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n面臨的挑戰
軟件行業新舊交替的速度之快往往令人咂舌,不用多少時間,你就會發現曾經大紅大紫的技術已經成為了昨日黃花,當然,Maven也不會例外。雖然目前它基本上是Java構建的事實標準,但我們也能看到新興的工具在涌現,比如基于Goovy的Gradle,而去年Hibernate宣布從Maven遷移至Gradle這 一事件更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在此之前,我也聽到了不少對Maven的抱怨,包括XML的繁冗,不夠靈活,學習曲線陡峭等等。那Gradle是否能夠在繼承 Maven優點的基礎上,克服這些缺點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閱讀Gradle的文檔并嘗試著將一個基于Maven的項目轉成用Gradle構建,本文 所要講述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體驗。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完全是基于Maven的角度來看Gradle的,因此對于Ant用戶來說,視角肯定會大有不同。
Gradle初體驗
Gradle的安裝非常方便,下載ZIP包,解壓到本地目錄,設置 GRADLE_HOME 環境變量并將 GRADLE_HOME/bin 加到 PATH 環境變量中,安裝就完成了。用戶可以運行gradle -v命令驗證安裝,這些初始的步驟和Maven沒什么兩樣。Gradle目前的版本是1.0-milestone-1,根據其Wiki上的Roadmap,在1.0正式版發布之前,還至少會有3個里程碑版本,而1.0的發布日期最快也不會早于6月份。而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似乎還不怎么成熟的項目,卻有著讓很多成熟項目都汗顏的文檔,其包括了安裝指南、基本教程、以及一份近300頁的全面用戶指南。這對于用戶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同時也說明了Gradle的開發者對這個項目非常有信心,要知道編寫并維護文檔可不是件輕松的工作,對于Gradle這樣未來仍可能發生很大變動的項目來說尤為如此。
類似于Maven的pom.xml
文件,每個Gradle項目都需要有一個對應的build.gradle
文件,該文件定義一些任務(task)來完成構建工作,當然,每個任務是可配置的,任務之間也可以依賴,用戶亦能配置缺省任務,就像這樣:
defaultTasks 'taskB' task taskA << { println "i'm task A" } task taskB << { println "i'm task B, and I depend on " + taskA.name } taskB.dependsOn taskA
運行命令$ gradle -q之后(參數q讓Gradle不要打印錯誤之外的日志),就能看到如下的預期輸出:
i'm task A i'm task B, and I depend on taskA
這不是和Ant如出一轍么?的確是這樣,這種“任務”的概念與用法與Ant及其相似。Ant任務是Gradle世界的第一公民,Gradle對 Ant做了很好的集成。除此之外,由于Gradle使用的Grovvy腳本較XML更為靈活,因此,即使我自己不是Ant用戶,我也仍然覺得Ant用戶會 喜歡上Gradle。
依賴管理和集成Maven倉庫
我們知道依賴管理、倉庫、約定優于配置等概念是Maven的核心內容,拋開其實現是否最優不談,概念本身沒什么問題,并且已經被廣泛學習和接受。那Gradle實現了這些優秀概念了么?答案是肯定的。
先看依賴管理,我有一個簡單的項目依賴于一些第三方類庫包括SpringFramework、JUnit、Kaptcha等等。原來的Maven POM配置大概是這樣的(篇幅關系,省略了部分父POM配置):
<properties> <kaptcha.version>2.3</kaptcha.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com.google.code.kaptcha</groupId> <artifactId>kaptcha</artifactId> <version>${kaptcha.version}</version> <classifier>jdk15</classifier>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re</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eans</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ntext</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然后我將其轉換成Gradle腳本,結果是驚人的:
dependencies { compile('org.springframework:spring-core:2.5.6') compile('org.springframework:spring-beans:2.5.6') compile('org.springframework:spring-context:2.5.6') compile('com.google.code.kaptcha:kaptcha:2.3:jdk15') testCompile('junit:junit:4.7') }
注意配置從原來的28行縮減至7行!這還不算我省略的一些父POM配置。依賴的groupId、artifactId、 version,scope甚至是classfier,一點都不少。較之于Maven或者Ant的XML配置腳本,Gradle使用的Grovvy腳本殺 傷力太大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相比于七旬老婦松松垮垮的皺紋,大家肯定都喜歡少女緊致的臉蛋,XML就是那老婦的皺紋。
關于Gradle的依賴管理起初我有一點擔心,就是它是否有傳遞性依賴的機制呢?經過文檔閱讀和實際試驗后,這個疑慮打消了,Gradle能夠解析 現有的Maven POM或者Ivy的XML配置,從而得到傳遞性依賴的信息,并且引入到當前項目中,這實在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在此基礎上,它也支持排除傳遞性依賴或者干脆 關閉傳遞性依賴,其中第二點是Maven所不具備的特性。
自動化依賴管理的基石是倉庫,Maven中央倉庫已經成為了Java開發者不可或缺的資源,Gradle既然有依賴管理,那必然也得用到倉庫,這當然也包括了Maven中央倉庫,就像這樣:
repositories { mavenLocal() mavenCentral() mavenRepo urls: "http://repository.sonatype.org/content/groups/forge/" }
這段代碼幾乎不用解釋,就是在Gradle中配置使用Maven本地倉庫、中央倉庫、以及自定義地址倉庫。在我實際構建項目的時候,能看到終端打印的下載信息,下載后的文件被存儲在 USER_HOME/.gradle/cache/
目錄下供項目使用,這種實現的方法與Maven又是及其類似了,可以說Gradle不僅最大限度的繼承Maven的很多理念,倉庫資源也是直接拿來用。
Gradle項目使用Maven項目生成的資源已經不是個問題了,接著需要反過來考慮,Maven用戶是否能夠使用 Gradle生成的資源呢?或者更簡單點問,Gradle項目生成的構件是否可以發布到Maven倉庫中供人使用呢?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做不到這一 點,你可能就會丟失大量的用戶。幸運的是Gradle再次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使用Gradle的Maven Plugin,用戶就可以輕松地將項目構件上傳到Maven倉庫中:
apply plugin: 'maven' ... uploadArchives { repositories.mavenDeployer { repository(url: "http://localhost:8088/nexus/content/repositories/snapshots/") { authentication(userName: "admin", password: "admin123") pom.groupId = "com.juvenxu" pom.artifactId = "account-captcha" } } }
在上傳的過程中,Gradle能夠基于build.gradle
生成對應的Maven POM文件,用戶可以自行配置POM信息,比如這里的groupId和artifactId,而諸如依賴配置這樣的內容,Gradle是會自動幫你進行轉 換的。由于Maven項目之間依賴交互的直接途徑就是倉庫,而Gradle既能夠使用Maven倉庫,也能以Maven的格式將自己的內容發布到倉庫中, 因此從技術角度來說,即使在一個基于Maven的大環境中,局部使用Gradle也幾乎不會是一個問題。
約定優于配置
如同Ant一般,Gradle給了用戶足夠的自由去定義自己的任務,不過同時Gradle也提供了類似Maven的約定由于配置方式,這是通過 Gradle的Java Plugin實現的,從文檔上看,Gradle是推薦這種方式的。Java Plugin定義了與Maven完全一致的項目布局:
src/main/java
src/main/resources
src/test/java
src/test/resources
區別在于,使用Groovy自定義項目布局更加的方便:
sourceSets { main { java { srcDir 'src/java' } resources { srcDir 'src/resources' } } }
Gradle Java Plugin也定義了構建生命周期,包括編譯主代碼、處理資源、編譯測試代碼、執行測試、上傳歸檔等等任務:

Figure 1. Gradle的構建生命周期
相對于Maven完全線性的生命周期,Gradle的構建生命周期略微復雜,不過也更為靈活,例如jar這個任務是用來打包的,它不像Maven那 樣依賴于執行測試的test任務,類似的,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最終的build任務也沒有依賴于uploadArchives任務。這個生命周期并沒有 將用戶限制得很死,舉個例子,我希望每次build都發布 SNAPSHOT版本到Maven倉庫中,而且我只想使用最簡單的$ gradle clean build命令,那只需要添加一行任務依賴配置即可:
build.dependsOn 'uploadArchives'
小結
一番體驗下來,Gradle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兩點。其一是簡潔,基于Groovy的緊湊腳本實在讓人愛不釋手,在表述意圖方面也沒有什么不清晰的地 方。其二是靈活,各種在Maven中難以下手的事情,在Gradle就是小菜一碟,比如修改現有的構建生命周期,幾行配置就完成了,同樣的事情,在 Maven中你必須編寫一個插件,那對于一個剛入門的用戶來說,沒個一兩天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即使如此,Gradle在未來能否取代Maven,在我看來也還是個未知數。它的一大障礙就是Grovvy,幾乎所有 Java開發者都熟悉XML,可又有幾個人了解Groovy呢?學習成本這道坎是很難跨越的,很多人抵制Maven就是因為學起來不容易,你現在讓因為一 個構建工具學習一門新語言(即使這門語言和Java非常接近),那得到冷淡的回復幾乎是必然的事情。Gradle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它太靈活了,雖然它支 持約定優于配置,不過從本文你也看到了,破壞約定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人都喜歡自由,愛自定義,覺得自己的需求是多么的特別,可事實上,從Maven的流行 來看,幾乎95%以上的情況你不需要自行擴展,如果你這么做了,只會讓構建變得難以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自由是把雙刃劍,Gradle給了你足夠的自 由,約定優于配置只是它的一個選項而已,這初看起來很誘人,卻也可能使其重蹈Ant的覆轍。Maven在Ant的基礎上引入了依賴管理、倉庫以及約定優于 配置等概念,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不過在我現在看來,Gradle并沒有引入新的概念,給我感覺它是一個結合Ant和Maven理念的優秀實現。
如果你了解Groovy,也理解Maven的約定優于配置,那試試Gradle倒也不錯,尤其是它幾乎能和現有的Maven系統無縫集成,而且你也能享受到簡潔帶來的極大樂趣。其實說到簡潔,也許在不久的將來Maven用戶也能直接享受到,Polyglot Maven在 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本文完全基于Maven的視角介紹Gradle這一構建工具的新秀,不過限于篇幅原因,無法深入Gradle的方方面面,例如 Gradle也支持多模塊構建,它提供了GUI操作界面,支持Grovvy(理所當然)和Scala項目等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進一步了解。
關于作者
許曉斌(Juven Xu),國內社區公認的Maven技術專家、Maven中文用戶組創始人、Maven技術的先驅和積極推動者,著有《Maven實戰》一 書。對Maven有深刻的認識,實戰經驗豐富,不僅撰寫了大量關于Maven的技術文章,而且還翻譯了開源書籍《Maven權威指南》,對Maven技術 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職于Maven之父的公司,負責維護Maven中央倉庫,是Maven倉庫管理器Nexus(著名開源軟件)的核 心開發者之一,曾多次受邀到淘寶等大型企業開展Maven方面的培訓。此外,他還是開源技術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擅長Java開發和敏捷開發實踐。他的 個人網站是:http://www.juvenx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