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淘寶廣告技術部工作快1年,寫點自己對廣告的認識
目前在淘寶主要存在這樣幾種形式廣告 :CPT、CPC、CPS
1.CPT
cost per time 按時長計費。大部分屬于品牌廣告,主要著重于品牌形象的宣傳。比如:淘寶中屏滾動廣告,如“dell、九牧王”。特點:a、價格非常貴 b、位置少。
CPM (Cost Per
ThousandImpression)按千次展現次數計費。能夠為廣告主帶來穩定的“廣告展現”,但效果是未知數,具體要看投放的媒體,以及場景的相關性。能為有流量的站點帶來穩定的收入。
2.CPC
cost per click 按點擊計費。如:google ads、淘寶直通車,都是根據詞的競價排名,決定展示那個廣告主的廣告。
目前淘寶大部分收入來自于直通車。
如:在淘寶,搜“諾基亞 N73”,首先做“搜索詞歸一化”,匹配為與競價詞相關的詞,再根據競價詞去搜索。誰出價高,并根據用戶的信譽度等因素,決定出誰的廣告。
站在長遠的發展,淘寶直通車的目的:1.增加淘寶收入 2.促進成交。如果僅僅是點擊最大化,增加淘寶的收入,但并沒有為賣家帶來成交,則賣家的出價必然會降低,對于雙方來說都是“雙輸”的局面。所以必須站在促進成交的前提下,通過直通車不斷提升淘寶自身的收入增加。
3.CPS
cost per Sales 按成交計費。據說:某淘寶廣告去日本時在一家書店看到的營銷模式,回到淘寶后,決定做"淘寶客"。
cps模式更加關注的是“長尾流量”,因為長尾publisher,流量質量一般來說不是很高,如果按照前面說到的3種方式計費,對廣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根據成交,分成給長尾publisher,既能保證廣告主的利益,也滿足廣告主營銷、推廣的目的。同時也能夠給publisher帶來收入。
小思考:
目前淘寶有8億商品,僅淘寶自身的廣告位置,完全不能滿足賣家推廣、營銷的目的。所以淘寶會去買外部廣告位(如優酷),或者與外部網站以“分成”的模式合作(google)。
其實,淘寶也在建立自己的廣告聯盟,類似于“圈地運動”,去累積足夠多的流量、渠道,到時怎么玩,都是由自己決定。其實目前的淘寶廣告外投,對于客戶來說是不透明的,賣家不知道自己的廣告是否被外投,與淘寶站內的廣告相比,站外的廣告效果還是要差很多(會基于成交效果給予廣告主打折),準確的說“淘寶的廣告主是被外投”。
其實,目前淘寶聯盟,對于廣告主與網站主自主選擇僅有CPT計費模式,當廣告位無廣告時淘寶聯盟會自動推送CPS模式廣告。CPC模式廣告,在淘寶聯盟目前的網站主管理模式下,無法推廣CPC廣告。原因是,目前網站主沒有明確的層級結構,對于CPC廣告,流量好壞決定最后的成交率,相比CPT模式CPC更加賺錢,大量流量差的投放CPC廣告,會導致cpc(單次點擊消耗)降低,肯定對淘寶廣告的收入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淘寶如果要開放CPC模式給外部網站主,必須有明確的層級結構、站內&站外競價區分。
外投每天能為淘寶帶來大約300萬收入,但對于主動獲取廣告的publisher來說沒有智能匹配模式、沒有靈活的定制化界面、多樣的創意。當站內CPC趨于飽和時,如何開拓好外投,對于淘寶直通車則是必然的趨勢。而CPS自然去占據長尾流量,CPC如何占據主外部中型網站,則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