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1)
事情的緣起,是何三畏的一條新浪微博:
@何三畏 呼吁立法保證中學生八小時睡眠!現在的中學生基本十二點睡,早晨五即起。如果你希望下一代不受摧殘,如果還寄望國家民族的未來,請你附和我一聲。大家行動起來,喚醒當局的良知,給下一代的休息權健康權,還孩子們星期天。
我當時就感覺這事不靠譜,因此回復了一下:
其實,我是不同意這種呼吁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很多孩子,同樣是坐在書桌前,卻很長時間做不了多少作業。。。當然,也需要老師不要布置那種純粹磨練體力的作業。
后來又在微博上與很多人,聊了很多內容,最后,我說:“其實,每一個家長都有很大的責任。包括選擇學校和老師,包括與不合理的教育抗爭。。。關于教育,還有很多話想說,明天花時間寫一篇《父母的責任》出來。敬請期待。。。”
結果昨天一直忙,就拖到了今天才寫。
二、緣起(2)
其實,這事還有一個遠因,周筠老師一直在微博上與人討論教育的話題,我有一次感嘆道:
常???a style="font-size: 1.03em !important; color: #ffffff; text-decoration: none; background-color: #0099ff;" target="_blank">@出版人周筠在微博上與人“戰斗”,似乎國內有一種對于教育的主流看法: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去逼迫他,不要去督促他,不要去批評他,不要去傷害他;只要尊重就好,只要鼓勵就好,只要放松就好,只要發揮天性就好。要知道,父母應盡的一份責任,其實是很重大的,又豈是順其自然能涵蓋的?
另外,我的表妹蘭海,在新浪博客上發了一篇博文《成年人無知的錯誤》,我在豆瓣推薦了之后,收到了一條回復,向我推薦一個叫做“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的小組。這個極端、偏執的小組,我以前也聽說過,但是從來沒有去過,這回點過去看了一下,頗有幾個標題相當吸引我的眼球。比如:
儒家害人,孔子禍國!
不要試圖和父母和解
我現在終于覺得我爸媽真的不是人了。
三、我還偏要從儒家經典說起
那篇《儒家害人,孔子禍國!》的帖子,真是罵得儒家狗血噴頭,其實我特別瞧不起那些人云亦云,就說什么:“儒家泯滅人性、禁錮思想”之類話的人。這種沒有思考能力的人,任何思想都可能禁錮他,完全不必指望。
《三字經》是蒙學經典,大家幾乎都讀過,但是真正深入理解去讀的人,有幾個呢?就引開篇的幾句: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這開篇的幾句,是寫給誰看的呢?雖然我們一直讓孩子從小就背誦這些東西。其實,三字經的開篇,是寫給父母看的。講的全是教育之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之道的根本在于了解人性。
父母師長的責任重大,養而不教是父母之過,教而不嚴是師長之過。要貴以專,要會擇鄰,要有方法,要做到很多很多,才稱得上是合格的父母。
四、父母的責任有哪些?
在孩子能夠自己做選擇之前,父母要幫他們做很多決定。選擇什么的奶粉,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幼兒園,到哪里去玩,要不要報一個興趣班,要不要提前教一些生字、數學,等等等等。
有些抉擇,大家的反對還不大,總不能問一個吃奶的孩子:“你覺得三鹿怎么樣?”吧。但是,有一些覺得,大家就覺得很反感。好像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侵犯了孩子的人權,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總之是一堆的大帽子要等著扣下來。
而事實上呢?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絕不是父母放棄自己責任的借口。遇到必須做出的抉擇,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想得多一些,考慮得周全一些,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你要幫助他。在他認為不需要的時候,你要學會放手。(當然,這個很難。。。屬于高階技能。。。)
孩子一定會模仿你,在你不自覺,他也不自覺的時候。你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父母,如何打發閑暇的時光(是打游戲、上網、旅游、看碟片還是看書?)甚至你的口頭禪,順口溜,他們都會模仿。而且,禁止孩子一些你覺得錯誤的行為,有時候非常困難,特別是你自己都改不掉的時候。
反過來說,要想孩子有恒心,有毅力,愛學習,愛勞動,懂禮貌,講衛生。父母就得首先做到:有恒心,有毅力,愛學習,愛勞動,懂禮貌,講衛生。這個,說起來挺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
養育孩子,總是要注重反饋的。我們喂孩子吃飯,總是要觀察他是不是喜歡這些飯菜,是不是已經吃飽了。我們給孩子穿衣服,總是要觀察,他是穿多了,還是穿少了,有沒有太熱或是太冷。
但是,我們教育孩子,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反饋。我們的教育,有沒有起到效果,是不是需要進行調整。似乎,并不重要。很多家長頗為一廂情愿的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卻忽視了孩子的反饋,往往得到費力不討好的結果。
當然,要準確的理解孩子的反饋,要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也是高階技能。。。也是不容易的。
理性在這里出現,也許有點奇怪。但是,有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根源在于父母的非理性行為。比如毫無道理的突然打罵孩子,或者因為個人心情的高低起伏,有時輕罪重罰,有時重罪輕罰。有時莫明溺愛,有時異常嚴厲。
我們都說,要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要提高國民的法制觀念。如果,父母能夠賞罰分明,而且賞罰的尺度,都能夠不隨父母自己的心情波動,孩子自然就能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尊重規則的意識。
否則,難免會教出心態不健全的孩子來。
學習,其實應該放在第一位。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去買育兒手冊之類的書來學習如何養育孩子,但是進一步的教育該如何去做,卻往往相當隨性。
然而,有很多知識和能力,是需要父母們掌握的。如何愛自己的孩子,是需要學習的。父母皆禍害這樣的小組,固然偏激,但是,僅僅憑借直覺隨意教育孩子的父母,不禍害孩子的概率,真的很小啊。
最后一個要說的責任,其實是學會放手。是的,你有責任,讓孩子去犯錯;讓孩子去摔跤;讓孩子在痛苦中學到一些教訓。
逐漸放手的過程,才是一種健康的、自然的教育過程。
五、再多說兩句
有很多家長,在批評國內的教育。當然,人人都在批評,也人人都可以批評。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才是最初的教育者,也是無可替代的,終生的教育者。當我們說:中國的教育如何如何糟糕的時候,要知道,我們也是這個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我們有責任,使他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有很多家長,在批評國內的教育制度,似乎:這事制度層面的事,也就必須在制度層面才能解決。就比如:“呼吁立法保障中學生八小時睡眠”這種事情,看上去很有責任感,但其實卻放棄了自己的責任。作為父母,你的孩子如果每天做作業到深夜,你該做些什么呢?尋找原因,為什么要做作業到深夜?尋找辦法,能不能提高做作業的效率?深入探究,這些作業真的都是有必要的嗎?如果沒有必要,那就向老師施壓,減少不必要的作業。如果抗爭無效,就考慮選擇另外的老師、另外的學校。這些事情,家長都可以做,僅僅在那里呼吁立法,那么在立法成功之前呢?家長就沒事做了?
也有一些人,在高喊移民。不要接受中國的教育,要去接受美國的教育。當然,我也承認美國的教育,再很多方面強過中國的教育。但是,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作為父母都有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哪怕是在美國,你也要為孩子選擇好的學校、好的老師,不能天真的以為,美國的學校和老師,就全是好的,只要送進去,就萬事大吉。這樣的想法,同樣是放棄了作為家長的一份責任。
六、總結
總而言之,我看到很多觀念糊涂的爹娘,要么只知道忿忿不平,要么只打算順其自然,要么不知不覺,要么心急火燎。
總覺得要寫這么一篇東西,把心里的話倒一倒,才覺得舒坦。。。
嗯,差不多了,余下的話,回頭再看機緣吧。
From:http://www.zhuangbiaowei.com/blog/?p=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