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自己是否適合編程產生了一些疑問。
昨日和liusong聊了一下,剛剛又和buaawhl老大說完。
心里有點感想,疑問。想說一下。
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是非常熱愛技術,喜歡做技術的。
雖然不是科班畢業,但是從04年8月份踏入這一行到現在,也將近兩年的時間了。
認為自己的水平一直沒有大的長進,始終無法去JE技術區和牛人們談經論道。
所以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收獲不成正比。一直屬于學習,跟隨,應用。沒有對任何一樣技術有著很深的理解,沒有自己腦子里對某一樣技術的把握,最佳實踐,細節和優缺點的掌握。
buaawhl說要用興趣主導,如果沒興趣,自然就不行。
我想想,自己對hibernate,spring這些框架沒有特別的興趣。只是覺得大家都說好,工作需要用,也就學了。
那目標呢?目標就是想可以去JE技術區和牛人們聊技術。
如果對這些東西確實說是不感興趣,那么我的目標是不是就是虛榮心作祟呢?
五一七天沒有動代碼,其實第三天開始就手癢了,就想寫程序了。但是放完假開始工作,寫了會代碼就又想著看電影,看BLOG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自己對技術上面的興趣只是一種偽興趣,其實自己對技術并不是存在著濃厚的興趣。只是因為虛榮心or別的什么東西。
喜歡按著書or doc,寫著sample代碼,多過于工作要寫得代碼。
這是不是就產生問題了,因為前者不需要大腦太多的思考,只是接受信息。后者需要大量的思考,來搜索腦中的信息來作出正確的實現。
如果說對某種事物有興趣,但是又不愿意為其花費腦子,那么這是真的興趣嗎?一味的接受,是不是只是為了讓自己充實,而并不是因為自己真的對它有興趣。
日常的學習,到底是為了工作起來更有效率,還是為了和別人聊天的虛榮心,還是因為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好幾個朋友,不是在做自己的開源,就是準備把自己的小東東開源。業余時間都灑在這上面了。那我呢?除了看技術書,很多時間都看電影,看BLOG了。
時間分配的不同是否可以推斷出我的興趣大小的不同?
如果真的對這一行沒有足夠強烈的興趣,加上我只是一個平常的沒有特別天賦的人。那么將來會有出息嗎?我認為可能性不大。
如果說知道自己在這一行注定做不到優秀,只能這么平凡下去,那么對自己在這一行的未來還有希望嗎?
繼續說興趣,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還是用來編程或者學習技術,所以看出應該還是這個的興趣比重最大。但是比重可能又不夠大。那到底還是不是我的興趣,偽興趣?我真正的興趣又應該是什么呢?
崩潰,崩潰,反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