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檢查八期分層重要階段學習成果,老師,七期全體成員參與驗收工作。
在提高班,四年的學習中,分了幾個重要的模塊。其中在重要的關鍵的方向性的學習上是需要把控的,是需要及時檢驗以及驗收的。
在驗收八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發現他們的問題,同時也發現自己的問題。
驗收工作,不僅是驗收他們,同時也是驗收自己對此知識點掌握的情況。
首先說一下驗收過程中,八期普遍存在的問題。
1. 對文檔的認識不夠,導致文檔與程序不對應。
包圖與程序集的對應,這個沒意識到。命名是其中一方面,還有就是其中包圖中的每條線的作用,意義,以及在代碼中體現。
2. UML認識不夠,需要進步學習。
UML中的共九種圖,常用的像用例圖,類圖,對象圖,時序圖,包圖,活動圖,狀態圖這幾種,每種圖的符號以及畫法掌握不夠。并且對每種圖的概念以及適合什么場景有所欠缺。并且圖中的關系需要進步掌握。比如用例之間的包含關系、擴展關系等,還有UML中的五種關系以及在代碼中的體現。
3. 對分層的認識不夠,導致假隔離真耦合。
不僅僅把程序分成了UI,BLL,DAL,但是最主要的是各個層之間的隔離。比如因為DAL生成的路徑的原因,導致了明明UI與DAL隔離,卻因為路徑問題而再次耦合,結果確是一種假隔離真耦合。還有就是BLL,DAL引入UI中的某個包,導致了后面與前面分層再次耦合。
4. 規范問題。命名規范,注釋規范。
5. 對文檔中的內容理解不到位,導致人云亦云。
常寫的幾種需求說明書,概要說明書,詳細說明書。對其中的內容不了解,不知道文檔中應該寫什么。也不知道那些圖應該放在那個文檔中。導致了結果,每個文檔中都有重復的東西。
6. 項目驅動未做到。
大家著急開發,忽略文檔。在開發過程中,文檔一直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對文檔沒有深度認識。
八期出現的問題,確實可以理解。當時的七期,也翻過如此的錯誤。這畢竟是八期第一次的個人版。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相當好了。當初的七期,幾乎每人重構了三四遍。對這個分層,文檔才有了今天的理解以及重視。
然后說一下驗收過程中,自己的收獲問題。
1. 發言溝通交流。通過這次發言機會,鍛煉與他人溝通,交流。
2. 在驗收他們的過程中,進一步考驗自己的對過去知識點的理解。
提問他們,促進他們的思考,同時與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比對,補充自己的欠缺。
其中有個學生的包圖,自己也理解錯了,對工廠模式,抽象工廠模式,反射,以及接口,多態這些應用有了進一步認識。
3. 對某個知識點的問題學習。
其中有個學生用了單例模式。單利模式的作用,以及好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時的他利用的嵌套類實現的單例模式,對嵌套類,靜態塊有了進一步認識。
另一個是錯誤處理。Trycatch,throw,throws知識點的學習。
4. 對文檔中的內容進一步補充。
全體七期發言,正好補充自己對文檔的認識不足的問題。
5. 驗收中記錄下自己的不懂的問題。
對UML中活動圖,狀態圖,構件圖,部署圖的概念理解,但是畫出某一個圖,無法確定對與錯,說明自己對這方面欠缺。
6. 再次加深文檔的問題。規范問題。
當把問題提給八期的學生時,同時也在提給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以專業程序猿的身份要求自己。各種文檔,代碼規范化。
驗收別人,也在驗收自己。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