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
本人乃圍棋菜鳥一個,然最近輸棋過多,心情著實郁悶。雖明了輸贏皆空,心中仍不免耿耿于懷。何苦呢?
千年之前,釋迦牟尼先生曾于菩提屬下痛苦冥思,何以人會有如此多的煩惱呢?當菩提子砸在他的腦袋的時候——就像蘋果落在牛頓桌子上,他想到了,原來萬事萬物生生死死,皆是一場空,那么既然知道世事皆空,現在又何必煩惱呢?于是他頓悟,建立了一套拋卻煩惱,尋求極樂的修行方法——佛教。釋迦牟尼是聰明的,他知道人的煩惱都是因為自我的妄念和欲望,于是佛家修行的第一條就是斷欲。讓和尚吃最簡單的食物,甚至讓他們挨餓,只要不死就行;讓和尚穿最簡陋的衣服,蔽體即可;讓和尚住在渺無人煙的高山之上,無人問津;讓和尚不準殺生,愛護生命,就像自己一樣自然的幻滅;讓和尚放棄一切的爭斗,甚至生存的競爭,拿著缽四出乞食;讓和尚不能正眼看女人,免得控制不了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女人是最麻煩的動物;讓和尚承受各種痛苦,以期望他們達到無我的境界,自己都沒有了,欲望當然也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煩惱自然就沒有了。即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多么極端,多么簡單,多么執著的哲學!它冷靜地告訴我們,人只是一種動物,和花草樹木一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老病死,就像時鐘的指針一樣不斷旋轉,圈圈輪回,并無二致;而人的種種煩惱也如鏡花水月,轉念即逝。沒有永恒,萬物皆空!這有點物理學的意味,甚至顯得有點殘酷。他告訴我們,在宇宙中你我不過是一粒微塵,而我們的一點點自尊,一點點虛榮,全都成了一縷青煙,一個笑話。可笑!既然萬事皆空何必自尋煩惱呢?讓我們念經吧!讓我們都變成佛!這時候所有的事情都不值一提,所有的東西都平凡普通,所有的情感都是自作多情,所有的女人也都變成了平凡普通的雌性動物。所有的陰謀詭計變成空,所有的愛恨情仇也是空,所有的功名利祿還是空,反正,是空就對了。這時候沒有錯與對,沒有正與斜,沒有愛和恨,沒有曲和直,因為一切皆空!世界因此而變得如此透明,如此簡單,如此絕對!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還是歸乎道,而在釋迦牟尼這,道就是空。無可以生有,有了還是無。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看破紅塵吧!
老子是對的,佛祖自然也沒錯,但顯然老子的概括更加簡潔明確,而佛祖則的理論則顯得有些繁雜拖沓。佛祖的思想顯然有點悲觀了,既然萬事萬物皆空,我們的生存與死亡也是空,行不行善,念不念經也是空,又何來的極樂世界,天堂和地獄呢?懲罰和獎勵豈不也是空?換個角度,既然色即是空,何不讓顏色更加繽紛絢爛一些呢?既然一切皆空,何不摒棄各種世俗的束縛,活的更加逍遙自在一些呢?何必阻止自己想吃肉喝酒呢?何必阻止自己想女人的欲念呢?何必阻止自己想權利無邊,妻妾成群的野心呢?既然做也是空,不做也是空,何不放手去干,無所顧忌呢?要愛就愛,要恨就恨,何必壓制自己的本性呢?順其自然不是很好嗎?老子曾言所謂道法自然,不正是如此嗎?從這一點來看,禪宗要比單純的經典佛教要高明的多了。當然禪宗也是佛教的一支,但是,其作風卻比嚴謹的佛教要開放的多。禪宗哲學是佛教的發展,很明顯他比經典佛教多了一些人文的關懷。它開宗明義地樹立自己哲學的地位,不是宗教,而是思想,不是要人信仰膜拜而是使用這種思想作為自己的工具。禪宗使佛教的到了解放,從高山到了平地,從寺院到了民間。禪宗的高明之處在于不避世,以佛教的思想運用于生活,從此天使到了人間。有了佛的思想,使你在俗世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像蓮花一樣圣潔。禪宗不需要痛苦的修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講究的是頓悟,直截了當,領悟即可。你可以像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樣來研究它,但是否真的領悟,全憑悟性。它不要求你不近女色,也不要求你只能吃菜,可以說它沒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有一顆佛心!可以喜悲,卻很快忘卻;可以愛恨,卻轉瞬即逝;可以有對錯,卻心中自明;可以有情仇,卻輕描淡寫;可以有名利,卻算自然而然待若浮云。簡單的說叫做順其自然,心里明白。不沉迷,不執著,行乎當行,止乎當止。何其自然,何其瀟灑!何其美妙!
可惜,我們并不是佛(這真是悲哀)。要做到生活中的佛,更是比做一個山寺中的佛難的多了。一盤棋的勝負尚且念念不忘,懊悔不已,心有不甘,可以想象如果有人搶走了我的老婆,我說不定會恨他一輩子,甚至我會殺了他。罪過!罪過!
人生豈不就是一盤棋嘛?!
唉——南無阿彌陀佛!
posted on 2005-08-30 14:25
蛇行天下 閱讀(202)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