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信息孤島
中國制造企業隨著ERP、PDM等信息化系統的初步部署完成,管理方式也由無明確過程型的粗放式管理過渡到流程越發清晰的精細化管理。同時,企業在實現對業務數據進行有效管理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行政管理信息,產生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管理和展示分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和信息的訴求,如何利用這些跨系統數據創造更大的價值?
利用報表開發工具(以下都以FineReport為例進行說明),可以設立一個靈活的數據支撐中心,能夠做到隨需應變,對單位現有的系統分析進行改進和增強。
首先,變化頻繁的前端分析,不再完全依賴于各個軟件公司;
再者,通過數據中心向各個系統輸送分析報表,可以彌補業務系統中傳統頁面的固化,做到需求快速響應的報表定制。
最后,由于FineReport設計和使用的簡易性,經過簡單的培訓后,企業可自行設計數據分析模板,搭建報表中心;
通過這種方式,企業所有的系統,不再是不能隨時改進和增強的靜態系統了,而是隨著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動態系統。
2.系統成本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處理明顯地從單一的部門級應用向企業級應用發展,應用深度與廣度不斷擴展。對于大多實力較強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原有的硬件、軟件系統將漸趨老化,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正因如此,制造業信息化對硬件系統、軟件系統會持續不斷提出新的需求,期間會產生大量的重復成本進行投入,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憑借FineReport的強大數據展現,靈活表單填報,以及簡單高效的設計器,,對于有獨立的IT信息部門的企業來說,完全可以憑借自身對于業務的熟悉和對需求的充分理解,自行開發各種應用系統,從而徹底走出軟件業的怪圈——”年年需要花錢買新的軟件,買來的新軟件卻不能滿足年年變化的需求”。
3.系統推廣
制造型企業從資源規劃角度考慮,會進行ERP等管理系統搭建,而由于ERP固有商業模式,大多數都會按照用戶數收費。項目上線前期,用戶數較少,費用額度較低,同時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用戶數迅速增長。
拿中國的管理軟件來說,金蝶全功能用戶在5000/用戶,用友全功能用戶在6000/用戶,前期看不出來,后期對于用戶的投入會很大,是否物有所值呢?
細細分析一下,大部分用戶只需要處理一些日常的報表事務,卻需要專門搭建客戶端,資源過剩,因此一套面向更多用戶的、簡易的前端分析系統,更加重要。
FineReport采用一個服務器一個license的授權模式,對用戶數不做任何限制,從根本上解決成本用戶資源過剩問題。
4.分析效率
傳統報表側重的是數據的全面展示,對于分析這塊實在是比較費力。尤其對于制造業來說,傳統的明細類的報表,越來越顯得分析麻煩,如何讓數據說話?
大多企業選擇輸出成Excel,按照分析需求進行重新定制,發送給領導查看,這樣面臨兩塊問題:
(1) 數據更新,響應不及時;
(2) 浪費大量人力進行重復報表的制作
FineReport采用實時獲取數據庫的方式,根據數據進行前臺及時展示,同時采用模板的形式,一次制作,隨時查看,即加快了決策層的反應速度,又無需每月初、月末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重復報表制作。
結束語: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運營,關系到企業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