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學鏞
蔡學鏞,臺灣省臺南縣人。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信息系(Computer Science)碩士班,1983年的夏天,蔡學鏞讀小學時,開始學程序設計,至今已有20年了。這一路下來,使用過的程序語言依次為BASIC,dBase III+, Clipper,C,x86匯編語言, C++, Java, C#, VB.NET。這些年來,程序設計也從個人的興趣,變成學業,再變成工作。不管是變成學業還是變成工作,蔡學鏞對于程序設計的興趣未曾稍減。除了程序設計以外,蔡學鏞也喜歡音樂,電影,閱讀,寫作,繪畫,唱歌。
蔡學鏞目前居住在臺北市,擔任的工作包括:軟件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出版社與雜志社的作者與編輯,軟件技術咨詢顧問。
生涯規劃,這么一個嚴肅而重要的主題,似乎應該找學者專家們來發表言論和研究報告才是,沒有我這個年輕人說話的余地。只是,日昨在報紙上看到許多前職棒明星現今的遭遇之后,感觸良多,我于是寫了這篇文章。
報載,許多前職棒明星,當時月領三十多萬的高薪,現在居然在臺北抽水站看守閘門,薪資也變成三萬多。他們接受記者訪問時,都會提到一句:「我一輩子都在打棒球,除了棒球之外,我沒有別的專長。」
這句話激起我的危機意識,我不想在我寫不動程序后,被公司踢出門,然后中年失業,沒有其它專長的我,被親戚介紹去臺北抽水站看守閘門。我并不輕視看守閘門的工作,我認為工作只要正當,是沒有尊卑的,何況在臺北抽水站看守閘門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事關臺北地區在臺風時期淹水與否,只是這并不是我想做的工作。
你或許會認為:寫程序沒什么不好的,你愛寫程序,你不在乎程序員的薪資微薄,你就是想寫一輩子的程序。但是我要對你澆一盆冷水,在年紀漸漸變大之后,你會開始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因為你的生理機能正逐漸走下坡,你的體力不容許你熬夜幫公司趕程序,你的記憶力減退,使得你學習新技術的速度緩慢。不管你多么熱愛寫程序,早晚你還是會遇到這個問題。
想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就得早點進行生涯規劃。對運動員、程序員等職業生涯短的人來說,生涯規劃更是重要。
在不當程序員后,我會做什么呢?我可能會到信息出版社當技術編輯,過去程序員的經歷可以讓我對此工作勝任愉快,而且當技術編輯還可以繼續學習信息新知,所以這是我目前的首選。希望屆時 O'Reilly 臺灣分公司還肯接納我。J
我也可能當職業性的技術作家。我很喜歡研究新技術,也喜歡寫文章。我可以當技術作家,將我所研究的一些技術心得寫成一本本的書。如果中文技術書的市場太小,我可以改用英文寫,就可以賣到全世界了。
我可以到處去講課。長期的講課經歷,我已經被訓練得有本事可以在課堂上講得口沫橫飛,也能夠編寫出精采的教材,上過課的學生評價也都還不錯。我可以到教育單位或補習班講課,我也可以自己接受企業包班,或者開教學網站進行線上教學。
我可以當計劃顧問、或計劃的 leader,程序員的經歷使得我具備掌握大型計劃的能力,我不用再親自寫程序,但是我可以帶著年輕的程序員去做計劃,一如當時別人帶著我做計劃一般。
最近我還發現,我的文筆竟然可以很煽情(也不曉得從哪里學來的),或許,在我以后不寫程序之后,還可以轉行當文藝小說家,寫一些充滿愛恨情仇、亂七八糟的小說,來造福生活平淡但仍存有幻想的婦女族群呢!
我知道現在流行開公司,不過這不在我的生涯規劃之內。像我這種敗家子型的人去開公司肯定沒有好下場,我有自知之明。我可不想找了些好友集資開了一家叫做「eBullshit.com」的網絡公司,然后現金在一年內燒完,好友們也因此反目成仇。不!我不開公司。
我的指導教授覺得我這個人沒啥大志向,「老是想到出版社去做書或到教育單位講課賺些小錢」,他認為我有能力做「大事業」。但是我告訴你,生涯規劃是規劃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想過的生活,我才不要人云亦云。幾天前在臺北火車站附近看到一個外國人自彈自唱國語歌曲,好聽極了。到異鄉自由地旅行,彈唱賺一些旅費,這是他喜歡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誰說一定要開名車、娶名模、住豪宅才是成功的生涯。
生涯規劃會隨著年紀增長和生活經驗的累積,以及人生觀的改變而有階段性的差異,所以生涯規劃不宜過于長期。生涯規劃應該以漸進的、多樣的方式來進行。漸進的,才不會好高鶩遠;多樣的,才可以分散風險。而且,生涯規劃要及早,因為有越充分的時間準備,越有可能實現。即使你想瀟灑地背著吉他到異鄉旅行彈唱,你也得好好地練吉他吧!
把握時間朝著你所規劃的生涯邁進!時間過得很快的,浪費不得。你不會希望有一天你在床上醒來,睜開眼后盯著天花板,你發現你已經五十歲了,昨晚五十大壽 birthday party 的宿醉使得你現在頭痛欲裂。你發現這些年來你依舊是渾渾噩噩的度過,生涯規劃依舊只是「規劃」,沒一個實現。你在床上抱頭痛哭,就在你五十歲生日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