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應博友的需求,特此借用融通基金公司的一篇文章來闡述指數基金投資的優勢與策略。以下的文章也是選自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財富管家》雜志,在此特別鳴謝融通基金公司和工商銀行的支持。關于最新的指數型基金分析文章,我將在本周推出,以供博友參閱。
投資有風險,責任需自擔!!!
“股神”忠告:買指數基金
不買指數基金是你的錯
說這話的,是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4年度報告中寫道:“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也許是過去35年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卻經歷著從高峰到谷底的心理路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既省力又省錢的指數基金,其投資業績要么是非常普通,要么是非常糟糕。”
縱為“股神”,巴菲特還是在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輸給市場。2004年,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為10.5%,低于同年標準普爾指數10.9%的收益率;2003年伯克希爾凈資產收益率為21%,與標準普爾指數相比落后了7.7%。
巴菲特并不是第一個意識到指數基金投資價值的。在此之前,有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在大部分時間里,曾有3/4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績效不如標準普爾500指數。美國第二大基金公司-----先鋒公司主席鮑格爾根據1942年至1997年間的基金表現研究發現,標準普爾500指數幾乎年平均值超過積極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約1.3%;又根據1978年至1999年間的基金表現研究發現,在基金管理人中,有79%的業績比不上指數基金的業績。
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能夠取得優于70%的業績,已被國內外學者的實證研究所證明。而從短期來看,牛市更要買指數基金,道理極為簡單:因為主動投資的基金對市場熱點的把握很難做到次次準確,反而是以指數為投資標的的被動型基金更具優勢。
牛市投資指數基金
2006年第三季度基金季報顯示,90%的基金經理認為A股市場主要指數在2007年將會走高。因此,無論投資者是偏好中短線的波段操作,還是著眼于長期投資,現在都是投資指數基金的時候。
事實上,牛市投資指數基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同。據有關機構統計,自2003年以來的歷次行情中,指數基金的凈值增長均穩居前列。開放式基金今年三季度報告顯示,融通巨潮100指數基金、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分別三季度申購比例分別為240.5%、59.7%,凈申購比例在所有開放式基金中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七位。融通基金管理公司也成為惟一有兩只基金三季度申購份額比例居前十的公司。
據業內人士透露,融通旗下的這兩只指數基金在第四季度繼續保持高比例的凈申購。
挑選指數的四大攻略
從2003年第1只指數基金問世以來,短短3年中,已有13只指數基金上市,預計今年還將有一批指數基金登場。指數基金將越來越多,那么如何選擇指數基金呢,業內專家給出選擇指數基金的四點建議。
選擇指數基金開發和管理能力強的基金公司。指數基金盡管屬于被動投資,但選擇指數標的、降低跟蹤誤差、減少交易操作等,仍需要基金公司有較強的管理能力。目前,國內已有10家基金公司推出了指數基金。其中融通、華安、易方達各管理兩只指數基金,經驗相對豐富。
選擇所跟蹤指數表現優越的基金。指數基金的業績表現決定于它所選擇標的指數。所以我們需要評估現有指數的市場品質。目前,國內歷史較長的指數有深證100、上證180、中標300以及新華A200指數;新生代指數有滬深300、上證50和巨潮100。以2005年以來股市的3個上漲階段表現來看,深證100和滬深300表現強勁,其次是巨潮100和中標300。與之相對應的便是融通深證100、易方達深證100ETF、融通巨潮100、嘉實滬深300、大成滬深300等基金。
選擇跟蹤誤差小的基金。評價指數型基金及基金經理,不能過分看重短期業績,而應將跟蹤誤差當作重要指標。某指數基金取得超出跟蹤指數20%的業績,實際只能算是一只主動性股票基金,而不能被看作是被動型指數基金。只有既能較好地控制跟蹤誤差范圍又能取得超越標的指數業績當屬優秀的指數基金。有研究表明,近一個季度、近一年以及成立以來的“超越標的指數的漲幅/跟蹤誤差”指標值,融通深證100、長城久泰和易方達50、銀華-道瓊斯88都是勝出的。
選擇分紅回報能力強的基金。盡管從長期來看,指數是上漲的,但指數不可能總是上漲,牛短熊長是證券市場規律之一。指數基金的被動性投資特性,似乎讓它無法主動規避市場風險。其實不然,通過在市場高位兌現盈利進行分紅,指數基金將有效減少熊市所遭受的損失。同時,選擇一只分紅紀錄良好的指數基金,也有助于改善持有人的現金流狀況,滿足持有人落袋為安的要求。截至11月20日,13只指數基金中,融通系的兩只指數基金------融通巨潮100、融通深證100分別以0.54元/份、0.46元/份的分紅紀錄居前兩位,在所有開放式中也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八。融通巨潮100自2005年5月成立以來的分紅,是兩年期定期存款的20多倍。
名詞解釋
指數基金 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它的投資采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于目標指數的成分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
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于,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于其他基金。
美國是指數基金最發達的國家。先鋒集團率先于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只指數基金———先鋒500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的指數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