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Kubernetes-system-architecture-introduction
1. 前言
Together we will ensure that Kubernetes is a strong and open container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any application and in any environment, whether in a private, public or hybrid cloud.
Urs Hölzle, Google
Kubernetes作為Docker生態(tài)圈中重要一員,是Google多年大規(guī)模容器管理技術(shù)的開源版本,是產(chǎn)線實踐經(jīng)驗的最佳表現(xiàn)[G1] 。如Urs Hölzle所說,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甚至混合云,Kubernetes將作為一個為任何應(yīng)用,任何環(huán)境的容器管理框架無處不在。正因為如此, 目前受到各大巨頭及初創(chuàng)公司的青睞,如Microsoft、VMWare、Red Hat、CoreOS、Mesos等,紛紛加入給Kubernetes貢獻代碼。隨著Kubernetes社區(qū)及各大廠商的不斷改進、發(fā)展,Kuberentes將成為容器管理領(lǐng)域的領(lǐng)導(dǎo)者。
接下來我們會用一系列文章逐一探索Kubernetes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2. 什么是Kubernetes
Kubernetes是Google開源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統(tǒng),其提供應(yīng)用部署、維護、 擴展機制等功能,利用Kubernetes能方便地管理跨機器運行容器化的應(yīng)用,其主要功能如下:
1) 使用Docker對應(yīng)用程序包裝(package)、實例化(instantiate)、運行(run)。
2) 以集群的方式運行、管理跨機器的容器。
3) 解決Docker跨機器容器之間的通訊問題。
4) Kubernetes的自我修復(fù)機制使得容器集群總是運行在用戶期望的狀態(tài)。
當前Kubernetes支持GCE、vShpere、CoreOS、OpenShift、Azure等平臺,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運行在物理機上。
接下來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闡述Kubernetes:
1) Kubernetes的主要概念。
2) Kubernetes的構(gòu)件,包括Master組件、Kubelet、Proxy的詳細介紹。
3. Kubernetes主要概念
3.1. Pods
Pod是Kubernetes的基本操作單元,把相關(guān)的一個或多個容器構(gòu)成一個Pod,通常Pod里的容器運行相同的應(yīng)用。Pod包含的容器運行在同一個Minion(Host)上,看作一個統(tǒng)一管理單元,共享相同的volumes和network namespace/IP和Port空間。
3.2. Services
Services也是Kubernetes的基本操作單元,是真實應(yīng)用服務(wù)的抽象,每一個服務(wù)后面都有很多對應(yīng)的容器來支持,通過Proxy的port和服務(wù)selector決定服務(wù)請求傳遞給后端提供服務(wù)的容器,對外表現(xiàn)為一個單一訪問接口,外部不需要了解后端如何運行,這給擴展或維護后端帶來很大的好處。
3.3. Replication Controllers
Replication Controller確保任何時候Kubernetes集群中有指定數(shù)量的pod副本(replicas)在運行, 如果少于指定數(shù)量的pod副本(replicas),Replication Controller會啟動新的Container,反之會殺死多余的以保證數(shù)量不變。Replication Controller使用預(yù)先定義的pod模板創(chuàng)建pods,一旦創(chuàng)建成功,pod 模板和創(chuàng)建的pods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可以修改pod 模板而不會對已創(chuàng)建pods有任何影響,也可以直接更新通過Replication Controller創(chuàng)建的pods。對于利用pod 模板創(chuàng)建的pods,Replication Controller根據(jù)label selector來關(guān)聯(lián),通過修改pods的label可以刪除對應(yīng)的pods。Replication Controller主要有如下用法:
1) Rescheduling
如上所述,Replication Controller會確保Kubernetes集群中指定的pod副本(replicas)在運行, 即使在節(jié)點出錯時。
2) Scaling
通過修改Replication Controller的副本(replicas)數(shù)量來水平擴展或者縮小運行的pods。
3) Rolling updates
Replication Controller的設(shè)計原則使得可以一個一個地替換pods來rolling updates服務(wù)。
4) Multiple release tracks
如果需要在系統(tǒng)中運行multiple release的服務(wù),Replication Controller使用labels來區(qū)分multiple release tracks。
3.4. Labels
Labels是用于區(qū)分Pod、Service、Replication Controller的key/value鍵值對,Pod、Service、 Replication Controller可以有多個label,但是每個label的key只能對應(yīng)一個value。Labels是Service和Replication Controller運行的基礎(chǔ),為了將訪問Service的請求轉(zhuǎn)發(fā)給后端提供服務(wù)的多個容器,正是通過標識容器的labels來選擇正確的容器。同樣,Replication Controller也使用labels來管理通過pod 模板創(chuàng)建的一組容器,這樣Replication Controller可以更加容易,方便地管理多個容器,無論有多少容器。
4. Kubernetes構(gòu)件
Kubenetes整體框架如下圖3-1,主要包括kubecfg、Master API Server、Kubelet、Minion(Host)以及Proxy。

圖3-1 Kubernetes High Level構(gòu)件
4.1. Master
Master定義了Kubernetes 集群Master/API Server的主要聲明,包括Pod Registry、Controller Registry、Service Registry、Endpoint Registry、Minion Registry、Binding Registry、RESTStorage以及Client, 是client(Kubecfg)調(diào)用Kubernetes API,管理Kubernetes主要構(gòu)件Pods、Services、Minions、容器的入口。Master由API Server、Scheduler以及Registry等組成。從下圖3-2可知Master的工作流主要分以下步驟:
1) Kubecfg將特定的請求,比如創(chuàng)建Pod,發(fā)送給Kubernetes Client。
2) Kubernetes Client將請求發(fā)送給API server。
3) API Server根據(jù)請求的類型,比如創(chuàng)建Pod時storage類型是pods,然后依此選擇何種REST Storage API對請求作出處理。
4) REST Storage API對的請求作相應(yīng)的處理。
5) 將處理的結(jié)果存入高可用鍵值存儲系統(tǒng)Etcd中。
6) 在API Server響應(yīng)Kubecfg的請求后,Scheduler會根據(jù)Kubernetes Client獲取集群中運行Pod及Minion信息。
7) 依據(jù)從Kubernetes Client獲取的信息,Scheduler將未分發(fā)的Pod分發(fā)到可用的Minion節(jié)點上。
下面是Master的主要構(gòu)件的詳細介紹:

圖3-2 Master主要構(gòu)件及工作流
3.1.1. Minion Registry
Minion Registry負責跟蹤Kubernetes 集群中有多少Minion(Host)。Kubernetes封裝Minion Registry成實現(xiàn)Kubernetes API Server的RESTful API接口REST,通過這些API,我們可以對Minion Registry做Create、Get、List、Delete操作,由于Minon只能被創(chuàng)建或刪除,所以不支持Update操作,并把Minion的相關(guān)配置信息存儲到etcd。除此之外,Scheduler算法根據(jù)Minion的資源容量來確定是否將新建Pod分發(fā)到該Minion節(jié)點。
3.1.2. Pod Registry
Pod Registry負責跟蹤Kubernetes集群中有多少Pod在運行,以及這些Pod跟Minion是如何的映射關(guān)系。將Pod Registry和Cloud Provider信息及其他相關(guān)信息封裝成實現(xiàn)Kubernetes API Server的RESTful API接口REST。通過這些API,我們可以對Pod進行Create、Get、List、Update、Delete操作,并將Pod的信息存儲到etcd中,而且可以通過Watch接口監(jiān)視Pod的變化情況,比如一個Pod被新建、刪除或者更新。
3.1.3. Service Registry
Service Registry負責跟蹤Kubernetes集群中運行的所有服務(wù)。根據(jù)提供的Cloud Provider及Minion Registry信息把Service Registry封裝成實現(xiàn)Kubernetes API Server需要的RESTful API接口REST。利用這些接口,我們可以對Service進行Create、Get、List、Update、Delete操作,以及監(jiān)視Service變化情況的watch操作,并把Service信息存儲到etcd。
3.1.4. Controller Registry
Controller Registry負責跟蹤Kubernetes集群中所有的Replication Controller,Replication Controller維護著指定數(shù)量的pod 副本(replicas)拷貝,如果其中的一個容器死掉,Replication Controller會自動啟動一個新的容器,如果死掉的容器恢復(fù),其會殺死多出的容器以保證指定的拷貝不變。通過封裝Controller Registry為實現(xiàn)Kubernetes API Server的RESTful API接口REST, 利用這些接口,我們可以對Replication Controller進行Create、Get、List、Update、Delete操作,以及監(jiān)視Replication Controller變化情況的watch操作,并把Replication Controller信息存儲到etcd。
3.1.5. Endpoints Registry
Endpoints Registry負責收集Service的endpoint,比如Name:"mysql",Endpoints: ["10.10.1.1:1909","10.10.2.2:8834"],同Pod Registry,Controller Registry也實現(xiàn)了Kubernetes API Server的RESTful API接口,可以做Create、Get、List、Update、Delete以及watch操作。
3.1.6. Binding Registry
Binding包括一個需要綁定Pod的ID和Pod被綁定的Host,Scheduler寫B(tài)inding Registry后,需綁定的Pod被綁定到一個host。Binding Registry也實現(xiàn)了Kubernetes API Server的RESTful API接口,但Binding Registry是一個write-only對象,所有只有Create操作可以使用, 否則會引起錯誤。
3.1.7. Scheduler
Scheduler收集和分析當前Kubernetes集群中所有Minion節(jié)點的資源(內(nèi)存、CPU)負載情況,然后依此分發(fā)新建的Pod到Kubernetes集群中可用的節(jié)點。由于一旦Minion節(jié)點的資源被分配給Pod,那這些資源就不能再分配給其他Pod, 除非這些Pod被刪除或者退出, 因此,Kubernetes需要分析集群中所有Minion的資源使用情況,保證分發(fā)的工作負載不會超出當前該Minion節(jié)點的可用資源范圍。具體來說,Scheduler做以下工作:
1) 實時監(jiān)測Kubernetes集群中未分發(fā)的Pod。
2) 實時監(jiān)測Kubernetes集群中所有運行的Pod,Scheduler需要根據(jù)這些Pod的資源狀況安全地將未分發(fā)的Pod分發(fā)到指定的Minion節(jié)點上。
3) Scheduler也監(jiān)測Minion節(jié)點信息,由于會頻繁查找Minion節(jié)點,Scheduler會緩存一份最新的信息在本地。
4) 最后,Scheduler在分發(fā)Pod到指定的Minion節(jié)點后,會把Pod相關(guān)的信息Binding寫回API Server。
4.2. Kubelet

圖3-3 Kubernetes詳細構(gòu)件
根據(jù)上圖3-3可知Kubelet是Kubernetes集群中每個Minion和Master API Server的連接點,Kubelet運行在每個Minion上,是Master API Server和Minion之間的橋梁,接收Master API Server分配給它的commands和work,與持久性鍵值存儲etcd、file、server和http進行交互,讀取配置信息。Kubelet的主要工作是管理Pod和容器的生命周期,其包括Docker Client、Root Directory、Pod Workers、Etcd Client、Cadvisor Client以及Health Checker組件,具體工作如下:
1) 通過Worker給Pod異步運行特定的Action。
2) 設(shè)置容器的環(huán)境變量。
3) 給容器綁定Volume。
4) 給容器綁定Port。
5) 根據(jù)指定的Pod運行一個單一容器。
6) 殺死容器。
7) 給指定的Pod創(chuàng)建network 容器。
8) 刪除Pod的所有容器。
9) 同步Pod的狀態(tài)。
10) 從Cadvisor獲取container info、 pod info、root info、machine info。
11) 檢測Pod的容器健康狀態(tài)信息。
12) 在容器中運行命令。
4.3. Proxy
Proxy是為了解決外部網(wǎng)絡(luò)能夠訪問跨機器集群中容器提供的應(yīng)用服務(wù)而設(shè)計的,從上圖3-3可知Proxy服務(wù)也運行在每個Minion上。Proxy提供TCP/UDP sockets的proxy,每創(chuàng)建一種Service,Proxy主要從etcd獲取Services和Endpoints的配置信息,或者也可以從file獲取,然后根據(jù)配置信息在Minion上啟動一個Proxy的進程并監(jiān)聽相應(yīng)的服務(wù)端口,當外部請求發(fā)生時,Proxy會根據(jù)Load Balancer將請求分發(fā)到后端正確的容器處理。
5. 下篇主題
下篇講述在CentOS7上用Kubernetes來管理容器。
6. 個人簡介
楊章顯,現(xiàn)就職于Cisco,主要從事WebEx SaaS服務(wù)運維,系統(tǒng)性能分析等工作。特別關(guān)注云計算,自動化運維,部署等技術(shù),尤其是Go、OpenvSwitch、Docker及其生態(tài)圈技術(shù),如Kubernetes、Flocker等Docker相關(guān)開源項目。Email: yangzhangxian@gmail.com
7. 參考資料
- https://github.com/GoogleCloudPlatform/kubernetes/tree/master/docs
- http://www.slideshare.net/rajdeep
- http://www.docker.com
感謝郭蕾對本文的策劃和審校。
給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參與內(nèi)容翻譯工作,請郵件至editors@cn.infoq.com。也歡迎大家通過新浪微博(@InfoQ)或者騰訊微博(@InfoQ)關(guān)注我們,并與我們的編輯和其他讀者朋友交流。
【QCon北京2016】近日,極客邦科技經(jīng)常被熱門大片兒《QCon的后裔》攻陷,不少Q(mào)迷們都直呼膜拜美國硅谷 Airbnb 美女工程師朱赟的“撩漢”技能,女神已放話要美美的來QCon啦!男神阿里巴巴資深總監(jiān)莊卓然也將在此邂逅。4月21~23日,3天的約會,等你來見證。再不行動,神都幫不了你了。約約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