隔期滿后,線程不一定立即恢復執行。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刻,其它線程可能正在運行而且沒有被調度為放棄執行,除非(a)“醒來”的線程具有更高的優先級 (b)正在運行的線程因為其它原因而阻塞。

  wait()是線程交互時,如果線程對一個同步對象x 發出一個wait()調用,該線程會暫停執行,被調對象進入等待狀態,直到被喚醒或等待時間到。

  23,Java有沒有goto?

  Goto?java中的保留字,現在沒有在java中使用。

  24,數組有沒有length()這個方法? String有沒有length()這個方法?

  數組沒有length()這個方法,有length的屬性。

  String有有length()這個方法。

  25,Overload和Override的區別。Overloaded的方法是否可以改變返回值的類型?

  方法的重寫Overriding和重載Overloading是Java多態性的不同表現。重寫Overriding是父類與子類之間多態性的一種表現,重載Overloading是一個類中多態性的一種表現。如果在子類中定義某方法與其父類有相同的名稱和參數,我們說該方法被重寫 (Overriding)。子類的對象使用這個方法時,將調用子類中的定義,對它而言,父類中的定義如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個類中定義了多個同名的方法,它們或有不同的參數個數或有不同的參數類型,則稱為方法的重載(Overloading)。Overloaded的方法是可以改變返回值的類型。

  26,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復的,那么用什么方法來區分重復與否呢? 是用==還是equals()? 它們有何區別?

  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復的,那么用iterator()方法來區分重復與否。equals()是判讀兩個Set是否相等。

  equals()和==方法決定引用值是否指向同一對象equals()在類中被覆蓋,為的是當兩個分離的對象的內容和類型相配的話,返回真值。




igInt()



JAVA之路 2006-05-07 23:53 發表評論
]]>
Java認證考試心得:順利通過SCJP測試全接觸 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4/44488.htmlJAVA之路JAVA之路Wed, 03 May 2006 16:18: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4/44488.html  Java以其平臺無關性、面向對象、支持多線程等優點成為越來越多的程序開發人員的新寵,Java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以使用和發展。作為程序開發人員,為了檢驗對Java掌握的程度,參加Sun公司的Java認證考試是比較好的一個方法。兩周前,我以83%成績通過了SCJP1.4的認證考試,有一些體會想與大家分享。
  
  想順利通過考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參加培訓或自學Java經典課程。如果有C語言和面向對象的基礎,只需自學SL275課程以及JDK1.4 API,否則應該參加相應的培訓班進行學習。我對C語言和面向對象都有一些基礎,同時又參加了SL275+Weblogic+JSP課程的學習。
  
  2.確定考試版本,明確考查的知識點及知識點的考查難度。目前SCJP考試有兩個版本1.2和1.4,兩個版本的比較如下表:
  

  
表1

  其中選擇題有兩種形式:(1)給出一段代碼讓選擇其運行結果;(2)給出關于某基本概念的一些描述語句讓選擇正確的答案。填空題一般是給出一段正確的代碼,不提供選擇項,而讓你填寫上運行結果。
  
  兩個版本考查的知識點最大的差別在于310-025包含I/O、AWT,且對各個知識點的考查難度相對較容易,而310-035中去掉了I/O和AWT部分的內容,但增加了對Assertion的考查,同時對Wrapper classes、Collections、hashcode( )和equals( )考查的難度有所加大。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版本。我在復習時覺得I/O這一部分的內容較多且不好記憶,就選擇了310-035,這個版本較難,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
  
  3.根據考查的知識點做練習題。由于認證考試是以試題的形式來考查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多做題是通過考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對SL275課程系統的學習,掌握了有關知識點的基礎知識以后,必須通過做題來測試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書中寫的有關知識點的內容比較概括,有時自己覺得已經掌握了這部分內容,但做題時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誤,比如在聲明main( )方法時應為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如果在聲明時漏寫了static,則在編譯時可以通過,而運行時會提示出錯信息;如果main( )中的參數寫string args[ ],則在編譯時會提示出錯,在考試時有類似的題目,故意設一些陷阱,一不小心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可能失分。對于給出一段程序代碼要求選擇其運行結果的題目,最好親手調試并分析其結果。
  
  對考查Wrapper classes、Collections、hashcode( )和equals( )方法的題目要認真查看API文檔(Sun官方網站提供了下載的鏈接,也可以在Sun網站上在線查看)并做好筆記供以后查閱。通過做題鞏固知識點、適應考試題型、找出容易出錯的地方,同時對所學知識點也起到了查漏補缺的作用。
  
  4.下載相應的模擬環境進行實戰訓練,或者在線測試。知識點和題型都掌握以后,還不要急于考試,應該從網上下載一個模擬考試環境的軟件進行實戰演練。我下載了Jcertify5.0,它需在JDK1.3環境下安裝運行,該軟件可以設置考查的范圍進行practice或者test,是一個很不錯的模擬軟件,里面的題目與實際考試題目難易程度相當。
  
  通過該軟件可以檢驗你在規定的時間內(120分鐘)完成題目的情況及各個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這樣就可以根據測驗結果有針對性的復習掌握的不太好的知識點,反復測驗、練習,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5.考前給自己足夠的信心。通過做練習和模擬軟件測驗,對各個知識點都比較有把握以后,其實這時參加考試已經沒有問題了,要相信自己的實力,給自己加油,此時切不可再做較難的題目,我當時就犯了這樣的大忌,聽說310-035的考試比較難,目前通過的人數不多,我怕考試時的題目比我做的練習題難,在考試的前一天,又做了一套題目,共43題,通過率為僅為42%,這個結果令我很失望,也喪失了自信心,晚上做夢一直考試且考試結果很糟糕,第二天醒來頭昏腦脹,本來預約好的考試不得不往后推遲,這是沉痛的教訓。
  
  6.預約、考試。知名的IT認證廠商在一些大城市都有指定的考試中心,Sun認證也不例外,考試前三天到Sun指定的考試中心報名,由他們幫你注冊,除了考試做題,其他的事情你盡管交給考試中心去做就行了。
  
  7.考試注意事項。按預約的時間提前到達考試中心,熟悉考試環境,穩定情緒,考試中心在考場里設置有監視器,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錄制下來,所以考試來不得半點虛假,盡早打消“打小抄”的念頭。考務人員幫你進入考試系統后,開始進行考試,考試分三個階段:
  
  (1)正式考試前的問卷調查,給定時間為15分,有10來個問題,給出四個選項供你選擇,主要調查你對SCJP要考查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對數組、類的定義是精通、是了解但需要別人幫助還是不懂等,這部分內容的回答不影響你的考試成績,如果你讀懂問題的意思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否則你盡管隨意選一個,一路Next下去,直到所有的問題做完;
  
  (2)正式考試,共120分鐘,選擇題在題面中注明了正確答案的數目(如:choose two),按Next做下一題,單擊exhibit按鈕查看題目提供的代碼;
  
  (3)題目做完后的問卷調查,同樣也不影響你的考試結果。問卷結束后緊張、激動的時刻就要到了,此時你可以查看考試結果,考試系統列出你對各個知識點答題情況的一覽表,如果你的成績超過指定的分數底線,則Result即為Pass。
  
  拿到考試結果通知單的一刻是令人興奮的,考后的總體感覺是SCJP認證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難,只要你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拿到SCJP認證證書不成問題。

JAVA之路 2006-05-04 00:18 發表評論
]]>
JAVA程序員面試32問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4/44487.htmlJAVA之路JAVA之路Wed, 03 May 2006 16:10:00 GMThttp://www.tkk7.com/xixidabao/archive/2006/05/04/44487.html第一,談談final, finally, finalize的區別。
final 修飾符(關鍵字)如果一個類被聲明為final,意味著它不能再派生出新的子類,不能作為父類被繼承。因此一個類不能既被聲明為 abstract的,又被聲明為final的。將變量或方法聲明為final,可以保證它們在使用中不被改變。被聲明為final的變量必須在聲明時給定初值,而在以后的引用中只能讀取,不可修改。被聲明為final的方法也同樣只能使用,不能重載
finally 再異常處理時提供 finally 塊來執行任何清除操作。如果拋出一個異常,那么相匹配的 catch 子句就會執行,然后控制就會進入 finally 塊(如果有的話)。
finalize?方法名。Java 技術允許使用 finalize() 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將對象從內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這個方法是由垃圾收集器在確定這個對象沒有被引用時對這個對象調用的。它是在 Object 類中定義的,因此所有的類都繼承了它。子類覆蓋 finalize() 方法以整理系統資源或者執行其他清理工作。finalize() 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刪除對象之前對這個對象調用的。

第二,Anonymous Inner Class (匿名內部類) 是否可以extends(繼承)其它類,是否可以implements(實現)interface(接口)?
匿名的內部類是沒有名字的內部類。不能extends(繼承) 其它類,但一個內部類可以作為一個接口,由另一個內部類實現。

第三,Static Nested Class 和 Inner Class的不同,說得越多越好(面試題有的很籠統)。
Nested Class (一般是C++的說法),Inner Class (一般是JAVA的說法)。Java內部類與C++嵌套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上。具體可見http: //www.frontfree.net/articles/services/view.asp?id=704&page=1
注: 靜態內部類(Inner Class)意味著1創建一個static內部類的對象,不需要一個外部類對象,2不能從一個static內部類的一個對象訪問一個外部類對象

第四,&和&&的區別。
&是位運算符。&&是布爾邏輯運算符。

第五,HashMap和Hashtable的區別。
都屬于Map接口的類,實現了將惟一鍵映射到特定的值上。
HashMap 類沒有分類或者排序。它允許一個 null 鍵和多個 null 值。
Hashtable 類似于 HashMap,但是不允許 null 鍵和 null 值。它也比 HashMap 慢,因為它是同步的。

第六,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區別。
Collections是個java.util下的類,它包含有各種有關集合操作的靜態方法。
Collection是個java.util下的接口,它是各種集合結構的父接口。

第七,什么時候用assert。
斷言是一個包含布爾表達式的語句,在執行這個語句時假定該表達式為 true。如果表達式計算為 false,那么系統會報告一個 AssertionError。它用于調試目的:
assert(a > 0); // throws an AssertionError if a <= 0
斷言可以有兩種形式:
assert Expression1 ;
assert Expression1 : Expression2 ;
Expression1 應該總是產生一個布爾值。
Expression2 可以是得出一個值的任意表達式。這個值用于生成顯示更多調試信息的 String 消息。
斷言在默認情況下是禁用的。要在編譯時啟用斷言,需要使用 source 1.4 標記:
javac -source 1.4 Test.java
要在運行時啟用斷言,可使用 -enableassertions 或者 -ea 標記。
要在運行時選擇禁用斷言,可使用 -da 或者 -disableassertions 標記。
要系統類中啟用斷言,可使用 -esa 或者 -dsa 標記。還可以在包的基礎上啟用或者禁用斷言。
可以在預計正常情況下不會到達的任何位置上放置斷言。斷言可以用于驗證傳遞給私有方法的參數。不過,斷言不應該用于驗證傳遞給公有方法的參數,因為不管是否啟用了斷言,公有方法都必須檢查其參數。不過,既可以在公有方法中,也可以在非公有方法中利用斷言測試后置條件。另外,斷言不應該以任何方式改變程序的狀態。

第八,GC是什么? 為什么要有GC? (基礎)。
GC是垃圾收集器。Java 程序員不用擔心內存管理,因為垃圾收集器會自動進行管理。要請求垃圾收集,可以調用下面的方法之一:
System.gc()
Runtime.getRuntime().gc()

第九,String s = new String("xyz");創建了幾個String Object?
兩個對象,一個是“xyx”,一個是指向“xyx”的引用對象s。

第十,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返回(long)12,Math.round(-11.5)返回(long)-11;
第二十一,abstract的method是否可同時是static,是否可同時是native,是否可同時是synchronized?
都不能

第二十二,接口是否可繼承接口? 抽象類是否可實現(implements)接口? 抽象類是否可繼承實體類(concrete class)?
接口可以繼承接口。抽象類可以實現(implements)接口,抽象類是否可繼承實體類,但前提是實體類必須有明確的構造函數。

第二十三,啟動一個線程是用run()還是start()?
啟動一個線程是調用start()方法,使線程所代表的虛擬處理機處于可運行狀態,這意味著它可以由JVM調度并執行。這并不意味著線程就會立即運行。run()方法可以產生必須退出的標志來停止一個線程。

第二十四,構造器Constructor是否可被override?
構造器Constructor不能被繼承,因此不能重寫Overriding,但可以被重載Overloading。

第二十五,是否可以繼承String類?
String類是final類故不可以繼承。

第二十六,當一個線程進入一個對象的一個synchronized方法后,其它線程是否可進入此對象的其它方法?
不能,一個對象的一個synchronized方法只能由一個線程訪問。

第二十七,try {}里有一個return語句,那么緊跟在這個try后的finally {}里的code會不會被執行,什么時候被執行,在return前還是后?
會執行,在return前執行。

第二十八,編程題: 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算出2乘以8等於幾?
有C背景的程序員特別喜歡問這種問題。

2 << 3

第二十九,兩個對象值相同(x.equals(y) == true),但卻可有不同的hash code,這句話對不對?
不對,有相同的hash code。

第三十,當一個對象被當作參數傳遞到一個方法后,此方法可改變這個對象的屬性,并可返回變化后的結果,那么這里到底是值傳遞還是引用傳遞?
是值傳遞。Java 編程語言只由值傳遞參數。當一個對象實例作為一個參數被傳遞到方法中時,參數的值就是對該對象的引用。對象的內容可以在被調用的方法中改變,但對象的引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第三十一,swtich是否能作用在byte上,是否能作用在long上,是否能作用在String上?
switch(expr1)中,expr1是一個整數表達式。因此傳遞給 switch 和 case 語句的參數應該是 int、 short、 char 或者 byte。long,string 都不能作用于swtich。

第三十二,編程題: 寫一個Singleton出來。
Singleton模式主要作用是保證在Java應用程序中,一個類Class只有一個實例存在。
一般Singleton模式通常有幾種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 定義一個類,它的構造函數為private的,它有一個static的private的該類變量,在類初始化時實例話,通過一個public的getInstance方法獲取對它的引用,繼而調用其中的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在自己內部定義自己一個實例,是不是很奇怪?
  //注意這是private 只供內部調用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這里提供了一個供外部訪問本class的靜態方法,可以直接訪問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第二種形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這個方法比上面有所改進,不用每次都進行生成對象,只是第一次     
  //使用時生成實例,提高了效率!
  if (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




JAVA之路 2006-05-04 00:10 發表評論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在线|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国产91免费视频| xxxx日本免费| 日韩视频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播放|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少妇一级婬片免费放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黄色视频|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西西人体大胆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91制片厂制作传媒免费版樱花| 国产大片线上免费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婷婷| jizzjizz亚洲|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国色精品v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aⅴ免费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亚洲人成7777| 久久成人永久免费播放|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