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NS8000入手后,我一直沒用在雙打上,只在單打中使用,所以以下的測試都是單打的感覺。先從外觀看,照片大家是見多了,只能說很PL,銀色的外觀,很眩目,拍框是盒式(BOX)結構,類似于TI10,比NS7000的AR結構WIDEBODY有很大差距,看上去更小巧玲瓏,精致。拍框的3點和9點處有(SOLID。。)字樣,NS的技術體現(xiàn)在拍桿和框上,估計是增加了強度。上了BG80線,26B,這80線的彈性是很好,用的現(xiàn)在沒感覺掉磅。
1、拉后場:上場練習,感覺很輕松,不費大力氣就能拉到底線位置,單打比賽中包括在被動起高遠時,都能一拍到底,不拖泥帶水,完全能做到物隨心役。評分:10分(滿分)
2、網(wǎng)前處理:包括主動放網(wǎng)前小球,勾對角,以及后場的劈吊網(wǎng)前等,手感很輕盈,動作不大,輕搓,拈,都很舒服,自如,有CAB20的手感。均衡。評分10分
3、網(wǎng)前平抽擋:這本來是雙打的技術,單打用的比較少,但為了全面衡量,我和對手實驗了一把,網(wǎng)前的平抽擋,感覺NS8000比NS7000的出球要快,NS7000有的時候會不小心擊球在寬寬的框邊,NS8000就要表現(xiàn)出色些,平抽比TI10要舒服很多,至少是省力了不少,還試驗了把后場的平抽球,很是暴力,控制很好。評分:9分
4、殺球:這NS8000,廣告是早就說了是“輕量的設計”,把重量從拍頭移到了拍柄,那就很擔心殺球的質(zhì)量了,尤其是NS8000的進攻能力和MP100旗鼓相當,很讓粉絲們疑惑,我的測試后分析:殺球,主要是要求拍面能“包”住球,能控制球的走向,能瞬間發(fā)力,把球如子彈樣的打出去,而且希望能很好的控制落點。把NS8000,NS7000,CAB30進行對比后,我覺得落點控制NS8000》CAB30》NS7000,NS8000的殺球場是一氣呵成,突擊速度很快,極其的暴力,落點的控制也很精確。
5、其他;單打中用NS8000很久,越發(fā)感覺NS8000的設計是突破性的,不同于已有的CAB,MP,AT系列產(chǎn)品,設計上的轉移重量分布,但沒有因此而犧牲強大的突擊火力,和TI10的設計不同,TI10明顯的是頭重,單打一會兒就感覺力不從心了,但要是你使用了NS8000,你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單打有局球幾乎是攻擊到底的,不管最后的成績?nèi)绾危悴挥X的累這是很明顯的感覺。
NS8000的中桿彈性好于TI10,力的傳導要好。都是7MM的細桿設計,與NS7000的普通桿設計是倆條路線。
綜合:如果上次的NS7000,我的設計是為類似龔智超,王蓮香設計,為哈菲茲設計,那么NS8000,就應當是給進攻性選手設計的,對于要求突擊速度要快,連續(xù)進攻,力量大,打點準確的選手而言,是不二的選擇。這次蘇杯,期望中有NS8000的做秀機會,但想來AT700占了主角也很正常,在理。蘇杯是國家的榮譽,容不的閃失,新裝備如果表現(xiàn)不佳,打陋了,不好交代,還不如 駕馭已經(jīng)很順手的AT700呢,AT700的進攻也很好,我嘗試了打了些 時間,感覺AT700的進攻不及NS80000,中桿硬度要硬過NS8000一點,彈性不如NS8000,最受不了的是AT700的“笨笨”的筐體設計,不如NS8000細致。估計以后的公開賽,該有高手們拿NS8000“騷”了。
NS8000,看來是為老前輩的董炯,葉成萬,新銳的李宗偉,鮑春來,陳金設計的,如果哪次OPEN看見林丹,謝MM那拿著發(fā)燒,也很正常了。。。。
推薦理由:如果你在NS8000,MP99間徘徊,我建議你就上NS8000吧,MP99的操控性不入NS8000好,我的認識是:NS8000,有CAB20的均衡手感,TI10的猛烈火力,AT800的雙打平抽擋的快捷,實在是難說啥壞話了。
來自:http://mycheer.w101.ws86.com/www/2/2008-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