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棒性 robustness
控制系統在其特性或參數發生攝動時仍可使品質指標保持不變的性能。魯棒性原是統計學中的一個專門術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控制理論的研究中流行起來,用以表征控制系統對特性或參數攝動的不敏感性。在實際問題中,系統特性或參數的攝動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產生攝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由于量測的不精確使特性或參數的實際值會偏離它的設計值(標稱值),另一個是系統運行過程中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特性或參數的緩慢漂移。因此,魯棒性已成為控制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一切類型的控制系統的設計中所必須考慮的一個基本問題。對魯棒性的研究主要限于線性定常控制系統,所涉及的領域包括穩定性、無靜差性、適應控制等。魯棒性問題與控制系統的相對穩定性(頻率域內表征控制系統穩定性裕量的一種性能指標)和不變性原理(自動控制理論中研究扼制和消除擾動對控制系統影響的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內模原理(把外部作用信號的動力學模型植入控制器來構成高精度反饋控制系統的一種設計原理)的建立則對魯棒性問題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系統中存在模型攝動或隨機干擾等不確定性因素時能保持其滿意功能品質的控制理論和方法稱為魯棒控制。早期的魯棒控制主要研究單劻路系統頻率特性的某些特征,或基于小攝動分析上的靈敏度問題。現代魯棒控制則著重研究控制系統中非微有界攝動下的分析與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Java在編譯和運行程序時 ,都要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檢查 ,以消除錯誤的產生。它提供自動垃圾收集來進行內存管理 ,防止程序員在管理內存時容易產生的錯誤。通過集成的面向對象的例外處理機制 ,在編譯時,Java提示出可能出現但未被處理的例外 ,幫助程序員正確地進行選擇以防止系統的崩潰。另外, Java在編譯時還可捕獲類型聲明中的許多常見錯誤,防止動態運行時不匹配問題的出現。
|
posted on 2005-04-26 22:30
小爽 閱讀(9186)
評論(4)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我的Java 、
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