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豆瓣網,原文鏈接:老爺車:牛仔之死
其實我并不太同意老爺車的整體走向,它與溫情的妥協(xié),像是一具行將就木的尸體突然間披上了一件光鮮的外套,有點不倫不類。我之所以這么喜歡它,還是因為那部貴族氣十足的老爺車,因為年近八十仍渾身帶刺的老牛仔,因為片子本身散發(fā)出與當代格格不入的西部荒野氣味。
在這部他真心想拍的作品面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拿出了他的真本事,和老爺車比起來,換子疑云更像是一次課前練習,又或者說是高手出拳前的扭扭筋骨熱熱身。即便落實到演員本身,朱莉的優(yōu)秀相較于克林特的鋒芒,也自慚形穢地孱弱下去,不是說她有多么黯淡,而是牛仔的氣場實在太強大了。
有人說這是克林特最后一次在銀幕上出現?也許吧。他的年紀已經不大允許更多折騰了。我在戲里看到他幾次跌倒在地,或是授以老拳,都有點隱隱的揪心。可他的拔槍,白色眉毛下凄苦或凌厲的眼神,被牛仔褲包裹著的筆挺的身板,是時間打了一個圈又回到原點的標志。他像一座碑立在中產階級工整精致的花園里,精神奕奕。
當他倒下去,我開始鼻子發(fā)酸眼眶發(fā)熱,但什么也沒有掉下來。我應該像他一樣堅強,他在教導那個被社會拋棄的孩子時,也告訴了我許多。那個出乎意料的結尾,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解構了西部片,也隱晦地表達了老爺子的晚年信仰。即便是槍支橫行的美國,他也愿意以法律和人心來化解戾氣,而不作為一個牛仔迅雷不及掩耳地拔出左輪手槍。
這是向西部片的告別和超越,克里特以他在銀幕上的死完成了這種紀念和回首。盡管故事發(fā)生在美國,講的是種族主義,談的是槍支問題,背景是小鎮(zhèn)洋房,配角是無知少年,這絲毫沒有削弱牛仔身上的凜冽氣勢。這個故事仍是善惡分明的,黑與白你死我活地絞殺在一起,老牛仔的放棄抵抗,是一種更激烈的突襲和搏殺。
所以老爺車的開始和推進,絕沒有換子疑云的四平八穩(wěn)波瀾不驚。朝鮮戰(zhàn)場歸來的老兵,生活在21世紀思想卻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中葉,對神父和教堂毫不客氣的抗拒,像蒼蠅似的為了一塊肉在周圍嗡嗡飛著的親人,還有他深入骨髓的種族主義歧視。這一切如芒刺在背,看得人一點都不舒服,好像被裹進了一張殺機四伏的大網。
出于這樣的孤僻氛圍,我始終很喜歡片子里那個意大利理發(fā)師。老頭子把這稱之為兩個男人間的對話:臟詞橫飛,火藥味十足,隨時都要扭在一塊打起來,潛藏在這表面下的,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相互信任和寬容。他們并不那么了解對方,也根本沒有什么理由構成生活實質上的依賴,但最終成為了靈魂上的知己,以此在時間的洪流中并肩端坐不動。
克林特活到這把年紀,在電影技巧和表演方法上已經無可指摘。他的夢里,總是有我喜歡的簡練格局,黑白光影,淡淡的音樂,一束光十分嚴謹又格外克制地打在人物的側臉上,雙眉掀動,精芒閃爍,又突然間看到在斑駁的皮膚上,一滴淚無聲地緩緩拖下,它的主人被光陰悄悄地渾濁了,可又有著熱切清澈的抗拒。
他所講的那些故事,其實從未出現過什么意思上的晦澀或技巧上的花哨,而是散發(fā)出濃烈的老人味,手法明白易懂,價值傳統(tǒng)中庸。克林特依靠的力量,只是這么多年積淀下來的時間本身——你該知道,要想駕馭時間,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代價。從這一層的意義上看,老爺車也許可以說是一部精神自傳:牛仔雖死,可從未走遠。
-------------------------------------------------------------
生活就像打牌,不是要抓一手好牌,而是要盡力打好一手爛牌。
posted on 2009-06-15 21:25
Paul Lin 閱讀(264)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電影與音樂