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分紅險,保額、保費差不多,分到的紅利卻相差十余倍?目前,在加息預期下,分紅型保險成為大熱險種,但其實,目前,市場上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雖然同樣名曰“分紅險”,可實質上卻使用兩種不同的分紅方式,一種是現金分紅,一種是保額分紅,市民在選擇分紅險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挑選。
兩種分紅方式
美式分紅:即通常所說的現金分紅,中國人壽(行情論壇)、平安保險(行情論壇)、友邦保險等大多數保險公司均采用美式分紅。
英式分紅:即通常所說的保額分紅,新華人壽、信誠人壽、太平人壽的一些產品則采用英式分紅。這兩款產品的分紅之所以差異如此之大,就在于它們根本采取了不同的分紅方式。
案例
保費相近 紅利相差數百元
市民趙先生去年投保了一份分紅型壽險,分20年交保費,年繳保費3600元,保險金額10萬元,最新接到的一份保險公司的分紅通知讓趙先生不禁大為欣喜,今年的分紅有900多元,按照自己3600元的投入,相當于一年的收益率超過了20%!保險的回報率竟然有這么高?
可在趙先生印象中,自己的朋友小唐同樣是去年投保了一款分紅型壽險,保險金額10萬元,一年要繳保費3000多元,拿到的分紅也就只有幾十元而已。
同樣是分紅型保險,為什么紅利的差距如此懸殊?趙先生頗費思量。
兩種分紅方式的計算
以投保人同樣買10萬元保額分紅險為例,20年繳,年保費3000元,假設分紅率均為1%。
若采用美式分紅,保險公司以現金價值的多少為依據計算分紅,并以現金的形式派發當年分紅。粗略來看,第一年的年終分紅為3000×1%=30元;第二年為3000×2×1%=60元,以此類推。
而若采取英式分紅,保險公司根據保額計算分紅,并將當年分紅自動累加到保戶的保額上,將紅利變成保額,復利遞增。
舉例來看,年終分紅可以這樣計算,假定每年分紅率為1%,由于保險金額為10萬元,第一年的年度紅利為10萬元×1%=1000元;第二年的年度紅利為(10萬元+1000元)×1%=1010元;而第三年的年度紅利為(10萬元+1000元+1010元)×1%=1020.1元,以此類推。
現金分紅 PK 保額分紅
收益性
保額分紅短期收益有優勢
從計算紅利的基數來看,現金分紅的計算基數為“保單的現金價值”,保額分紅的計算基數是保險金額,由于投保初期保單的現金價值比較小,因此,現金分紅險投保初期現金紅利很小,沒有保額分紅的優勢。但從長期看,隨著所交保費越來越多,與保額分紅的差異會逐步縮小。
從“分紅率”來看,由于現金分紅,每年派發現金紅利需要較高流動性,可能會制約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的空間,而保額分紅派發的紅利會直接增加到保額上,這樣保險公司可以增加長期資產的投資比例,在某種程度上可增加投資收益,使被保險人能保持較高且穩定的投資收益率。
保障性
保額分紅保障性較高
從保障的角度來看,保額分紅的優勢則比較明顯。
保額分紅是以保額為基礎進行分紅,同時,會將當期紅利增加到保單的現有保額之上。這就相當于使投保人在保障期內,無需核保和申請增加保額,保額自動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通脹導致的保障貶值。
靈活性
現金分紅可留也可取
保額分紅的紅利領取不如現金分紅靈活。
以趙先生和小唐的例子來看,第一年的分紅,趙先生所獲得的紅利是900多元,而小唐的分紅只有幾十元,但由于這筆錢轉成了保額,趙先生實際上是無法從保險公司拿到這筆錢的,只能在發生保險事故、保險期滿或退保時,才能拿回所分配的紅利。
小唐所能獲得的紅利看起來不多,但采取現金分紅的方式,紅利性質比較靈活,可留也可取,只要小唐想領取現金紅利,就可以拿到這筆分紅。而目前現金分紅險可提供累計生息、抵交保費、購買繳清增額等方式。
建議
流動性要求高選現金分紅
如果市民不急于將紅利取出,可選擇保額分紅產品,長期將獲得更高的保障,并有望獲得更好的收益。但如市民對現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則可選擇現金分紅產品,靈活性更高。
此外,不管是“現金分紅”還是“保額分紅”,能否給投保人帶來更多的利益,關鍵還在于保險公司的運營情況。如果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營能取得更高的收益率,分紅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市民不要被分紅方式這種表面上的差別所迷惑,而更應該關注所投保的保險公司的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