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安裝完成一臺Solaris 10服務器或者工作站后通常要做的是配置網絡接口,這樣Solaris 10服務或者工作站才能和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進行聯機。
一、 理解Solaris網絡配置文件
常常有讀者會問Uinx (Solaris 當然也在其中)中有沒有一個標準的配置文件格式?一句話,沒有。不熟悉 Unix 的用戶一定會感到沮喪,因為每個配置文件看起來都象是一個要迎接的新挑戰。所以在Solaris 中,每個程序員都可以自由選擇他或她喜歡的配置文件格式。Solaris系統中大多數配置文件都在 /etc 目錄中。配置文件可以大致分為下面幾類:訪問文件、引導和登錄/注銷、系統管理、網絡配置、系統命令等。本文將要介紹的是網絡配置文件,主要包括:
1. /etc/hostname.interface
該文件是物理網卡的配置文件,這個文件包括一個主機名稱或者主機的IP地址。有le、hme等后綴等。 le是十兆網卡,hme為百兆網卡等等。后面跟一個數字,第一個十兆網卡為le0,第二個為le1;第二個百兆網卡為hme0,第二個為hme1等。 Solaris 安裝程序要求您在安裝過程中至少配置一個接口。自動配置的第一個接口將成為主網絡接口。安裝程序為主網絡接口和在安裝時選擇配置的任何其他接口創建 /etc/hostname.interface 文件。 如果在安裝過程中配置了其他接口,請驗證每個接口是否有對應的 /etc/hostname.interface 文件。在 Solaris 安裝過程中,無需配置多個接口。但是,如果稍后要將更多接口添加到系統中,則必須手動配置它們。
說明:如一臺SUN工作站連接了Internet網和內部網,則可對應創建兩個文件分為hostname.le0和hostname.le0:2。
2. /etc/nodename
在 Solaris 安裝過程中指定系統的主機名時,該主機名將輸入到 /etc/nodename 文件中。確保節點名稱項是系統的正確主機名。如果計算機名稱是cjh ,那么/etc/nodename 文件中肯定包括一行:cjh 。
3. /etc/defaultdomain
/etc/defaultdomain文件包括本地主機的域名。如,假定主機 tenere 是域 deserts.worldwide.com 的一部分。則在 /etc/defaultdomain 中包括 以下信息:deserts.worldwide.com。
4. /etc/defaultrouter
/etc/defaultrouter包括主機的路由地址。選用動態路由協議,則可將 /etc/defaultrouter文件置為空。若選擇靜態協議,只需在/etc/defaultrouter文件中填入缺省路由器名,這樣當Unix 路由器找不到尋徑路由時便將IP包發往缺省路由器。
5. /etc/inet/hosts
/etc/inet/hosts是主機數據庫文件。主機數據庫包含網絡中各系統的IPv4 地址和主機名。如果使用NIS 或DNS 名稱服務,或者使用LDAP 目錄服務,則hosts 數據庫在專門存儲主機信息的數據庫中進行維護。例如,在運行NIS 的網絡中,hosts 數據庫在hostsbyname 文件中進行維護。如果使用本地文件提供名稱服務,則hosts 數據庫將在/etc/inet/hosts 文件中維護。此文件包含主網絡接口的主機名和IPv4 地址、連/etc/inet/hosts 文件格式:
IPv4-address hostname [nicknames] [#comment]
IPv4-address 包含本地主機必須識別的每個接口的IPv4 地址。
hostname 包含設置期間指定給系統的主機名,以及指定給本地主機必須識別的
其他網絡接口的主機名。
[nickname] 包含主機昵稱的可選字段。
[#comment] 是可選的注釋字段。接到系統的其他網絡接口的主機名和IPv4 地址以及系統必須檢查的其他網絡地址。
一個典型文件如下:
# Internet host table
127.0.0.1 localhost
10.1.1.8 suncjh loghost
說明:其中127.0.0.1 是回送地址。回送地址是本地系統用來允許進程間通信的保留網絡接口。主機可使用此地址將數據包發送給自己。ifconfig 命令使用回送地址進行配置和測試。
6. /etc/inet/ipnodes
/etc/inet/ipnodes 文件同時存儲IPv4 和IPv6 地址。此外,也可以存儲以傳統的點分十進制或CIDR 表示法表示的IPv4 地址。此文件作為將主機名與其IPv4 和IPv6 地址進行關聯的本地數據庫。
7. /etc/inet/netmasks
/etc/inet/netmasks是子網掩碼數據庫。如果在網絡中設置了子網,則配置網絡時只需要 編輯netmasks 數據庫。netmasks數據庫由網絡及其關聯的子網掩碼的列表組成。創建子網時,每個新網絡必須是單獨的物理網絡。不能在單個物理網絡中設置子網。
對于 C 類網絡號 192.168.83,請鍵入:192.168.83.0 255.255.255.0;對于 CIDR 地址,將網絡前綴轉換為等效的用點分十進制表示法表示的項。例如,使用以下內容可以表示 CIDR 網絡前綴 192.168.3.0/22。
二、 配置實戰
假設有一臺Sun 服務器
主機名稱:cjh1 ,
IP地址:192.168.1.2 ,
子網掩碼:255.255.255.0,
默認路由:192.168.1.1。
我們準備把它修改為:
主機名稱:suncjh ,
IP地址:10.1.1.8 ,
子網掩碼:255.0.0.0,
默認路由:10.0.0.0。
步驟如下:
1 首先必須獲得管理員權限或者授權角色用戶。
2 進入etc目錄。
3 使用vi或者其他編輯器打開文件:/etc/nodename 。將主機名稱:cjh1 修改為suncjh 。
4 編輯網絡端口配置文件:hostname.eri0, 將主機名稱:cjh1 修改為suncjh 。同時把Ip地址修改為10.1.1.8 。
5 編輯/etc/inet/hosts文件,刪除包括原來主機名稱的一行,加入一行:
10.1.1.8 suncjh suncjh.deserts.worldwide.com
其中deserts.worldwide.com是主機suncjh的域名。
6 在文件/etc/defaultdomain加入域名:
deserts.worldwide.com
7 編輯文件/etc/defaultrouter
把192.168.1.1修改為 10.0.0.0 。
8 修改子網掩碼數據庫文件/etc/inet/netmasks
刪除一行:
192.168.1.1 255.255.255.0
加入它一行:
10.0.0.0 255.0.0.0
9 重新引導系統,使用命令:
reboot -- -r
10查看修改是否生效
使用ifconfig查看ip地址結果如圖1 。
圖1 ?使用ifconfig查看ip地址結果
說明:下表介紹了 ifconfig 查詢中的變量信息。使用圖1輸出作為示例。
使用hostmane查看主機名稱如圖2 。
圖2 使用hostmane查看主機名稱
使用netstat -r 查看路由表如圖3 。
圖3 使用netstat -r 查看路由表
另外如果您希望臨時修改服務器的ip地址可以使用ifconfig命令:
ifconfig pcn0 192.168.6.25/27 broadcast + up
對 IPv4 地址使用 CIDR 表示法時,不必指定網絡掩碼。ifconfig 使用網絡前綴標識來確定網絡掩碼。例如,對于 192.168.6.0/27 網絡,ifconfig 設置網絡掩碼 ffffffe0。如果使用了更常見的 /24 前綴標識,則生成的網絡掩碼是 ffffff00。使用 /24 前綴標識相當于在配置新 IP 地址時為 ifconfig 指定網絡掩碼 255.255.255.0。這樣服務器的IP地址會馬上修改為192.168.6.25,需要說明的重新引導系統,則系統會恢復到其以前的 IP 地址和子網掩碼和主機名稱。這一點和linux是相同的。
來自: http://hi.baidu.com/bossycrab/blog/item/48f886442613594a500ffe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