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具備clone條件的并且有必要clone的成員進行逐一clone?比如,原生類型(primitive type),定為瞬態(tài)(Transient)的類型,不可訪問的類型(!Field#isAccessible()),沒實現(xiàn)Cloneable接口的類型等等,都不具備clone條件。String等java定義的類型就不需要再深入clone了,這些屬于沒必要進行clone的情況。但List類型等 “容器”類是有必要clone的成員類型。
據(jù)此,遞歸程序示意如下(deepClone為java 方法):
/**
* @return Object 返回clone的對象
* @param obj 原對象
* @param length clone的深度
*/
public Object deepClone(Object obj, int length) {
Object result = obj;
//此處為偽代碼: 如果對象obj不具備clone條件,就返回result,這也是遞歸的結束條件。
//此處為偽代碼: 如果對象obj沒必要clone,就返回result
//此處為偽代碼:開始進行“clone”對象。這地方是調一個抽象方法來處理,這樣可以增加很多靈活性。該方法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clone”對象方案。注意:這里面的“clone”方案可能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的方案,它可能有很多創(chuàng)意,但效果都是一樣的,就是要“clone”個新的對象出來。當然最容易想的就是Object#clone()方法了。示意如下:
result = om.clone(obj);
//此處為偽代碼: 獲取具備clone條件的并且有必要clone的所有成員。這地方也是調一個抽象方法來處理。同樣是為了增強靈活性。獲取這些成員的方法有很多,可能是通過setter和getter對來得到,也可能是通過get fields 等等方法得到(這種方法可能不少成員是無法直接訪問的,往往需要結合別的方法),甚至是多種方法的綜合。總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這些成員。
for (int i = 0; i < fields.length; i++) {
//對成員進行處理
//如果已不需要再判斷成員了,那除了“容器”成員外,已經clone結束
if (length <= 1) {
if (!“容器”成員) {
continue;
}
try {
//只需clone一次了,注意遞歸方法的深度參數(shù)傳入1
clonedFieldValue = deepClone(“容器”成員的值, 1);
} catch (Exception ex2) {
ex2.printStackTrace();
return result;
}
} else {
try {
clonedFieldValue = deepClone(成員的值, length - 1);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return result;
}
}
try {
//此處為偽代碼:將clone好的值(clonedFieldValue)設進去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return result;
}
}//for..
return result;
}
至此,已完成了“N深clone”。下面討論一下別的相關問題。比如說這種深度clone原本是 A-->B-->C--……-->xz這樣一種情況,就是說A類含有B成員,B里面又含有C成員,依此類推。如果想在“N深 clone”時,只clone“xz”這個成員怎么辦?其實很簡單,這個問題主要是要解決在遞歸過程中有些成員需要clone同時有些成員不需clone 仍保留引用這個問題。在上面的遞歸示例中已經提到,實現(xiàn)“clone”的“方案”已經被定義成抽象方法,那么我們只要對這個方法做一個滿足這個需求的實現(xiàn)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